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排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研究

2022-03-30 05:16董舟维
体育时空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用

董舟维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2-062-02

摘  要  近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社会实践”不间断的“大思政”体系。在此背景下,全校合力,积极挖掘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定位,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多方联动,稳步推进。本文就以排球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应用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科学的体育与健康教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思政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本课程依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作用,以“体育强国建设”为标杆,以“社会适应”为导向,以“绿色、健康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为理念,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修养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排球作为体育三大球之一的运动项目,是以传、垫、扣、发球为基本技术,结合跑、跳、挥臂和移动为主的全身性体育运动。本项目,通过讲授排球的基本知识、技战术、竞赛规则、裁判法、世界排球史、中国排球史等内容,同时融合队列队形练习、职业病的预防与保健知识、体能训练与体测、团队拓展练习,提高学生对排球项目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判断、注意、反应等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崇尚“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和公平竞争的意识,提升个人思想政治素养,提高学习、适应社会化角色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培植爱国情怀,培养遵纪守法意识与行为。由此可見,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完成护理专业中良好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的培养等目标要求,适应“健康”、“绿色”、“高质量发展”等健康中国人才建设的需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设计思路

1.选取与运动密切相关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社会、安全、营养等知识和技能,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增强学生体质。立德树人,并行推进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融合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依托企业文化平台,梳理知识结构框架,挖掘运动技能与职业体能素养融合发展的“个性体育专长”。

3.有机统一“教、学、做”,构建“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

4.实施“知识、能力、情感、素质”融合的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考核方式。

三、学习者分析

1.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特点。维度及特征描述:(1)认知特点:体育功能认知、体育模仿能力认知、自我评价认知等;(2)情感特点:对体育课喜欢程度、运动体验;(3)意志力特点:求知欲、表现欲、主动性和积极性等表现;(4)行为特点:体育习惯程度、合作能力、学习类型等。

2.学习本课程必备的知识、技能准备情况。

3.学习风格。学习风格可分成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和混合型。根据问卷调查、课堂表现、谈心谈话、体育沙龙等情况,综合分析并定位学生归属于哪类学习风格。

四、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合理膳食、科学养生的知识与方法;了解世界排球史和中国排球史;了解排球比赛的基本技术;理解初级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方法;理解科学的体能发展的知识与方法;掌握职业特征、职业病的预防与保健知识、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掌握多个团建项目(喊数抱团、撒网捕鱼、跳绳接龙、多人多足、撕名牌、无敌风火轮、手球比赛、滚铁环、旋风跑、踩石过河、同心鼓、旋风跑、定向运动等);掌握排球正面双手下手垫球的动作要领、初级裁判法。

(二)技能目标

能初步评估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并制定个人运动处方;能操作职业病的日常保健、处理常见运动损伤;能运用排球正面双手下手垫球技术,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能运用初级排球裁判规则,观看排球比赛;能设计团建活动方案。

(三)思政德育教育目标

1.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同事关系——诠释“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适应社会化角色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和习惯,践行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

2.有效提升认知和控制的协同关系——崇尚“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有效调节情绪,有计划、有目标,补短板、树标杆,培养学生坚定信念、担当敬业、乐观自信、胜不骄、败不馁等职业态度。深化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促使学生充分认识“预防为先”的健康理念,推动学生健康关口前移。

3.价值引领与知识技能传授同向同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个人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植学生的爱国情怀,着力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体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即时体验实践的重要意义。

五、课程模块设计

体育—排球课程模块设计,从教学内容、课后拓展入手,融入团队合作、阳光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训练等内容。模块一(排球运动的特点与作用、发展概况及趋势),课后拓展:观看电影《夺冠(中国女排)》,并交流心得。模块二(排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课后拓展:观看一场或几场排球比赛,组内交流。模块三(准备姿势、移动步伐),课后拓展:查找中国女排训练视频。模块四(排球正面双手下手垫球技术),课后拓展:为学校体育工作做一次志愿服务;用思维导图,记录中国排球发展史。模块五(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技术),课后拓展:举行“我为学校体育工作献一策”活动,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根据专业特点,掌握一套岗位自我保健操。模块六(战术+比赛:个人战术、集体战术),课后拓展:观看一场排球比赛,记录队长的号码、每一局的比分和最终比分;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排球比赛,并实践排球裁判规则。模块七(排球技术考核),课后拓展:假期阳光体育锻炼(Keep软件打卡)。

六、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考核办法,总分100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40%包括:(1)学习态度15%(学生出勤情况10%、集体协作、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等情况15%);(2)课后思政拓展完成情况(完成次数5%、完成质量10%)。期末终结性评价60%包括:(1)体质测试成绩30%;(2)项目技术考核30%(根据项目技术的特点,采用计时、计数、计评等方式综合评定)。阳光体育锻炼成绩评定“合格”,作为学期体育课成绩评定的必备条件之一。反之,按体育课程重修处理。

七、教法与学法

本课程以项目为主导,以任务为主线,主要采用讲解法、示范法、指导法、合作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分层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排球正面双手下手垫球技战术的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和个人练习。积极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强排球正面双手下手垫球技战术动作纠正的教学。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同时利用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充分掌握班级学情,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合在团队拓展、技战术训练过程、课后拓展等环节,突出重难点,着力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充分认识体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即时体验实践的重要意义,努力践行“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具体设计如下。

1.课程环节:课前自学。教法设计:(1)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法,在网络平台发布学习任务;(2)布置的课后拓展作业,运用指导法,进行线上、线下答疑。学法设计:(1)学生个人或小组练习,完成自主学习;(2)学生通过小组研讨与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和设计任务。

2.课程环节:开始部分(整队、清点人数、安排见习生等课堂常规)。教法设计:(1)采用讲解法,加强课堂纪律和安全意识教育,達到收心引取的目的;(2)反馈作业完成情况。学法设计:(1)学生个人或小组练习,完成自主学习;(2)学生通过小组研讨与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和设计任务。

3.课程环节:准备部分(“热身运动+”的形式),包括:队列队形练习、职业病的预防与保健知识、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团队拓展训练。教法设计:(1)采用讲解法,导入教学情境,引出热身活动;(2)采用讲解法、示范法、指导法、合作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引入“热身运动+”活动,结合鼓励和点评教学手段,达到热身增趣的目的。学法设计:(1)学生采用模仿练习、小组练习和集体练习,完成热身任务;(2)学生采用小组研究性学习、讨论分析、合作学习、比赛法,完成团队拓展等任务。

4.课程环节:基本部分(体能训练与体测、排球基本理论知识、排球基本技战术、排球裁判规则与执裁)。教法设计:(1)技能学习初始阶段,采用讲解法、示范法、指导法、典型示范法,达成理解和掌握正确动作定型概念的目的;(2)技能学习提高阶段,采用合作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达到学练提高的目的,同时解决教学重点;(3)实施分层教学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练需求的同时,解决教学难点。学法设计:(1)学生采用模仿练习、个人练习、小组练习或集体练习,融合小组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完成技术动作的学习;(2)针对重点和难点任务,学生采用重复练习法、比赛练习法,加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逐渐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

5.课程环节:结束部分(放松运动、课堂总结)。教法设计:采用讲解法、示范法、指导法,融合课堂点评,达到调节和恢复学生身心的目的。学法设计:学生认真听讲,自我总结,模仿练习关节放松运动。

6.课程环节:课后拓展(阳光体育锻炼+课后思政拓展)。阳光体育锻炼,教法设计:布置“创高体育APP”锻炼任务。学法设计:学生自主完成打卡任务。课后思政拓展,教法设计:布置以任务为导向的课后思政拓展作业,检查反馈作业情况。学法设计:学生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研讨、作业提交等方式,完成任务。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