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瑞瑞 王志向
摘要:为了解宁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现状,作者对宁夏五所标杆校进行调查,发现标杆校虽然硬件设施建设较好,但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给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07-0000-03
●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近年来,通过国家一系列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在软硬件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因为宁夏是“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的政策文件,宁夏教育厅发布《宁夏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作方案》,实行整校推进,从而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
在此背景下,為了解宁夏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现状,笔者实地走访了某区域5所标杆校,并对学校校长和教师进行了访谈,还进行了大量的听课、巡课活动。标杆校作为一般中小学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具有一定的引领性与代表性。通过分析标杆校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现状,可以发现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对宁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策略建议,进而促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更好地开展。
● 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
笔者调查的五所学校均为宁夏标杆校。由于“农远”工程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项目的实施,加上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各校均已完成“三通”建设。又因为该示范区及自治区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相对充足,各校注重“云-网-端”建设,都已经或将要增加资金投入智慧校园环境建设。
1.软硬件设施建设及应用现状
在硬件方面,调研的各学校的教师计算机配备情况及学生计算机配备情况都较好。各学校均实现了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各学校均有学生专用计算机,生机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1),有学校生机比达到了7∶1。大多数学校均处于多媒体环境、混合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三种信息化环境并存的状态,但仍以多媒体环境为主,智慧环境成分较少。各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室和交互多媒体教室,以交互多媒体教室为主;智慧教室则主要包括Pad教室、纸笔课堂、VR教室等,各学校还有各自的创客教室。此外,调研的各学校网络建设及网络安全系统建设较好,达到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要求。
在软件方面,教师主要利用宁夏教育云平台获取教学资源,授课软件主要使用希沃白板与宁夏教学助手。大多数学校建有办公系统和学科阅卷系统等。
目前,五所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做得较好,但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仍有明显不足,存在以下问题:其一,不能有效获取教学资源。例如,优质教学资源获取渠道不畅,免费优质教学资源较少,优质教学资源不是以“段落”或者“资源包”的形式呈现,教师获取优质教学资源或者再加工教学资源的能力欠缺,各教学资源平台不兼容等。其二,对资源利用不充分。主要体现为平台仅是教师辅助教学的工具,“为考核而用”的现象较为突出。其三,校本资源比较匮乏。其四,缺乏信息资源建设的专业人才和服务团队。
2.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现状
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包括学校领导力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执行力。[2]学校领导力表现为学校领导团队用在信息时代应具有的价值和理念,影响并引领学校迈向自身愿景的能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力包括执行学校信息化规划、软硬件装备、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制度建设的能力。[3]作为标杆建设项目校,这五所学校的部分信息化设备已陆续采购配备到位,智慧校园建设逐步完善,但是学校智慧校园缺乏顶层设计规划,各项应用存在“点多面广”的问题,缺乏有效整合。在学校的智慧应用,中校园办公、班级管理、教务管理、校务管理应用等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初级阶段。学校领导有迫切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意识,但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明确的工作思路。
3.教师信息化应用现状
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来看,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外派”,另一种是将优秀专家和教师请进来。此外还有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区域研修等形式。但从培训效果来看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且多为理论知识培训,教师无法将之落实到课堂应用中。
根据调查结果,教师对多媒体应用熟练度较高,但在混合环境和智慧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且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融合度不高,存在“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的现象,教师思想认识和技术应用技能还未跟上信息化发展步伐。
● 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对策
1.健全组织机制体系,加强外界支持服务
其一,各地区教育部门应积极响应学校的个性发展诉求,认真倾听各中小学校领导及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地协助学校配备所需的硬软件教育资源。其二,各地区应建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为各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指导和服务。其三,各地区应出台或者健全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激励制度和培训保障机制,落实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作。
2.提升学校领导信息化领导力,加强学校顶层设计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在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控外部环境等方面对校长提出了要求。[4]学校应按照国家及当地教育部门的教育信息化2.0要求,立足学校已有信息化建设,明确信息化需求和目标,找准学校定位,科学规划学校智慧校园顶层设计;结合学校实际,合理规划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逐步实施;组建研修团队,打造种子教师利用信息指导课堂教学创新,进而辐射带动全体教师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支持下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建立完善信息化应用督促考核评价机制,用制度促进工作推进。
3.开展以人为本、精准到位、参与式的教师培训
首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明确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需求。其次,培训内容应精准到位,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培训。最后,教师信息化培训应落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是要保证“如何教”的能力真正落到实处。[5]
此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应用方面,要发挥专家引领作用,要加大教师对新设备使用的技能技巧培训,并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共同打磨新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4.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探索信息化教学新方式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减负增效”、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除了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也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学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更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重难点。为了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学校可以采取“活动促发展”的方式,定期开展教师信息技能应用比赛等活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加强考核与监督,促进教师全员参与,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化应用新模式。同时,学校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此外,学校可积极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应用教学,通过实验班的形式,逐步推进,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的良好环境。在实践过程中,要鼓励教师在熟练掌握移动学习终端系统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创造性地開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
5.加强信息化软件资源建设,打造优质校本资源库
学校应该健全信息化办公体系,借助办公系统和学科阅卷系统等软件平台,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学校办公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学校还应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本校教师的课堂实录、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案例集等资源进行筛选、分类、整合,形成学校的校本资源库。此外,也可以开展校际、校企联盟,共同打造、共同分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 小结
标杆校的师资力量和信息化建设,都是周边其他学校学习的榜样,都在该地区起到示范作用。根据对五所标杆校的调研可知,各标杆校在本校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其信息化硬件建设达到了国家标准,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学校校长等管理层的信息化领导能力,学校教师的信息观念、信息能力等信息素养需要进一步加强。笔者坚信,随着“能力提升工程2.0”的逐步推进,学校信息化软件资源建设会得到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5/t20180502_334759.html.
[2]黄荣怀,胡永斌.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05):11-17.
[3]沈书生.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12):29-3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151/201302/t20130216_147899.html.
[5]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20-21.
作者简介:孟瑞瑞(1996—),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教学。王志向(1998—),通讯作者,男,汉族,河南安阳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