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科学小实验材料的投放与指导策略

2022-03-30 23:29钱晓春
家长·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学材料实验

钱晓春

大班幼儿对事物有着很浓烈好奇心,这个阶段家长及教师应该保持幼儿的探究好奇心,帮助幼儿更科学地认识事物,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本文基于科学激发大班幼儿的探究好奇心理,分析大班幼儿科学小实验的现状,总结出科学小实验是帮助幼儿探索科学的基础,阐述大班幼儿科学小实验材料的投放与指导的有效策略。

一、大班幼儿科学小实验材料的合理投放与指导的重要意义

科学小实验的开展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心理发展状况,形象生动的实验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且通过实验的开展也能帮助幼儿提高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合理投放与指导科学小实验有助于实验材料真正与科学小实验相连、推进幼儿小实验的进程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有助于让实验材料真正服务于科学小实验

合理投放科学小实验材料,根据科学实验有意选择实验材料,能使实验材料真正合理地应用到科学小实验,真正使实验材料与科学小实验内容相挂钩,使两者有效关联,让幼儿获得进行科学小实验的合理性实验材料,进一步提高科学小实验材料的利用率,充分保证幼儿科学小实验的有效推进,让幼儿获得科学小实验的参与感,进而使幼儿获得更加良好的实验体验,让幼儿在合理的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中获得更加良好且具有重要收获意义的实验体验,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有助于跟进幼儿科学小实验指导,推进幼儿小实验进程

通过科学小实验材料的合理投放与指导,能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幼儿科学小实验的实验进程,使幼儿所获得科学小实验的实验结果更加真实准确,有助于教师跟进幼儿科学小实验的实验指导,真正能在幼儿科学小实验进程中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合理有效地推进幼儿科学小实验进程,让幼儿在教师更加合理的实验材料投放与指导中进一步感受科学小实验的魅力,真正从中发现、学习科学现象,真正实现幼儿科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多方面提高。

(三)有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与高效推进

教师合理进行幼儿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与指导,能为幼儿提供更加准确、失误更少的实验材料,使幼儿科学小实验能有效并准确展开,减少因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不合理、投放错误等产生的问题,减少教师相关科学小实验教学工作中的难度,让教师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进行幼儿科学小实验方面的指导与教学,从而使教师教学工作能有效展开,课堂效率切实提升,使教师教学工作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推进与发展。

二、大班幼儿科学小实验材料的投放与指导现状

(一)科学小实验的开展缺乏科学性

幼儿教师在科学方面的专业性有待加强,很多小实验的材料和原理把握不到位,无法提供给幼儿安全有效的科学教育。在进行科学小实验时,对实验材料的投放往往不能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投放的材料缺少创新性、科学性,很难激起幼儿的注意力与探究精神。比如,在一些幼儿园开展科学小实验时,教师在投放实验材料时普遍缺乏对实验项目主题的目标性,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也不利于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此外,过多的实验材料投放会妨碍幼儿的实验体验。例如,在幼儿园大班开设的一次科学实验——“易饮”科学作业中,教师要求幼儿尝试在实验中分辨12 种液体材料(对幼儿健康无害的液体),以了解人体对不同的液体摄入量。然而,过多的实验材料会让幼儿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如何区分材料。最终就会导致在这有限的 30 分钟内,幼儿很难得出这 12种材料在实验活动时间内应有的正确结果。

(二)科学小实验的开展次数少,重视力度小

开展幼儿科学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思维、大脑和身体协调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化、素质化和协调化发展。但在实际的实验活动过程中,很多幼儿教师并没有完全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对科学实验的开展次数非常少。此外,有的教师想要在课堂上进行科学小实验,但由于幼儿园的空间和资金设备有限,难以提供实验场地和投放实验材料,无法在幼儿园进行全面的科学小实验。这不利于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的开设。

(三)科学小实验的开展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幼儿兴趣

根据大班幼儿当前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小实验只有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更愿意融入科学小实验,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科学小实验,更好地培养幼儿科学实验能力与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而当前大班幼儿科学小实验的开展缺乏趣味性,整个科学小实验过程较为枯燥乏味,导致幼儿科学小实验兴趣难以被激发,在科学小实验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科学小实验难以开展,对幼儿培养与锻炼的实效性不高。在设计小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缺乏与幼儿的沟通,常常以成人的思维去寻找实验课题和实验材料,没有考虑幼儿的需求,难以提高实验的趣味性,难以激发幼儿的实验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大班幼儿科学小实验材料的投放与指导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幼儿在科学小实验的参与度,激起幼儿兴趣

在进行科学小实验时,实验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可用性与科学性。根据幼儿现有的科学能力水平,教师要相应提高科学实验的难度,并且适当地增加投放的实验材料的复杂性,以提高幼儿参与实验活动的兴趣和挑战心理。对此,可以在筹备科学小实验时,给幼儿定一个简单的实验方向,让幼儿根据自身喜好和需求制作和使用实验材料。这样会大大提高幼儿在科学小实验的参与感,也让科学小实验更加科学,增加实验的次数,进而可以提高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个“人工彩虹”科学小实验,实验是利用太阳光的照射,在晴朗无风的情况下背对太阳,朝空中喷水,喷出的水一定要呈现一定的雾状,在水雾中就可以看到制造出来的“人工彩虹”。因此,幼儿就可以选择自己偏好的喷水工具,自行制作彩虹,幼儿会选择各式各样的喷水工具,有的幼儿泼水出现彩虹时间会过短而导致观察不到彩虹。有的幼儿准备水瓢作为喷水工具,但水瓢泼水无法形成水霧,这是很难观察到彩虹的;有的幼儿以水瓶为喷水工具,教师可引导幼儿将瓶盖用工具戳几个细且密的洞,达到喷水的效果,喷水工具虽然有一定的不足,但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弥补,让整个实验更加具有科学性。在此过程中,让幼儿明白困难总比办法多,一定要勇敢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的道理。整个实验过程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使幼儿懂得彩虹的生成条件,帮助幼儿培养科学思维。

(二)结合生活实际,增加幼儿生活常识

科学小实验开展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也是帮助幼儿增加更多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因此,教师在准备科学小实验时要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在增加实验科学性的同时,使实验更加生活化,贴近生活,让实验更具有实用性。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有关教育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的实验。众所周知,勤洗手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用肥皂洗手可以减少手部细菌。教师应清楚、直观地让幼儿明白这一原理,简单的口头教育效果微乎其微,也很难让幼儿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开展科学小实验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准备一盆水、一点灰尘以及一块干净的洗手肥皂,先告知幼儿用肥皂勤洗手的作用,铺垫好后,展开实验。教师先将灰尘薄薄地撒一层在水上,再拿出一根手指深入水里,手指上立马沾染上了灰尘,而后再用肥皂将手搓洗干净,接着用同一根手指深入撒了灰尘的水中,这时会发现灰尘不但不会染上手指,反倒对手指避而不及,幼儿无法理解这一神奇现象,但这可以很好地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这是因为生活中的细菌、灰尘害怕肥皂,因此用肥皂搓洗手后,肥皂会对手指起到保护的作用,如此一来,身体就会更好地免疫,生活就会更加健康。将这种现象直观地展现给幼儿,吸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也使幼儿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进而更好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三)保障材料投放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实验材料是幼儿接触的必不可少的物品,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对实验材料投放的安全性以及可行性。实验材料的投放的前提是要保障其对幼儿的安全性,比如,一些比较坚硬、有尖角的材料要投放在幼儿难接触的地方,以防幼儿用此伤害自己和他人,还要对实验材料做好消毒工作,确保材料干净卫生。幼儿极易受到细菌的感染,所以材料干净卫生也是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也要确保幼儿的安全,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事先说明实验步骤,以防幼儿操作错误带来危险。大班幼儿的年纪稍大,对事物的认识也就更多,所以在投放实验材料时,要在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的基础上做到创新,能进一步帮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过于简单、平常的材料,可能会让大班幼儿感觉没有新意,也难以提起幼儿参与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在采购实验材料时应考虑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同一活动中,教师为实验过程设置不同的关卡,为每个关卡设置不同的难度目标,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基础逐步挑战不同的关卡。

(四)提高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的趣味性,真正让幼儿投入其中

科学小实验材料的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幼儿科学小实验的实验兴趣,有助于让幼儿在科学小实验过程中保持积极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愿意投入科学小实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进行科学小实验,从而使科学小实验顺利实施,真正能对幼儿观察科学现象、学习科学知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科学小实验对大班幼儿能力提升与思维发展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引入“神奇的静电”科学小实验,首先在本实验开始前,教师为幼儿准备气球、尺子、吸管等。在实验开始时,教师引入话题:“小朋友们知道静电是什么吗?”并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在幼儿回答过程中,教师把气球分发给幼儿,让幼儿把气球吹鼓。教师帮助幼儿打结封住气球的开口处,然后教师告诉幼儿:“请在你的毛衣摩擦片刻,然后把摩擦后的气球送上天花板,看一看这些被摩擦过的气球是否能停留在天花板上。”通过幼儿摩擦的气球能成功地停留在天花板上,教师顺势拿起一个没有经过摩擦的气球,让幼儿进行进一步观察,然后向幼儿提出问题:“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经过摩擦的气球能停留在天花板上,而没有经过摩擦的气球无法停留在天花板上呢?”通过幼儿回答,教师向幼儿进行讲解,告诉幼儿通过摩擦,气球带上了静电,它接受了毛衣上微小的负电子,带有静电的气球贴在天花板上,是因为它的负极和天花板的正极相互吸引,从而使电子在天花板上停留,直至正负取得平衡。然后教师把尺子、吸管等分发给幼儿,让幼儿通过头发摩擦等各种方式,让幼儿进一步发现静电的魅力,让幼儿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关于静电知识的讲解,巩固关于静电的知识,让幼儿真正在小实验中进行巩固知识,通过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激起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让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科学小实验,切实感受科学的魅力。

(五)合理投放小实验材料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幼儿从出生开始就对世界充满好奇,许多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都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就应利用幼儿的这种好奇心通过合理投放小实验材料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幼儿在未来面对困难的时候也具备思考和探究的勇气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会变色的花”的科学小实验,首先教师先准备四个小瓶子,每个瓶子中放入不同的墨水,有红墨水、蓝墨水、黑墨水以及黄墨水,将四束花插在花瓶中,然后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看花会有什么变化。在等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一起思考花会出现什么变化,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幼儿都明白养花的时候给花浇水花就会茁壮成长的道理,在这个小实验中给花浇的不同颜色的水,让幼儿思考花还会茁壮成长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花的颜色变化,可以发现起初相同颜色的花都变成了不同的颜色,花瓶中的水是什么颜色花就变成了什么颜色,教师进而引导幼儿分析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原因,让幼儿展开讨论,最后教师给出答案,是因为茎是花的器官,花通过茎运输水分到达花瓣促进花的生长,就好像人的消化系统一样,通过消化系统的进食达到人的生长发育。通过这样的小实验不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四、結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幼儿在成长阶段接受更多科学精神的培养,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科学小实验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运用各种可行、科学并且安全的材料组织幼儿开展各种趣味的科学小实验,增加幼儿的生活常识,使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帮助幼儿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

(左毓红)

猜你喜欢
科学材料实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可爱的小瓢虫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材料
摇摇鹅
最酷的太空实验
科学拔牙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