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泊秦淮》教学设计

2022-03-26 13:35何丽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3期
关键词:商女亡国酒家

《泊秦淮》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更是带起吟咏“商女”的风潮。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写道“至今商女,年年犹唱,后庭遗曲”,宋代晁端礼《临江仙·今夜征帆何处落》中写道:“渔人西塞曲,商女后庭花。”如果说中唐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对歌女形象的塑造带有推崇与怜悯的话,杜牧描写的商女形象让这一群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文学地位一落千丈,从此“商女”与“后庭花”常常被用来指责别人“不知亡国恨”。如此看来,商女何其无辜?

【教学目标】

1.理解全诗大意,体味关键词的内涵。

2.从写景与抒情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泊秦淮》了解“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和抒情效果。

【教学过程】

一、烟月笼罩下的愁绪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牧的《泊秦淮》。从诗的题目看,“泊秦淮”中“泊”是动词,表示停泊、停船靠岸的意思;“秦淮”表地点,本意指秦淮河,在这里指今天的南京秦淮河岸。作为古往今来出名的繁华场所,南京秦淮是非常有名的,常常被诗人吟诵歌唱。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秦淮景色的诗作?(此为预习内容)

生1:宋代秦观《木兰花慢·过秦淮旷望》中“更一重烟水一重云”是描写秦淮江景的,跟《泊秦淮》有点相似。

生2:“十里秦淮,六朝粉面,画阁藏佳丽。”

……

师:看来大家预习得非常充分,找到许多描写秦淮景色的诗句。如果以情調的冷暖来区分,这些诗句中的秦淮景色更多地倾向于哪一种呢?

生5:大多都是描写秦淮繁华景象的暖色调描写,只有秦观描写得偏冷,跟杜牧这首诗比较像。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非常到位。确实如此,秦淮在大多数诗人的笔下都是声色的代名词,是一派繁华景象,让古诗文中的秦淮拥有了一个暖色调标签。杜牧这首《泊秦淮》可以说格外与众不同,他来到秦淮停船后,最先注意的不是喧闹的锦绣乡,而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大家多吟诵回味几遍这句诗[1],体会其中的氛围与情感,然后分组讨论。

(等待5分钟,让学生分组套路并逐渐整合成小组观点)

生6: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这句诗中的景色偏冷,意味着诗人的情绪偏向低落。其中两个“笼”字,让本就朦胧的秦淮夜景更加模糊,实际中的秦淮夜晚应当是灯火辉煌的,诗人以愁绪观看这些景色,才让景色笼罩上了愁绪。

师:对,两个“笼”字写景传神,同时也透出了诗人观看景色时低落的情绪。有没有不同意见?(无人举手发言)那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无人举手发言)

师:“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描写诗人所见的秦淮夜景,不同于常见诗文中秦淮繁华热闹的景象,这首诗中的秦淮景色偏冷淡、朦胧,画舫中的欢歌笑语、千灯玩火仿佛无法穿透这层烟、月的笼罩圈。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写景传达出诗人此时的情绪低落,似乎别有幽愁。诗人为何而忧愁呢?让我们继续往下品鉴。

二、秦淮酒家承上启下

师:“夜泊秦淮近酒家”与题目呼应,并引出了酒家。注意到其中的“近”没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里的“近”有多近呢?

生7:从最后一句诗中的“隔江”看,这里的“近”应该是仅仅隔河相望,对面的景色历历在目,对面的音乐声也清晰可闻,所以才能听出歌女在唱的是后庭花。

师:很充分的推断,十分正确。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所处的位置十分微妙:已经与“酒家”十分近,但又并未真正踏入。这个距离在诗歌情感表达上非常完美,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8:这首诗的第一句更像是远景,随着船的行驶,诗人逐渐接近,并停在酒家门口。诗人对酒家里面纸醉金迷的景象持否定态度,所以停在这里,不愿踏入。

生9:酒家里人声鼎沸、乐声嘈杂,诗人所思所想冷静忧愁,形成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他们之间的江水实际上是一条分界线,将他们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师:总的来说,“夜泊秦淮近酒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衔接了前后的物理空间,也为两者之间的情感过渡搭建了一座桥梁。

三、商女歌唱身不由己

师:“商女不知亡国恨”中“商女”指的是歌女,跟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前半生一样,指古时候在酒家里侍候客人的女子。这类女子通常擅长歌舞表演为宴席助兴,古诗文中常用“秋娘”来指代她们。这样的歌女往往是根据客人的喜好进行各种表演,诗人却因她们所唱歌曲不合时宜而指责她们“不知亡国恨”,应当如何理解这一句呢?

生10:这句看似在指责商女的歌唱不合时宜,实际上指责的是爱听后庭花的客人。

师:听什么歌曲是客人的个人喜好,诗人为何要对此进行批判?

生11:杜牧是晚唐诗人,当时的唐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如果继续沉迷于歌舞享乐中,最终必然跟创作后庭花的陈后主一样落得亡国的下场。

师:所以,诗人批判的不仅仅只是唱后庭花,而是所有的沉迷歌舞享乐曲而不虑国家兴亡的酒家中的客人吗?

生12:杜牧的批判针对的是秦淮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人们,不独独是他眼前的这间酒家。

师:那么商女在这其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生13:商女是一个引子,引出批判对象。诗人难以确定在听秦淮夜寻欢作乐的人是谁,以诗歌的短短二十八字也难以写尽这些穷奢极欲的人们,相比之下,由商女写起则更方便情感主旨的表达。

生14: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好像也特别喜欢写商女。

师:秦淮河岸纸醉金迷的生活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形成强烈对比,将诗人前面写景的忧愁彻底引爆,他一扫之前的低沉,言辞激烈地发出悲愤的慨叹。这慨叹的中心表面看来是商女,实则是以商女为代表的秦淮生活景象。另一方面,中国古代诗人爱写商女,其实是从商女身上看到了自身遭遇的一部分。比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就是以琵琶女自喻:同样的技艺高超,却难以遇到自己的伯乐,最终只能沦落天涯。《泊秦淮》中商女的形象是否同样带有诗人杜牧的自喻呢?

生15:李牧生平跟商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商女身处繁华喧嚣的秦淮,却只能任由他人摆布,日复一日地消耗自己的青春;杜牧世家出身,又身为大唐官员看似风光,实则游走于官场边缘,年复一年最终失望到自请外放。

师:杜牧与李商隐被并称为“小李杜”,(大致介绍杜牧的生平事迹,并总结)。因而,“商女不知亡国恨”中商女并非实指,而是一个人群指代标志——代表秦淮河岸日夜笙歌的那群人们。

四、清醒在奢靡唯余悲

师:确定了“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真正的抨击对象并非商女,而是国家生死存亡之时仍只知纸醉金迷的酒家賓客[2],我们还有必要弄清楚诗人对他们的不满究竟落在何处?这个答案就在最后的“隔江犹唱后庭花”中找寻。经过预习,大家都知道后庭花的涵义吗?

生16:后庭花是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所创作。陈后主溺于声色,作了这首曲子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师:后庭花是亡国之音的代表,相应的,作曲人和第一个听曲人陈后主是怎样的代表?

生17:陈后主是统治者的代表,而且是贪图享受导致亡国的坏的统治者代表。

师:杜牧在这首诗中将亡国的统治者代表陈后主与酒家中听曲的宾客作比,是正确的吗?

生18:在古代,秦淮是权贵享乐了金窟,只有有权有钱的统治阶级才能在这里寻欢作乐。因此,杜牧这句诗里应该不会有误伤了,除了歌女。(生笑)

师:解释得很到位,当时的秦淮确实是只有权贵才能进去消费的特殊场所。除了里面的工作人员如歌女等,其他人即使不是统治阶层,也是统治阶层的家人从属等,被杜牧批判为像陈后主一样有亡国之相,真的是一点都不冤枉。

师:(总结并结束课堂教学)这首诗是杜牧对上层社会的抨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何尝不是对帝国命运担忧之下的警钟呢?

参考文献:

[1]马春芳.念诵吟唱,指向素养提升的古诗诵读教学方式——以《泊秦淮》教学为例[J].读写月报,2020(21):16-18+23.

[2]程岭,张永青.审美素养指向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研究——以杜牧《泊秦淮》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02):31-34.

何丽辉,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商女亡国酒家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宋·王安石《咏竹》
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泊秦淮
戏问花门酒家翁
陈后主亡国
李清照词中“愁”的意和蕴
歌女为什么被称为“商女”
从译介学角度试析玄采对《越南亡国史》的编译
“商女”的原意及其变化论析
装钱的褡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