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素养评价的实现与应用

2022-03-29 22:38肖惠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提质增效双减政策

肖惠

摘 要:文章简单介绍小学语文素养的内涵以及现阶段语文素养评价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并重点阐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素养评价体系应用的创新路径,通过明确评价依据、优化作业设计、渗透“立德树人”、进行全面评价,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充分发挥语文素养评价的育人价值和功能,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提质增效;素养评价

“双减”政策的推出为小学语文素养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语文教学评价中既凸显“双减”政策提质增效的内在精神,又能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经成为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关键课题。在“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与发展,通过语文素养评价高效链接学习实践活动,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打破当前语文教学评价中“五唯”局面,最终建立具有开放式、时代性的语文素养评价体系。

一、小学语文素养的内涵

小学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素质和能力中较为基础与稳定的,并且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能力与情感态度,具体体现在听、说、读、写等层面。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小学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在于语文知识与基本能力,其中涵盖了语文能力、语文品质、语感、语文情趣等诸多内容,是语文综合能力、思维品质与情感态度的高度综合体。需注意,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语言实践活动,并通过不断累积运用得到完善。因此,对小学语文素养的理解可以从识字写字素养、阅读素养、口语交际素养、习作素养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素养等方面切入,以小见大,因情施教,为“双减”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素养评价体系的不足

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双减”政策的推出和落地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而在落实“双减”与“五项管理”政策过程中,现行语文学科素养评价体系暴露出诸多不足,需要结合课程标准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调整,不断将语文学科素养评价指向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充分发挥语文素养评价的育人价值和功能。笔者认为,当前小学语文学科素养评价体系存在以下不足:

一方面,“双减”政策的核心目的在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语文素养评价既要覆盖知识性、技能性内容,也要将文化品格与价值观囊括在内,这也是素质教育与五育并举的内在要求。目前,小学语文素养评价内容始终围绕知识与能力展开,强化语文学科工具属性的同时,较少兼顾其人文性。另外,在教育功利心、应试教育与唯分数论的影响下,语文素养评价内容被窄化,对学生创造力、兴趣、价值观与情感的关注较为缺失,这非常不利于小学语文素养评价功能的发挥。

另一方面,“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育人的出发点,将学生视作主体和中心,所以语文素养评价要围绕学生建立学习诊断、激励与发展方案,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评价主体多元化。当前,在教师单一评价的影响下,小学语文素养评价并不深入、不全面,教师评价的主观性与局限性极易降低评价的科学性,甚至会影响素养评价的公正和客观,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素养评价应用的创新路径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素养评价要充分体现“五育并举”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从评价依据、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评价主体切入,以改变当前评价标准固化、知识本位以及主体单一的格局,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赋能。

(一)明确评价依据,打破纸质测评传统,变“考”为“玩”

课程标准是开展语文素养评价的重要依据,依托课程标准,才能从整体视角审视语文素养评价整体效能,也可以保证语文素养评价有章可循。同时在素养评价时应注重区分学段,把握课程标准对相关学段教学的安排和规定,使语文素养评价能够与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为加速推进学业评价改革,教师可尝试进行语文开放性测试,依托语文知识载体,设计闯关题目,使不同年级学生的语文测试都具有主题化和游戏化,通过精选关卡让所有学生一同参与,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分享快乐,不断丰富语文知识结构和提升文化素养。

(二)优化作业设计,聚焦评价内容,强化素养评价

“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均强调作业设计要把握“质”与“量”,所以,在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作业的设计与管理,作业设计应有新意、有效度,这样才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与课业负担,通过创新性、互动性与趣味性的作业,實现语文知识的累积与灵活运用,最终实现语文素养评价的初衷。同时,小学语文素养评价中,还应关注单元的语文要素,这意味着作业设计需要梯度化和层次化。

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应结合新课标内容,从评价内容与标准出发,全面合理地检测并优化作业设计,这也是小学语文素养评价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三)渗透“立德树人”,推动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教授,而且需要渗透“立德树人”,端正学生的品行,将其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了强化语文素养评价,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以读为首要标准。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将读置于突出位置,要在课堂形成浓郁读书氛围,观察学生是否读得有情感、是否流利、是否准确。

第二,要观察学生品词赏句能力是否有提升,特别是对于写法、主旨句与情感的把握上,要让学生在对比中赏析,在上下文中赏析,在想象中赏析等。

第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无论是模仿写、想象写还是升华写,以写促思,以写促练,通过写作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第四,关注情感的运用与生成,这是语文教学的价值观内容。教师检验随堂作业应从情感因素入手,引导学生品读思想、品读情感、品读人物个性,随后能够真实地生成自身情感价值观,进而形成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这也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全面评价,提升素养能力,挖掘发展潜力

“双减”政策强化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认为,语文教学要聚焦于语言能力的塑造与提升,在评价学生学习表现的过程中,应注重将课堂评价与课后评价、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分散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与创造力,因势利导,让学生能够通过语文素养评价查漏补缺、各个击破,提升自身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1. 课堂评价与课后评价

课堂评价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参与度、专注度。所以,教师应通过鼓励性方法促使学生全面参与;在必要时,可以对规定的活动或者环节进行量化,应输出“课堂学习行为监测档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展开动态监测。而在课后评价中,可利用作业书写评价、朗读评价以及背诵评价的方式来评估学习情况,最终获得更贴近学生语文学习真实情况的材料。

2. 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

知识评价通常是借助随堂监测来予以评价,和常规的测验有所区别,随堂监测的知识聚焦性更加显著,以便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相比之下,能力评价更多监测的是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可设置课外语文微任务,每次语文课前由当值的学生朗诵语文短篇文章或者故事,并予以奖励,这样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形成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

3. 分散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

分散性评价具有阶段性,需要将学生不同阶段的语文学习资料进行归档和整理,以更好地分析学生语文学习特点与成效,例如评价表等。此外,还包括学生在课外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多媒体材料,这有助于教师在期末综合分析学习情况。最终,教师对上述材料进行逐项对比和研究,并结合同伴、家长的反馈,为学生颁发对应的奖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准自身位置,并明确现阶段语文学习的短板,為其优化语文学习策略提供方向。所以,分散性与综合性评价,是一种持续性的评价模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策略,也要关注其情感态度以及合作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为小学语文素养评价提供了全新的逻辑视角,激发兴趣、寓教于乐、作业设计与综合评价均称为创新语文素养评价的重要路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双减”政策、“五项管理”等文件,根据学情、教情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小学语文素养评价方式,进一步凸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塑造其良好品德素质,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任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与学业质量检测解析[J].甘肃教育,2021(13).

[2]苏梅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思考[J].新教师,2021(05).

[3]郑冰萍.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学生学业有效评价探析[J].考试与评价,2020(12).

[4]黄韶斌.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评价模型构建[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0(06).

猜你喜欢
提质增效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