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道德学习,使道德根植于儿童内心;培育学生法治观念,使学生知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的课程。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和行为都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小学又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因而这一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极大地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在大力建设“思政课程”的今天,如何构建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快速、准确、深入,学以致用,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是所有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有一些不足,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入手,对高效课堂的构建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思想人格的重要学科。道德与法治课程集传统文化、法治知识、行为规则、价值观念等内容于一体,对小学生的行为、思想、价值观培养有重要作用。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尊重童年生活独立价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将教材的功能定位为激活儿童的自我发展的“活性因子”,重视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培养的法治教育。因此,加强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并充分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设计课堂导入,创设丰富课堂教学情境,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善于运用生活素材案例,合理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充分调动课内外的积极因素,提高课堂的效率,构建高效课堂。但是很多学校及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这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在课程安排上往往侧重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这类“主课”,使该学科的课程量相对较少。同时很多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没有充分思考、探索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而是根据经验、按照课本大纲来生搬硬套地教学,或者只是从网络下载一些教学视频供学生观看,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凸显学科特点,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兴趣的提升,甚至还可能会让学生认为这门学科不重要,进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此外,学生是不断发展中的人,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一些教师认为有价值的案例内容可能是与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脱节的,对现在学生而言可能是过时的、不符合现代社会学生思想认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产生良好的代入感,自然也就很难真正发挥高效教学的效果。
二、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顺应新课改对教学课堂的要求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多是由教师讲解、学生听课为主,是一种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不能很好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而新课改的实施则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高效课堂的构建则能很好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的教学主体,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接受能力,从而提升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
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可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而非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可让学生在主动思索、主动学习中逐步形成学科思维,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科学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它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关注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和法治意识提高的学科。这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本应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但是因为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认为课程索然无味、乏善可陈。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可以从课堂的第一秒开始,打破传统打开课本就上课的模式。在课堂的实践中,笔者初步探索如下可行方法:
1.谈话导入。教师可以从近期校园或班级学生之间发生的事情入手,或引入一段吸引学生的新闻,自然引入课程话题。这样,教学有了铺垫的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能集中课堂。
2.营造氛围。在上课前,教师可以猜谜语、玩游戏甚至是播放一段流行的歌曲,引起学生的认同心理,这样也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视频播放。合适的视频能最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视频的选择不一定仅仅考虑网络资源,还可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微视频。这样的导入让课堂更“走心”。
4.课前作业。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作业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是音频的收集,也可以是照片的拍摄;既可以是视频短片的制作,也可以是社会调查。课前作业可以帮助学生从生活走入课堂,这样学生会觉得学得真实,学得有用。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理解感悟
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有限,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还较弱,尤其对一些理论性或抽象性的内容,学习起来更加困难,而道德与法治课程过于抽象,仅仅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平铺直叙的讲解,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和领悟其内涵,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创设教学情境是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模拟、设计或表演来创设教学情境,将平面抽象的道德法治内容通过立体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小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可以直观地理解和感悟其中的道德法治内涵,由此激发小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例如,在学习“我们爱整洁”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室布置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在课前故意把教室弄乱,如桌椅乱摆、桌面上书本乱丢、黑板上亂涂乱画、地面上垃圾遍布等,等学生进入教室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并说出环境脏乱的坏处,然后组织学生一起整理,让学生感受两种环境的舒适度对比,由此对整洁有了更深的感悟,这时教师引入教学内容,及时强化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对学生掌握知识以及形成良好习惯都大有裨益。
(三)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基本都是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只能被动的倾听和接受,同时这种单纯的语言讲解较为枯燥单调,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影响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教学,更新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其中多媒体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将平面的、文字的内容转化为生动丰富的声音、图片、视频等,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教学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不仅使小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更高,还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升道德和法治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污染,如变黑的河水、乱流的生活污水、随地乱扔的垃圾、触目惊心的海洋垃圾、雾霾、沙尘暴等,然后通过视频播放各种污染形成的原因及危害,让小学生直观全面地认识环境污染,并思考为了减少污染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此外,为了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和我们日常生活习惯的关联,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播放收集的日常生活中关于环境污染的照片,如水污染的照片、乱扔垃圾的照片等,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地破坏环境行为,如随手丢弃一个果皮纸屑、随意浪费一个塑料袋等,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么这种行为就会被放大无数倍,从而会给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垃圾的“寿命”,如普通塑料袋在土壤中分解需要200年到1000年时间,以这些直观的、学生熟悉的内容为切入点,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学生道德观念形成与发展。
(四)运用生活素材案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行习惯、思考模式、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都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重视生活素材和案例的引进及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或热点事件,然后以这些素材为基础和出发点讲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学习能力和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高效课堂的构建得以实现。教师在选择生活素材时不能随意选取,不仅要紧扣教学内容,还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教师可以选取近期的社会热点事件作为教学素材,通过素材分析加深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思考,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在学习“做聪明的消费者”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买东西的案例引入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你会自己买东西吗?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守什么规则?”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以给出购物时可能发生的状况,例如,“你买东西时卖家多找给你钱怎么办?有好几件东西你都非常想要,但是钱不够怎么办?”通过这种实例的思考,强化学生的诚信品质和选择能力,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再如,在学习“变废为宝有妙招”时,教师就可以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合理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作为活动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变废为宝”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作为活动素材,比如,矿泉水瓶、快递纸箱、易拉罐等,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地進行想象和创造,将这些“废弃物”变成有用的物品;创意设计活动可以在家庭中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自己的创意设计展示,对不方便携带的较大创意物品,则可以通过照片方式传给教师,由教师通过多媒体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在班级“展览会”上,有的学生用废旧的快递纸箱为弟弟做了“游乐城堡”,有的学生用矿泉水瓶和麻绳在阳台上做了创意花园,瓶子成了花儿的栖息地;有的学生用快递包装盒子给妈妈做了收纳盒,收纳妈妈零零碎碎的护肤品,让妈妈的化妆桌变得整齐干净;还有的同学用自己画的画装饰矿泉水瓶,使之成为漂亮的笔筒……学生带来了各种各样充满创意的作品。以这样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拉近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同时还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进行了锻炼,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五)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各种知识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品德,因此实践是强化学生所学知识,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具体实践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有利于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为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田野、社区、街道,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内化知识、提升技能、培养思想品德素质。例如,在学习“安全护我成长”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寻找和学习安全标志的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和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并了解其中的安全知识,如道路上的交通标志,“红灯停,绿灯行”“禁止停车”“事故多发路段”、电线杆附近的“注意高压电”、楼梯上的“禁止拥挤”、厂房仓库的“禁止烟火”等,通过寻找安全标志和讲解安全知识,学生会对课堂讲解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和遵纪守法意识,还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四、结语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创建高效课堂是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必然要求,教育者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通过科学设计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情境、引入现代教学技术、融入生活素材、开展实践活动等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小学生充分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和身心健康成长。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