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敏,孙宏伟,邱卓英,李安巧
1.潍坊医学院心理学院,山东潍坊市 261053;2.中国心理学会康复心理学专委会,山东潍坊市 261053;3.中国ICF研究院,山东潍坊市 261053;4.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康复科学所,北京市 100068;5.康复大学,山东青岛市 266071
由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带来的康复需求激增,我国康复人才稀缺问题明显[1],尤以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最为突出。我国每10万人口中仅有1.4 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远低于现行国际标准[2]。康复教育培训旨在培养各种类型康复专业人才,注重多学科的整合与支持[3-4],涉及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假肢与矫形学、康复心理学等领域[5-6]。《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与残疾理论,康复不能仅着眼于生理伤病与残疾,更要把握心理与社会因素在伤病与残疾的发生、发展、转归中的效应[7-8],亟需培养大批具备康复胜任力的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本研究旨在构建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康复胜任力,并进一步设计开发应用心理学专业康复心理学方向研究生的康复心理学课程体系。
RCF 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民健康覆盖的全球胜任力架构下,依据康复科学与康复服务的情景要求所建立的胜任力架构,是康复情景下健康人力资源的胜任力模型。RCF 将胜任力界定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整合运用知识、技能、价值观与信念的可观察到的能力,由实践、专业精神、学习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研究5 大领域构成,采用标准化的结构和术语,为不同类型康复工作者提供有效完成相关活动的核心胜任力框架[9]。
指导康复课程项目的开发与调整以支持康复教育培训是RCF 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10]。RCF 的配套文件《基于特定情景调整康复胜任力架构:胜任力架构开发者分步骤指南》和《运用情景化胜任力架构开发康复教育项目和课程:教育项目和课程开发者分步骤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提出RCF 的情景化及其应用于康复教育培训的过程[5,9-10]。课程是康复教育培训的核心,《课程指南》基于胜任力的教育方法为设计与指导康复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CBE 模式是在教育与职业需求不直接相关的问题应对中产生的,注重教育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对接,支持以胜任力为目标的教育,将培养目标聚焦于学习者应该能做什么,明确地建立职业需求与胜任力培养之间的联系,是一种以需求为导向的能力匹配模式,优势显著[11-13]。
CBE 模式以全面分析职业活动为起点,按照岗位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胜任力,明确培养目标,并据此设计与开发课程体系。步骤包括:明确教育对象,制订教育目标,评估教育时长,确定评估方法,确定预期成果,确定课程内容,匹配教学方法,开发课程,评估教育效果[14-15]。CBE模式以职业活动所需的胜任力为核心,依据胜任力的培养目标构建模块化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以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保证教育与职业需求的顺利对接。
为实现联合国关于全民健康覆盖与康复水平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协会与机构分享与康复有关的胜任力框架并得到广泛回应[4,16]。中国心理学会康复心理学专委会组织ICF 的残疾与康复、CBE 模式等方面的专家代表成立小组委员会,在世界卫生组织RCF指导下合作开发了包括实践、专业精神、学习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研究5 大领域的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胜任力框架。见表1。
表1 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的胜任力领域及核心胜任力架构
续表
续表
核心胜任力是可观察到的能力,是一个人执行任务过程中的知识、技能、价值观与信念的整合[11-12]。知识与技能见表1;RCF 下价值观与信念主要涉及同情心与同理心、尊重多样性与敏感性、尊严与人权、自决权的价值观,以及关于以良好功能状态为核心、以康复对象及其家庭为中心、康复工作的协作性、康复对象的全纳性等的康复信念。
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在实践中需要与康复对象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并且开展有效的心理评估、计划、干预与决策等,其核心胜任力包括:①与康复对象及其家庭有效沟通;②评估康复对象的健康相关情况并进行心理问题诊断;③制定有效的心理康复干预计划;④监测和评估心理康复的进展;⑤在特定的文化和环境背景下参与实施康复计划。其中,家庭是指与康复对象一起参与康复过程的相关人员,包括家庭成员、伴侣、工作单位人员、护理人员等,某些情况下可扩大至社区范围[9]。
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需要清楚了解职业范围内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在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范围内提供心理康复服务,遵守职业操守、加强专业协作。核心胜任力包括:①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提供心理康复服务;②在伦理道德范围内与多方协作工作。
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需要管理自我专业发展,不断发展专业培训能力,推进心理康复教育与培训等。核心胜任力包括:①促进自身和他人的学习与发展,如制定实施专业发展计划、督导并支持有不同需求的学习者等;②促进心理康复教育与培训,如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现代残疾与康复架构的教育与培训等。
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需要管理心理康复团队并监测心理康复服务情况。核心胜任力包括:①管理心理康复团队服务,如依据职业标准和法律要求管理心理康复记录、合理分配有限的卫生保健资源等;②成为心理康复的倡导者,如倡议并促进针对心理康复需求的心理康复服务等。
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需要开展、传播、整合心理康复研究。核心胜任力包括:①在心理康复实践中整合证据;②对心理康复问题进行研究。
随着全球卫生领域康复问题的日益凸显,高校在这一领域中的使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4],也对高校康复心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为了让学生展示出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胜任力,需要探讨胜任力如何适应心理康复教育过程这一问题[15]。
CBE 模式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明显优势。一方面,CBE 模式将高校教育质量与学生胜任力培养直接挂钩,明确对接职业能力与岗位职责,有助于确定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康复的团队工作模式要求心理康复也必须遵循同样的团队工作模式,CBE 模式有助于康复心理学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并适用于进一步培养适应团队工作模式的应用型人才。
CBE 模式强调运用基于社会需求的胜任力指导课程组织,培养具有胜任力的应用型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是开发康复心理学课程的首要目标。传统教育基于目标还原论的方法过度强调知识,忽视了技能及更高层次的综合能力;RCF 为构建康复心理学的核心胜任力提供了统一的结构与语言,强调知识、技能、价值观与信念的整合。适应康复学科的发展与心理康复的社会需求,康复心理学研究生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胜任力、专业精神、学习与发展能力、管理与领导能力、研究能力的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胜任力目标见表1。
当前针对专业课程的最大批评在于课程设置未能确保学习者在预期的各实践领域展现出应有的胜任力。CBE 模式强调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开发不应把胜任力硬塞进当前课程,而应重新考虑课程内容,并将其作为学习者获得胜任力的一种方式[15]。CBE 模式明确将课程内容规划与服务对象的需求相联系,强调每一课程模块必须对学习者的胜任力结果有明确意义。依据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的核心胜任力,应用心理学专业康复心理学方向研究生的课程内容可归为6 大模块[17]。
3.2.1 功能、残疾与康复的理论与方法
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需要对现代功能、残疾与康复理念有基本理解。ICF 构建了身体结构与功能、活动与参与、个人与环境多维度整合的理论体系,将残疾视为在身体结构和身体功能上有障碍,活动和参与受限,个人与环境支持度不够等,为功能与残疾相关因素的系统分类提供了清晰架构[8,18-19],突出心理和社会因素在伤病与残疾的发生、发展以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康复心理学旨在运用心理学知识与技术,使残疾者与慢性病者最大限度地在健康福祉、独立自主、功能与社会参与方面获益[20],功能、残疾与康复的理论与方法是康复心理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信息,是康复心理学方向研究生需要强化的学术内容。
3.2.2 心理康复的诊断与评估
心理康复的诊断与评估是制订心理康复计划的前提。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需要具有心理测量学的理论基础、科学开展心理评估的知识、评估认知/情感/行为/人格的技术、评估干预效果的能力,以及评估技术/技巧等[21]。目前研究生课程中的心理评估模块比例有所下降,与心理康复职业能力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心理康复的评估课程不仅包括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异常心理学与心理诊断、统计学与心理测量评估等,还包括在管理、评分、解释、报告和反馈方面的监督与指导。这一模块的教学模式不仅限于学术课程,更要增加对实践经验的监督与指导。
3.2.3 心理康复的干预技术
干预技术是制订和实施心理康复计划的关键。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需要具有心理干预疗法的理论基础、科学开展心理干预的知识、具体的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个体中心疗法/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技术与方法、制订并实施心理干预计划的能力等。以RCF的实践领域胜任力为例,当学生获得知情同意伦理、心理康复评估、心理康复干预等特定的知识与技能后,还需整合与应用系列知识与技能有效完成相关活动,如获得康复对象的知情同意、记录相关信息、根据问题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康复评估、根据多方面评估结果制订合理的心理康复计划、依据新获取的信息调整康复计划、在心理康复的伦理范围内实施干预措施、整合信息评估预期结果的进展情况、确保心理康复服务的连续性等[22]。这一模块的教学需要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在学术课程外要增加实践经验的训练。
3.2.4 临床重大疾病的心理康复
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应该具有针对临床各类重大疾病进行心理康复的能力,包括脊髓损伤、截肢、脑外伤、脑卒中、烧伤、老年病、慢性疼痛、智力残疾等。这一课程模块旨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研究和训练指导,整合知识和技能,以处理不同疾病的心理康复问题,强调在实践和实习过程中的经验积累[23-24],主张在实际的心理康复情境中进行督导与培训。
3.2.5 康复心理学的新兴主题
随着康复心理学实践与研究的拓展与深入,新兴主题不断涌现。这一课程模块代表康复心理学领域的新进展,当前的新兴主题包括康复心理学在职业康复与社会康复中的服务、精神动力在心理康复评估与治疗中的作用、康复心理学在促进残疾妇女心理健康中的价值、与工作有关的损伤与残疾的伤残评定、心理评估与治疗等[17]。这一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及研究的核心胜任力。
3.2.6 心理康复的职业伦理
康复心理学方向研究生应在职业伦理的范围内实践,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权与尊严;尊重他人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偏好,包括在共同决策中同意或拒绝评估和干预的权利;以非评判和非歧视的方式对待他人;为达到相互商定的康复结果,把心理康复服务作为持续的过程;表达同情;尊重并重视个人与文化层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积极倾听,使用非权威的交流方式;在提供康复服务时,尊重保密和隐私;遵守职业道德标准;觉察到自己的态度、价值观和信念,这些态度、价值观和信念可能会影响保密性、非歧视性、非评判性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尊重他人的心理康复可及性与需求[4]。这一课程模块重在培养专业精神领域的胜任力。
CBE 模式鼓励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提出由学习者将学习目标逐级分解并自定步调,强调学习者在自己进步与发展中的主体责任[25]。康复心理学研究生课程可采用问题教学、团队教学、翻转课堂、智慧课堂、探究学习、研讨学习、网络强化混合学习、实践训练、医院实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以及定期实践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自主思考,强化知识与技能单元的整合对完成胜任力活动的价值,尽可能避免知识与技能的孤立化与片段化。
目前的教育课程更多关注学习者在特定经历或训练上花费的固定时间,如实习轮转时间,而CBE模式则强调应该把评估的重点转向学习者实际发展的胜任力。传统教育模式评估中时间是固定的,胜任力是可变的;而CBE模式评估中胜任力是固定的,时间是可变的[25]。学习者往往以不同速度获得胜任力,采用非限定时间的课程评估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速度,因人而异设计学时,具有更大灵活性,也更适合掌握能力的目标培养。依据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胜任力,课程评估可针对不同胜任力领域采用弹性化学习时限,不同领域核心胜任力的评估等级不可相互替代或补偿。
本研究依据RCF构建了康复心理学专业人员在实践、专业精神、学习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研究这5 大领域的康复胜任力,基于CBE 模式设计开发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康复心理学方向研究生的康复心理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模块、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估的设计原则,在课程体系中整合教育系统的学科发展与职业能力的社会需求,为推动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