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伟,李顺清△,陈铭勇,许伟英,赵志伟,李雪琼,段舒予
(1.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云南 昆明 650224;2.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00)
泌尿系结石指的是泌尿系统中各类晶体物质与有机物发生异常性积聚而得到的一种产物,在临床中是极为常见的疾病,中医学把其归属至“石淋”这一范畴。近年来,各年龄段人群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都出现增长,而依据结石在发病时所处位置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肾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尿道结石等。有关于泌尿系结石的引发因素,古代相关书籍中有所记载,如《诸病源候论》指出:“诸淋者,由而膀胱热故也”;据《中藏经》记载:“虚伤气,邪热渐强,结聚而成砂石,又如水煮盐,火太水少,盐渐成石之类。”等。对于泌尿系结石的各项病因,历代医家大多认为是由湿热久蕴而煎熬尿液,结成砂石堵塞尿路从而引发排尿艰涩且时而中断。现阶段,体外振波碎石相关的技术已在临床中获得了十分普遍的运用,让患者在选取治疗方式时有了更多选择。但是,清除所有残留的结石与预防复发依旧是临床在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期间所需应对的关键问题[1]。近年来,中医药学在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方面的优势渐渐得以展现,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现阶段,在许多实验分析与研究中,单味中药效果最为确切的大多都是利水渗湿类药物。邵绍丰等[1]研究人员指出,石韦、金钱草、车前子都能够利湿通淋,其可以显著提升大鼠尿液中草酸钙结晶总排泄,减少草酸钙结晶在肾内堆积从而达到减轻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其效相当于对照组枸橼酸钾组。刘英等[2]制备不同浓度广金钱草提取物,按照高、中、低剂量组对肾结石大鼠模型进行给药,结果显示给药组大鼠血清尿素氮值、血肌酐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同时,模型组大鼠肾小管扩张程度较对照组轻,草酸钙结晶也较对照组少,肾小管细胞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同时,金钱草提取物可以提高大鼠体内SOD、GSH含量,降低MDA含量,对肾间质慢性炎症具有减轻的作用。此外,贾希栋等[3]研究认为芦根提取液可能通过增强血清SOD活性及减低MDA含量,来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免疫组化研究中发现干预组中仅检测到OPN(uropontin,尿桥蛋白)的微弱表达,提示芦根提取液防止草酸钙结晶形成原理为抑制 OPN 蛋白的表达。上述实验证明芦根提取液可以通过增加尿中草酸及钙离子排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及预防草酸钙结晶的形成及黏附。商英成[4]的研究发现乌梅提取液具有与芦根提取液类似的作用原理及作用结果。还有部分研究表明海金沙、泽泻、猪苓提取物均能提升大鼠24h尿量,减少草酸钙晶体的形成,对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7]。
王沙燕等[8]对猪苓汤抑制大鼠肾结石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该项研究借助基因扩增(PCR)技术检测在草酸钙晶体的生长和凝集过程中肾结石大鼠的OPN表达量,结果表明同时注射诱石剂、猪苓汤的大鼠,在尿液中钙(Ca2+)的升高抑制作用明显,同时OPNmRNA的表达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数据相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此项研究从基因表达的层面上证明猪苓汤可以通过减少基因表达的机制对肾结石的形成进行抑制。另外,吴俊标等[9]则研究了五苓散对防治雄性大鼠肾结石形成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五苓散具有降低肾结石大鼠血清Ca2+和尿液中邻二甲苯(Ox)、Ca2+浓度的作用,同时可提升尿液中结石抑制物Mg2+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肾结石形成、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刘博等[10]通过体外草酸钙种晶实验、雄性大鼠体内草酸钙结晶检测两个方面对六味地黄方如何影响草酸钙结石形成进行了研究。体外实验对比测定在双蒸水、泽泻浸膏及不同浓度的六味地黄方中草酸钙结晶的生产抑制指数,结果显示体外实验中六味地黄方对草酸钙结晶的抑制作用明显,中、高浓度六味地黄方浸膏组对草酸钙结晶生长的抑制作用优于单味药物泽泻处理组(P<0.05);体内实验在六味地黄方各个剂量组中,大鼠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组织中Ca2+水平、24h中尿Ca2+分泌量及肾组织草酸钙结晶沉积均低于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六味地黄方较枸橼酸钾组,无论在体内或者体外都可以更为显著性地抑制草酸钙结石形成,保护肾组织功能。另外还有一些研究人员使用自拟方剂对泌尿系统结石进行治疗,如自拟加味乌茹汤[11]、自拟消微防石汤[12]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以上研究结果均表明了中药复方制剂对泌尿系统结石治疗具有显著作用。
现代针灸临床疗法非常丰富,主要有针刺、灸法、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穴位埋线、耳针、放血、刮痧等。其中,传统的针刺和灸法仍为主流,其余新兴的方式大多尚在探索当中,还有待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检验。王巍等[13-14]研究人员建立肾结石大鼠模型,分别采用常规针刺法和“三才刺”法对肾结石大鼠进行为期7天的治疗,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针刺方法在改善大鼠肾功能方面的作用。实验结果指出,“三才刺”法对于大鼠肾脏草酸钙结石模型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极有可能是减少肾脏与脊髓前列腺素总的含量;并用 “三才刺”、透灸法对大鼠肾脏草酸钙结石进行防控取得的效果较常规针灸法更好,可能是由于减轻了肾脏及输尿组织病理性损害,同时降低了血、尿中Ca2+的含量,达到肾功能改善的作用;另外,李甲文[15]的研究结果表明借助透灸法进行预处理,能够减少大鼠血清中尿素氮(BUN)的总浓度、Ca2+的总浓度,进而干预和减少肾结石的形成。张明强等[16]研究人员分析归纳了针灸对于肾结石治疗的影响,总结出针灸在治疗肾结石过程中取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总结出治疗肾结石使用的高频次穴位和经脉,为针灸治疗肾结石提供了新的思路。另外也有许多临床研究采用中药汤剂配合针灸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结果显示中药配合针灸对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单纯使用中药疗法[17-19]。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针灸在石淋的治疗方面现已有较为丰富的手段,多种方法并用,可兼顾疾病导致的各种症状。但目前文献报道多侧重于临床研究方面,且多为个例或者少量样本,大规模临床试验观察尚未见报道。同时,针灸对结石治疗机理的系统性研究仍然缺乏,这些都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宋国华等[20]以中药自拟排石汤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应用于泌尿系结石中发现在结石排净时间、排石次数、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胡斌[21]2017年至2018年对临床12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分别采用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及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中西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明显优于对照组76.19%的总有效率(P<0.05)。说明中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比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治愈率高,与朱文静等[22]1990至2013年间进行的13个RCT研究结果一致,且朱文静等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的肾绞痛的发生率要远低于对照组。周宪法[23]对比常规西药治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发现患者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度达92.04%,而单纯西药治法患者满意度仅为74.16%。饶品浪[24]在临床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肾结石疗效的观察,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结石总有效率为94.44%,远高于单纯西医疗法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研究结果都说明中西医结合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疗效显著,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泌尿系结石为临床中一种十分普遍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在患病后,临床症状与表现差别较大,且会由于结石所处位置不相同而具有相应的差别。病情较轻的患者临床没有十分显著的表现与症状,仅会出现腰痛、尿急、尿频等;而对于十分严重的患者而言,会引发尿路梗阻,甚至是肾功能损伤,给患者身心健康都带来危害。目前,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对肾石病都有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也各有利弊。
现代医学通常采用外科手术,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腹腔镜输尿管取石术等方法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治疗。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将结石粉碎后排出或者直接取出,但同时也伴随着输尿管撕脱、尿脓毒血症等副作用及可能损伤周围脏器的风险。且治疗后复发率高,患者满意度不高。
传统医学则认为泌尿系结石应被归属至“石淋”、“砂淋”等范畴中,其基本上都是由于血瘀气滞、湿热下注等相关的因素而引发。中医学借助针灸、经方、单味药物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治疗,都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在今后,临床中还应更为全方位地对泌尿系结石有关的中医学治疗进行分析与研究,还可以构建泌尿系结石有关的中医发病学、证候学规律数据库,给中医药在临床中的使用给予更为科学的参照。
现如今淋症的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仍然是一个受多重因素影响、难以完全治愈的慢性疾病。中药在增强膀胱气化功能,扩张输尿管和尿道方面有其独特作用。同时许多中药也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消石、利水通淋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加快结石下移,如若能将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诊疗手段,定能在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上取得更加瞩目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