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优化刍议

2022-03-31 03:16
关键词:理据古文字现行

谭 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现行简化汉字易写易认,对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中不乏一些简化得比较成功的字形,但也有一些简化得不太理想。汉字发展中符号特征不断强化,以致有人将之视为单纯的符号,但实际上,其表意性的成分一直顽强地或多或少地传承了下来。

王宁先生《汉字的优化与简化》指出“简化必须在优化的基础上进行”,而优化则必须“有利于形成和保持严密的文字系统”“尽量保持和维护汉字的表意示源功能”“字符之间有足够的区别度”。[1]裘锡圭先生《从纯文字学角度看简化字》指出:“在古文字演变为隶书的过程里,为了书写的方便,破坏或削弱了很多字形的表意表音作用。这是合理的,因为古文字实在太难写了。在楷书早已成熟的时代还这样做,是否很有必要,就需要认真考虑了。”[2]可见,保持严密的体系、维护字形的表意表音作用,是汉字优化的基本方向。王立军先生《当代汉字系统优化的基本原则》提出:“记录汉语的效度,则是衡量汉字系统是否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3]据《两岸四地汉字认知及使用状况调查报告》,在我国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受欢迎的简化字多数是笔画简单而有理可据的”[4],这反映了保持适当理据的汉字更易学易用。我们主张吸收古文字研究的成果,在充分考察汉字构形理据的基础上,对现行汉字中部分字形进行适当的优化,以更好地保持理据、传承文化。

一、现行简化字得失管窥

现行简化字有一些简化得比较成功。比如“雲”简化为“云”,“氣”简化为“气”,“從”简化为“从”,“塵()”简化为“尘”,等等。“云”“气”“从”实际上是起用了古字形,它们的甲骨文分别为、、,“云”“气”为象形字,画的是云、气的形态,“从”以前后相随的两个人形会意,“尘”则是以会意的方法造出的新字形,之前的字形以鹿群奔跑扬起灰尘会意,不过,“鹿”形体繁复,直接用“小”“土”提示就简单多了,其实甲骨文里早就有以小隹会意表示“雀”的做法,小土为“尘”在汉字体系里并不突兀。还有一类简化也比较成功——纯形声字更换表音更为准确、形体更为简单的声符,如“運”简化为“运”,“膚”简化为“肤”,“膽”简化为“胆”,“擭”简化为“护”,等等。

而有些简化并没有贯彻一致性的原则,有进一步考量的空间,如“鄰”“憐”简化为“邻”“怜”,而“粼”“鳞”“麟”“磷”“嶙”“遴”等字却没有类似处理;“遼”“療”简化为“辽”“疗”,而“燎”“瞭”“撩”“僚”“潦”等字却没有类似处理;“溝”“購”简化为“沟”“购”,而“篝”“遘”“觏”“媾”“鞲”等字却没有类似处理;“長”“張”简化为“长”“张”,而在“套”“鬓”等字中写成了“镸”;“房”“扉”“启”“扇”等中的“戶”写成了“户”,而“所”中仍作“戶”,等等。

还有些字简化时只考虑了笔画少的优势,对字形的评估不够,特别是使用同音替代、合并的一批字。如将“鬥”并入“斗”,“醜”并入“丑”,“後”并入“后”,“幾”并入“几”,“發”“髪”都简化成“发”,“歷”“曆”都简化成“历”,“鍾”“鐘”都简化成“钟”,等等。

二、汉字形体优化刍议

现代汉字其实并非一种单纯的书写符号,它们或多或少地存留着一些历史信息,这些来自远古的信息积淀着文化与智慧。一直以来总有人试图透过字形捕捉一些重要信息,但不少讨论只是基于现代字形的析解,并不符合造字实际,完全脱离历史的演绎不利于作为文化载体的汉字更好地发挥作用。与其让各类臆想迷惑大众,不如科学地因势利导,在尽量保持字形整体轮廓特征的前提下,微调部分汉字,适当恢复字形理据,以提供更多直接、有效的细节信息。

1.充分吸收古文字研究成果,微调部件,适当恢复字形理据。

(4)光-灮

(6)卧-臥

(7)处-処

(8)争-爭

(9)思-恖

2.放眼整体,维护汉字体系的周密。

(1)户与卢

从来源看,“卢”由“盧”草书楷化而来,“户”只是笔画形状略有变化,二字本无关联。现代汉字体系中,“户”与房屋有关,“卢”则多用作声符。然而同样念lú,“鸬”“颅”“泸”“鲈”等字里写作“卢”,而“炉”“庐”“芦”等字中写作“户”,似乎不太妥贴。

(2)厂与广

作部件使用的“厂”和“广”在古文字中分别代表山崖和简单的建筑。《说文》:“厂,山石之厓岩,人可居。象形。”“广,因广为屋,象对剌高屋之形。”从“厂”的“厓”“厚”“原”等字均与崖岸有关,从“广”的“府”“库”“庐”“庙”“庠”“庭”“庑”“廊”“庖”等字均与房屋有关。然而,(大)厦、厢(房)、(庖)厨、厕(所)、(马)厩这些是建筑类却从“厂”,似有探讨的空间。

(3)犭与豸

“犭”是由处于字形左边的“犬”变形而成的。“豸”本象兽形,《说文》:“豸,兽长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现代汉字中,作构字部件使用时,分工似乎有些混乱。“豹”“豺”“貂”等仍从“豸”,而“猫”“狼”“狐”等却从“犭”,同为义符,如此差异,似将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容易造成认知上的迷惑。

(4)大与犬

犬很早即为人类所驯化,成为狩猎的有力助手,所以汉字中从犬的字很多,如“吠”“伏”“默”“状”“莽”“器”“突”“倏”“臭”“獒”等,这些字的现代字形中仍清晰可见“犬”。但是有些本从犬的字,却写成了“大”,如“类”“奖”等。《说文》:“类,种类相似,唯犬为甚。”“奖,嗾犬厉之也。”是否将它们下边的部件“大”还原为“犬”,可以讨论。

(5)大、土与夭

(6)冉与冄

(7)冫与氵

(8)日与甘

(9)勾与句

《说文》:“鉤,曲也。从金从句,句亦声。”“狗,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声。”“苟,艸也。从艸句声。”“枸,木也。可为酱。出蜀。从木句声。”“痀,曲脊也。从疒句声。”均以“句”为声符,但现行汉字中“鉤”中的“句”写成了“勾”,其余的仍作“句”。是否以现行汉字的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

(10)辵与辶

三、结 语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长久以来,受符号观念的影响而淡化了人们对字形中表意信息的关注,在全民文化素养极大提高的当下,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适度修复创制信息,以更好地维护汉字字形体系是一项可以考虑的工作。

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汉字形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几乎每一个字都存留了重要的历史痕迹,传承着文化,成为连系古今的一个重要纽带,适当修复构形理据对汉字自身的发展以及使用者更好地学习与运用都是有价值的。其实,有部分汉字一直较好地维系着构形理据,如“冒”的上边是“冃”,“番”上边是“釆”,“拋”的中间是“尢”,“沛”的右边是“巿”,等等。

总体来看,汉字字形有较好的延续性,系统地保留了一些重要的特征,这就降低了以较小的改动获得表意性能整体提升的难度。当然,这项工作必须审慎,这里我们只是探讨一种可能性。如果实行,需要大量专家学者充分、深入地讨论论证,进而形成一个对现行体系损伤最小的方案。可以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针对专业学者的意见展开社会讨论,逐步推进,以降低对现有汉字体系的冲击,获得更广泛的认可,水到渠成,最终形成定案。

猜你喜欢
理据古文字现行
抓现行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浅谈我国现行的房产税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被抓了现行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
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