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2022-03-30 23:21王宝山
家长·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学模式

王宝山

思想道德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智力和心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此也可以衍生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行为习惯。为了进一步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现有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对策,包括积极采取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积极提问鼓励学生发言、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有效助推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提升。

思想道德教育对一个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不同教育阶段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都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育人的价值和意义。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行为不仅要家庭与社会向学生输出正确的价值信息和价值内容,更要学校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不断修正。因此,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充分借助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有力手段,不断通过内容的灌输,向其从潜移默化中做出行为内容的质的改变,从而使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和社会内容的行为习惯。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紧密相关,其中针对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常识、道德修养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旨在助推学生成长为守法公民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为了进一步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讨论。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问题

(一)授课方式相对滞后

在当前的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已经成了相对普遍的问题,出现此类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在于如今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模式相对滞后。由于该课程内容中存在较多的基础性知识,一定程度上教学任务繁重,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有时会过于重视教育目标和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在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甚至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始终沿用单一说教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只是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书本中的理念和已经设定好的案例等,强硬地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全面遵守书本内容所提到的各类准则和规范,长此以往,难免会导致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学习兴趣下降,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效果难以充分提升。

(二)学生主观能动性不明显

和其他教育阶段思想道德教育不同的是,小学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更侧重于宏观的感悟和微观的举例,不会强调理性内容。如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宏观角度下教师会指导学生对国家、社会、美好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微观角度下教师会通过英雄、模范的实际事迹让学生在意识层面受到感悟和熏陶。因此,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共同作用,小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优良传统道德、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都会有一个重新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意识的浅层和深层都会产生正确的价值观萌芽,而这些萌芽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在行为方式和行为内容上发挥深层次的改变。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不论是在哪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都更加强调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主体要素,但是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无法充分实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例如,在课堂授课中会应用不同类型的案例,但是究其根本,这些案例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深入分解和理論分析,导致学生对此类案例的体会和理解相对较弱,甚至缺少与案例的共鸣和对课程的参与感。

(三)课程教学缺少实践活动的引导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需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同样也要强化实践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修养和道德素养进行全面的提升,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对社会的了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书本、教材内容和理论知识,强化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各类理论知识和道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提高实践性。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一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文化成绩,并没有过多强化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性和密切性,导致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始终难以同步强化。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内容上侧重于对社会正向价值观的传递,让学生可以初步建立一个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发展原则的判断体系,以此提高整个学生的正向思想道德价值的培养。也正因如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和校园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的综合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问题产生原因

(一)内部因素分析

从学生自身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于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身心发展水平飞速提高,但是学生的思维意识并没有充分发育成熟,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状况相对敏感,更加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再加上当前各类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和游戏设备充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休闲生活,有一些学生甚至会由于自身控制性较差,自制力较低而逐渐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对自身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对学习难以提升兴趣,继而出现放弃学习甚至排斥学习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前网络环境中各类信息数据资源迅速膨胀,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较多,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并没有更加全面地建立起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更加容易受到网络环境中不良信息和负面思潮的影响,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严重干扰;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更加敏感,并且容易受到自身的片面认知影响而排斥学习。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将特立独行和个性看成自身独立的表现,但是此种独立与学生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差之甚远,逐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阻碍课堂教学活动,消极对待学习的情况屡屡发生,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外部因素分析

如今仍旧有很多教师始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知识点的背诵及掌握情况,对学生学科能力素养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有所缺失,此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常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使得学生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参与课程活动不积极,主动性不强,同时也会不断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往往无法充分开展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展现更加严肃的教师形象,虽然这有效减少青春期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良行为,有效保障课堂纪律和课堂秩序,但是长此以往难免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距离感,甚至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无法充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要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找到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对策分析

(一)积极采取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避免单一讲授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应用更加新鲜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其中合作探究与情境教学方法优势明显,在学生主动性培养方面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1. 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活动和教学的开展,对此教师可以提前在班级内将学生组成2~4人的小组,并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首先可以让学生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预习,并对相关内容产生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師可以让学生分组发言,提出自己和本组其他同学对此类教学内容的认知与思考,找到自身存在疑惑的问题,寻求教师的解答,同时也可以引导其他合作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此种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能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敬畏生命”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合作小组提前预习本课内容并进行思考,找到自身的疑惑之处,并对小组内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汇总,以便在授课过程中能向教师请教;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纪录片、视频、音频等,让学生抒发自己的理解,提出对敬畏生命的感悟;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不同的分组内邀请学生上台进行汇报,此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感,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探究能力。

2. 应用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有效打破了以往教学过程中相对呆板、单一的教学局面,虽然教师的教学重点仍旧为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具体的讲授和教学中却可以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情境进行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情境的创设需要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情境创设的生活感,同时也能让学生从自身生活环境和社会经历中找到共鸣,例如,在开展“丰富的社会生活”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的劳动人民,如农民、工人等,在各自的岗位中认真负责履行职责,既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如,教师在讲授“秩序与规则”相关方面的授课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演绎现实生活之中常见的不守秩序、不讲规则的事例,如排队时有人插队、不给老人或孕妇让座等,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站在“插队者”和“排队者”等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秩序与规则的重要作用,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律精神,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学习和授课内容。

(二)营造主动性更强的学习氛围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着力搭建主观性氛围浓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并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现有学习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考察,进一步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体系。当前很多初中阶段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佳,甚至会认为此类课程会占用自身的学习时间和休闲时间,因此教师需要切实打破学生此类片面的观念和看法,走出认识误区,全面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自身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提高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积极提问鼓励学生发言

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学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对此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其中可以应用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开展独立学习和思考。可以给学生留足更多的发言机会,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课堂参与感的全面提升,让学生有更加自由的自主发挥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和回答情况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如在“青春的情绪”中,可以以青春期阶段青少年的情绪变化为核心,向学生抛出问题、共同探讨:“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在青春期内产生叛逆心理”“如何有效解决”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也可以从自身的青春期和叛逆心理为例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种形式能让学生更加具体地感知自身在青春期内的情绪变化,如果学生的情绪已经存在此类问题,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帮助学生进行调整和改正。

(四)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教师需要挖掘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点,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效性,积极应用更加生活化的案例题材和内容,将其深入融合于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讲授诈骗案例时,可以以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案例为媒介,并为学生讲述遭遇诈骗时如何快速报警、记录自己与骗子之间的对话、转账记录等信息内容,并给警方进行全部的提供,以便警方能及时挽回被骗钱财。通过此类案例能让学生明确当自身遭遇诈骗或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外力威胁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提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将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与此同时也能切实转变学生以往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错误观念,提升学习主动性。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能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利用好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和原因,其次深入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对策,希望能对当前我国各地区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学模式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