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锶微
摘 要 为进一步推动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本研究对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体育教学策略进行探索。该研究首先阐述了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对当前高中体育在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时期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体育教学策略,为高中体育教学加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体育核心素养 高中体育教学 实践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2-102-02
一、前言
2014年3月,教育部开始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明确要求建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2018年,教育部制定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高中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2020年10月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强调要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1]。但是,当前学校体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以及培养力度还不够,影响到学校体育立德树人价值的实现。因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突破口和着力点。
二、体育核心素养释义
核心素养指通过某门学科的学习所掌握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最新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体育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深刻、长远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运动能力是人身体活动的基础,不仅是人开展体育运动以及从事生活以及劳动必需能力,也是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促进体质健康的必要能力。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界环境的综合表现,健康行为包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和对情绪以及环境的适应,养成健康的行为是不断促进并持续保持健康状态的必要前提。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包括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勇敢顽强、遵守规则、团队合作等,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2]。
三、当前高中体育在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本文结合本人体育教学及教研实践,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对一些高中学校进行走访调查,深入了解当前普通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发现当前我国高中体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或不足。
(一)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学生面临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高考。为了应对高考的压力,相当部分的高中学校体育课被边缘化,时常被挤占或压减,即使开设了体育课,也常常成为“放养式”教学,即给学生提供运动场地设施和一些运动器材,让学生自由活动。体育核心素养被提出多年,且新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又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中体育教师仍然不知晓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因此,由于对高中体育核心素养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高中体育教学的育人功效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未得到有效培养,深刻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2010年之前的历届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发现我国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多年下降,且有关心理调查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高中生存在心理问题或者不良心理倾向。
(二)教学存在“技能中心主义”倾向
由于相当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对体育核心素养的认识不足,导致其不知道在体育学科上要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没有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科学设计体育教学过程,造成体育教学仍然是按照原先的套路进行,存在“技能中心主义倾向”,即体育课只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学校体育仅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是不完全的体育,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在“技能中心主义”教学倾向的影响下,很多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主要传授学生体育技能,教师示范后安排学生进行重复性的练习,这种教学目标上的偏差进而导致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均存在偏差,影响到教学效果和质量以及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三)高中生体育素养有待提高
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中生体育素养普遍较低。在运动能力方面,超过一半的学生未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且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次和持续时间都不升反降;在健康行为素养方面,大部分高中生存在沉溺于手机、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并且表现出客观行为与主观认知相背离的情况;在体育品德方面,调查发现普通高中学生的体育品德素养比较高,但克服困难的能力一般,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3]。
四、新时期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学校体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运動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因此,学校体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最高目标。一方面要求学校高度重视学校体育,认识到其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价值。另一面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抛弃“技能中心主义”,重视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此外,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的关键在于夯实体育和劳动教育的基础。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场地硬件设施,对潜在的场地设施加以改造,确保健康课程能够保质保量完成。
(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学会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等专项运动技能。加强高中体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变常规“讲授式”教学方式方法,一方面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比如多媒体、微课等辅助教学;另一方面大胆利用最新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教学、游戏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等。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大力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将武术、舞龙舞狮、太极拳等纳入高中体育教学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广泛开展普及性的学生体育运动,比如学生体育节或学生运动会,逐渐体育戏曲小组、社团和俱乐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4]。
(三)完善体育评价机制
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学生体育素养作为高中体育教学考核重要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再单纯以体育技能掌握情况作为唯一考核标准。將学生体育素养及体质健康状况作为其评优评先的基本依据,规定体质健康状况不达标的不能参评“三好学生”等奖项。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引导学校、学生及家长不断提高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在教育督导中,将学校体育政策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此外,完善体育评价机制不能仅限于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在对象上也要关照到教师这个重要的教学主体。这就要求完善体育教师岗位的评价,重点是将体育教师与其他文化课教师的业绩考核放在同等的高度,进一步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需要看到的是,体育教师队伍,尤其是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也是推进学校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深化体教融合
2020年8月,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当前高中学校体育要深化体教融合,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培养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同时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另一方面整合各类体育资源,包括体育系统的师资和场地器材等,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及学生健康发展[5]。具体来看,首先,理念融合是深化体教融合的行动先导,决定了这一改革路径的发展方向,要借助体教融合来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同发展。其次,加强目标融合,要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国家利益的强悍捍卫者作为体教融合的目标。再次,注重资源融合,要加强体育、教育同其他领域的资源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最后,政策融合是体教融合的重要保障,要将资源高效利用,确保体教融合改革运作顺畅。
五、结语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和关键能力,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学生的核心对学校教育的提升具有很好的意义,体育核心素养也是核心素养中的一个维度,对青少年十分重要。体育是“五育”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途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其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健全人格,以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阳浩伟.核心素养下对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21(01):68.
[2]汪晓赞,何耀慧,尹志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阐释、构成与超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01):32-40.
[3]陈士宣.浅析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2):93-94.
[4]张海超.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其解决措施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08):187-188.
[5]张细谦,张仕宜.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路径的优化[J].体育学刊,2018,25(02):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