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敏 赵艺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
近几年来,关于PM2.5质量浓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取得的共识是气压、相对湿度、气温、风速、降水等因素均会对PM2.5的质量浓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1-5]。已有研究成果阐述了PM2.5质量浓度与降水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连续性降水对大气颗粒物的去除有明显效果[6-7];降水对PM2.5具有清除作用,降水强度越大,对PM2.5清除效率越高[8-10];降雨对PM2.5的湿清除作用明显,降雨日的PM2.5质量浓度较非降雨日平均降低约30%,在污染季节降低更加显著(约50%)[11];短时强降水更有利于清除直径小于2.2 μm的颗粒物,而长时间的弱降水更有利于清除直径大于2.2 μm的颗粒物[12]。但也有研究者对降水总量、小时最大降水量、降水持续时间与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在降水量为1.5 mm以下的降水过程中,无论颗粒物质量浓度高低,清除效果均不明显,甚至会导致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加重污染;而总降水量为0.3~0.7 mm的降水中,PM10清除效果明显,但PM2.5质量浓度仍有显著增长,降水过程对于扬尘等大粒径颗粒物具有一定的湿沉降效果,仍是清除扬尘、沙尘等大粒径颗粒物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由降水造成的湿度上升,宥于降水程度的强弱,依然会引起二次气溶胶等细颗粒物迅速增长,不足以达到湿沉降的作用[13]。
关于时间的滞后效应,研究者们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探讨,并取得共识:无论是在自然活动中,还是经济运行过程中,时间滞后效应的存在都是普遍的[14-15],对PM2.5质量浓度滞后效应的分析多见于对人们健康的影响[16]。也有研究从当期PM2.5质量浓度对滞后期PM2.5质量浓度影响的角度分析PM2.5质量浓度的持续性[17];或从经济角度解读经济活动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18]。在研究方法上,使用了因子分析、广义相加模型、系统矩估计方法(SYS-GMM)、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等众多方法。李三等[19]综合运用静态时空二维模型和动态时空二维回归模型,分析了森林覆盖率等影响因素与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的关系。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多是利用数据分析而得到定性结论,但定量分析较少、关于PM2.5质量浓度的滞后效应与气象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于2019年5月1日到2020年4月30日,以山东省6个沿海城市(青岛、烟台、日照、潍坊、东营、滨州)为研究对象,借鉴张一等[20]的聚类结果及评价指标体系,依据降水量、空气污染程度将6个城市划分为两类,第Ⅰ类为降水较多空气污染相对较轻的青岛、烟台、日照,第Ⅱ类为降水较少空气污染相对严重的潍坊、东营、滨州;根据动态时空二维模型的原理,利用24 090个数据,建立了两类区域的静态时空二维模型、动态时空二维模型;依据模型及通径分析原理,量化分析了PM2.5质量浓度滞后效应与5个气象因素(气压、相对湿度、气温、风速、降水量)的关系。旨在为沿海城市更好地掌握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保护大气环境和居民健康提供参考。
山东省位于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是中国东部的沿海省份。东面毗邻渤海与黄海,北接京津冀三地;其境内有淮河、黄河、海河、小清河、胶东五大水系,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降水丰富且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并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呈逐渐减少趋势;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农作物一年两作。在行政区划上共辖16个地级市,沿海城市主要包括滨州、东营、潍坊、威海、烟台、青岛、日照7个城市。7个沿海城市虽然较内陆有更好的气象扩散条件,但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大气污染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由于威海市相关数据缺失,本研究区域限定为6个城市。依据降水量、空气污染程度将6个城市划分为两类,第Ⅰ类为降水较多空气污染相对较轻的青岛、烟台、日照,第Ⅱ类为降水较少空气污染相对严重的潍坊、东营、滨州。
本研究依托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201601),取得了中国气象数据网2019年5月1日到2020年4月30日的使用权,获得了同期气压(PRS)、相对湿度(RHU)、气温(TEM)、风速(WIN)、降水量(PRE)日平均监测数据;所需PM2.5、PM10、SO2、CO、NO2、臭氧8 h(O3_8 h)6个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平均数据,来自于中国空气质量平台;对于个别缺失的数据,使用相邻日期数据的平均值进行了添补;本研究可用数据共24 090个。
在分析中采用动、静态时空二维模型。与纯时间序列和横截面分析相比,其具有以下优点:①表现更大的变异信息;②变量间具有更弱的共线性;③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高的估计有效性;④容易避免多重共线性。其中混合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yit=a+βxit+εit,i=1、2、…、N,t=1、2、…、T;动态时空二维模型的一般形式为yit=γyi,t-1+∑kβkxkit+ξi+uit,k=1、2、…、K;式中的yit为评价指标、yi,t-1为滞后1 d的评价指标、xkit为影响因素、ξi为个体效应、uit为随机误差项。
为了避免虚假回归,时空二维数据模型在回归之前需要验证其平稳性,主要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具体分为两大类:针对同质时空二维假设的LLC(Levin-Lin-Chu)、B-t(Breintung)检验方法;针对异质时空二维假设的IPS(Im-Pesaran-Shin)、ADF-Fisher(Augmented-Dickey-Fuller-Fisher)、PP-Fisher(Phillips-Perron-Fisher)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显示,两类城市的空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的相关数据均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故均为平稳序列。
利用2019年5月1日到2020年4月30日期间,6个沿海城市PM2.5日均质量浓度、部分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及气象因素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1)。由表1可见:两类城市的降水与PM2.5日均质量浓度呈负相关,说明降水对PM2.5的质量浓度的影响,总体趋势是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3,8]的研究结果相近;气温、风速与PM2.5的质量浓度呈负相关,说明气温、风速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总体趋势是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气压、相对湿度与PM2.5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说明气压、相对湿度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总体趋势是在一定范围内促进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
表1 两类城市5种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及5个气象因素与PM2.5日均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
利用2019年5月1日到2020年4月30日间PM2.5的日均质量浓度及10个影响因素的数据,分别对两类城市建立静态和动态时空二维回归模型(见表2)。
表2 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静态和动态时空二维回归模型
由表2可见:①两类城市8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2)在0.897~0.908范围内、赤池弘次信息量(IAC)在7.145~7.71范围内,均较小,所有影响因素的P值均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②加入评价指标中滞后1 d的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ρ(PM2.5-1))、滞后2 d的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ρ(PM2.5-2))、滞后3 d的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ρ(PM2.5-3))的动态模型的R2,均大于未加入评价指标滞后项的静态模型的R2,说明考虑评价指标的动态连续性提高了回归模型的拟合度,也进一步说明之前PM2.5质量浓度的累积对后续时间监测的PM2.5质量浓度有一定的影响。模型拟合良好,可以利用模型进行分析。
依据城市污染程度从短期或实时状态而言,主要与当地当时的气象条件有关[21],利用静态和动态时空二维回归模型,分析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滞后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将表2的回归模型的系数汇总,获得各个影响因素的直接影响回归系数、间接影响回归系数(见表3)。依据表3中的回归系数得到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的变化规律:①两类城市的PM2.5日均质量浓度滞后1 d、滞后2 d、滞后3 d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说明当期PM2.5的质量浓度会受前几天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若前几天PM2.5污染严重,当期PM2.5的质量浓度也会有所升高。②滞后1 d、滞后2 d、滞后3 d的系数是逐渐减小的,说明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PM2.5质量浓度的时间滞后效应对当期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影响逐渐降低,PM2.5的排放是连续累积的过程,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具有惯性。
表3 各气象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影响的回归系数
根据通径分析的原理,模型的回归系数为影响因素对评价指标的直接影响,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差为影响因素对评价指标的间接影响。依据表3分析各气象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的影响。
——气压对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的影响。①在第Ⅰ类城市中,静态时空二维和动态时空二维回归模型中的气压回归系数均为负数,说明无论是否考虑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气压对PM2.5质量浓度的直接影响,均为直接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从静态到滞后1 d,气压直接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增大,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气压直接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逐步减小。无论是否考虑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气压通过其他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间接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促进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②在第Ⅱ类城市中,气压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与第Ⅰ类城市一致。
——湿度对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的影响。①在第Ⅰ类城市中,静态时空二维和动态时空二维回归模型中的湿度回归系数均为正数,说明无论是否考虑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湿度对PM2.5质量浓度的直接影响,均为在一定范围内促进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从静态到滞后1 d,湿度促进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减小,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湿度促进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逐步增大,这与马双良等[13]的研究结果相近。无论是否考虑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湿度通过其他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间接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②在第Ⅱ类城市中,湿度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与第Ⅰ类城市一致。
——气温对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的影响。①在第Ⅰ类城市中,静态时空二维和动态时空二维回归模型中的气温回归系数均为负数,说明无论是否考虑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气温对PM2.5质量浓度的直接影响,均为直接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从静态到滞后1 d,气温直接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减小,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气温直接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逐步增大。无论是否考虑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气温通过其他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间接影响,始终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②在第Ⅱ类城市中,气温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与第Ⅰ类城市一致。
——风速对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的影响。①在第Ⅰ类城市中,静态时空二维和动态时空二维回归模型中的风速回归系数均为负数,说明无论是否考虑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风速对PM2.5质量浓度的直接影响,均为直接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从静态到滞后1 d,风速直接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增大,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风速直接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逐步减小。无论是否考虑PM2.5质量浓度的时间滞后效应,风速通过其他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间接影响,始终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②在第Ⅱ类城市中,风速对PM2.5质量浓度的直接影响与第Ⅰ类城市一致;但间接影响则相反,即风速通过其他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间接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促进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这是由于第Ⅱ类城市与内陆城市相邻,当风向倾向于第Ⅱ类城市时,风可以将内陆城市的污染传播到第Ⅱ类城市,使其PM2.5质量浓度增加。
——降水对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的影响。①在第Ⅰ类城市中,静态时空二维和动态时空二维回归模型中的降水回归系数均为负数,说明无论是否考虑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降水对PM2.5质量浓度的直接影响,均为直接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从静态到滞后1 d,降水直接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减小,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降水直接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逐步增大。无论是否考虑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降水通过其他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间接影响,始终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②在第Ⅱ类城市中,降水对PM2.5质量浓度的直接影响,与第Ⅰ类城市相反,降水直接促进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从静态到滞后1 d,降水直接促进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增大,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降水直接促进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逐步减小,这与马双良等[13]观点一致。无论是否考虑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效应,降水通过其他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间接影响,始终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
由量化模型可知:①Ⅰ类城市相对于Ⅱ类城市降水量大,因此降水对Ⅰ类城市PM2.5质量浓度的直接影响,是降水抑制了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Ⅱ类城市降水对PM2.5质量浓度的直接影响,是降水促进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说明降水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是双重的。②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降水所起的间接影响基本不变,说明降水量对PM2.5质量浓度增加的抑制强度趋于稳定。
当期PM2.5的质量浓度存在着明确的滞后效应,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PM2.5质量浓度时间滞后性对当期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影响逐渐减小,证明了PM2.5的质量浓度是连续累积的,且其变化具有惯性。
第Ⅰ类城市,①5个气象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直接影响:随着PM2.5质量浓度滞后时间的延长,气压、风速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但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逐渐降低;气温、降水同样会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且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逐渐增加;湿度促进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且促进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②5个气象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间接影响:随着PM2.5质量浓度滞后时间的延长,气压能够促进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湿度、气温、风速、降水均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湿度、风速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逐渐增大,气温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逐渐变小,降水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持续稳定。
第Ⅱ类城市,①5个气象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直接影响:随着PM2.5质量浓度滞后时间的延长,气压、风速均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但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逐渐降低;气温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且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湿度促进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且促进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逐渐增加;降水促进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但促进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逐渐减小。②5个气象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间接影响:随着PM2.5质量浓度滞后时间的延长,气压促进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并且促进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持续稳定;降水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并且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持续稳定;湿度、风速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且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逐渐增加;气温抑制PM2.5质量浓度的升高,但抑制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强度逐渐变小。
综上,量化模型充分证明: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降水、气压、风速、气温、湿度等气象因子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