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帅
摘 要:文言文的教学是初、高中阶段语文学科学习的一项重难点内容,面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新理念的提出,如何将其体现到文言文的教学中去,则是一项新的挑战与课题,即要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中具体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理念。本文将以《世说新语(咏雪)》为例,探究在文言文中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言文;咏雪;教学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具体来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以下四个重要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
《世说新语(咏雪)》是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笔者将以《世说新语(咏雪)》为例,浅谈在文言文教学中将如何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
一、在文言的反复锤炼中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我们在文言文的教学上,非常有必要要求学生扎实地落实这一篇文言文其中所包含的文言语法知识。《咏雪》篇幅短小精悍,其中蕴含的文言语法知识较少且较为简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先要求学生结合各种工具书、教辅参考书以及师生共同进行文章通篇的理解,在整体上把握文言大意,不需要落实每一个文言词汇与语法。当学生对这篇篇幅短小的文言文以这样一种简单而粗略的学习方式学习之后,必然会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自然不会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在这中情况之下,我们开始讲解本课所涉及到的文言语法知识。重难点实词:内集、骤、欣然、差、拟、未若;古今异义词:儿女、因;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当学生对于上述文言语法知识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地认识之后,可以再次要求学生翻译这篇文言文。这样,学生在《咏雪》这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上,由初期简单模糊的了解发展为后期较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反复的不同程度的锤炼与学习,可以基本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样一个基础素养。
二、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问题达到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根据课标精神,要求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品味中,间接获得并逐步发展直接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最终提升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这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较高层次和要求。
学生在理解《咏雪》这篇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追求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为了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素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以此发展学生思维:
1.文中涉及到了两个比喻,这是众所周知的,那么于你而言,更倾向于哪个比喻?原因何在?
2.对于这两个内涵深刻的比喻,从内容上看,作者又更倾向于哪个比喻?何以见得?
3.联系时代背景以及其他资料,作者为何更加倾向这个比喻?
这三个问题看似都是对于“两个比喻,孰优孰劣?”这一问题的探讨,实则不然。这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依次启发的,第一個问题较为基础,属于开放性问题,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要求学生谈个人看法即可,无对错优劣之分,言之有理即可。从实际的教学状况来看,往往学生如果能够将本课文言词汇与语法落到实处,对于这个问题才能回答得游刃有余。可见,“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素养的落实是基础性的,它的养成,有利于“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素养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第二个问题又回归到了文本内容本身上来,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要注意到其他内容介绍,也就是说“差可拟”、“未若”和“公大笑乐”等词语的内涵以及文末谢道韫身份的介绍,这些内容是否只是单纯地运用语言来记叙这件事情?学生可能联系不到这些内容来解答这个问题,这个时候需要教师稍加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个完整而有效的发展。
三、以品味语言美来达到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语文的学习中,我们通常会通过审美体验、审美评价等活动形式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最终领会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本文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反复玩味:其一,简单句中蕴含了多而复杂的内容。首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几个字,交代了整件事情的所有内容:时间(寒雪日)、人物(谢太傅与儿女)、地点(内集)以及事件(讲论文义)。简单一句话中却包罗万象,如果学生能够达到“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基本素养,显然在这里关于这句话的品味是不难的。其二,本文极具章法的考究,之前谈到了作者更倾向于谢道韫所作的比喻,除了从个别文言字词中可见一斑,文末谢道韫身份的揭晓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可见作者在写作前作了详实的安排与考虑,文章处处可见巧妙之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对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育人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准则。今后面对更加复杂的文言文,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与研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挖掘其更加深刻的内涵,在了解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探究文言文具体篇章中包含的语言内容,更需要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之路上不断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
[2]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贡如云,冯为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5).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0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