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彦 许波
摘 要:近几年来,高职生就业率逐年上升,薪资待遇相比较以前有了极大的改善,但相比较本科生、研究生仍然有差距,主要原因仍然是高职生的“软技能”方面有欠缺。针对高职生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侧重从校企合作上入手,向企业输送定向培养人才,借助实训的有利契机,有效提升高职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软技能”。
关键词:校企协同;“软技能”;高职教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高。高职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受学历的限制,其在就业过程中会面对更多的困难与挫折。作为高职学校,肩负的职责不仅是培养人才,更是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促进企业发展的岗位匹配度高的人才,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共同制订有针对性的定向标准,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帮助高职生提升岗位能力,让高职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
一、概念简述
(一)高职教育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改革開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高职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分为专科、本科两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各自的教育针对性。高职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主,其概念十分广泛,在本文中,高职学校主要指针对职业专科学校而言,教育的内容上,主要是在培养高职生的“软技能”上,高职学校一般会侧重于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使学生们能够获得新的体验,培养能力的同时,真正地从思想认识上提升自己,有针对性地将自己的所学、所想、所感、所思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现思想和能力的双提升,将高职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校企协同
校企协同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协议以实现同样的育人目标,是对学生的教育而言的。校企协同是近几年的一个使用率较高的词汇,其主张的教育思想更适用于当前的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具有专业技能,同时也能在岗位的历练下,不仅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同时也能强化对企业的管理效果,实现双赢的目标。
(三)高职生“软技能”
本文中的高职生的“软技能”主要指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以及综合创新能力等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应用到的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是指对时间的合理有效分配,将自己手中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统筹安排;沟通能力既包括对上级的沟通,也包括与客户、下属、同事的沟通,体现了较强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涵盖了对团队合作的认知和自身融入集体的积极态度,在与他人共同合作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取长补短,实现团队整体能力的最大发挥效果;综合协调能力是针对当前工作的一种综合性地协调处理能力;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在紧急情况、临时突发状况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基本的措施,从而降低集体或者他人的损失。高职生“软技能”的涵盖面非常广,在对其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让高职教育体现出专业效果。
二、校企协同下高职生“软技能”实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校企协同下的高职生“软技能”实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当前的高职生岗位实训的效果并不好,很多高职生在实训后不仅没有收获,而且对岗位失去信心。针对在实训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总结四个主要的方面:
(一)缺少高标准的针对培养
学校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训,企业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分配有针对性的工作岗位,这个过程是整个实习的正常过程,但在实行过程中,企业带着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有色眼镜,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一定的预估,在标准上降低,导致学生们的实习效果不好。完成的合格率较高,但是真正高质量的却很少。学生们能够完成基本的内容,但相对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完成的质量不好,很难真正地让学生们提升实际的工作能力,缺少高标准的有针对性的岗位培养。
(二)缺少阶梯性的持续培养
岗位技能实训主要是阶段式培训,每个阶段的培训内容相对独立,学生们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可以到岗位中进行学习锻炼,但实训的内容和学校中的内容缺少延续性和持续性,相互关联的内容很少。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实训后,回到学校中,再接触其他内容,这样就将实训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忘记大部分,实训过程中,与学校学习的知识关联性不强,就会将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不上,学生自身也会对学习产生“不适用”的想法,学习与实训两边的效果都不好,整体上缺少行之有效的循序渐进式的培养方法,学生的“软技能”实训效果就会严重受到影响。
(三)缺少岗位匹配的专业培养
学生在学校一方面学习公共文化课程,另一方面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但在岗位实训过程中,学生虽学专业技能,但岗位与学习之间的匹配性并不强。学生在岗位实训中需要重新学习,从零开始,零基础浪费了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和实训时间,导致学生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基础阶段,专业提升的效果很慢。这样时间上的浪费,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实训效果。
(四)缺少灵活自主的创新培养
岗位实训的内容比较单一,多数以学生完成岗位任务为主。教学针对的内容主要围绕岗位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很少能够体现岗位历练的趣味性,同时对学生的思想束缚性较强。模式上主要采取任务分解完成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而不是对当前工作的思考,从而在熟悉岗位的过程中,过于模式化,灵活创新的层面很少。学生们参与性不高,很多学生会在实训中有自己的想法,但大多数也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奠定了固化模式的基础,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缺少创新工作的意识和想法。
三、针对提升高职生“软技能”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高职生“软技能”的提升,直接影响到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针对高职生“软技能”的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本文列举出五个层面的内容:
(一)借助信息技术,匹配岗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科技已经非常发达。学校和企业可以鼓励学生们通过指定的软件,对岗位工作进行模拟,在理论知识、个人意向以及对岗位的认知程度上入手,综合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估,向学生建议适合的岗位。为学生寻找到合适的岗位是学生适应岗位的基础和关键。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发挥,最短时间适应岗位特点,进一步在工作中提升自己。比如,通过软件对学生的岗位认知进行检测,软件列举出不同岗位的职责,通过对岗位职责的选择,进行基本的测试,再列举具体的工作任务,寻找负责的岗位。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对岗位认知的理解测试,企业也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测试后,向学生建议合适的岗位,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通过系列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的“软技能”提升奠定基础,让学生喜欢岗位、适合岗位,进而能够尽快融入其中。
(二)实训课程互补,课岗结合
校企协同的模式下,将课堂搬到岗位上,将岗位工作融入课堂中,企业对于定向招收的学生,在实训期间,指派专人进行理论知识的辅导。这样的高职教学更加清晰化,企业有针对性地阐明需求,定向向学校招聘学生,与学校达成协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教学的专业性。学校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聘请企业有资历且经验丰富的员工到学校进行实际岗位教育,通过列举工作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们能够提前对岗位有所了解,同时学习更有针对性,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更能丰富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比如,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实践观摩课,学校邀请相关企业的员工,带着实际工作中的作业器材,走进教室,来给学生们面对面讲解操作方法、使用技巧,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有机会实际操作,在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能够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且成为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期课程,强化对岗位的实践能力,充分实现课岗的双向结合。
(三)轮流负责管理,协调沟通
处于高职阶段的学生,在沟通和协调方面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但统筹协调能力仍然不足。对学生开展实训,应注意对学生综合协调能力的提升。对于学校而言,可以将参加实训的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内部需要有一个负责联络和管理的人员,这个成员不能固定,可以进行轮流调换。考虑到实训的时间,按照学生人数分成时间份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管理,也都需要为其他几个小组成员进行服务。例如,轮流担任小组长和联络员,针对班级参加实训的学生人数,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组长、一个联络员,每个人的职责分工不同,组长负责与学校和企业沟通联系,负责小组内的各项事务,联络员负责日常的通知管理,实时掌握小组成员的实训状态,针对突发情况能够及时与组长沟通。在轮换的模式下,小组成员每个一周轮换两个人,学生们都有机会担任各个角色,在轮换过程中,更能体谅对方的处境,彼此之间增进相互理解。这种轮流更换的方式,为学生今后在岗位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和理解他人奠定了基础,也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积累,提升自身的综合沟通能力,发现自身更多的闪光点。
(四)模拟突发状况,综合应变
校企协同下的学生“软实力”的提升往往需要经历更多的考验,在面对突发的紧急的状况下,学生懂得如何如应对,从而能够通过及时有效的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岗位实训过程中,可以结合岗位的工作,为学生们临时模拟突发的情况,在事先未告知的情况下,突然情况分发生,学生自己去面对。通过对临时状况的处理方式和方法的不断累积,学生能够成长得更快。比如,针对作业机械突然出现状况而无法作业时,学生的处理方法会有很多,有的学生手足无措,有的第一时间报告,有的会第一时间查找原因,学生的表现不同,处理的效果也不相同。当模拟结束后,企业相关负责人员和学校的老师,可以分别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从学生第一时间做出的反映入手,综合分析学生的做法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鼓励学生们相互间学习,汲取他人的优点。在模拟突发状况的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性的一种考验,也是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让学生经历的更多,才能拥有强大的心理,真正在岗位工作中,临危不惧,有的放矢,及时综合分析,有效应变处理,提升自身的“软实力”。
(五)组织多元活动,灵活创新
岗位实训不仅是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训中,企业和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来鼓励学生们勇敢表达、大胆想象,实现灵活创新的目标。在学校中,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班会,学生畅谈自己的岗位实训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对岗位的需求,针对自己在实训过程中发现的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有针对性改进的措施。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校内报刊等媒介,刊登学生们实训的成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实习企业和学校的尊重,更有信心和勇气积极投入实训中。在企业中,可以针对参加实训的学生们进行岗位竞争演讲、岗位改进建议座谈交流、调查问卷等活动,通过对岗位竞演的参与,学生熟悉了自己的岗位,也能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将自己对企业运行、岗位工作等实际工作中的方式方法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这是学生自主创新观点的形成,促进学生日常对岗位的观察,能够更用心地去体验岗位带来的感受,在认真完成交办任务的同时,开放式地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提升自主时间管理能力,这不仅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更有助于对学生今后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内涵。
结语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高职院校组织开展岗位技能实训,是有组织的群体行为。在岗位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是共同体。针对高中生“软技能”而达成的校企共识,是对人才培养的不断共同追求产生的。针对校企协同下的岗位技能实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展现自己,同时在岗位适应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遵循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原则,为学生们提供人文化的管理教育模式,保证高职生的“软技能”得以真正提升,让校企协同模式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理想方式。
参考文献:
[1]刘瑞琪.校企合作精准育人——提高中职学生软技能的几点思考[J].广东教育:职教,2020(07):81-82.
[2]丁欣,谢锡锋.校企协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J].广西教育,2020(07):105-106.
[3]張健,杨进峰,沈海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0(38):25-27.
[4]陈烈强,张志霞,金传伟,唐新宇.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障碍与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5,0(24):9-12.
基金项目:2020年度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协同,共订标准”巧借实训提升高职生“软技能”研究》(2020gszyjy-59)
作者简介:王庆彦(1977— ),男,汉族,江苏新沛县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材料、化工类专业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