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群文阅读实施策略

2022-03-30 23:21杜娟
家长·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趣事群文要素

杜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部编版教材的主编温儒敏先生针对教材只提供了少量的课文这一现状,建议教师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课外阅读的文章。在这样的大框架大视野下,单元教学主要从单元导读课、精读研学课、字词学习课、群文阅读课、读写联动课等方面展开教学。围绕单元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合理分配课时,面向整个单元统筹安排。部编版大框架大视野下的单元主题教学为群文阅读开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道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组文本一个要素。这样的结构使每个单元都可以有效地开展群文阅读。

一、大单元整体教学现状

2019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统编版教材,这套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同时又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编排。语文教材的统一,使教师充满了疑惑,到底是重点教好、用好教材、减少阅读量,还是从课内走向课外,积极拓展学生阅读。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部编版教材的主编温儒敏先生指出:“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还需要教师去‘加码’,建议老师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课外阅读的文章。”

多年来,在“1+X”海量阅读的研究与实践下,提出了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这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体系。它不是将几篇文章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要求组成单元的文章必须在某一点上具有内在的联系,能通过大单元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并提高某方面的技能。以大单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以主题为线索,把讲读、自读、练习、习作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大单元教学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把一个学段作为整体通盘考虑,跨年级甚至跨学科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使课堂内容无重复,教学环节紧凑,课堂内容倍增的一种教学思路和授课方式,它是从单篇(单章)教学发展到单元教学,进而发展到单元主题教学。

在这样的大框架大视野下,单元教学主要从单元导读课、精读研学课、字词学习课、群文阅读课、读写联动课等方面展开教学。围绕单元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合理分配课时,面向整个单元统筹安排。

二、大单元背景下的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组群文的学习,为学生营造生活化、原生态的阅读情景,提供学生更为丰富而多样的閱读资源,通过多篇有关联的文章阅读,在探索性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提升。而部编版大框架大视野下的单元主题教学为群文阅读开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道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组文本一个要素。这样的结构使每个单元都可以有效地开展群文阅读。关于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群文阅读实施,笔者以群文阅读《童年趣事》教学设计为例,提出如下策略。

(一)单元目标明确化

大概念统摄下的大单元教学,涵盖了教材本身的文本内容、拓展的内容及整本书阅读和各类实践活动。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需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开发。以单元主题为基础,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补充。致力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对单元两要素产生认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确立明确的单元目标、分梯度确定每种课型的目标是保证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童年趣事》这篇教学设计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多彩童年”为依托,以“童年趣事”为主题进行课外文学阅读,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从几个不同的故事中了解名人作家的成长趣事,分享他们的快乐幸福,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透过他们的成长趣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汲取成长的营养。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承接单元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适当提高阅读速度,重视读与品、读与评、品与写的结合,品悟积累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换位体验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变化,提高学生体验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作表达的能力。

(二)备课意识大局化

备课要有大局意识,不能上一课备一课。根据单元的知识结构,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出发,教师需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并找准该单元的知识重点、难点及关键点。在确定“单元目标”时,首先要明确单元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根据两要素明晰单元课时划分,有序有度地推进学习。在落实单元重点难点时,一定要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找准整个单元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切实掌握学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与习作要素。在设计《童年趣事》这一课时,笔者是在大单元备课的前提下,有目的地进行设计。在前期,合理规划单元课程、合理分配课时、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重点难点,将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分配到每一课的教学中,将单元重点难点呈梯度落实在不同课型中。只有将单元导读课、精读课学好了,群文阅读才能有效进行。

(三)学情分析常态化

群文阅读目的是合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恰当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效地丰富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在品读、感悟、分析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旨在为学生终身阅读打下基础。开展群文阅读必须全方位深层次地进行学情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同,不同程度的学生阅读的速度不同,不同性格的学生喜欢的内容不同。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读得懂,更要考虑学生是否喜欢读,是否乐意读。以《童年趣事》这节课为例,童年是孩子非常乐意提及的话题,但是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是不同的。发生的事情不同,体会的乐趣自然不同。如何让学生在同一篇文本中体会到作者的乐趣?首先,文本的选择既要贴合实际生活,还要引起每个学生的共鸣。其次,三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较薄弱,对文本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在群文阅读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设计文本阅读时,应该是多种阅读方法并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最终品悟感受。最后,三年级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如何让每个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自信,这与教师设计问题的梯度息息相关。群文阅读就是不断闯关的过程,从字词到句段再到篇目,每一步都要合理设计,保证大部分学生可以无障碍闯关,力求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自信心。

(四)文本选择优态化

群文阅读是由课内的一篇或几篇文本结合课外的文本,组成一组有关联的文本进行学习,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中,选好文本是关键。围绕单元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确定群文的主题,恰当选择文本,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在这里要着重强调一点,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群文阅读。找准群文的落脚点,把群文的“文”字把握清楚。课前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表达、兴趣爱好等学情做好分析,多角度选取文章,科学搭配。一节课中安排3~5篇文章即可。《童年趣事》这一课共安排了三篇文章,分别是冰心的《肥皂泡》、冯骥才的《捅马蜂窝》、贾平凹的《风筝》。这三篇文章文笔清晰,语言生动有趣,是三年级学生都喜欢阅读的内容。其中《肥皂泡》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章,课程以它作为开篇内容,能够快速将学生带入快乐的氛围,达到激趣效果。《肥皂泡》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意境深邃幽远。课文写的是冰心童年时代吹肥皂泡的经历。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以及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快乐,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写出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捅马蜂窝》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要关爱生命,不做任何伤害生命的事情。文章描写细致,充满童趣,表现了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以及淘气、单纯、勇于反省的特点。《风筝》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三篇文章写的趣事各有不同,但都紧紧围绕一个“趣”字。通过找趣、读趣、品趣、说趣让学生体会作者童年的乐趣;总结出将事情写得生动有趣、令读者记忆深刻的规律;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珍惜童年,享受童年。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五)课堂环节简单化

环节设计必须立足于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每一个情景设计都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课堂环节设计越复杂,学生读文的时间越有限;课堂环节设计得越精细,学生发挥的余地越窄小。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简洁的教学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将课堂的阅读落到实处。《童年趣事》这一课中,紧紧围绕“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发生的趣事是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有趣?”这三个问题展开,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文本。整堂课以阅读为主线,让学生体会作者童年的趣味,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以“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体验,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交流与分享,努力实现学生在阅读中主动体验、感悟,达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的全面开放。达到培养阅读兴趣、积累习作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习作水平的目的。

(六)师生地位合理化

在群文阅读课堂中,教师是引路者,学生是学习者。将文本按照一定顺序呈现给学生,教师语言由浅入深,课堂问题梯度递进,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学生的自学,认真观察学生是怎样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的。及時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及时恰当的辅导。学生则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卡,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真正做到教师易教,学生易学。让学生在有序的文本共读中掌握方法、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在《童年趣事》这一节课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紧紧围绕“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发生的趣事是什么?文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哪些?”这三个问题进行,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与思考时间,问题设计从简单到复杂,有梯度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既考虑到了阅读水平较低学生的阅读水平,又考虑到了阅读水平较高学生的阅读需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优等生带动普通生。教师随堂进行视察,根据各小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给予指导,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合理的有梯度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答问,删繁就简,以问题作为课堂有效实施的骨架,以文本作为课堂的血肉,学生是整堂课流动的血液,而教师就是连接它们的血管。

(七)课堂评价多角度

课堂的评价可以从文本出发,从目标出发,从语言出发,从活动出发。教学中,针对三年级学生自尊心强、上进心迫切、喜爱得到表扬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予表扬或鼓励。在《童年趣事》这一课中,师生通过学习总结出文章生动有趣的三条规律:条理清晰、用词准确、巧用修辞。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找趣”“读趣”“品趣”“说趣”“写趣”“评趣”六个环节落实语文要素与人文要素。在“找趣、读趣 ”这两个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认真细心,积极大方地回答问题。在“品趣、说趣”两个环节中,教师主要从大胆自信、逻辑清晰、语言生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以往的群文阅读中,读写结合十分常见,在读文的基础上写作,是语文要素落实是否到位的一种考量,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读文总结规律,而后进行写作,大部分习作停留在分享层面,如何将读写结合的内容真正做到扎实有效,如何检验本节课的习作是成功的,是有价值的?笔者在《童年趣事》这一课中,设计了“写趣”这一环节,进行语文要素与课堂目标的落实,设计了“评趣”这一环节,对习作进行有效评价。习作结束进行三级评价,自评,互评,师评。设计评价表,在评价表相应的栏目后做出评价:书写工整语句通顺一颗星;条理清晰一颗星;用词准确一颗星;巧用修辞一颗星。如此多角度评价让语文要素与课堂目标更好地落实。

三、结语

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群文阅读的实施,激发了课堂的活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彰显了语文要素,极大程度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是一种值得提倡与推广的教学方法。

(宋行军)

猜你喜欢
趣事群文要素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春天的趣事之狼狈逃窜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街头趣事还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