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联盟:区域信息技术教研方式的创新之路

2022-04-02 10:48秦晶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创新

秦晶

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整体性的学科教研逐渐优于单一性的教师自发研究的效果,因此,发挥教师群体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目前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学科教研联盟’创新区域信息技术教研方式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就是积极落实上述文件精神,探索“学科教研联盟”的内涵与价值,丰富学科教研的理论。

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创新教研工作方式,育师是教研员的首要任务。本文旨在通过调研分析本区域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方式的现状,从学科教研出发,以教研员为主导,创新区域信息技术教研方式,建立具有特征性的教學风格研究团队,形成区域教研新样态。

● 问题缘起与现状分析

1.已有研究情况

在我国,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对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学科校际教研活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智慧共享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国对教研组建设的研究较多,主要分为三大类:理论层面的研究、方法论层面的研究和实践层面的研究。

2.教研方式的创新革新要求

笔者以“创新教研方式”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已有74篇文献资料,从2007年起,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达到峰值,2016年后趋于平稳。已有研究中关键词排名第一的是“创新”与“教研方式”。

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虽然没有“学科教研联盟”这种组织,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了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这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与我国的教研组结构和功能类似。泰尔伯特(Talber)和麦考莱(McLaughlin)认为,教师如果能够参与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就会在教师群体中产生共享的教学智慧。罗伯茨(Roberts. S. M)、普鲁伊特(Pruitt. E. Z)和霍德(Hord. S. M)同样认为,专业学习共同体为教师开启了不断深造的条件,并将专业学习共同体作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3.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一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项目较多,除了教学任务以外,信息化辅助工作内容繁杂,如计算机、多媒体维修,播放广播,活动、会议保障,拍照、摄像、录课、做视频等,教师的专业发展时间和精力有限,形成了教师发展的盲区;二是校内专业师资少,大多数学校只有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没有团队,更没有成熟教师的指导与引领,很多教师就这样忽略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上述问题对本课题研究中开展“学科教研联盟”活动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因而,基于“学科教研联盟”创新区域信息技术教研方式的研究就是回应这些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

4.实践研究现状

通过调研,笔者了解到南京市江北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第一,人员分散。小学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2~6轨的体量较小的学校,一般仅有1位专职教师,没有校内教研团队。第二,内容空泛。多数学校成立综合学科教研组,与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内容以普适为主,缺少针对性。第三,精力不足。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教学任务以外,往往承担着学校大量的“杂活”。

基于此,打破校际间的壁垒,融合个人、学校等资源,构建学科教研联盟,发挥联盟优势,创新区域信息技术教研方式成为必要的实践研究。

● 学科教研联盟的内涵

学科教研联盟是指针对区域内学校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发展呈单兵作战的现实状态,打破学校的界限,基于兴趣相投、项目研究或问题解决组建跨校的学科教研联盟,采用稳定与机动、循环与即时、线上与线下的活动方式建立起来的学科教研组织。根据学科和区域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教研方式的创新,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

学科教研联盟根据其特征可分为稳定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和机动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稳定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组织稳定、目标统一且管理规范,它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由区域内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科教师,共立教研文化,共享教学资源,共研学科建设,共促专业发展,由此形成的人员、活动等相对固定的学科教研组织,其本质上是区域内学科教师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机动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则目标明确、时效性强且成果突出,是以一个项目、一个任务或者一节课为抓手,有目的地成立临时学科教研联盟,开展专项研究、资源开发等活动,服务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

稳定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固定时间、固定人员、固定主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划内容,实现整体提升,教育集团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稳定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机动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在突发任务或特定需求下,商定人员,协同落实,最终完成任务、满足需求,一节区公开课就能驱动一个机动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的产生。笔者所在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同步推进了稳定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和机动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的实践研究。

● 学科教研联盟的组织架构

学期初,笔者所在区域成立了稳定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如区域教育集团自成联盟、相邻学校自主结盟,并按照稳定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活动模式开展相应研究,促进团队成员整体提升。同时,在公开课、优质课等个性需求产生时,成立了机动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并在短期内高频次地研讨与实践,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以个体的发展向全体发展逐步迈进。

通过不同方式学科教研联盟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一批区域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研联盟”(如下表)。

1.区域性共研组织

江北新区学校多,分布区域广,集中教研多以公开课、讲座为主,参与活动教师主要从听课中感悟,从讲座中提升,但是内化成自身素养的途径不多,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要将学科教研联盟融入教研工作中,为学科教研注入新鲜活力,让教研工作抓手更细,且落在实处。

学科教研联盟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如共同打磨一节课、共同完成一个课题、共同研讨诸如机器人巡线程序的优化技术问题等。这样,通过稳定与机动、循环与即时、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科教研联盟活动,创新了区域信息技术教研方式。

2.双线型同联架构

稳定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和机动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分别指向两种结构形式,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服务区域信息技术教研形式。稳定型学科教研联盟的结构相对稳定,以确定的集团校、联盟校为范围,形成依据现有结构为基础的大学科组。该结构主要指向相对固定的学科教研活动,形成稳定的团队、确定的议题、固定的教研时间。机动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的结构相对机动,根据具体的实效内容和竞赛活动等主题项目关联,依据教师个性化特点和当前研究议题形成有效的团队,在一定时段内进行多项组合研究(如上图)。

3.外延性联盟成果

稳定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聚焦固定成员,进行跟踪和连续的培养,尤其对年轻教师,具有系统的指导作用。例如,琅小明发教育集团信息技术学科教研联盟成立两年了,有稳定的成员,规章制度完善,建立了“學习 合作 融合 创新”的联盟文化,形成了“基于整本阅读的课程研究、基于模块教学的课堂研究、基于学科融合的应用研究、基于特色发展的活动研究”四大活动模式,让教师从“被动成长”走向“主动作为”。

机动型区域学科教研联盟整合有效资源,从师资、硬件到技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呼应“双减”新要求。例如,六一小学地理位置较偏,教师平均年龄大,对信息技术应用简单机械,教研人员能敏锐捕捉问题,利用学科教研联盟优势,向兄弟学校取经,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谋划,让技术更加友好、更有温度,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探索技术推动下乡村小学智慧教学发展。

● 结束语

两年来,经过对区域教师联盟的管理和采取有效的措施,笔者所在地区信息技术学科青年教师发展的势头很好,一批青年教师在自觉、主动地发展。然而,区域教师研究联盟作为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才刚刚起步,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扶持、指导和工作的创新。因此,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区域教师研究联盟的职能和作用,为教师发展助力,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学科教研联盟’创新区域信息技术教研方式的研究”系列成果,立项号:J-c/2021/22。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