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
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就会走向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基于工作压力,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被不断压缩,以至于许多年轻人的身体均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利于其长远发展。由此可见,对于大学生来说,拥有一个健壮的体魄是何等重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应深刻的意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强化师资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的体育训练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以此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相较于其他常规性文化课程教学,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目的更强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要知道,对于大学生来说,拥有一个健壮的体魄非常重要,不仅使其学习精力更加充沛,有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还是其日后就业必须具备的素质。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大多教师和学生几乎将全部精力投放在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中,以便应对各种过关考试,尤其是升学考试。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体制可以很好的巩固其文化知识基础,但是长期局限于课堂上,极度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以致大多学生难以拥有更加强健的体魄,尤其是女学生,常常呈现出弱不禁风的状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可有效改善上述问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达到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同时适度的体育锻炼还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通过劳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全面深入的推行,给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给高校体育教育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面对成长在新时代的大学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多元化需求,如何迎接新时代的层层挑战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是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正视的新课题。
2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多且繁杂
根据相关研究调查发现,在教学计划安排方面,一些高校体育教师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设计的内容仍旧以田径体育项目为课程体育,要知道,单一化的课程结构已经无法再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运动需求,许多体育教师并没有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为主导,因而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导致体育教学原本的作用和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素质教育提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硬性要求,一些体育教师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设置的教学内容繁多且复杂,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殊不知,设置这么多的教学内容不但不会调动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反而获得了弄巧成拙的效果,加深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抵触情绪。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固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然而受各种影响因素的限制,致使许多教学内容无法顺利实施,导致体育教学沦为了一种形式,自然降低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不仅如此,在大多数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以致体育教学极度缺乏科學性和规范性。因此,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必须重视的问题。
2.2 体育资源的配置缺乏合理性
资源配置不合理是众多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与高校领导者不重视市场需求有着很大关系,以至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难以激发,从而对体育教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资源配置方面,大多高校的领导者更倾向于对专业方面的投入,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专业需求的有效结合,虽然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对于学生其他素质方面的培养存在明显不足,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学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为软硬件等方面的不足。其中软件投入指的是师资力量,体育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本就稀缺,因而需要承担很大的工作量,一方面沉重的工作压力容易降低其对本职工作的热情,不利于工作形式实现创新,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深厚影响,不注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而硬件投入指的是体育的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在国际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从而带动了体育市场的深化改革。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一些高校并没有对当前体育市场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因而并未对学生全能性培养进行综合考量,没有对现有体育设施进行更新与完善,不利于学生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2.3 教学模式过于固化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随着一些具有先进性的教育政策及教学理念的实施,大力推动了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新型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尽管如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仍有部分体育教师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流程几乎一眼望穿,对学生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如此,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是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在应试教育下,这种教学模式的“亮点”还是比较明显的。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其各种观点及能力的施展受到极大的限制,自主性和能动性自然不高,不利于对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此外,实践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一些体育教师认为除了体育专业的学生以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通常与体育方面的工作不会有太多接触,因而觉得实践教学意义不大,大大缩减了实践教学的课程。
3 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3.1 对体育教学资源进行科学配置
体育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大多高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想要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则需要对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在分配教学资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程化原则。体育教师需要对体育教学的全程化性质加以高度重视,结合全阶段教学需求,在遵从学生学习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教学,通过对体育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更好的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运用需求,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第二,市场化原则。这一原则的针对对象主要是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为了保障教学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体育教师需要对课程大纲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专业课程,同时还要考虑市场需求,积极引进现代化、专业化的体育教学设备,让学生在重组的体育教学资源教学下得到合理配置;第三,融合化原则。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适用性,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将体育基础课程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践案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参与度,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3.2 加强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想要实现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必须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实现体育教学的改革性进步。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深刻的认知,根据学生个体能力间的差异,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和改进,全面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下是经过改良后的教学模式,均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高校体育教师借鉴。首先,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先向学生详细讲解所要学习的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由于学生是自由解组,在兴趣的驱使下,其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激发,在小组合作训练中,学生做出的体育动作更加准确,学习效率自然提升;其次,竞赛比拼教学模式。大学生通常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竞争性。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可利用大学生这一特点,为其能力施展提供一个发挥的舞台,当学生对动作要领全面掌握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训练比赛。比如,在游泳课程教学中,待学生对游泳的动作要领进行熟悉和掌握之后,组织学生开展团队游泳比赛,通过学生进行分组,比比看哪组获得的分数最高。随着比赛越来越激烈,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更加专注其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游泳运动的热爱,又使其在紧张激烈的竞赛中掌握了所有动作要领;第三,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体育竞赛视频,将学生引领进一个紧张刺激的比赛情境中,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NBA经典场面的比赛视频,能够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顶峰,为高质量课堂教学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第四,体验式教学模式。亲身体验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在体验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3 注重教学细节
由于大学生童趣未泯,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往往更容易吸引其注意力,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极具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基于此,体育教师应加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最大化的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全面了解,进而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既富有内涵,又极具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以往的体育教学,迫于课程压力,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知识讲解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再加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想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体育教师应对教学细节加以重视,强化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以此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自然提升。新时期背景下,为了迎合市场发展需求,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要求体育教师及时转变角色,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为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启发和辅助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在知识讲解与传授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注重教学的引导性和启发性,加强对体育教学细节的重视,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与思考提供思路,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与其他同学和教师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为学生的能力展示提供可用武之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比如,在投掷运动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不同颜色和不同重量的实心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且符合自己能力的实心球。然后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合理划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针对性锻炼,这样一来,可以在短时间内极大化的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学生的这种锻炼热情可以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持续保持。另外,体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用发现的眼光对体育运动中的趣味性因素进行全面挖掘,然后将其融入到体育运动项目设计当中,以此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从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4 丰富教学内容
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教师的素质水平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这是因为教师作为体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同时又是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因而其素质水平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有着很大影响。新时代的高校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具备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实践证明,学生更加喜欢人格魅力较高的教师,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凝聚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因此,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能力及素质水平的提升,积极拓展教学内容,开展拓展性训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应对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进行综合考量,在保证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对当前教学内容做进一步拓展,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强化教学效果。
3.5 加强体育运动氛围
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着不可忽略的地位,通过体育教育,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健壮的体魄,还可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促使其全面发展。大学生之所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归根结底,大多学生对体育教育存在认知偏差,没有正确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因而不能很好的配合教师,给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了巨大阻碍,这也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另外,大学生毕业后就会走向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基于工作压力,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被不断压缩,以至于许多年轻人的身体均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句话说:“人生的上半场拼的是能力,而下半场拼的是强健的体魄”,由此可见,一个健壮的体魄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基于此,高校体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加大校园内部的宣传力度,利用多种途径,如校园广播、信息栏等方式,向学生广泛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在长期潜移默化的熏染下形成初步的锻炼意识。不仅如此,体育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建体育性质的团体,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让体育锻炼全面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为高校体育教学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固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體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够缓解学生过于沉重的学业压力,通过劳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在国际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从而带动了体育市场的深化改革。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一些高校体育教师仍然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设计的内容仍旧以田径体育项目为课程主打,要知道,单一化的课程结构已经无法再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运动需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能力及素质水平的提升,积极拓展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