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前琪
随着新课改的推出,教师都在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基础来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的整体提升。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过程更具效果,推动核心素养的提升。而且,在核心素养的作用下,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还能让小学生在体育的教学中充分的释放内心压力,梳理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保证其身心的健康。
体育是小学阶段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要让小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其身体的健康成长,并培养小学生走、跑、跳、抛、投等基础动作,增强小学生的运动能力。而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能有效的增强教学的效果,让小学生的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下,充分的激发其自身的潜能。游戏化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的增强小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这能够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顺利且有效,极大的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并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1 体育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地位
在小学教育阶段,体育作为基础教学学科,其教育地位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作为唯一一门以户外环境为基础的学科,体育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教育的学科,还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关键学科,虽然,这些教育工作在其他学科中也能够予以开展,但效果远不及体育学科。从学生的成长角度来看,体育学科可以让他们在身心成长关键期受到科学的引导,这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身心素质,让他们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茁壮成长。而且,体育学科以户外为基础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需求,实现对他们旺盛精力和学习压力的释放。从素质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体育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引导,在保证他们身心状态的基础上,为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由此可见,体育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无可比拟,教师不仅要对其予以重视,还要做好具体教学工作的开展策略研究,在保证体育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打下基础。
2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2.1 小学生缺乏参与兴趣
小学生大多贪玩,对于体育课程都较为热衷,具有极高的积极性。但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还是进行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记性各种基础动作及体能锻炼为主,这些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甚至对小学生来说有些劳累,这使得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对教学内容并不进行认真的学习或训练,以应付的方式草草了事,随后开始自由玩耍,这使得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而且,这也使得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打不到有效的增强,其运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极大的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其日后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小学生身体的成长。
2.2 小学生缺乏学习纪律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想过于天真,这也使得小学生较为调皮,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小学生的管束难度较大,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较多的小学生没有好好的遵守体育课堂的教学要求,在教师不注意的情况下进行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或影响其他学生注意力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其自身的学习效果,还打断了其他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严重的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氛围,致使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且,由于小学生过于调皮缺乏纪律性,导致教学的效果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也极大的影响了小学生的对课堂纪律的认知,进而导致小学生在日后会形成无视规则的习惯,对于其未来的发展与横长具有极大的危害。
2.3 教师的教学过程粗糙
由于小学体育历来受不到足够的重视,致使一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都以应付的方式来进行,在将教学的内容与过程草草了事后让小学生进行自由活动,便不再对其管束,只要小学生不发生危险和伤害便任其行事。这不仅让教学质量与小学效果得到不到保证,还更让小学生对小学体育的课程出现轻视之心,让小学生产生体育课程就是“自由活动”的课程,让小学生对体育课程在认知上就出现了错误,极大的影响了小学生接下来的体育学习与体育训练,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身体成长,还严重的限制了我国体育人才的产出,其造成的影响极为严重且恶劣,极大的限制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2.4 教师的教学内容单一
小学生的人生经历较为有限,因此对于一些新奇或丰富的体育活动内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一些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大多是按照教学任务或教学方案来进行教学,不仅对小学生的参与兴趣产生极大的影响,还让教学过程较为枯燥,致使小学生渐渐的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失去兴趣,进而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心态,亚种的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进而影响了小学生的身体成长,与运动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教学内容的单一,致使教学过程较为枯燥,无法通过体育活动来梳理小学生的内心,且还让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一些心理本来就较为压抑的小学生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
2.5 师生缺少有效的互动
在大多数的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很少与小学生进行互动,大多都是在完成教学内容或任务后让小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使得师生之间的了解极为有限,进而让教师无法针对小学生的情况与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或过程,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内容无法有效的迎合小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进而导致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不充足。而且,由于教师对小学生的了解并不充足,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让一些小学生无法顺利的完成教学内容,甚至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小学生进行错误的教学,导致对其造成一定的傷害,极大的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3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采用热烈游戏,增强小学生的体育情感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热烈的氛围能有效的增强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增强教学质量与效果,还能让小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良好的喜爱之情,促进其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与了解,极大的推动教学的有效开展。但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以基础动作与轻量的体能训练为主,对于热烈氛围的营造较为困难,难以达到推动小学生参与的效果。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将其进行游戏化,利用游戏化的教学内容炒热教学的氛围,提高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效果,进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情感。
例如:教师在实施《各种姿势的自然走》的教学中,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培养其良好的体育情感,教师采用“木头人”的游戏来展开教学,让小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其良好的动作规范。如:教师让一定数量的小学生来组成一组游戏,让一名小学生背对其他学生,然后要求其他小学生用规定的动作进行行走或奔跑,当背对其他同学的小学生回头时,其他人都需要停止动作,若没停止便出局,若拍到背对的小学生则该名同学胜利,最后到达的则代替背对其他同学的小学生,同时,教师在选取一名学生观察这些走或跑的小学生的动作,若抓到则让其代替自己进行观察,而自己则可以加入游戏。在热烈游戏的帮助下,小学生不仅能够积极的参加,还能够对游戏本身及体育教学产生喜爱之情,进而培养其良好的体育情感。
3.2 利用游戏规范,建立小学生的体育品格
较高的纪律性能够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足够的自律能力,对于小学生日后的成长与生活都具有极大的好处,并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小学生大多好动,且较为调皮,其管束的难度较大,这使得小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会频繁出现一些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仅为教学的质量造成的较大的影响,还会让小学生渐渐的形成不好的习惯,甚至会做一些对教师或长辈不尊重的行为,对其日后的人生具有极为严重的影响。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利用游戏化的教学,充分增强小学生的纪律性,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体育品格。
例如:教师在实施《跳跃》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小学生的纪律性,建立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品格,教师将教学内容与“跳房子”游戏充分结合,让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认真对待游戏规则,增强其对“规则”的认识,培养其良好的纪律性。如:教师为小学生绘制各种不同的形状的“房子”,同时将跳跃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其中,并为其规划严格的规则,若有违反规则的行为则暂停该小学生一个回合的游戏,以此让小学生下意识的严格遵守游戏规则,最后教师则告诉大家在一定回合的游戏后,教师会选出每个小组最优秀的小学生进行比赛,决出第一名。严格的规则与比赛,能够有效的推动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品格。
3.3 用心组织游戏,强化小学生的运动能力
由于小学体育的课程在小学生与家长的心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小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时往往都以随意、应付的方式来进行,这让大部分体育教师逐渐的怀疑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进而使得教师在教学时越来越不用心,经常让小学生以“自由活动”来完成体育课程,启课程极度缺少教学的意义与效果,这也使得小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小学体育的课程的教学,对其日后的体育学习影响极大。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小学生越发的轻视小学体育课程,教师对小学生要用心的组织教学,增强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让小学生在体育的教学中,强化小学生的运动能力。
例如:教师在实施《障碍跑》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增强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师采用“越野赛”的游戏方式来展开教学,让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并增强其运动能力。如:教师改变传统的障碍跑项目,将障碍换成多种多样的内容,如答题、特殊动作、特殊障碍等内容,让小学生在障碍跑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其中内容的丰富,促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积极性。同时,定期为小学生进行一个像测试,让小学生能够对体育的教学具有足够的认识,并且改善小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参与态度,增强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在用心组织游戏的作用下,小学生会具有良好的参与性质,并促使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运动能力。
3.4 组织趣味游戏,培养小学生的运动习惯
良好的运动习惯是需要通过良好的兴趣及长期的培养才能够形成的,但小學生的较为好动,好奇心也较重,难以有效的培养其良好的运动习惯。而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都过于倚重教学计划或教学任务,很少进行拓展内容的教学,导致体育的教学过程较为枯燥乏味,不仅无法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会让小学生逐渐失去对体育课程及体育活动的兴趣,严重的影响了小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的考虑小学生的兴趣,针对小学生的情况来组织教学过程与内容,让小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其良好的运动习惯。
例如:教师在实施《篮球》的教学中,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对体育课程具有足够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运动习惯,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兴趣来组织小学生玩进行“小篮球赛”的活动,让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快乐,展现好动的性格,进而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如: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身体情况以及身体素质,为小学生准备相应的场地、篮球等条件,让小学生在适合自身情况的条件下进行“篮球比赛”,以此来增加体育活动中的多变性,促使小学生逐渐喜爱上这种游戏活动,同时鼓励小学生在午休或其他时间进行“校篮球赛”,推动小学生积极的进行体育活动,增强教学的效果。在适合小学生兴趣与天性的游戏中,小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的提高,进而培养起小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3.5 增加互动内容,培养小学生的健康行为
充分的师生互动能够让师生之间拥有足够的了解,即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式与内容,也利于增加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但大部分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这使得小学生与教师之间不甚了解,由于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对于教师的指导与说教也极为不在意,而且,教师在不了解小学生情况下,在设计教学内容或过程时,会有诸多的不变,无法将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教学质量影响较大。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小学生进行充足的互动,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情感,进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推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健康行为。
例如:教师在实施《耐久跑》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小学生之间的情感提升,加强教学的效果,教师采用游戏互动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小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增强其自身的耐力,并加强小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从侧面提高教学的效果。如:教师组织小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一名身体素质较好的小学生作为“老鹰”,教师则作为“母鸡”其他小学生则作为“小鸡”,让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的消耗自身的体力,增强小学生的耐久力。同时,教师借助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小学生进行健康行为的教学,如充足的睡眠、平衡的营养以及足够的运动等,并且利用足够的体育活动来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在师生互动的帮助下,师生情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并提高了健康行为教学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来培养小学体育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提高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还能有效的梳理小学生的内心,让小学生保持开心、快乐的良好心态,极大的促进了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而且,在核心素养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增强小学生的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极大的推动了其对体育教学意义的改观过程。并且,在游戏化的教学中,教师也能够充分的达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石塬乡刘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