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于学,让智慧之花在课堂绽放

2022-03-27 03:26方小燕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

方小燕

[摘  要] 文章详细记录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一课的教学过程,提出教师应从学生的“学”出发,以科学的教学观为指导,充分地“让教于学”,让智慧之花在课堂绽放。

[关键词] 笔算除法;让教于学;数学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下,一些数学教学研究者提出了“将课堂交给学生”的口号,主张让学生成为课堂绝对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去感受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去参与数学理论的发现,去掌握和运用数学技能。当然,这幅“美妙”的图景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度颇大。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与心理还十分稚嫩,面对数学知识,想要从无到有地探寻研究思路是举步维艰的,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基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所承担的就是点拨与引导、激励与促动的作用,尽可能地“让教于学”,为学生腾出更多的思考、探究、互动和创造的时空,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研究中去,获得知识的长足积累、技能的可观发展、智慧的可喜增长、能力的显著提升及思维的实质优化。教师需走出“师道尊严”的习惯,让教服务于“学”,将“学”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以确保学生真实、有效地深度学习。从学生的“学”出发,以科学的教学观为指导,笔者设计并实施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

1. 创境提问,引发思考

师:校图书馆每日针对不同学段轮流开放,今天轮到四年级的学生借书,让我们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1)

师:会列式吗?谁来试一试?

生1:92÷30。

生2:140÷30。

师:会计算吗?我们先来比较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何共同点?

生3:都除以30。

师:原来除数都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问题情境在导入部分起到了抛砖引玉之效,实现了快速、机智的顺学而导,主要目的在于为后续的研究预留足够的时间。

2. 自主探究,有所感悟

师:你会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吗?下面,请根据自学单自主学习。(出示自学单:①认真阅读课本81页并思考:一共介绍了多少种计算方法?分别如何计算?还有哪些计算方法?②分小组交流计算方法,说一说你的困惑,并解决。)

学生在阅读自学单后,自觉地开始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邀请部分学生板演了他们的计算方法。3分钟后,学生开始分组讨论,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又让3名学生板书了不同的计算方法。

板书展示:

方法1:92≈90,92÷30≈3。

方法3:92=90+2,90÷30=3。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中,由于自学单的指引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充足,让自主探究落到了实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进行了适时适度的“帮扶”,并非仅仅是安排任务,从而催生了不同的解决思路。

3. 讨论交流,深化认识

师:组内的讨论也差不多了吧,下面就展示你们学到的知识吧。课本上介绍了几种方法?

生4:2种。

生5:不对,3种。

师:哦,生5所说的3种是包括摆小棒的方法,对吗?(生5点点头)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上的几种方法吧!请展示者介绍自己的方法。

生6:首先,我将92估作90,再用92除以30约等于3,所以得出結果“平均分给3个班”。你们有异议吗?

生7:利用竖式计算,用92除以30,92里最多有3个30,从而得出92除以30等于3,余2。有没有谁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8:商写在个位上,为什么?

生7:除到哪一位就算哪一位。

生8:不是除到十位吗?

生7:3在十位上,不就是30个30,结果是900了。十位不够除就除个位。

师:刚才你们所争议的就是十位上的9是否可以除以30这个问题,对不对?(学生纷纷点头)

师:那9除以30,是否够除呢?

生:不够。

师:当除数是整十数时,我们需要先看一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了个位,那商就写在个位的上面。大家有没有明白?(学生恍然大悟)

师:既然大家都没有不清楚的地方了,那就请最后一种方法的提供者来说一说。有没有谁有想法?

生9:92可以分成90和2,再用90除以30等于3,2就不用管它了。

生10:明明是92÷30,怎么直接就把2给省略了?

生9:假如2再除以30,肯定是不够除啊,只能不管它了。

生11:那你干吗还要把92分成90和2,不是多此一举吗?

生9:这样分了就方便了。

师:老师明白了,生9的意思是90除以30刚好,而余下的2不够除,所以就不再除了。不过,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还是要回到原题提出的问题中,而不能直接省略掉,好吗?三种方法都介绍完了,可以发现第一种方法本质上就是估算,而后面两种方法大家看一下,是否存在联系?

生12:方法2是有余数的竖式计算,而方法3是没有余数的横式计算。

师:其实方法3也有余数。

生12:对的,省略掉了余数,其实结果都有余数。

师:那就是说这两种方法的计算思路一样,不同的是方法3是口算,方法2是笔算。(板书)

设计说明:在本环节中,教师充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获得对新知的理解。之后,让“小老师”介绍方法,为所有学生的思考提供素材。从现场的学习实况可以看出,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质疑和释疑,这也是笔者所期待的教学效果。

4. 应用总结,形成经验

师:下面我们再来梳理一下笔算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

师:现在大家应该都会计算了,下面试着边说边笔算这道例题,做好后同桌两人相互检查。(学生纷纷投入计算中,并小声嘟囔算理与方法)

师:下面请大家一起完成以下题目,看看谁做得既对又快。(出示图2)

师:真厉害,那140÷30,你们会算吗?(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板书。

师:对于这两位同学的方法,你们更认可哪一种?想不想听听他们是怎么思考的?

……

(学生又一次进入了提问、质疑、释疑的活动过程,场面异常火热,最终生13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了修正)

师:我们在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应先看一看被除數的前两位,当不够除时再看前三位。本题除到了个位,商应写在个位上。大家有没有都明白?下面我们再来完成以下题目。(出示图3)

师:一起来校对一下,看有没有错误?

生15:我第一题7和0没有对齐,同桌横线没有用尺子画……

师:看来解题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书写的规范。

设计说明:通过层次性练习,让学生一步步地深入研究,通过练习、交流,再练习、再交流的模式,不断发现问题、修正错误、形成认识,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5. 巩固提升,深化认识(略)

三、课堂特征与教学特色

“让教于学、磨砺思维”的数学课堂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这节数学探究课就是一个追求研学、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整节课中有疑问、有思考、有想象、有争议、有笑声,真正是一个富有生命活力且充满幸福感的课堂。本课的主要教学特色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基于学生本位,把让教于学作为研学的驱动

本节课中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数学研究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共同探究、互动交流。不管是哪个环节的设计,教师都留给学生实践、体验和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体会、学得知识、取得发展,有效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纵观整节课可以发现,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互动交流,不再是单一的听讲了。

2. 基于释疑反思,将渐进式探究作为研学的方式

口头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交流效果并不明显,倘若想要学生真正参与到研讨中去,需要的是一个渐进式的探究过程。本节课中,教师首先为学生的讲解提供范式,让每个讲解者“有法可依”;其次,每个讲解者在讲解完毕后都会邀请其他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质疑与释疑,促进他们对新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历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渐进式探究,让学生去做、去看、去讲、去问、去想、去辩,学生不仅产生对数学新的理解,生长智慧,而且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 基于信任,多把权利留给学生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认为学生的说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很少让学生去表达。其实通过这节课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你足够信任学生,学生就会充满自信,勇敢表达自身的想法,从而让课堂变成大家的舞台,变成探究的舞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不要越位,多将讲台留给学生,并真诚地对待学生的大胆想法和稚嫩回答,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幸福感,有利于他们持续激发自身的学习动机,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维层次和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数学建模竞赛促进大学生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浅析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在合作探究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