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军
中长跑训练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体系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品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在中长跑训练中获得身心上的健康发展,并提高中长跑训练的成效,教师需要对现行的中长跑训练方法予以改进,让学生在科学训练方法的指导下,提高自己的中长跑运动技能,逐渐改变对中长跑训练的态度,主动参与中长跑训练。
在中长跑训练中,学生需要跑完的路程一般为1000米。以往教师单纯地让学生反复跑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力量、耐性、速度等身体素质,确保学生提高中长跑运动的成绩。然而不少学生却在这样的训练模式下对中长跑训练产生厌烦和畏惧的心理,也有的学生对中长跑抱有无所谓的态度,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在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师应认识到传统训练模式的不足,对中长跑训练方法进行创新,让每个学生逐渐改变自己对中长跑训练的学习态度与训练方法。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中长跑训练教学现状
在初中体育教师开展中长跑训练时,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教学现象,比如,学生的训练动作具有应付性,没有付出精力,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中长跑训练效果;学生逃避训练,对中长跑训练感到厌烦、畏惧;学生在不愿意参与训练的情况下,被迫参与训练,出现消极、逃避的情况。
出现这些教学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
首先,教师采取的中长跑训练方法单一,且缺乏新意,学生在长期反复的训练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其原因是学生对中长跑训练缺乏兴趣,在长期枯燥的训练生活中,渐渐丧失参与中长跑训练的积极性。而且新课改已经对体育课程教学产生了影响,教师对中长跑训练方法的创新改革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影响了中长跑训练在新时期的教育实效,这需要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
其次,教师采取的中长跑训练方法缺乏科学性,导致学生不能适应中长跑训练的强度。尤其是当学生的体能消耗过大,体能恢复时间却有限,让学生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难以支撑自己不断坚持下去。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从学生的体能耐受水平出发,对学生的训练计划进行科学的调整,使其训练强度与身体素质不相协调,既让学生受累,又没有达到有效提升其身体素质水平的效果。
最后,有些教师对中长跑训练的研究力度较小,认为自己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才会强制让学生参与训练。然而,这种做法会适得其反,学生的训练情绪积压下来,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初中体育教师应集中精力,对中长跑训练中存在的教育指导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着重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中长跑训练方法进行全面的改进,让学生能积极参与中长跑训练,并从中得到协调性的发展。
二、新课程标准对中长跑训练教学提出的要求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学生的训练方式
传统的中长跑训练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但新型的中长跑训练应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注重让学生主动展开体育训练的学习方式,应该成为他们未来展开体育训练的主流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可以在充当学习主体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到中长跑训练在促进自身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在中长跑训练中的学习动力。
(二)教师要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训练情感
学生在传统的中长跑训练中积累了不少的负面情绪,如厌烦情绪、畏惧情绪、枯燥情绪、焦虑情绪等。它们会影响学生在中长跑训练中的心理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师要注重围绕情感教育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注重通过科学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中长跑训练的趣味性,使其自觉地消除自身心中负面的训练情绪,学会转变自身对中长跑训练的态度,并且增强他们对中长跑训练的积极情感。
(三)教师要树立多元、创新的训练观念
多元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观念是教师在课改后应该树立的教学观念,这关系到教师能否在教学中引入多元的、创新的教学方法。中长跑训练是初中体育教学体系中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需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增强体能、提升专项身体素质、锻炼针对性的技术动作,才可以提高自己对中长跑运动的訓练效果。
为了实现中长跑训练的育人目标,教师必然要更新教学观念,结合多种适用于开展中长跑训练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从中长跑训练中获得健康的发展。
三、初中体育教学的中长跑训练教学创新策略
(一)将趣味游戏融入中长跑训练教学
在游戏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以将趣味的游戏元素融入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燃起兴趣,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在中长跑训练中,体育教师也可依托游戏教育理念,合理地设计趣味的中长跑训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形式的中长跑训练中,感受中长跑运动的乐趣。而且这一游戏化的中长跑训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疲惫,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比如,教师可以将接力游戏、跨越障碍类游戏融入中长跑训练,让趣味的游戏成为中长跑训练的调味剂,使学生在中长跑训练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将注意力放在游戏上,不再感到中长跑的路程很长。为此,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差异性,每相隔200米就设置接力点,在这200米间隔里,还可设置一些多样化的障碍,让学生跨越障碍,才能继续前往接力点。
教师在设置障碍时,可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设置一些能挑战自己的体能或者让自己感到有趣的关卡,让学生能对中长跑充满兴趣,甚至是期待自己上场,参加中长跑。通过这样的游戏化训练方式,教师可以消除学生对中长跑训练的畏惧和厌烦感。
需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游戏化训练活动时,要避免游戏内容一成不变,否则会消磨学生的热情。对此,教师可以探究更多的游戏化教育方式,将适合用于中长跑训练的趣味游戏引进来,让趣味的中长跑训练变得充满活力。
比如,教师可以引入音乐节奏,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展开中长跑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节奏类型,变换跑步速度,也可让学生踩着音乐节奏来进行中长跑训练。教师可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在音乐节奏停止前,顺利抵达终点;或者比一比哪个小组抵达终点的时间总和最短。
(二)基于阶段性目标开展中长跑训练
有的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不能适应教师开展的高强度训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为其制定阶段性的训练目标,不仅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消除身心上的疲惫感,还可帮助学生逐渐调整中长跑训练强度,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中长跑训练的积极性。
对速度和耐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为其制定“200m→400m→800m→1000m”的阶段性训练目标。在这一训练目标下,教师采取的分段训练模式,让学生学会在每个阶段准确控制自己的跑步速度,以培养学生的跑步速度感,帮助学生建立速度动力定型。同样耐力不足的学生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可根据其中的差异性,为学生限定完成阶段性训练目标的时间,激发学生体内的运动潜能。
对下肢力量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同样为学生制定阶段性训练目标,不同的是,在每个阶段性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跑步训练的目标,明确自己负重深蹲起立的次数。比如,学生在“200m”的阶段性训练目标下,做负重深蹲起立的动作30次/组,一共3组;在“400m”的阶段性训练目标下,学生可以做负重深蹲起立的动作50次/组,一共3组。
以此类推,让学生在次数逐渐递增的负重深蹲起立训练中,有效锻炼自己的下肢力量,使其在中长跑训练中跑得更加轻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自信,使其不再害怕在中长跑训练中吃苦。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可通过这一科学的训练方式,磨炼学生的意志。
(三)通过间歇训练法提高中长跑能力
间歇训练是指教师在训练中对训练距离、训练速度、训练次数、间歇时间、间歇方式进行优化组合,以增强学生氧气承受能力,使其能在训练中增加自己的摄氧量,锻炼自己的心肺功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保障自身的训练效果。
目前在初中体育课堂的中长跑训练中,教师就可以运用间歇训练法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能在原本艰难的训练状态下,克服自己的訓练困难问题。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可在第一阶段让学生先进行中跑训练。平时的中跑训练距离在200~500m这一范围内,在间歇法的中长跑训练中,教师需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2~3次的中跑训练,之后进入间歇时间,让学生在1~3分钟内恢复自己的心率,再展开下一阶段的训练——长跑训练。
平时的长跑训练距离在400~800m这一范围内,但是学生在间歇法的长跑训练中,要注重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1.5倍路程的训练任务。这种间歇训练能逐渐增加学生的运动负荷量,也可增强学生的耐力素质,并提升自己的专项速度。在实际训练中,教师可以发现这种训练方法的效果比较显著。
在以后的中长跑训练中,教师可将其灵活运用进来,让学生从中获得针对性的身体素质的发展。
(四)将情景训练法融入中长跑训练
情景训练法是一种注重增强学生情景体验,使其在生动的情景中减少枯燥感的科学训练方法。中长跑训练的时间较长,而且要经历一定的路程,一般考验学生在中长跑中的耐心。但长期靠学生主观去克服枯燥的训练过程带来的负面情绪是不可行的,教师可辅助一些特殊的手段来减少学生的枯燥感。即教师可将情景训练法融入中长跑训练,让学生一边享受独特的情景体验,一边轻松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
需注意的是,教师要适当地改变中长跑途中的情景,让情景不单调,才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中长跑训练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为学生设定一条蕴涵不同情景的中长跑路线。在这方面,教师可利用中长跑途中的不同地点来提高中长跑训练的趣味性与科学性,让将学生适当地释放不良情绪,并适当地转移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耐受力。比如,学生可先从操场出发,经过学生宿舍、食堂、小卖部、综合楼、阶梯会议室、计算机室、教学楼等不同的地点。教师也可让学生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中长跑训练,经过幽静小路、湖泊、小溪、竹林等自然景点,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消除一些心理上的疲惫,同时增强学生的身体耐受力,让学生在自然美景的熏陶下不知不觉地完成体育训练任务。
(五)以生为本,纠正学生错误
以往体育教师并不注重纠正学生在中长跑训练中犯的错误,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全路程,考虑的是学生的中长跑训练成绩。然而这种做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发展需要,教师应更新自己的体育教育观念,在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下,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改进,要及时纠正学生在中长跑训练中的错误。
为了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纠正与指导,教师可以采取语言激励、赏识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虽然犯了错误,但是同样也进步了。比如,当学生在跑步时的呼吸节奏出现错误,教师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可以表扬学生的正确跑步姿势,包括摆臂动作、腿部动作、躯干姿势等。
学生在受到表扬时,会比平时更加乐意倾听教师的指导,自觉地聆听教师的建议,跟随教师的提示,一步步纠正自己跑步时的呼吸节奏。当学生改正了自己的呼吸节奏,他们会在中长跑训练的过程中减少体能消耗,还减轻了心理压力。此时,学生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找到了中长跑运动的诀窍,自然而然地对中长跑产生了兴趣。
而且针对学生因呼吸节奏引起的训练错误,教师可建构专项的节奏训练方法,让学生在这一训练方法的引领下锻炼自己的中长跑技能。教师可先分解中长跑训练中的复杂动作,使其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解。在这方面,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动作分解、动作示范的演示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一边观察视频中技术动作被分解后的细节,一边模仿具体的技术动作。
同时,教师可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掌握好体育训练时的呼吸节奏,鼓励学生在模仿相关的技术动作时,让呼吸节奏跟上自己的技术动作步骤,有利于学生有机地协调呼吸节奏与技术动作,让学生的技术动作变得标准化和规范化。
实践证明,这种呼吸节奏训练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调节呼吸,使其节奏与肢体动作相辅相成,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中长跑训练水平,让学生懂得掌握中长跑运动技巧,最终可以保障学生中长跑训练的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中长跑训练是初中体育教师必然要做好的一项教育工作。针对学生在中长跑训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可选择引入游戏化教育理念,开展趣味的中长跑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教师也可为学生制定阶段性训练目标,对其实际训练方法给予科学的指导,合理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善于对学生进行赏识、表扬、激励。通过这些方法,初中体育教师可以显著提高中长跑训练的实际质量。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