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清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变化最为明显的阶段,这个时期随着学生知识学习难度和深度的加大,课堂对于他们思维能力的要求也逐渐升高。而良好的思维能力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课堂应当借助语文知识特点,从学生思维成长的角度实施有效策略,以培养学生充实的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7-0111-04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MA Yongqing (Yanzhi Junior High School, Kangle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is the stage where students' thinking changes are the most obvious. During this period, with the increasing difficulty and depth of students' knowledge learn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lassroom for their thinking ability are gradually increasing. Good thinking ability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but also have a key impact on students' futur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s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knowledge and implement effective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thinking growth. To cultivate students' full thinking ability and realize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strategy
思維能力,是透过事物表象而抓住事物本质特征,并进行内在加工和整合,形成新思想和新认知的能力。它是个体综合运用分析、归纳、演绎等思维工具,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内在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元素。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高速成长的阶段,而思维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学生内在思想和能力的保障。因此,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教师探索的关键课题。
1.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引导他们实现探索和创新。而思维是多样的,多样性体现在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综合性和创造性上,是对一个人内在思维品质最好的体现和塑造。而作为学生思维能力成长的核心时期—初中阶段,对学生开展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良好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初中阶段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而良好的思维能力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也就直接影响着学习能力,使得他们面对更高难度的初中知识也游刃有余。其次,良好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思维能力的构建是日复一日的,在日积月累的思维养成策略下,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迅速解决问题,也能够在充实的知识熏陶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创新意识,实现创造力的发展。然后,良好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增强实践应用能力,使得他们的综合素质迅速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实践应用,在丰富的实践中学生尝试探索、体会知识、拓展思维,这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更加能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使得自身综合素质迅速提升。
2.初中语文课堂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语文是探索文化宝库的钥匙,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学生不仅能够感知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能够构建起独特的思维框架。初中语文课堂就是语言与思维相融合的课堂,它运用独特的文化内涵熏陶学生的内心思想,引导他们提升思维的创造性与综合性,这是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创新多元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推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1)创造文化环境,激发思维构建意识
文化是熏陶人思想和意识的重要环境元素,在充实且浓厚的文化气息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人文特色,受到知识素养的影响,实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而对于学生而言,想象力是语文学科思维能力的基础,只有在想象中让思维呈现多元化发展和延伸,学生才能够获得无限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文化环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创建十分关键。语文是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精粹,是众多优秀的文化元素的集锦,借助语文学科,创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就能够激发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欲望,引导他们去了解文化、欣赏文化,继而不断充实自己的思维内涵,构建起良好的语文思维意识。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为例,该篇是一首小令,其中集多种景物为一体,组合成了一个意蕴深远的秋郊夕照图。而古文化中,诗、词、曲等重要的文化元素,是聚集了古人优秀思想和人文特色的重要载体。在学习该篇时,学生需要开展丰富的想象,才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韵味,才能够从文化中探索到更深层次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古典文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使之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去,帮助他们构建起良好的思维框架。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传统节日或者中国著名的景色,将古典的诗词和相应的景色图画张贴在文化栏中,或是开展古文化鉴赏活动,或是通过多种诵读活动,让学生通过诵读去品味词曲中的深刻含义,在诵读、鉴赏等活动的支持下,学生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去学习。学生借助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感受到了秋景的荒凉气息,而古道、西风、瘦马将这一气息烘托得更加浓郁,使人感受到一丝丝凄凉而又伴有哀愁的意境。学生同时借助描绘的画作,能够从景物的对比之中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熏陶,学生就能够逐渐形成生动的想象力,短短数字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体会到诗词文化中所蕴含的内涵,继而熏陶他们的思想,使得他们品味到文化的韵味,愿意去探索,并提升思维能力。
(2)构建情境课堂,激活思维探索能力
课堂是学生增长思维的主要场所,在语文课堂,学生高效地吸收知识,迅速地提升技能,这都是让思维快速吸收营养的途径。而思维的培养不能仅仅依赖于单一知识层面的丰富,同时也依赖于学习形式的丰富。从本质上讲,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基础上的,而人活动的多元性与多向性也决定了思维的多样性。由此可见,虽然课堂教学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思维的效果,但新颖独特的课堂教学形式远比枯燥的课堂知识灌输来的更有效。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挖掘程度,而思维的挖掘能力是依靠不同形式的探索活动来实现的。情境教学是将单一的语文知识用生动的场景和形象呈现出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开展探索,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构建情境教学模式,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拓宽思维深度。
以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为例,世界上最苦的事是什么?最乐的事又是什么?相信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那么何谓最苦与最乐呢?这无非就是个人对事物的感知和认知,也是人的思维对具体事物的直观体现。而随着人阅历和经历的增长,他们对于最苦和最乐的解释就会截然不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也有自己认为最苦与最乐的事情,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个主题,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单纯的书面文字中跳脱出来,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去体验和感触,进而激发出他们对自己切身体会的感知。比如教师可以以“最苦的事”为题,让学生根据主题,分小组进行情境演绎,学生可以选取自己生活中认为最苦的事情,来进行故事演绎,也可以选择他们所见所闻中认为最苦的事情。学生在演繹的过程中要去探索如何表现“最苦”,如何让他人感受到“苦”。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将平面的文字转化为立体化思想的过程,学生在情境中演绎出自己的内心所想,而观看的学生也能够在他人的演绎中品味到不同的“苦涩”,这就触发了学生探索生活的动力,促使他们去尝试观察生活、研习语言,以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知晓的内容,这就在无形之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探索力,刺激着他们思维的多元生长。通过情境演绎,学生也能够正视自己的思想,让思维从直观的批判他人转化到自省阶段,也引得他们去正视生活,正视苦难,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对于苦乐的观念,激发出他们思维中无穷的力量。
(3)加强课堂互动,灵活思维运转速度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整体都较为活跃,逐渐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接受过多的束缚,此时开展有效的思维引导将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这也就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关键的原因。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用契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式来培养,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而课堂有效的互动不仅是激活课堂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激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鉴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培养他们思维能力时应当从学生喜爱的方式入手,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样的互动让学生更加热爱课堂,在课堂上更加自主地开展学习和交流,从而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提高思维运转速度,提升思维应变能力。
以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极具奇幻色彩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并在想象中凸显了一位探索未知的人物的伟大精神。科幻是初中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形式,无论是科幻的电影还是科幻小说,都能够极大地触动学生的神经,促使他们想要深入探索和了解,而科幻题材是打破教师和学生隔阂、加强课堂互动的一种有效元素,教师可以借助这个题材的文章,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互动交流,以此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加强学生思维的运转速度,提升他们思维灵活性。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时用几个充满奇幻色彩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关注,如“眼睛能被单独带走吗?”“如果想要带走眼睛,我们可能怎么做?”“未来能够实现带着别人的眼睛去看世界吗?”等等,学生被奇怪的问题激发,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而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交流和讨论,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教师也可以加入学生的讨论之中,通过与学生有效地互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科幻创新的方向,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引导下开展科学畅想,将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融入互动过程中,同时,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也能够感受到学生思维的灵活程度,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引导他们的思维更加快速地运转。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一同去寻找课文中“眼睛”的含义,去探索伟大科学探险者的付出,这不仅让学生增加了更多的科幻意识,也让他们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中收获更多元的思维角度,从而拓展出较强的思维灵活性。
(4)利用读写结合,拓展思维广度深度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是学生思想的输入,而写作是学生思想的输出,无论是知识的输入或输出,都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和写作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在阅读中学生能够了解文化,深入思考,感受有层次、有韵味的语言魅力,而在写作中,学生能够梳理思路,构建逻辑,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展现思维的创造力。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不仅从吸取知识的角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了他们思维运转的广度,同时也从表达能力的角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提高他们看待和鉴赏事物的能力,拓宽思维运转的深度,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读写结合的手段,充分融入阅读与写作对于思维培养的优势,从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层面推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以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为例,景物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幽静的森林、连绵不绝的山脉、潺潺的流水、缤纷的花朵,还有五彩斑斓的四季……去品味景物的美,也就能够拓展丰富的思想广度和深度,培养欣赏美的能力。在学习该篇时,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先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景物描写内容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到观察事物的不同方式,体会到语言运用的独到之处。而后学习如何描写景物,用自己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和感触,去勾勒心目中想要描写的景物特色,无论是春夜的雨,还是秋天的风,又或者是冬天的雪、夏天的海,都可以成为学生尝试和探索思维深度的线索。在阅读中学生能够看到更多不同的描写角度,比如三峡四季景物的描写中,有静态的树木,也有动态的瀑布,通过动静结合的形式,让整个三峡的景致变得灵活生动,别有一番韵味,在阅读时就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景致的悠远与磅礴的氛围。这样,学生就能够积累出一定的思维空间,拓展出有效的思维广度,在写作时就不再是刻板的模式化描写,而是会发挥自己的思维灵活性,从所阅读的内容中汲取不同的写作手法,并且挖掘出能够体会相应思想和情感的语言技巧,使得自己的思维逐渐走向深度的空间。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和運用更加顺畅,也使得他们能够有效地利用语言去实现创造,促进思维更深层次地发展。
(5)开展生活实践,增强思维品质能力
思维与行为息息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生活中的实践行动。人的思维能力最终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隐藏在思维深处的空想,由此看来,实践能够促成真切的思维能力。生活是知识和思想的来源,丰富的生活色彩装点了人的思想和灵魂,也为人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寄托,尤其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生活就是展现语文知识最广阔的领域,也是体验语文知识最形象的空间,而在生活中获得了纯粹的体验,学生的思维就不再空泛,而是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带领学生开展各种生活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中人文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内涵,让他们更深地根植于思维深处,并从中汲取优秀的思想文化,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
以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学为例,“桃花源”是充满期望和梦想的地方,它是作者的美好畅想,更是作者寄托现实情感的载体。探索桃花源不仅是“太守”“高尚士”的愿望,也是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理想,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而如果每个人都去描写自己心中的桃花源,那定然会千姿百态。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体会淳朴的民风,而后用自己的画笔或者语言去描绘出心目中的桃花源,有的学生将理想世界描绘成一个充满机器化的世界,用思维就可以控制任何机器辅助生活;而有的学生则将理想世界描绘成一个景致优美、鸟叫蝉鸣的绿荫,人们生活在物资充足且充分融入自然的村落之中,孩童玩耍,农人忙碌;还有的学生则将理想世界描绘成一个充满新奇探险趣味的山洞,里面有各种各样未被发现的生物,与人类和谐共生……实践活动就像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放飞自己的想象,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维,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这个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被看见和呈现,让他们也在实践中探索生活,发掘生活中的美,继而使得他们能够吸取课文及生活中的美好元素,从综合性的角度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3.结语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良好的思维能力又是极具综合性与创新性,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拥有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将快速推动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克服困难,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进阶。由此,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系学生综合发展的关键。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依托学生发展的需求,从日常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契机,在学生学习活动与生活实践中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思维品质有效提升,继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许传波.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华夏教师,2019(02).
[2]史世红.初中语文教学应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2020(46).
[3]王鹏.语文教学应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2020(09).
[4]王丽鹂.在语文教学中强化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J].文学教育,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