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传媒专业“五维一体”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2022-04-01 03:24方宁兰徐丹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方宁兰 徐丹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专业课已成为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在“电视节目策划”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制定国家、社会、区域、集体、个人的“五维”目标,从五类电视节目的策划出发,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学设计,并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课程体系五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将有可能有助于在传媒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使学生深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理想道德信念、担负民族复兴重任。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电视节目策划;传媒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要求高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主题,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①

电视节目在舆论引导、文化传承和国家形象塑造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媒人不仅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应深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守政治立场,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担负起“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使命。但从当前传媒专业的教育来看,仅仅依靠思政课程和部分学科基础课程,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亦无法回应复杂的时代命题。在传媒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有效践行课程思政,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使学生深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理想道德信念、担负民族复兴重任,是传媒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电视节目策划”界定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专业课程,是形成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不可替代的主干核心课,策划能力是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岗位能力。电视节目的制作始于策划阶段,编导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和人文关怀,对于节目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课程思政在“电视节目策划”课程中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五维一体,特色鲜明:“电视节目策划”思政教学目标的制定

课程目标分为专业教学目标和思政教学目标,从专业教学目标来看,“电视节目策划”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策划能力。

课程目标的制定与毕业要求紧密相关,决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按照《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的规定,兰州城市学院从国家、社会、区域、集体和个人五个维度对“电视节目策划”课程思政的目标进行了设置。

(一)国家层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党性意识和政治意识

要利用课程教学增进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改变学生脱离时代和社会背景开展策划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世情党情国情民情”的了解,把握党的宣传方针,立足时代背景和政治要求展开策划,充分发挥电视节目引导舆论的功能,牢记媒体服务于党和人民的根本任务。

(二)社会层面:深植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参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通过节目内容传播正能量,为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而努力。

(三)区域层面:增进对本地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增进学生对本地文化的了解与热爱,能够立足区域文化的宣传需要,充分运用电视创意思维,调动现代技术手段,制作相关电视节目,推广地方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进而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集体层面:促进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增强职业责任感

腾讯发布的《传媒人才能力需求报告》指出,“做媒体需要理想主義与职业热情”。②部分传媒专业以艺术类招生为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度不高,思政教育要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使学生在工作中能够永葆初心、恪守信念,将工作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另一方面,传媒行业团队合作频繁,社会交际广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五)个人层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探索,激发创新活力

传媒行业工作强度大,作息不规律,环境多变,需要从业者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面对复杂的局面和临时突发状况,能够积极探索、因地制宜,运用自身的创意思维解决问题。

二、项目主导,价值引领:“电视节目策划”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

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不同于公共课程显性的政治理论讲授,而是要通过隐性教育达到润物无声、成风化人的效果。专业课程思政也不是要将专业课程等同于思政课程,而是发挥课程本身的优势特点,与公共课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思政元素的挖掘,带动专业内容的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的难点首先在于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③为此,我们将通过“电视节目策划”课程进行思政教学归纳为三个阶段,首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其次,寻找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合点,并进行教学设计,这是课程思政实施的难点;最后,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下一轮教学中进行改进。实施过程中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思政学习效果。

按照《纲要》的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因此,“电视节目策划”思政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理论、实践和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并将其融合在项目实践之中,使学生从认知、感悟和表达三个层面依次体会思政元素,从而达到从认知到理解、再到认同的传播效果。因此,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与课程内容有高度的结合度、关联度和融合度,也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和认同。为此,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对照课程大纲,结合专业特点、教师研究基础和学生学情,我们对“电视节目策划”思政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电视新闻策划:增强党性意识,坚定政治立场

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通过新闻策划的讲解和训练,促使学生自觉关注、主动了解世情、国情和民情,加深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了解,熟悉党的宣传方针,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电视谈话节目策划:培养思辨能力,塑造核心价值观

谈话节目考验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生的策划能力,通过对话题的选择和谈话路径的设计,以及谈话嘉宾的选择,赋予大学生以自主权和话语权,让他们能够运用策划能力表达个人观念,可尝试让学生拟定谈话话题,在对话题进行挖掘和分析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力和判断力,节目策划的过程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认知与践行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电视综艺节目策划:培育家国情怀,推广本土文化,服务地方发展

近年来,各个电视台不断推出类型丰富的综艺节目,如真人秀、综艺晚会和专题节目,各大网络平台还推出了系列纯网综艺节目,可以说,综艺节目是炙手可热的节目类型,内容丰富,更迭迅速。与此同时,综艺节目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明星化、猎奇感往往带给青少年不利的引导,使社会陷入浮躁,广电总局接连发布“限娱令”,整治媒体环境。为此,在课程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在正确认知综艺节目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区域特点和制作实力,充分发挥创意思维,制作精致小巧的文化综艺节目,使节目成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受众审美品位的载体。近年来,兰州城市学院学生尝试制作的系列读书类文化综艺节目,就是很好的尝试。深刻的内容、灵活的形态,训练了学生的创意策划能力,也体现出他们良好的思想品格。

(四)电视生活服务节目策划:服务人民大众,增強社会责任感

在进行这类节目的策划讲授时,应激发学生服务人民的意识,珍惜节目资源,尊重受众,放低姿态,走进群众,才能获得受众的接受与认可。在项目实践中,可以立足校园频道,以大学生群体为受众对象,通过调研了解收视群体的生活需求,进而梳理选题,展开策划,加强学生对选题的处理和加工能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服务受众的意识,增强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社教节目策划:勇于探索,严谨求实,激发创新活力

应通过相关项目实训,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精神,以及了解科学实验严谨认真的态度。《最强大脑》的编导就将节目的制作过程比喻为“又上了一次大学”,④社教节目的策划对于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精神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精妙的设计组织和富有新意的策划思维,对枯燥的科学知识进行加工创造。

三、全方位一体化育人:“电视节目策划”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改革教学方法

“电视节目策划”课程设计内容庞杂,涵盖不同形态类型的电视节目,在相关模块渗透思政元素,需要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在本课程的思政实践中,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情境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内容精练、案例经典、融入精妙

案例教学法是电视节目策划讲授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通过举例分析使学生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思政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同样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精选案例,将红色题材、时政内容、传统文化等作为案例的选择标准,如具有典型宣传价值的新闻案例,包括体现党的宣传方针的相关报道、蕴含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宣传、具有思辨价值的人物专题,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发挥舆论引导和价值引领的作用,对于端正他们的政治立场具有示范效应。在谈话节目中,通过列举相关话题和观看节目片段,能够在课堂中形成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主体意识。在综艺节目中,通过列举具有高尚文化品位和审美品格的节目,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宣传中华传统文化。

围绕课程内容的案例除直接表现思政主题外,其制作背景也是可供挖掘的思政元素。如令河南卫视“破圈”的视频《洛神水赋》,成功的背后是演职人员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精诚合作的结果,舞者每天泡水8至12个小时、摄影师毛细血管破裂流鼻血,2分钟的舞蹈,水下录制26小时。通过案例背景知识和故事的补充,学生能够感受到精品节目的诞生绝非偶然,而是电视人一丝不苟、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结果。优秀的案例不仅能够解释专业知识,更能够起到启发思维、提升境界的作用,进而达到促进专业学习的目的,两者互为辅助,相得益彰。

2.任务驱动法:全员全过程育人

思政元素的教学不是单向的理论灌输,而是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教师仅仅作为学生的辅助者和引导者,与学生形成双向交流,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参与中读懂和理解思政元素。传媒专业应用性强,可以结合专业教学,引入任务驱动法开展思政元素的实践,并贯穿教学始终。

课前阶段,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搜索相关资料,并展开讨论,比如热播节目背后的筹备过程、某一媒介现象或社会问题的讨论,热点新闻争议的梳理,通过自主参与和公开分享的模式,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激发,与课程产生联系,带着疑问进行学习。

在课堂教学阶段,结合课程内容的讲授,结合在线教学工具,设计阶段性的课程任务,实施混合式教学,让所有学生都有表达观点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检测教学效果。最后,有必要在课后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巩固课堂的学习成果,包括专业内容和思政元素,也将其作为监测思政目标达成度的手段。课后作业是任务驱动的主要内容,完成作业的过程涉及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自主探索等方面,对于团队配合能力和职业自驱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这使得育人主体不只是教师,还包括同学和其他可能接触到的人。

3.情境教学法:构建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传媒专业具有鲜明的应用型特色,受制于理论课程性质的局限,“电视节目策划”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缺乏交流感,“纸上谈兵”的学习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缺少互动感与获得感。因此,将情境教学引入课堂,可以使课堂变得活跃生动。在“电视节目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可根据项目内容同时设置实体情境和虚拟情境,如校园电视台、专业见习单位、院级文艺晚会、学院公众号等实体情境,以及课程项目作业等虚拟情境。利用这些形式多样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将策划成果转化为可视化的节目,应用于社团和学生工作、学校和学院的宣传工作之中。

情境教学法分为准备阶段、设置阶段、实践阶段和总结阶段。例如,在本学院每年举办的专业展演晚会的筹办过程中,已尝试以本门课程为主导实施情境教学法。首先,教师向学生说明项目要求、共享材料,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展演晚会的策划;接着,各小组提交策划稿本,竞选导演组岗位,教研室研讨确定晚会稿本,选出获胜小组,担任晚会的导演工作,其他小组形成各个部门,参与到节目制作中,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策划从理念到付诸实践的过程。学生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走出校园与社会相联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仅仅是在必要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项目结束后,教师根据团队成员的表现评定其这门课程的分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角,学生之间产生竞争意识,在对比中学习进步,锻炼其团队配合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在制作过程中能够更加形象地体会策划的合理性,并进行及时修正。

(二)转变教学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⑤传媒专业学生的思维活跃、个性突出、乐于表达。学生对理论内容和讲授模式的兴趣度不高,而对实践的兴趣浓厚,传媒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应从教学对象的需求出发,与专业进行深度融合,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媒专业部分艺术类学生在读高中时文化课成绩偏低,学生的自信心欠缺,学习动力不足。为此,在大学的学习阶段中,应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如策划过程的选题、制作进度、团队的组合、作品评价等,在教学中摆脱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拥有话语权,允许学生在试错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另外,还要认识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及时地为他们答疑解惑,以此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信,获得个人实现,形成职业理想信念,并自愿为之付出努力。教师还应在教学中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将自己的为人处世、专业素养和政治态度通过言行传达给学生,成为他们解答人生困惑的智囊,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完善教学过程设计

史密斯和雷根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导入阶段、主体阶段、小结阶段和评估阶段”。⑥课程思政的实施首先需重视课程导学的作用,课程导学是课程开始前的小环节,对于引起学生注意、说明学习目标、导入课程内容具有积极作用,课程导学的教学素材可以是图片、视频、文字、故事,形式不一,耗时较短,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情感经验,引发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求知欲,要把思政元素隐含在导学阶段,逐渐激发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接着,主体阶段,通过适宜的教学方法,清晰呈现指向情感目标的课程内容,与专业内容融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使其内化于心。最后,通过作业或项目实践的方式,使本节课的育人目标能够得到巩固和检查,并反射于学生可重复性的行为表现上。例如,对于综艺晚会的讲授,导学阶段使用2021河南卫视热播晚会导入,与学生探讨其“破圈”的原因,接着对晚会策划的相关内容和要求进行讲授,强调传统文化在晚会主题表达中的独特功能;最后,让学生为家乡的电视台策划文艺晚会,可以观测有多少学生能够主动挖掘地方传统文化来进行晚会的策划。

(四)重构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反映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实施的结果,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依次界定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⑦六个层次。目前,以笔试为主的期末考试的总结性考核模式主要体现为记忆和理解的目标层次,对于传媒专业学生而言,对于思政元素的接受不仅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更需要进行“外化”的表达,即在自身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运用电视技术手段,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宣传,所以,传媒专业的思政评价模式应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突出作品导向的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层次的目标追求。

突出成果导向。“电视节目策划”主要针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前期阶段,策划者更需具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并据此展开策划。但是,仅局限于策划构想或文案撰写的策划,缺乏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思政元素的过程,效果可能不佳。因此,以具体的作品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体会、领悟相关概念,并能够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对思政元素进行创新运用,才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因此,通过作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加科学有效。

注重过程性评价。以作品为导向的电视节目策划的实施过程,不是指仅仅以作品作为课程评价的对象,而是以作品创作的整个流程为抓手,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除了作品本身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与价值理念外,学生在作品完成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探索求真意识等都是过程性评价指标。

(五)构建协同育人课程体系

“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⑧从课程外部看,“电视节目策划”属电视节目制作的前期工作,与其他课程关联度高,要求学生具有其他课程的技能支撑,如拍摄、编辑、包装、文稿写作等,能够将思政元素转化为声画兼备的电视节目。另外,学生还要深刻理解思政课程的相关理论,洞悉国家政策方针和社会热点。为此,本门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与其他课程的协同。如本专业的培养标准与思政课程关系密切的指标为“掌握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具备较好的政治与人文素养”,这些目标不只是公共思政课程的目标,也应当成為专业课程的重要补充,内化在专业课程实践中。动员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策划,将停留在书本上的思政知识转化为电视节目。策划和制作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思政理念的契机,使得思政课程中接受的知识更加入脑入心。

从课程内部看,除了一门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之外,在涉及的思政课程的小节内容的讲授中也应设计对应的思政目标,以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为基础,形成具体的三级指标,使得每节课的思政教学目标都能够落实在合理系统的框架体系之中。

四、结语

“电视节目策划”课程在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立足时代背景、国家发展和区域现状,回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对高素质传媒人才的迫切需求,对标《纲要》文件,制定“五维目标”,整合課程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培养具有正确政治立场、深厚家国情怀和坚定文化自信的专业人才,对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年6月1日。

②刘蒙之、刘战伟:《中国传媒人才能力需求研究报告(201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35页。

③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

④《探秘〈最强大脑〉背后的神秘编导团队》,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324/c40606-28224424.html,2016年3月24日。

⑤《奋斗者须志向高远》,光明日报网,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8-11/24/nw.D110000gmrb_20181124_2-06.htm,2018年11月24日。

⑥〔美〕P·L·史密斯、F·J·雷根:《教学设计》,王小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8页。

⑦Anderson,L.W & Krathwohl D,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 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pp83。

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2019年8月14日。

本文系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基于OBE理念的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XJC880001)、兰州城市学院2019年度本科教学研究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电视节目策划’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9-jy-02)、兰州城市学院2020年度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电视节目策划’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20-jy-1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