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022-03-29 22:38阮翔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感课题组课题

阮翔

一转眼,我已经从教十余年,回想自己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的青涩到现在课堂上的淡定。是什么使我渐渐成长的呢?我想与我一次次开公开课,一次次参加各级比赛,一次次读书、查阅资料提升理论认识,一次次请教前辈来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密不可分。虽然迄今为止,我只做过两个课题,但对我来说具有特别的成长意义。特别是我第一次尝试课题任务时,从起初的“不知所措”,到过程中的“埋头苦干”,再到结果时的“意外惊喜”,都历历在目,使我记忆犹新。

一、胜日寻芳,东风初识

在我的印象里,课题非常“高大上”:“高”,课题应该具有立意高、理论强的特点;“大”,课题应该是要花很多时间很多人力共同完成的一个项目;“上”,课题应该是大学教授、学校领导的工作。但是,当我真正做了之后,我发现课题并没有这么“遥不可及”。我的师傅——当时的教科室主任告诉我,日常教学充满了“课题素材”,一线教师每天与学生接触,也了解学生的情况,很容易收集到学生的“错例”“作品”,教师有什么教学想法也可以得到实践检验。

二、埋头苦干,欣欣向荣

有了师傅的鼓励,我会在日常教学中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也经常会想一些帮助学生弄懂知识的对策,但是效果甚微。我决定先弄懂课题的各个步骤,以及需要做哪些准备。于是,我向领导要来了两份已经结题的课题,一个是语文,一个是体育,从申报表到课题的主报告以及附件,甚至还有课题中期检查时的PPT和中期报告,我都认真思考、仔细阅读。

(一)迷茫——阅读给我提供思路

申报什么课题呢?我找到教科主任,她的建议是可以阅读一些论文找灵感,看看论文中提到的问题、观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选出几篇自己最有想法的文章,对比分析思考选出可行性最强的。听了她的建议,我找来一些教学刊物,如《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与学》等,浏览了一些教学网站,在阅读了一些文章后,我发现曹培英老师写的《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一》引起我很大共鸣。考虑到良好的数感对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有“正迁移”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数学问题时,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我觉得做一个帮助学生建构数感的研究非常有意义,于是我阅览了一些帮助学生建构数感的文章,结合日常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数感的思考和实践,再与师傅商量,提出了《“数、读、估、用”法建构“数感”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感谢——同事给我行动支持

课题的问题已经提出,找谁和我一起做呢?我想到了我的师傅。我第一次做课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所以邀请师傅一起合作;接着,考虑到在做这个课题的过程中要研究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教参,需要一些典型数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等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所以我邀请除了我所在的三年级和我师傅所在的一年级以外的年级的数学教师各一位来做我的课题组成员,这样在研究的时候可以更充分关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让这个课题最后的成果更具普遍性。一切准备好后,我开始填写申报表,根据申报表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完成研究指向、研究的切入点与主要内容、研究的目标与预期成果、研究工作的时间规划以及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分工。通过学校的审批、推荐和上报,这个课题在区里立项了,这给了我和课题组成员很大的信心。

(三)尽情——全情投入,无问西东

经过课题组成员全员商讨,我们决定将课题研究内容分为基础性研究、实践性研究和对比研究三步。

第一步,基础性研究,丰富理论知识。首先,教师方面,我们要了解我校的数学老师对数感的认识是怎么样的,是否明确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具体内容,是否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以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途径或策略帮助学生建构数感。学生方面,我们要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分别处于什么水平。于是,我们对每个年级设计了不同的师生调查问卷,了解实验前的师生情况;同时,我们每人负责研究一个年级两册的小学数学教材,搜集教材中帮助学生建构数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数感的建构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我们在当前主要教学刊物,主要教学网站发表的有关对“数感”“数感的培养”等教育教学理论专著的文章与案例进行梳理、比较和总结,学习可以借鉴的经验,转化为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主要以个人研究形式为主,定期在组内开展交流、汇报。

第二步,实践性研究,调整研究方案。经成员研究发现,每个年级每一册的教材中都会安排1~3单元作为数概念课、数计算课、用估算或数计算解决问题的课来帮助学生建构数感。根据搜集的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传统教学课例,课题组集中进行阅读分析与研究,设计出更有助于学生建构数感的教学设计并组织数学教师根据这些教学设计对学生实施教学。每一单元后,设计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来检验学生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是否有所提升。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调整后续的教学设计与相应练习,从而完善研究方案。课堂实践注重“家常课”的观察与分析,每学期每个年级安排2~3节典型课例进行集中观摩并重点研讨,个别打磨成精品课。

第三步,对比研究,提出教学建议。对比研究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横向对比指的是我们对同一年级同一节数概念课或数估算计算课或解决问题课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通过后续的练习检验比较教学效果,分析整理出最佳的教学方案;纵向对比指的抽取几个年级,在学期初对学生数感进行调查,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性研究,在学期末对学生的数感建构进行调查,对比两次结果进行剖析找出原因,总结方法。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与分析,提出较为科學的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策略,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建议。

由于我们的课题是《“数、读、估、用”法建构“数感”的实践与研究》,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又能生产出“数出数感”“读出数感”“估、算出数感”“用出数感”这四个子课题。不管是哪种方法帮助学生建构数感,都需要学生亲身经历、亲身感悟,而且这“四法”不是独立的,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十月份迎来了课题中期检查,课题组成员利用暑假时间对自己负责的年级前一学期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瞄准研究重点,抓好个案研究,对研究经验进行提炼与整合在开学初,大家进行商讨,共同完成了中期报告。校领导听了我们的中期报告给予建议的同时更多地给予了肯定,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们,使我们后续的研究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坚定的信心。有了前面的经验,后阶段的研究就显得比较得心应手。很快一年半的时间到了,我们迎来了最终的结题。课题组成员分工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撰写报告。

(四)惊喜——小小成果,甚是喜悦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研究,我们的课题也有了一些小成果。首先课题总结了帮助学生建构数感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适用的教学内容,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帮助学生建构数感的教学机制。其次,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有了很多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一篇篇“数、读、估、用建构数感”的教学实验论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有两篇分别获得了市三等奖和区二等奖。我们还录制了“数、读、估、用建构数感”的课堂教学录像,编制了“精品课例”,其中一课例在区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老师和学生都很辛苦,但都收获满满。学校还将我们的课题报告装订成册送到区里参加评比,次年三月份传来好消息,我们的课题在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三、回眸一笑,万紫千红

回头看我的第一个课题,除去奖项,我认为更值得高兴的是我在教学、在研究和撰写论文方面都有了不小的成长。整个课题,我都是在“借鉴”,借鉴好的文献,借鉴前辈做的课题结构以及做课题的经验。虽然只是一个区二等奖,和省级、市级奖项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但是对我来说非常珍贵。

这是我的第一次课题故事,虽然有很多的不成熟,但我还是希望能给没有尝试课题的老师一些信心和参考。经历了这一次课题研究,我觉得我变成了一个“有心人”,每当我遇到学生经常犯错的问题,每当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能引起我共鸣的文章,每当我参加一个培训、听一堂课,有一个细节或者问题值得我思量的时候,我都会多想一下我是否可以去实践。时隔一年后,我又做了第二个课题——《小学低段数学走进“儿童世界”主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我认为,只要有想法都可以去尝试,结果一定比预想的好,毕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猜你喜欢
数感课题组课题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课题组成员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