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艳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即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回归生活,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本文探讨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幼儿的身心特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等,以供参考。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
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分别体现了陶行知对生活教育的内容、资源、方法等方面的阐释。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曾呼吁:“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陶行知提出“生活力之创造”,呼吁教师不要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教学,教学不能是纸上谈兵,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发散思维。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教育与生活是互相融合的,而不是相割裂的。教师需要在教育与生活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关注幼儿的生活,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的宗旨是打通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校,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这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多了解社会的需要,把社会需要融入教育中,而不是“闭门造车”,按照自身的意识和想法盲目地进行教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教师要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设计与社会需要相符合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
(三)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要求教师的“教”和“做”要统一,幼儿不仅要按照教师的“教”来学,还会根据教师的“做”来学。陶行知的这一主张强调,教师不仅要关注教育的结果,更要关注教育的过程,注重幼儿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比如,幼儿的好奇心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总爱提出问题,当看到满园的桂花后,会提出“桂花有几瓣花瓣”“桂花可以吃吗”等问题,如果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他们可能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因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与幼儿一起探讨、实践,让幼儿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笔者认为,教师不光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
陶行知曾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新课改文件中,“体验”一词被多次提及,这足以表明,其在新课改教育中的重要性。例如,为了让幼儿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培养他们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笔者带领幼儿走进田野,让他们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直观地了解了蔬菜的种植过程,并让幼儿体验拔草与浇水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幼儿在劳动中感受“盘中餐”的来之不易,进而帮助他们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通过亲身体验,幼兒了解了粮食的珍贵,增长了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了视野。
相较于宣讲式的授课方式,教师以“生活体验”为主题创设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更能激活幼儿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园所教学与家园共育相结合
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是指将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家长资源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教师要整合家长资源,促进家园共育。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为例,每个月会开展1~2次不同主题的家园互动活动,旨在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表现情况。有些幼儿在幼儿园比较乖,听教师的话,但是在家就比较调皮。综合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的不同表现,为了促进幼儿茁壮成长,我园实施了如下方案。第一,组织家长会,邀请家长观看孩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录像,让家长感受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进而理解教师的辛勤付出。第二,开展家园互动活动,请一些优秀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教师和其他家长可以从中获取新的教育理念,互相交流学习。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家长提出的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助力幼儿茁壮成长。
家园合作可以让家长明白自身的重要作用,也可以让家长走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孩子,从而更好地推进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主张教师要将教育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笔者所在班级为例,针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笔者为幼儿介绍安全知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比如,笔者告诉幼儿遇到陌生人向自己打招呼,不要随便搭理,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等。对于生活常识,笔者会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随机指导幼儿。如在幼儿午休的时候,笔者引导幼儿自己穿、脱衣服,告诉他们脱下的鞋子要摆放整齐,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通过生活实际向幼儿传授生活技能知识,让幼儿在增长知识经验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故事背景
在某天中午吃水果的时候,文文的牙齿掉落了,笔者以此为主题,开展了教学活动“牙齿的秘密”。
欣欣:“老师,我们的牙齿为什么会掉啊?”
谟谟:“老师,掉牙齿会不会很痛啊?”
露露:“我们为什么要换牙呀?”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身体各个部位开始发生变化,幼儿乳牙生理性脱落,替换乳牙的恒牙相继萌出。在这一时期,笔者所在班级的大多数幼儿出现乳牙脱落的现象,因此,如何引导幼儿在换牙初期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至关重要。对于幼儿的这些问题,笔者决定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牙齿。
(二)故事开展
1.认识牙齿。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这份关于牙齿的调查问卷,以帮助幼儿加深对牙齿的了解。第二天上学,鑫鑫很高兴地对笔者说,“老师,我知道了,我们有门牙、犬牙、前磨牙、磨牙。”笔者追问道:“那你们知道这些牙齿的作用是什么吗?”晨晨迫不及待地说:“我们的门牙比较薄,可以将食物咬下来,犬牙尖尖的,可以用来撕碎食物,前磨牙和磨牙主要负责捣碎食物,方便我们咽下去。”筱筱说:“老师,我还知道,我现在有22颗牙齿。”睿睿说:“我有24颗牙齿。”幼儿纷纷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
2.分享换牙小故事。对于幼儿换牙的经历,笔者再次发放了一份记录表,让幼儿回家调查自己“换了几颗牙”“换第一颗牙齿的时间”“换的是哪颗牙齿”等问题。幼儿很兴奋,回到家与父母一起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记录表。第二天,幼儿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换牙小故事。
露露:“我今年六岁,已经换了四颗牙了。我换第一颗牙齿的时间是2019年4月17日,换的是下颌中间的牙齿。我记得这颗牙齿一开始会晃动,然后爸爸就把它拔下来了。我还有一颗蛀牙,疼起来的时候,我脸都肿了。”
菡菡:“我今年六岁,换了一颗牙,它是2019年11月的时候掉的,那天我刚洗完澡,妈妈给我吹头发的时候我自己拔下来的,有点痛,还流血了。我的蛀牙有点多,有六颗。”
筱筱:“我今年七岁,已经换了两颗牙了。我掉第一颗牙齿的时候在暑假,是我吃饺子的时候掉下来的,完全没有感觉,就这么掉了。然后第二颗牙齿是爸爸帮我拔下来的。我有四颗小蛀牙,有时候会有一点点疼。”
幼儿积极地介绍着自己的换牙小故事,也渐渐知道了人为什么要换牙齿,因为小时候的乳牙的牙根不是特别坚固,到6岁左右就会自然脱落,然后再长出新的牙齿,叫恒牙。
3.露出微笑。通过课程的开展,一些因为换牙不愿意说话的幼儿变得更加活泼,他们愿意大胆地秀出自己的牙齿,笔者也将幼儿露出牙齿的笑脸拍了下来,与他们一起观看,并鼓励他们画一画自己露出牙齿的笑脸。
(三)活动分析
这次活动旨在帮助幼儿自然地接受换牙的过程,让他们对生命的成长有正向的认识和期待。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笔者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从幼儿发现问题开始,通过调查表的方式,实现了家园合作,增进了亲子关系。活动中,笔者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结合幼儿的意愿,鼓励幼儿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换牙的小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充分了解幼儿的感受,结合实际活动,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牙齿,知道换牙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从而让幼儿更加积极地探索生活、发现生活。
综上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是对生活与教育之间关系的阐述,对当下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因此,教师要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不斷总结经验,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浒墅关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