李红艳
论文摘要:苏轼被王安石称之为“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的杰出人物,却“道大难容,才高为累”,其“一生凡九迁”的命运,与当时的政治、党争有很大关系,但是苏轼的性格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其命运。本文试以与人无亲疏这一方面来探讨苏轼性格中率性的一面。
关键词:苏轼 率性 日常生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2-
李方叔在苏东坡的祭文中写道“道大难容,才高为累”1,苏轼一生文章堪称天下先,“文章议论,独出当世,风格高迈”2,但是却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苏轼“卒不得大用”3的原因,前人主要是从客观方面去探求,更多关注的是社会层面的原因。但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正如苏轼在《贾谊论》中所写的,“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4,他从贾谊自身的角度,分析其悲剧产生的必然性。那么对于苏轼,也不妨从主观方面,探讨其自身因素对其一生的影响。本文试以与人无亲疏这一部分,从苏轼的日常生活探讨苏轼性格中率性的一面。
与人无亲疏——日常生活中的率性
率性是蘇轼性格的突出特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体现,特别是在交友方面。在北宋这种党争激烈的环境中,交友尤其需要谨慎。然而苏轼循其本性,并不刻意为之,于是“遇人温厚,有片善可取者,辄与之倾尽城府。”5宋人高文虎曾在《蓼花洲闲录》中记载苏轼说自己交友“自上可以陪玉皇大帝, 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苏辙听了沉默不语,并不赞同,“尝戒子瞻择交”,但是苏轼却说:“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苏轼这种“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的交友方式也引起了亲人的担心,除了弟弟苏辙经常告诫他,妻子王弗也是时常叮嘱他。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写道: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6
妻子王弗嘱咐苏轼交友一定要慎重,并且帮苏轼分析他所结交的朋友。但是苏轼的本性如此,他的名字似乎也预示着他的率性带有与生俱来的特点, 近乎一种天性和本能。苏轼的父亲苏洵有一篇短文《名二子说》,说明了他给两个儿子分别取名轼、辙的原因,关于苏轼的名字,文章写道:“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7轼是车前用作扶手的横木,相对于车轮、车辐、车盖和车轸,轼并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去掉了轼,车子就不完整了。父亲担忧的是他像轼一样坦露在外面,“不外饰”,真是知子莫若父。
苏轼的率性还体现在他日常生活中的饮酒写文上,《苏轼年谱》当中,《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九《题东坡字后》写道:“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8“龠”是一种量器名,一龠等于半合。这里说苏轼喜欢喝酒,但是酒量却不怎么样,他尽情任性的喝酒,喝醉了也不辞谢,倒头就睡,鼾声如雷,一会苏醒后,“落笔如风雨”一挥而就,畅快淋漓,真的是一个神仙一样的人。
苏轼的率性不仅有“神仙中人”的一面,也有“简率”的一面。《苏轼年谱》《北窗炙輠录》卷上写道:“筑新堤时,坡日往视之。一日饥,令具食,食未至,遂于堤上取筑堤人饭器,满贮其陈仓米,一器尽之。大抵平生简率类如此。”9苏轼在视察堤坝修建的时候饿了,而他的饭却迟迟不送来,苏轼索性就拿筑堤人的饭器,盛满陈仓米,全部吃了。苏轼的率性让他在生活中少了拘谨,循其本性,尽情任性。
词中写道“事皆前定, 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 须放我些子疏狂”10。在《十拍子·白酒新开九酝》中更是决绝地宣称:“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11这是他对虚伪世俗的傲视和抗争,是保持自我、尽情任性的高度张扬,是率性性格的淋漓尽致的展示。
结语
苏轼曾写过一首《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12苏轼希望孩子能无灾无难,,正是说明自己此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造成其坎坷境遇的内在原因,一定程度上和他的率性有关。
参考文献
[1]孔凡礼点校.[清]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M].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华书局. 1982年2月第1版。
[2]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M].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华书局. 2002年9月第1版。
[3]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华书局.1986年3月第1版。
[4]孔凡礼撰.《苏轼年谱》[M].中华书局.1998年第1版。
[5][宋]苏洵著.会枣庄、金成礼笺注.《嘉祐集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版。
[6]高秀芳、陈宏天点校.《苏辙集》[M].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华书局.1990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