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同频研修实践

2022-04-02 11:19黎作民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研修名师教研

名师简介

黎作民  小学科學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湖州师院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喻伯军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栏目组长。优质课及论文均获全国、省一等奖,开发课程获省、市、区精品课程。参与编撰学科配套用书19册、配套资源建设100余个,主编的科普读物《小蜗很忙》《野人追踪》已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传统的教研形式很难对教师进行大规模、跨时空培训。基于同频教研,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学方式转换,提升教育质量成为新教研的方向。本文从开展同频研修背景、同频研修实践举措和同频研修成效三方面展开阐述,举例说明同频研修实践的操作模型和实施办法,期望给予教师更多的专业成长路径与策略。

一、同频研修背景

十七年来,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络研修团队秉承“立足浙江、服务全国,以研究改进教学”的信念,以融合式同频教研为基本方式,探寻和提炼符合新时代小学科学教师成长规律的模式和方法,以求实现学科发展的最大化。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通过教育数字化改革,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群体专业成长,实现城乡教育同频。

喻伯军领衔的名师网络工作室借鉴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网倡导的同频研修模型,在行动研究中寻求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创建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出台了同频研修的有效举措,助推了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工作室连续七年被评为优秀。

二、同频研修的实践

同频研修是传统教研模式改进后的新模式,它借助“之江汇”网络平台、CCTALK平台,以每月十五为固定研修日,采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形式,开展研训活动。同频研修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理念新颖、内容丰富、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创设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教研环境,促进了各层次教师的多元对话,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一)构建同频研修模型

1.基于网络的同频研修操作流程

调查教师需求,形成研修主题。通过三条路径解决问题:一是线上活动;二是线下活动;三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活动。其中第三条路径充分利用即时群研讨、论坛发帖、视频直播、课堂教学观摩、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研修活动,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共建形成精品资源,并借助各种平台共享给广大一线教师。

2.基于网络的同频研修宣传办法

研修时间定在每月15号19:30~21:00,历时1.5个小时。讲座由嘉宾简介、讲座主题、交流互动、专家有话说四个环节组成。讲座结束后以录屏的形式对专家的讲座进行存档,借助微信公众号、论坛,首页建档保存,方便教师后续学习与反复巩固。宣传实施办法:每月10号在工作室教研话题板块发布研修主题通告。12号以主讲嘉宾与内容简介为内容进行海报宣传。15号晚19:30分,同频研修正式开播。

3.基于网络的同频研修案例

当前,传统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目标,已很难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为此,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概念被提出,一线教师也面临新挑战——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品格和精神。除此之外,这两年的教材改版也让很多教师不能很快适应改革,原本高段的、多课时的内容被压缩到低年级或者一节课中,打乱了很多教师长期“固化”的教学方式和思维,觉得新教材太难。

2021年暑期,“喻伯军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导师针对一线教师的困惑,开展了“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同频研修专题讲座。“学以致用”是喻伯军在讲座中讲得最多的话题。他指出,我们不仅要“看懂”教材背后的素养导向,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去“处理”教材。比如《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如果只是让学生知道小车受到力会动,受到的力越大,运动得越快,即使这节课没教,学生也能从生活经验中体会到。这对学生的发展并没有起到更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如果将活动内容改成“制作一辆精准小车”并辅以相应的任务目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让学生在一次次更高难度的“挑战”中,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经历从“学”到“用”到“再学”到“再用”的不断成长的过程中。

在研修感悟分享中,一些组员教师表示,研修的收获从注重科学素养目标的制定开始。以往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都是直接从教参上搬运而来,缺乏自己的思考。虽然在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中,实现了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但教学目标却着眼于科学概念的获得和理解上。从研修中获知,素养目标的落实可以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出改变,注重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迁移应用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在教学目标的撰写中,可以把“了解、认识、明确”替换成“体验、运用、解决、分析”等词汇,体现科学素养目标。一些教师从研修中意识到要改变评价方式,注重素养评价也是改进教学的策略之一。以积分制的形式积累每次科学活动的评价得分,以项目式任务挑战的形式测评学生的素养得分,重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评价,适当减少分数的评价比重,是未来评价方向。

通过同频研修,一线教师认识到身处的时代瞬息万变,教育的变革日新月异。在这“思变”的时代,我们要不断接受新理念,学习新技能,顺应教育新方向。

(二)提高同频研修有效性

针对工作室网络研修学员年龄不一、参差不齐的现状和网络研修自由随性的特点,如何提高融合式研修的有效性?工作室采用通盘全年计划、建立互动专区、设置回看链接、推送精品感悟、评选优秀学员的方式,设置管理方法和激励举措,增加了网络研修的“黏度”,提高了研修有效性。

1.通盘全年计划

凡事预则立。工作室在年初通过网络调查教师研修需求,通盘制定年度研修计划,并通过工作室橱窗及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让教师提前了解全年的研修内容,自由选择契合自己发展的主题参与。再制定“年初定标、年末核标”的考核机制,激发学员持续参与研修的积极性。gzslib202204021119

2.建立互动专区

教师足不出户实现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工作室采用两条路径进行实践:一是在省网名师工作室教研版块提前发布每月研修主题教研活动。学员可在活动前期、中期、后期等不同时段发表自己的疑惑或收获。二是直播间留言区。由管理员和主持人对现场互动留言及时进行梳理,在专家交流环节,通过点击“我要上台”按钮,实现教师和专家的面对面交流。

3.设置回看链接

工作室的同频研修,选择CCTALK平台作为研修工具。平台优势在于,讲座结束后5分钟自动生成视频,便于教师随时查看。为了增加回看率,工作室创建视频链接,通过微信公众号对所有科学教师发布,为错过研修和需要反复学习的教师提供了再次学习的机会。

4.推送精品感悟

“听听激动,看看心动,想想冲动,回家一动不动。”为了防止这样不良循环的产生,工作室开辟了研修感悟撰写的通道。以研修后一周为时间界限,针对撰写的感悟文章,设置奖励积分制。采用一期一公示、一学期一奖励的策略,鼓励教师沉下心来研究和反思。

5.优化进阶激励

为了实现网络教研可持续发展,我们通过积分进阶、优秀评比和成长展示等多维度、阶梯形激励措施,让网络研修共同体产生强大的“黏性”。首先是积分进阶。工作室系统会依据学员在线时间及发帖研讨数量,给予不同的积分评定。工作室通过设置下限学习积分、不设上限的方法,鼓励学员多学习、多发言、多撰写。其次是优秀评比。依据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工作室举行一年一度的优秀学员评比。依据积分进阶显性化数据和研修感悟撰寫,以学科带头人推荐的方式产生年度优秀学员。年度优秀学员优先享受各级各类成长展示。以主题活动展示、疑难问题解决、青年教师课堂打造等跨区域联盟形式,为年轻教师搭建展示平台。以邀请专家云端磨课形式,促使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三、同频研修的成效

从2013年9月到2022年2月,工作室借鉴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络团队的同频研修,促进了教研方式的改进,形成了一套问题解决模式,帮助教师解决教学疑难问题,丰富学科教学资源,助力教师成长。网络研修全覆盖、交流全参与、资源全共享、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受到省内其他工作室的赞同,并在省内外市县区推广使用。

(一)创新名师网络工作室研修的形式

同频网络研修实践,弥补了网络工作室学员结构松散,研修目标不清晰、内容不适切、方式不自主、主体不清晰的不足,较好地体现了“自主”“个性”“选择”的学员成长特征,赋予了网络工作室研修更强大的学员成长功能,为名师网络工作室提供了“研修转型”的思考方向。

(二)走出网络工作室学员培育的新路

同频网络研修实践,克服了研修覆盖面不广,研修不深入、不持久的弊端。研修机制增强了研修的自我成长功能。网格化管理、多样态组织、进阶式激励的各项措施,有效提升了研修的参与广度与深度,走出了网络工作室学员培育的新思路。

(三)塑造“喻伯军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品牌

“喻伯军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同频研修,促成学员专业知识、研修行为的转变,引发网络工作室班组研修组织形式的变革。由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团队建设的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配套微课已有超过16万人次点击学习,小学科学课外微课实践已有8万多人次点击学习,防疫课程已有92万人次点击学习,1~6年级停课不停学网课已有200多万人次点击学习,1~6年级学科配套课件教案已有300多万人次点击学习。一大批学员在研修中成长发展。近年来,工作室成员近百次赴全国各地交流讲学,足迹遍及新疆、西藏、黑龙江、贵州、山西等二十多个省市区。

工作室成员在师小学科学教学网组织的各类网络研修活动中,不断学习,厚积薄发,取得了丰硕的研修成果,成长为各级教学骨干。近年来,通过研修共同体成长起来的一线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教学主张,共出版了20多本学科教学著作,如《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小学科学拓展阅读丛书》和《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等。

猜你喜欢
研修名师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