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灿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一直没有被放在应有的位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学校对体育教学都不够重视,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副科”,有的教师甚至利用体育课堂来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致使体育教学无法达到应有的作用。现代教育背景下,我们注重在提升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其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分析如何提升高中体育田径教学质量。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的体育课程理念的升华,体育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运动水平,健康行为,体育素养的体育目标,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当中,体育教师可围绕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目标,通过基于核心素养谈高中体育田径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当前阶段下,很多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压力与紧张的学习压力,在高中阶段,家长、教师及学生自己都希望通过大量的学习与练习提升考試分数,因此加长了学习时间、加快了学习节奏。在这一情况下,学生承受了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体质也呈现出亚健康状态。教师可以借助体育田径教学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通过锻炼提升学生的体质,放松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体育学习之中获得体质提升。
1 基于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核心素养内涵
基于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核心素养内容包括通过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在田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身体耐力、身体力量、运动速度、反应灵敏度等,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还可以通过长跑教学、团队竞技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坚毅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吃苦耐劳精神及坚持不懈精神;在终身体育理念下,教师还可以通过趣味性、灵活性的体育教学培养其学生对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与终身体育习惯,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 高中田径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与意义
2.1 田径运动概念与内容
田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主要的运动方式,它由人们的自然运动(如走、跑、跳等)发展而来。田径运动指的是走、跑、跳、投掷等运动形式,或者由其中的某几个形式组成的运动组合。田径运动包括长跑、短跑、竞走、跳高、跳远等运动,按照运动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实用类、游戏类、锻炼类、经济类四个类型。田径运动类型不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自然也不相同。
2.2 田径课教学目标
教师在高中进行田径课教学主要是为了通过教学提升学生对体育器械的熟悉程度及掌控能力,加强学生对自身的掌控能力,提升学生反应力、思维敏捷力、忍耐力、灵活性等。通过“走”这一形式的田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慢节奏的健身活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用不同形式的跑步运动带领学生进行无氧或有氧活动;借助不同形式的跳跃运动使学生的肌肉力量、反应灵敏度等得到锻炼及提升。
竞技类田径运动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帮助学生保持和提升竞争意识。竞技类田径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会生的要求比较严格,会以正式竞赛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督促学生进行体能提升、自控能力提升。通过竞技性走、跑、跳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力量、耐力及速度,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有利学生身体健康。
田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体育运动,也是一种较为主要的体育运动,通过田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并通过周期性规划与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田径运动习惯。游戏类田径运动及实用类田径运动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长期田径运动锻炼。
2.3 高中田径课教学意义
2.3.1 田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高中时期学生生活、学习节奏都比较快,背负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因此身心都较为脆弱,通过田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坚毅的品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田径运动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散发着独特的体育魅力,在田径课教学中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在操场上、阳光下奔跑、跳跃,他们的心情得到了放松,他们的力量和意志都得到了提升,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进步。由此可见,田径运动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2.3.2 帮助学生打造强健的体魄
田径运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运动,是基于人类自由活动发展而来的,因此,它并不具备太大的学习难度,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掌握田径运动技巧。在田径运动中有些运动如竞走、慢跑等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不高较为适宜高中学生进行锻炼,田径锻炼有助于放松学生的心情,打破学生的体育惰性,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学习兴趣。田径类运动有利于学生骨骼发育和肌肉生长,能够显著提升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在高中阶段开展田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田径运动意识,养成长期田径运动习惯,促进其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健康,帮助学生打造强健的体魄。
3 高中田径课核心素养教学层面存在的问题
田径运动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教师要想做好田径体育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身心素养却并非易事。这需要教师对当前教学环境及人才培养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对本班学生的身心状况有一定的理解。目前,因为学生本身对体育运动有所懈怠,而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身心状况不够了解,对核心素养的了解也不够,这都阻碍了田径教学的高效开展。
3.1 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存在惰性
由于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采取的应试教学法,教师、家长、学生都对分数过于看重,且高考又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也间接决定着学生的命运。所以很多高中生认为在高中时期应当多进行文化学习,多背多练,提升自己的考试能力,所以对于体育学习不重视、不上心、存在较大的惰性。这就导致学生在田径课上不配合教师工作,以各种借口逃避田径锻炼和学习,不利于田径教学的顺利开展。其实学生应当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才能提升学习效率,但现在很多学生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注重学习不注重其他,体育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手段改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看法以及对学习及分数的看法,想办法吸引他们主动参加体育学习,提升其体质。
3.2 教师田径教学理念落后
教师是田径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进步情况。当下,教育改革浪潮在各科教学中开展,但是却有不少教师的观念尚未转变过来,有些教师虽然在教学理念方面有所改进,但是在教学实施方面却停步不前。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要对田径教学引起重视,通过田径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提升体育技巧、养成良好习惯,但是如今仍有部分体育教师对田径教学不够重视或采取的教学方法太过落后。有的教师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比较随意,不太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过于包容学生的逃避行为,甚至默许学生回教室进行自习,但这并不利于田径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还有些教师虽然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但是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体质特征,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体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不能盲目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田径教学中并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体质差异,而是采取同一种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这就导致体质好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不到位,自己没有学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体育技巧,也没有在田径课堂上达到理想运动量;而体质差的学生则感觉非常吃力,自己难以达到教师要求的标准,而且在田径课堂运动过量,反而导致他们没有精力学习其他知识与技能,有些学生甚至因为过量运动而生病,于其身心健康无益。教师应当尽快采取有效的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4 高中体育田径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4.1 增加田径教学趣味性
学生是否对田径锻炼、学习感兴趣是其能否积极配合教师工作的关键,所以教师应当有意识的提升田径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对田径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升田径教学效率。在传统的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带领学生跑,就是带领学生跳,刚开始学生还感觉新鲜有趣,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就感觉到无趣,从而开始失去对田径学习、田径锻炼的兴趣,不再积极配合教师工作,导致教学效率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秉持全新的教学理念,采取全新的教学方法来开展田径教学。田径运动中不但包含基础类的田径运动,还包含经济类、游戏类田径运动,所以教师可以在田径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或竞技元素,替身田径教学的趣味。例如,教师可以适当采取竞技类田径运动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采取赛跑、竞走比赛、跳高比赛等形式,学生对于输赢是比较在意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好学生的好胜心理吸引他们主动参与田径锻炼与学习,在竞技过程中一般会采取团队竞争的方式,学生之间不但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在此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了田径运动的乐趣,又提升了自身交流合作能力及竞争意识,且在竞技过程中放松了心情,提升了体质。
4.2 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传统田径教学单一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如何丰富田径教学模式、提升田径教学质量成为了教师颇为关心的事情。教师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田径运动本身的特点,结合学会生的实际需求,对田径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教师在教学创新过程中还要注重以核心素养理念为依据。高中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体质差异,体育教学是提升学生身体素养的主要学科,且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学生体质差或患有特殊疾病,无法参与强度较大的体育锻炼,教师一定要对此有所了解,不能强迫学生进行超出承受范围的体育运动。
教师在田径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身体差异,并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不同、体育学习能力不同设计多层次教学内容,多层次教学方式,力求使田径教学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层次化的田径教学中包含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常规体育项目以及难度较小的体育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体质或锻炼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这样学生就会对田径学习更感兴趣,更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田径学习、配合教师工作,提升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体质一般、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开展竞走教学,竞走学习难度小,且对学生体质没有要求,适合体质一般的学生进行学习及锻炼;还可以针对身体素质较好,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开展强度较大、难度较大的复杂性田径项目,充分满足学生需求。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田径教学中分享田径健儿魏国争光的事迹,或者适当开展田径文化教学,使學生对田径运动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对田径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参与田径学习的积极性。
4.3 在田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在田径教学中有意识的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在传统的田径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学习技能、参与锻炼的一方,在此过程中学生只需要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因此无法提升自身创新精神。如果体育教师一直沿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就会使学生的体育思维更加僵化,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因此,体育教师要打破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田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体育思维得到发散。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对体育田径教学方法及内容进行创新。
以短跑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姿势定律、呼吸定律、力量定律等相关知识信息,这样学生在参与短跑学习之前就对短跑运动技巧有一定的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提升了学习效率。学生通过搜索相关知识信息,其知识得到了填充和丰富,自主性与创造性得到了提升。教师在短跑教学中除了进行常规短跑教学,还可以开展花样短跑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够体会出短跑教学的创新之处,并学习到教师的创新精神。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对短跑形式进行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4.4 在短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公民要想在社会中长期稳定的发展,就要具备足够的责任感,责任感指的是对社会、对公民、对自身负责任的态度与意识,高中时期是学生性格养成、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高中体育教师要在这一时期给学生带来更为积极的影响,通过田径教学提升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需要在田径教学设计中融入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在接力跑教学中融入责任教学内容,培养及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接力跑教学中,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一定的跑步技巧及交接技巧,因为接力跑的成绩是由团队总成绩决定的,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用尽自己的全力奔跑,而不能抱有偷懒的心态,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发挥好,那么将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教师要将这些信息都跟学生讲解清楚,使他们认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性,并在接力跑中充分发挥自身责任感,跑好每一段赛程,获得更好的成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跑步技巧与交接棒技巧都获得了提升,责任意识也得到了加强。
5 结语
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在这个教学体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田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田径教学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调整,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