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寺窑和张公巷窑出土汝瓷之我见

2022-03-31 11:25韩琴韩露凡
理财·收藏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汝窑釉色标本

韩琴 韩露凡

汝窑在宝丰清凉寺挖掘后已被陶瓷界专家学者、瓷器爱好者所公认。近年来,汝州市区张公巷和文庙又发现新的窑址,在考古界引起轰动。从宋代历史来看,宝丰属汝州管辖,清凉寺窑和张公巷窑出土的汝瓷之间似乎存在某种联系。作者根据收集的瓷器标本以及多年来对瓷器的研究,对清凉寺窑和张公巷窑有自己的一点见解,不妥之处,敬请各位瓷界专家、收藏家、学者以及瓷器爱好者指正。

宋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载:“故都器不入禁中,惟用汝瓷。以定器有芒也。”说明定窑覆烧的芒口瓷器创烧在北宋中期。当时北方的窑口瓷几乎都是青瓷系列,但各具特色,产品造型多样,有盘、碗、洗、瓶、樽、壶、炉、盆、注子、套盒、盏托、器盖等。

汝窑创烧年代和停烧时间

关于汝窑的创烧年代,在陶瓷界专家、学者、瓷器爱好者中存在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大约有两种:一种认为,汝州烧宫廷用瓷是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的20年中,根据河南考古发现出土的资料记载和历史记载资料基本一致;另一种认为,汝窑的鼎盛时期大体可推测在宋元祐元年(1086年)至宣和末年(1125年)。宋人叶寘《坦斋笔衡》载:“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元人陶宗仪《辍耕录》转载宋人叶寘《坦斋笔衡》:“北宋大观间,汴京自置窑烧造,名为官窑。”南宋人顾逢《负暄杂录》的记述与此基本相同。根据清凉寺考古发掘资料,汝窑的停烧时间大概在徽宗崇宁年是有可能的。根据考古资料记载,张公巷窑有可能晚于清凉寺窑,且是官府垄断烧制的官窑。

清凉寺窑和张公巷窑的胎工艺特点

清凉寺窑出土的产品残片造型主要有盘、碗、洗、瓶、樽、壶、炉、盆、注子、套盒、盏托、器盖等。从收集的瓷器断面看胎的颜色,胎质比较疏松,有小孔洞,而且多是香灰胎颜色。胎的瓷化程度不高,从胎的断面看吸水率比较高。高Al2O3低硅,容易破损,破损的断面大部分比较完整。

张公巷窑出土的产品残片造型主要有盘、碗、洗、瓶、樽、壶、炉、盆、注子、套盒、盏托、器盖等。从我收集的瓷器标本来看,张公巷窑标本瓷器的断面是浅白色、灰白色、白色、黄白色等几种。张公巷窑标本胎的致密度好,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從胎质上看比清凉寺的胎更细腻,温度比清凉寺的偏高一点,釉色比清凉寺的偏绿一点。

清凉寺窑釉的工艺特点

清凉寺出土的标本釉色润凝厚、视如碧玉,有天青、粉青、卵青、月白等各种釉色,从参考博物馆馆藏和大量出土的瓷片标本来看,以天青为主,釉色变化大,在看到的瓷片标本中很难找到釉色完全一致的器物,根据这么多年的试烧经验,有以下三点原因:

1.原矿料的采集,鸡窝矿采集所含的成分不一定一样,且在烧成的变化中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2.原料配方的调制,在过去配一次料用几天,不会配很多釉存放在那里,每一次的配料都有误差,特别是有些着色原料的含量会有微妙变化,也产生后期颜色的变化。

3.文献记载是柴烧,装匣钵烧制,在窑里装放的位置不一样,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窑炉里面有高温、中温、低温,所以出的釉的颜色效果也不一样,而且还会出现一个产品有两种颜色。

汝窑和清凉寺窑的烧造方法

汝窑主要是以还原火烧制,天然矿石釉在烧成中很讲究,文献记载“十窑九不成”,说明汝瓷釉很难烧,天然矿石釉(玛瑙入釉)烧成范围窄,高温釉的流动性小,容易缩釉和生烧、过烧,所以对窑的升温曲线比较讲究。还有窑炉在烧制过程中的细节控制,升温快慢、闸板以及柴火的大小、配料等方面都有讲究,所以出土的瓷器标本没有两个颜色一模一样,这说明汝窑瓷器更珍贵。

清凉寺窑主要采用支烧法,如盘、小洗、碗、平底、圈足外撇、三足洗、瓶类等器物多用支烧,支烧有三、五、七支钉,唯有水仙盆是6支钉,也有垫烧的器型,如稍大一点的器物都是垫烧的,而清凉寺窑的支钉基本上都是芝麻支钉。

张公巷窑几乎没有存世产品,只有上海博物馆仅存4片,从张公巷窑址挖掘的文献资料(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国古陶瓷研究资料中得到一些启发:张公巷窑的釉色偏绿色一些,色泽莹润,看到的标本颜色没有两件是完全相同的,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五点:

1.张公巷窑釉采集的原料基本上是当地的原料,在开挖现场也发现有原矿石存在。根据这些资料,我们也做过一些大量的实验,采集的原料地层不一样,釉的颜色就不一样,这说明原料的采选很重要。

2.原料的采选要经过煅烧看原料在高温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再对原料做常规分析。根据化学成分和物理变化去调试配方,经过多次实验配方中的微量元素变化,得出釉在烧成中产生的变化,所以原料的准确度对配方的影响很大,每种原料的加入量都会影响二次窑变成色。

3.根据文献记载,张公巷窑是柴烧工艺,与窑里装匣钵的位置高低都有关系,产品在窑里放的位置不一样,出来的釉色就不一样,张公巷窑的釉色稳定性不好,烧成的温度高低、受热速度都会影响釉的成色。

4.从考古发掘的资料和收集的标本中发现,张公巷窑是小米支钉,而且支钉痕迹比较大,支钉痕呈黄白色,基本上是三、五、七支钉。器物大部分是垫烧,这个工艺从实用上看,放桌子上更稳,而且不划伤桌子,说明当时制作工艺已经很讲究规整了。

5.张公巷窑的烧制方法是二次烧成、二次窑变,形成粉青色、浅天青色。因为文献记载玛瑙入釉是工艺非常讲究。张公巷窑出土的小洗、碗、盘、瓶、盏托、器盖造型非常规整,稍大的器型是垫烧,小的是支烧,所以张公巷窑在烧制过程中对原料大小、入窑时间长短、快慢都有讲究,一窑烧多长时间,升温速度的快慢,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二次窑变成色,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系列细节都会影响出窑后产品的颜色。

综上所述,清凉寺窑和张公巷窑的制瓷风格相近,制瓷工艺也颇有渊源。张公巷窑在继承清凉寺窑支钉支烧的基础上,采用圈足平切,底部施釉平切后入窑烧制,让器物外观优美,放置平稳,胎、釉薄且明亮,恰对应了宋徽宗提出的“雨过天青云破处”。

猜你喜欢
汝窑釉色标本
化“腐朽”为神奇,这件汝瓷美吗?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探索铜官陶釉色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玛瑙为釉 青瓷之首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赵占水向南博捐赠珍贵汝窑碎瓷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