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乐平 刘玉芳 陶玲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当前,高职院校必须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协同育人机制,统筹好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着眼于教育的长远目标、系统、标准、路径等的重构,落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会的精神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要求。
高职院校要转变育人模式,由当前的“教”转变为“育”,重构育人多元协同机制,将“育”融入到第一二课堂、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学生社区等全过程:一是从学生视角出发,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优化校内外最优质的资源配置,把高职院校建成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沃土,为每一位大学生提供技能强身,实现梦想的高等职业教育,将育人和育才相统一。二是从教师视角出发,强化教师的理想信念、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人文修养等向多方面综合发展,塑造师德高尚、素质一流、敬业乐业的教师队伍,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立己德与树人德相统一,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全育人”是一项系统育人工程,必须要强化全局谋划和顶层设计。“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重点在于“全”。“全员育人”,即专业教师、教育管理者,哪怕是后勤工作人员都是“育人主体”,构建“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综合育人体系;“全过程育人”,即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文化知识、能力技能等融入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育人7*24小时在线。“全方位育人”,即将育人工作通过课堂上下、线上线下、校企共培等多维联动同步育人,实现育人无死角。
本文认为“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队伍不仅包含原有的党政团干部、思政课和社科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还需要专业教师队伍、学生党团群及自我管理组织等,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1)协同学原理。在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理论基础上,同时吸取平衡相变理论中序参量的概念,形成了协同学理论。它可以解释不同学科领域同类型现象的比较,深刻揭示了多元复杂系统中各种现象和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从混乱到有序发展的一般规律。高职院校育人协同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专业教师、思政课和社科类教师、党政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党团群及自我管理组织等师生育人队伍,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教学组织、党团群组织、实习实训等不同育人组织,校园文化、红色文化、企业文化、社会资源、企业资源等校内校外资源,使得人、组织、技术和环境实现共建共享共治,达到“1+1>2”的育人效果。
(2)课程育人是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序参量。协同学的序参量是指在复杂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参量,决定着系统是否可以从杂乱无序发展到规律有序。高职院校中80%的课程是专业课,高职院校的育人主阵地是专业课堂。如何将思政元素、思政资源、思政案例等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这是协同育人的序参量。专业课教师需要重构课程,紧抓课程教学知识、素质、能力等要求,把握课程思政的本质特征,将知识传输、技能提升、品德培养通过教学各环节的精心设计,实现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使各类型课堂从混乱无序到和谐有序。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队伍协同育人的开放包容性。协同育人具有开放包容性:一是以课堂育人专业教师为主导,以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中坚力量,以学生干部为骨干形成“三位一体”系统育人机制;二是管理体制机制、教学组织、党团群组织、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校园育人组织是灵活多样、不断更新;三是校企双元双主体育人机制下,校企订单班、学徒制、中高职衔接制等校内外资源兼容并包。
(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队伍协同育人的竞争与协同特点。在课程思政队伍建设方面,各种不同类型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伟大建党精神等融入到立德树人教学实践中。将专业教育、技能提升和德育融入三者相结合,实现课程主渠道、第二课堂、社会、企业等多元培育相结合,形成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新机制。在组织育人方面,不断优化提升,开展“第二课堂”“党团建设”等,发挥组织育人的实践意义。在内外资源整合发面,充分发展行业企业、区域企业、红色景点等多渠道育人组织。多主体、多资源需要通过学校统筹领导,将红色文化、伟大建党精神浸润到青年大学生知识接收、技能提升、品德涵养、能力提升等成人成才方方面面,增强大学生实现人生梦想、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内生动力。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根据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探索基于“岗位-课程-技能”的教学新模式,逐渐建立起“党建引领、绩效导向、文化润院、匠心育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将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等融入学院“三全育人”之中,打造课程思政、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匠心育人团队,建立华为数字产业学院、数字创新工场产教融合等高水平实践基地、华为苑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等举措,实施专业教师为学业导师,辅导员模块化-年级化学生管理,联合思政课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发挥好学生自组织等,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实现立德树人。
(1)创新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塑造潜心立德树人队伍。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教育、制度保障等方式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发展机制。以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榜样引领,以师德师风实践教育,让学生评选“我心中最美教师”活动,激发全院教师自觉提升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的动力。加大学院教师表彰力度,设立“突出贡献奖”“先锋团队奖”“匠心育人奖”“拓荒牛奖”“孺子牛奖”“老黄牛奖”“光荣退休桃李奖”等奖项。建章立制,形成师德师风长效发展机制,建立人民教师誓言宣誓、师德承诺、“新老”教师结对帮扶、评先表彰、光荣退休等5项制度,引导广大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2)紧抓课堂主阵地,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课程思政体系。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依托高水平专业优势,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建设专业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构成的特色课程思政要素库,初步建立了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资源库,解决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融入生硬、脱节等现象。按照专业群内各专业“底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高层可互选”的思路,构建“基础通用能力-岗位专业能力-个性化发展能力”分阶段纵向贯通培养、“基础模块+多类型岗位模块+多样化发展路径模块”横向融通的课程体系。①平台课:开设综合素质教育课和应用面广、迁移性强、概括程度高的专业群基础课。②岗位课程:对接产业链岗位需求,开设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③个性发展模块:根据学生升学、就业、创业等个性发展需要,设置基于企业真实项目的综合实战、创新创业培育、高级职业技能证书、职业技能竞赛、学历提升准备等课程。(如图1)
图1 “纵向贯通、横向融通”课程体系
(3)发挥党政团班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线上线下育人全覆盖。计算机学院按照要求积极将学生社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场地落实到位,积极为共青团、学生会开展“第二课堂”提供经费保障,在学生社区建立团员之家、团建活动室等,落实共青团三会两制一课,提升团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积极开展“青年大学习”“团支部风采大赛”“暑期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引领青年心向党。
党团干部通过“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紧抓00后大学生网络偏好、兴趣点和关注点,使用他们喜欢的网文、推文等,将团的各项活动精准推送给大学生,引领大学生在网络上构筑正能量,打造心向青年、心系青年的“互联网+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格局,达到“共青团+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共青团+青年大学生”的充分互动,形成互联网线上线下同步育人机制。
(4)辅导员队伍发挥中坚力量,多方联动文化育人,校内校外多方协同育人。辅导员队伍统筹校内外、线上下多方资源,多平台、全方位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将红色文化、华为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生活宿舍区,打造全程沉浸式育人环境,开发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和社会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学习教育、社会实践。通过学生社区党建活动,文化浸润、自我治理,教育和监督党员增强党性观念,打造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沉浸式学生社区育人样板。
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健全红色教育长效机制,将四史融入到高职教育育人全过程,推动党员干部、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深挖大湾区本地红色经典资源,如孙中山故居、东江纵队抗日遗址、澳门回归纪念馆等,打造本地红色经典实践育人基地;将华为奋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打造华为科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切实发挥实践育人的积极作用,使红色基因融入到广大师生在价值上思想上行动上;辅导员要利用好暑假大学生实践教育活动的契机,带领学生深入湾区红色革命基地,深入挖掘提炼湾区红色文化资源,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汇编成册,制作成视频、微电影等,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联合珠海-澳门等地思政特色教育基地、珠澳高校、档案馆、博物馆等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实践意义和价值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意识,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中国梦和成长成才的梦想融合发展。
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情况下,辅导员、党团干部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通过互联网、云会议、在线教学等,探索党史教育“云”学习、“云”党课、“云”红歌等,通过互联网扩大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教育考察、社会实践锻炼等学习教育活动的实现路径,发挥好多院校网络协同育人效果。
(5)搭建社区“三全育人”实践平台,激活大学生自我组织管理能力。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学生职业兴趣为导向,探索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教学新模式。为提升“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学分制改革管理的教学模式变化,加强学生社区工作顶层设计,以“华为苑”学生社区为载体,将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下沉进学生社区。将学生党团设置移置学生生活社区,将学生党组织、团组织、社团等延伸社区,将党团的先进性和影响力带进社区。改革学生基层党、团、社团组织管理模式,成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及6大自我服务中心,把学生党建、团建、社团管理、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工作落实到“华为苑”学生社区。建立大数据信息化智慧党建平台,加强党团员学习、实践活动考核管理与评议管理,全面提高学生党团员综合素质。
(6)积极主动占领舆论阵地,树立网络正能量。加强“三全育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引领青年大学生网络爱党爱国正能量,牢牢掌握网络舆情阵地,创建了以院情院讯为主,传递特高建设动态,展现师生风采,奏响特高建设最强音的“广科计算机学院”官方公众号、抖音、头条、微博,截至目前,公众号关注量将近1.6万,发布文章425篇,阅读量28.3万;致力于青年思想价值引领和成人成才,向青年大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的“广科计算机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公众号,截至目前,关注量2.6万,阅读量35.2万;聚焦党建育人,用青年大学生技能成才、励志成才、创业成才等身边典型实例引导、教育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领青年大学生将青春梦和中国梦相结合的“计算机学院先锋阵地”公众号,截至目前,关注量1.5万,阅读量12.6万。三个公众号定位明确,用师生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传播正能量,引领师生坚定信念跟党走。互联网+宣传深度融合,构筑了一个有时代热度、人文温度、思想深度、情感厚度的网络矩阵宣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