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规律”教学充满数学的魅力

2022-03-28 20:06张新培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规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张新培

【摘 要】“探索规律”是小学数学教材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涉及数、式、形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相关内容为载体,让好奇成为探索规律的引擎,引导学生探索;让深度思考解开规律之谜,挖掘知识中隐含的规律与变化趋势;在多元表征中,体会规律之美,变传统的单向思维为双向的思考,实现规律的吸纳、理解和应用,建立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在变与不变中,体会规律之魅,真正让数学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和精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探索规律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探索规律”的内容进行了合理选择和精心设计,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探索规律、理解规律、运用规律的全过程。何为规律?就数学知识而言,主要是数和形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特征或关系,规律往往存在于变化之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变化的角度,引领学生研究数量关系和图形特征,掌握知识的本质内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不断提升其思维品质,建构有“经历”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有趣中体会数学知识,在探究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下面笔者结合四年级上册《商不变规律》一课的课堂教学,探讨“规律”教学的策略。

一、让好奇成为探索规律的引擎

梁晓声说,儿童的学习,先要“有意思”,再求“有意义”。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也一定是充满趣味的课堂,而好奇最能激发学生对未知探索的趣味。

在教学《商不变规律》一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校准备进行团体比赛,体操队有40人,舞蹈队有20人,体操队的人数是舞蹈队人数的几倍?[40÷20=2。]在进行表演时,每个队员要举两面彩旗,体操队准备的彩旗是舞蹈队彩旗的多少倍?[(40×2)÷(20×2)=2。]每个队员要准备4个气球,体操队准备的气球是舞蹈队气球的多少倍?[(40×4)÷(20×4)=2。]在进行队形变化时,每4个同学拉成一个心形,体操队拉成的心形是舞蹈队心形的多少倍?[(40÷4)÷(20÷4)=2。]如果时间许可,教师还可以举出很多的算式,结果都是2。既然结果都是2,那是偶然,还是其中藏着秘密呢?学生的好奇油然而生。

上述过程,不露痕迹地把学习藏在“饶有趣味”之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精心创设情境,放大“冲突”,40÷20=2,很正常;(40×2)÷(20×2)=2,两个算式答案一样也是常有的事;(40×4)÷(20×4)=2,(40÷4)÷(20÷4)=2……好多好多的算式都可以是2,这里面一定有规律可循。这样的设计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向规律探索,并使学生产生探索规律的强烈期待,就像好的引擎一样,将澎湃发力。

二、让深度思考解开规律之谜

数学教学一定要有数学的味道,要体现数学的本质。要在揭示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较为深入地领悟数学的内涵,体会数学的魅力。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在《商不变规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同样不能“和盘托出”,应让出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参与,进行自主探索,在学生获得“现实”与“直观”的支撑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探索规律,解开规律的秘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觉得很好奇,为什么这么多算式答案都是2呢?我们应该如何开启探索之旅呢?

生1:刚才那么多算式,我发现了他们都有40和2。

生2:我发现这些算式最后都是做的除法。

生3:那么多算式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看得清楚一些呢?

師: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都是在用数学的方法来探索其中的秘密,那我们能把刚才的算式列成表整理出来吗?

在师生的共同交流下,整理出如下表格:

被除数 除数 除法算式 商

40 20 40÷20 2

40×2 20×2 80÷40 2

40×4 20×4 160÷80 2

40÷4 20÷4 10÷5 2

师:整理到表格中,然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们整理好表格后,教师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学生们发现表格中的第三、四行,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同时乘一个数,而第五行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4。在此基础上,学生们提出了猜想: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

上述环节,因好奇,学生主动投入探索规律中,他们自觉运用比较来发现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表格来整理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进一步观察、猜想,使规律变得具体化、直观化。在这过程中,学生深度思考着,不断演绎、推理着。这样的数学课堂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深层次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启迪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形成牢固、完善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领悟并内化为数学思维的品质。数学特有的味道彰显其中。

三、在多元表征中,体会规律之美

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规律后,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常常是很有个性化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忙于归纳、总结,应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个规律的理解,这种表达既是个性化的,更是多元化的。

下面四幅图是在课堂中收集到的。图1和图2具有普遍意义,学生模仿了探索过程中的表格呈现,虽然看起来没有个性,但也让学生感受到所发现的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图3中,学生通过倍数的比较,发现3组图中一组的方块个数是另一组方块个数的2倍。图4中,学生通过画长方形图发现,当长÷宽都等于3时,虽然图形在变化,但形状不变。这些多元的表达和交流,大大丰富了学生对这个规律的理解。从中,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商不变规律”内在的结构美,渗透了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也使所学规律真正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生长。

四、在变与不变中,体会规律之魅

学生掌握所学规律后,并不是学习过程的结束,教师应为学生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展开深层次发展的学习活动,升华对所学规律的认知。然后,通过一些变式性训练,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认识。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境界,进一步提升归纳演绎、猜想验证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商不变规律与数学应用的关系,形成各种有价值的感悟,体验所学规律的价值。

在探索出商不变规律后,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540÷30=54÷( )=( )

6000÷60=( )÷6=( )

a÷b=3      (a×__)÷(b×__)=3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讨论:这里可以填任何数吗?为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立即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认为:如果被除数或除数同时乘0,被除数或除数就都变成了0,而被除数或除数同时除以0,就没有意义了。此时,学生刚刚以为对规律的认识已经到位,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发现,原来这个规律还有限制条件。

那么这个规律仅限于此吗?这时教师出示下面两组题:

根据每一组第一题的得数,直接写出每一组下面两题的得数。

(1)80÷4=20         (2)77÷3=25……2

800÷40=                 770÷30=

8000÷400=                7700÷300=

第一組题目,学生直接运用商不变规律作答,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解答第二组题目的过程中,学生们认为第一组3道题目的商都是20,第二组3道算式的商自然应该都是25……2。显然,770÷30和7700÷300这两道算式的这种结果是不对的,教师没有直接指出,而是让学生通过验算发现错误,也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一探究竟,最终得出了错误的根源: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如出现不完全商,它的余数是变化的,余数也要乘(或除以)这个数。

上述环节,在学生们探索出规律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富有针对性的练习,故意让学生在变式练习中出错,并让学生自省、顿悟,探寻知识的内涵,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帮助学生形成体系化的认知网络,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总之,规律探索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体现探索规律的教学价值,真正让学生享受有味、有度、有质的数学学习过程,实现智慧生长,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邱晓军.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教学价值解读[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7(10).

[2]刘久成.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内容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10).

猜你喜欢
规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巧解规律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