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迪娜·米尔扎
幼儿舞蹈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其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且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基于多元发展教学理念,教师采用的舞蹈教学方法也需更加多元。本文介绍了幼儿舞蹈教育的特点和意义,分析了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具体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一、幼儿舞蹈教育概述
舞蹈具有形象性、愉悦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心理、智力的发展,并在培养幼儿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幼儿舞蹈教育的特点
1.形象性。舞蹈是一种形象的人体语言,主要通过队列造型和人体动作、姿态等形成生动直观的动态形象,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舞蹈具有形象性的特征,这也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很容易受到艺术形象性特征的吸引,并通过学习与欣赏舞蹈,激发自身的想象力。
2.愉悦性。从功能层面来看,舞蹈属于一项娱乐活动,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在舞蹈活动中,人们可以尽情地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产生愉悦感。舞蹈的愉悦性与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相符,在舞蹈中,幼儿通常能够感知并表达多种情绪,通过展示个人的创造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情感性。舞蹈是一项富有感情色彩的审美活动,与“美”和“情”相关。幼儿时期是人情感发展的敏感期,在舞蹈表演、编创和欣赏的过程中,幼儿会受到“美”与“情”的熏陶,很容易动情,由此产生对舞蹈表演的浓厚兴趣。
(二)开展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幼儿舞蹈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例如,教师编排舞蹈《神气小小兵》,让幼儿在参与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模仿一些军事动作,这可以让幼儿的身体得到良好的锻炼。
2.有助于幼儿的智力发育。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活动有助于幼儿的智力发育,并能培养幼儿对舞蹈及音乐的感知力。例如,通过排演舞蹈《小骑兵》,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在动作学习中不断增强观察力,引导幼儿熟记舞蹈动作以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由此锻炼其记忆力。
3.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在开展幼儿舞蹈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元化的舞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其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表演舞蹈《春风吹》,教会幼儿通过手部和肢体动作的表演来呈现风中摇曳的花草,由此培养其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4.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新时代环境下,学校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人才,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幼儿民族舞蹈教育,有助于幼儿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美育效果。
二、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一)教案设计不科学
目前,幼儿园在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时,多是根据班级划分教学单位,由带班教师确定教学过程及具体的舞蹈动作。一些幼儿园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舞蹈教学体系,未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影响了幼儿舞蹈教育的效果。
(二)教学模式单一
一些幼儿园在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时,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部分教师为了让幼儿能快速展示教学成果,往往选用千篇一律的舞蹈教学模式,未根据学情和幼儿兴趣爱好选择多元化、个性化的舞蹈教学方式。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幼儿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导致幼儿缺乏学习兴趣,只是盲目地跟着教师做动作,不善于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难以展现自我、彰显个性。
(三)民族性元素渗透较少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需要立足文化视角,加强对幼儿文化自信的培养,在课堂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目前,鲜有教师在舞蹈教学期间渗透民族舞蹈的相关内容,一些教师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不能在舞蹈教学设计中寻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民族舞蹈内容的渗入。
三、新时期幼儿舞蹈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采取差异化教学方法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采取分级分段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按照小、中、大班进行分段,基于不同阶段幼儿差异化的舞蹈学习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规划。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基于幼儿的能力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划分小组,可以让幼儿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舞蹈类型并据此组建学习小组,引导幼儿在完成某一种类型的舞蹈学习之后,再去挑战另一种类型的舞蹈。
(二)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幼儿学习舞蹈需要家长的支持,教师可以在舞蹈课上录制幼儿学习的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平台,指导家长下载观看,让家长了解幼儿学习舞蹈的情况,帮助家长在课下纠正幼儿的错误动作。对于容易出错或者比较重要的动作,教师可以专门录制教学视频,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反复观看与练习,方便幼儿在课后或假期对照线上教学视频进行舞蹈动作的训练,促进其肢体动作的發展。
(三)引导幼儿参与舞蹈编创
为激发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舞蹈动作编创阶段邀请幼儿参与。幼儿年龄小、阅历浅,很难独立完成舞蹈动作的编创,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展示动作,之后在舞蹈编创中融入这些动作,以激发幼儿学习舞蹈课程的积极性,使其深刻感受到舞蹈学习的乐趣。
在幼儿舞蹈编创中,教师应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舞蹈题材,使幼儿通过舞蹈展示个人生活。对此,教师要自觉融入幼儿群体,对幼儿的行为及心理特点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搜索并整理优秀的舞蹈素材,从而编创出既有深刻寓意又与幼儿的认知特点相符的舞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参与,让幼儿讲一讲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物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保证所创作的舞蹈更加贴近幼儿生活,由此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幼儿舞蹈编创中,教师要注重引入情感、植物、动物、人物、气候等元素,在元素间搭建关联,使编创的舞蹈更具感染力、
艺术性。
教师在幼儿舞蹈编创中要科学选择背景音乐,避免因舞蹈和音乐有较大差距而导致幼儿出现混淆感,进而影响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我爱吹泡泡》这一舞蹈编创为例,如果选择的背景音乐是《我爱洗澡》,虽然洗澡期间可能会有泡泡,但歌曲内容主要是幼儿洗澡的欢乐时光,与吹泡泡无直接关联,所以此背景音乐和舞蹈内容并不相符,不仅会使幼儿思维混乱,而且做出的舞蹈动作也不流畅,难以真正传递舞蹈情感。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舞蹈编创后,可以与幼儿共同讨论所选的背景音乐是否合适,并与幼儿共同挑选背景音乐。比如,教师在完成舞蹈动作编创后,分别为幼儿播放《虫儿飞》和《小小萤火虫》这两首歌曲,让幼儿跟着这两首音乐分别舞动,感受一下自己更喜欢哪首音乐,赋予幼儿自主选择权。教师引导幼儿参与舞蹈创编,有助于调动幼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舞蹈氛围中跳得更认真。
(四)设计游戏化教学活动
为激发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教师还可设计游戏化的舞蹈教学活动,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区域环境,引导幼儿在不同环境下进行不同类型舞蹈的学习,或在舞蹈教学中设计动作接龙比赛,以激发幼儿的舞蹈兴趣,不断提高其舞蹈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舞蹈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型舞蹈游戏,让幼儿在角色模拟的过程中掌握舞蹈知识,促进自身发展。如在《兔子舞》教学中,教师可先组织热身游戏,让幼儿扮演小兔子,当教师发出“小兔子们,我们要起床了!”的指令后,幼儿要做出起床、伸懒腰、扭动头部、压腿等舒展身体的动作。接着,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核心游戏,让幼儿扮演小兔子,进行踏步行走、两两一组面对面踏步或者转圈踏步,在此过程中让幼儿掌握踏步的动作。最后是拔高技巧游戏,让幼儿学小兔子跳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向幼儿详细讲解兔子跳跃的动作要领,引导幼儿双脚交替做小踢腿运动,让幼儿掌握小踢腿的方法与技巧,以锻炼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和身体的柔韧度。
(五)适时引入民族舞蹈
为使幼儿在舞蹈课程学习中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在课程中引入民族舞蹈。比如,教师可在舞蹈课堂上为幼儿展示一小段民族舞蹈,让幼儿感受极具民族色彩的舞蹈文化,并带领幼儿尝试其中的一些动作,让幼儿在完成热身运动的同时,激发对民族舞蹈的学习
热情。又比如,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入民族舞蹈元素和肢体语言,对幼儿进行舞蹈训练。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引入民族舞蹈元素时,需把握不同民族舞蹈的教学重点。像藏族堆谐舞蹈有着稳健扎实、节奏鲜明等特点,训练期间要注意调动幼儿欢快的情绪,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其脚腕灵活性;维吾尔族舞蹈讲究身体各部位和眼神之间的配合,在眼随手动的过程中,舞者的头部、肩部、腰部、臀部甚至脚趾等都会有一定的动作,有助于训练幼儿的身步法和眼神等。
民族舞蹈承载着我国各民族的灿烂文化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幼儿舞蹈教育中融入民族舞蹈元素,可以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
总之,在幼儿舞蹈教育中,教师要积极组织与幼儿身心特点相符的、有助于其健康发展的舞蹈教育活动,使幼儿自主、自觉、积极地學习舞蹈,推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创新幼儿舞蹈的教育方式及方法,多元化地开展舞蹈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幼儿舞蹈教育质量。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新疆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