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习作教学衔接策略

2022-03-29 21:35雷琛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衔接策略习作教学

摘 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习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让习作教学不再难,让教师善教,让学生会写、乐写?笔者通过对部编版教材习作教学的研读和自身对儿童习作的理解和实践,回归小学习作教学本真,从“关注儿童现实生活,做好素材与教材习作内容的衔接”“关注儿童精神生活,孕育‘文心’,做好阅读积累与自由表达的衔接”“关注儿童‘习得技能’,做好会写与乐写的衔接”和“关注儿童技能提升,做好语言交际运用与自我成长的衔接”这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以生活和作文结合、阅读和习作结合、技法指导与讲评结合、交际中运用与情境活动结合的习作教学衔接策略,提高小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习作教学;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8-0064-03

引  言

语言是基础性工具,其目的是服务于学生当下和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小学生习作要将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为指导,践行“教学做合一”[1]。笔者研读部编版教材,从小学生习作的兴趣、选材、技法、修改等教学环节入手,以生活和作文结合、阅读和习作结合、技法指導与讲评结合、交际中运用与情境活动结合的衔接方法,探寻小学习作教学策略,让教师善教,让学生会写、乐写,从而提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一、关注儿童现实生活,做好素材与教材习作内容的衔接

部编版教材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习作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2]。教师教会学生习作,必须理解、尊重、研究儿童,把握其年龄特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读懂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此才能教在儿童的心坎上。习作教学不应围绕文学写作构建,而应围绕学生生活进行指导。小学生习作最大的困难就是素材的挖掘。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生活经历是习作的源泉,而习作主题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素材积累和教材习作内容上的选材衔接,让作文的“源头活水”畅通。

(一)享受校园生活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说和写的资源。例如,校园“读书节”做书签、诗词诵读、绘手抄报等活动;“体育节”的班级拔河比赛、篮球赛、足球赛、田径比赛,以及跳远、投掷等相关赛事;“科技节”的小发明、小创客、观看科普电影、阅读科普书籍等;“艺术节”的相关主题庙会、课本剧演出、“戏曲进校园”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在真实的活动中书写体会和乐趣,积累鲜活的素材。

(二)感受家庭生活

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开启慧眼,从家庭生活中挖掘丰富的习作素材。例如,三年级的习作任务有写植物朋友,写自己的一项小实验;四年级写观察日记,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自己学会了某项技能。教师要做好教材习作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有效衔接,布置种植花草树木的作业,让学生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鼓励学生饲养小动物等,让学生观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技能。

(三)走进自然生活

作家林清玄说,山水是大地的文章,文章是案头的山水。三年级写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四年级按游览顺序写景物,五年级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这些都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自然生活。四时美景皆成趣,教师要鼓励学生投入大自然,做习作指导的“有心人”。教师要依据习作能力训练点的要求,衔接好教材,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例如,教师可以在春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宿州三角洲公园,让学生感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关注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学校,有着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关注新闻,关注传统节日、家乡风俗,关注当下时尚话题,学写书信,学写倡议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将作文视野拓展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

二、关注学生精神生活,孕育“文心”,做好阅读积累与自由表达的衔接

写作是“情动而辞发”。一个用文字表达思想的人,必先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孕育一颗饱满的“文心”,促进学生写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丰富内心,孕育“文心”

教师要充分发挥部编版教材的优势。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阅读策略单元的作用,教会学生“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在“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加强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阅读不同作家同一主题的作品。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寻找符合单元习作要素的读写结合点,设计一些仿写句子、仿写段的练习,使阅读学习与写作学习交汇融通。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进而在读中创。例如,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读书笔记、读后感等练笔,引导学生积攒“习作之炊”的“米”,并带动其持续阅读。

(二)在自由状态下表达

部编版教材关注学生世界。小学语文教科书各学段编排的想象类习作多达12篇,以想象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给学生自由的习作空间,通过创造性想象作文的训练,鼓励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

为了让写作教学走向学生,教师还可以创设“游戏”活动,如吹泡泡、撕名牌、踢毽子、玩陀螺、哑剧表演、我是木头人等活动。儿童天生喜欢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本真的精神源泉。教师要让学生保持一种“游戏状态”,让儿童玩得开心。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有新鲜的感受,有精彩的表达。

三、关注儿童“习得技能”,做好“会写”与“乐写”的衔接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活言语技能

习作是为了让儿童的言语生命得到发展,情境是儿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发源地”。情境能够刺激儿童由情境联想到语言,或由语言联想到某一情境,将抽象的语言符号与具体的事物形象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儿童的语言构建。

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图片、故事、歌曲、小视频,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语、游戏、角色体验活动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唤醒学生内心的言语本能,让他们有一种写作的冲动。以三年级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玩吹泡泡的游戏,唤醒学生的体验,激发观察兴趣,帮助学生把游戏经过写清楚。

(二)重视作中指导,搭建支架,习得方法

习作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学生“怎样写”,而表达能力是习作的要点。习作指导要明确方向,要搭建写作支架。教师教的是方法,要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培养习作自信心。习作课要做到“一课一得”,必须有所侧重,要聚焦写法,从而让学生掌握方法,突破习作难点。

以五年级习作“____即景”为例,本次习作的重难点是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在学生写作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搭建支架,列举课文中的精彩片段。“《鸟的天堂》中鸟儿纷飞的热闹场景让我们印象深刻,作者用了起初、后来、接着等表示时间的承接词,有序地写出了鸟的天堂由安静到热闹的动态变化。‘有的……有的……有的……’让我们身临其境,看到鸟儿热闹非凡、姿态万千的生活情态。”然后,教师出示“新汴河落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承接词以及汴河落日下景与人的情态展现,仿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习作中的模仿就是学习写作规范、理解文体基本模式、学习规范文字表达方式的过程。

根據习作指导课写作内容和训练重点的不同,教师要精心搭建设计支架,从经典课文中寻找思维导图支架,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多个事例写一个人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技法迁移,当堂练笔

习作技能只能靠学生的亲身实践来获得。当前习作指导课堂“君子动口不动手”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基于此,教师要压缩指导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出来让学生静心习作,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写作。学生现场写出的文章更有说服力,学习借鉴的价值更大。教师让学生交流点评、反思,更能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而学生写过文章之后,在听评课上也会更认真。当堂练笔评改能使时间有限的习作课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是提高习作指导效率最好的方法。

四、关注学生习作技能提升,做好语言交际运用与自我成长的衔接

教师评改需要进一步体现示范性。示范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使用的评改符号要与部编版教材一致;二是评改不仅要关注学生写了什么,还要关注学生是如何表达的,并进行指导。前者对学生养成正确规范的评改习惯至关重要,后者则事关学生能否让习作成为与人交流与表达情感的工具。教师要根据每次的习作重点设计评价表,让评价更有梯度、有针对性。

(一)评议修改,提高语言建构质量

语言和思维相互依存,思维训练是习作的关键。美的语言给人以美感,或情趣盎然,或鼓舞斗志,或触动心灵,或气势磅礴。在习作修改中进行语言的比较,学生能够在自己熟悉规范的文字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能让文字更具新鲜度和表现力的模式,形成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既是语言学习的建构与运用,也是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更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下面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为例进行说明。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即景”指导评改教学片段如下:

师:小作者按时间顺序,仿用承接词(得三颗星),写出景物形状、颜色的动态变化(四颗星),文中还把人的活动和汴河风景融为一体,给予他(五颗星)!

师:出示学生五颗星习作的句子“我看到河边的垂柳散开高高的发髻,取下艳美的蝴蝶结,俯下身去,让长发垂进潺潺的流水里,悠然梳洗着。顽皮的汴河也不再跳跃,他静静地流淌着,河里的睡莲闭上了眼睛,弯弯的睫毛上还挂着水珠儿,一轮弯月挂在夜空中,汴河渐渐地入睡了……”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同样写汴河的柳树,小作者写了柳枝像小姑娘的辫子,在河边快乐地洗发,睡莲安静地睡着。同样的景物描写,同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小作者是怎样把句子写得这么优美,这么有质量的?指导学生品评、赏析。作者写垂柳,使用连续动词“散开”“取下”“俯下”“垂进”“梳洗”,勾勒出柳姑娘洗发的动态过程,极富画面感、新鲜感、美感。拟人化的手法勾勒出其心中恬静优美的形象,作者的心情在字里行间也细腻地表达出来了。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经常使用的语言同高质量的语言进行比较。同一个意思,用高质量的语言去构建,表达效果会更好。这样反复锤炼语言,学生的语言建构质量自然会提高。

(二)创新讲评方式,在互动中提升

遵循“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变革与创新”的理念,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智慧课堂环境优化习作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利用希沃易课堂的互动功能,让学生集体拍照上传习作。然后,教师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评。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缺,完善自己的习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评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评改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激发发表意识,见证生命成长

写作需要应用,要应生活之用,应心灵之用。只有应用才是真写作。交际需要是习作的动力。在学生习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像诵读课文一样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可以选择向同学、父母、教师等朗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墙”上张贴习作,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用文字记录成长中的酸甜苦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展开多种类型的评奖活动。评奖要关注学生习作的过程,可以设“兴趣奖”“进步奖”“创新奖”等,鼓励人人参与。

结  语

小学习作教学衔接策略的探索,不仅提升了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有了写作的动力,有了写作的内容,有了写作的技术,还让学生会写、乐写。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作文水平的提高,还有习作心理和习作态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魏胜利.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0(07):120-121.

张冠男.小学语文写话策略浅谈:以统编版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2):41-43.

作者简介:雷琛(1980.6-),女,安徽宿州人,任教于安徽省宿州市第一小学环宇校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衔接策略习作教学
小学数学新知与旧知衔接常用策略
高校财务与责任预算体系的衔接问题
试析做好“小升初”衔接教学
探讨初中、中职新生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