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丽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医院,辽宁 建平 122400)
高血压肾病属于原发性,高血压所导致的一类良性小动脉肾硬化也可以称之为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患者伴随相应的临床表现症状及其他疾病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肾脏遭受损伤的风险非常高,对高血压患者病情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根据临床研究可见,合理的医护处理措施对于高血压肾病防治存在良好的处理效果[1]。为高血压肾病患者提供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防止高血压肾病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期间产生耐受性下降情况,并且可以根据高血压肾病患者实际临床表现,对医护处理方案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后续治疗的顺利开展,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关于高血压肾病患者治疗期间的饮食情况,需要确保高血压肾病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期间的氨基酸表达形式,根据高血压肾病患者物质影响因素及时调整饮食方案,从而确保高血压肾病患者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健康。为高血压肾病患者提供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执行,护理人员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进行一对一鼓励,当高血压肾病患者产生心理阴影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给予患者精神鼓励,为高血压肾病患者开展精神指导,确保患者治疗过程中处在正常精神状态下,关于高血压肾病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执行方面,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情绪波动情况为其提供指导分析,使高血压肾病患者情绪稳定,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期间,需要确保高血压肾病患者对于疾病情况的自我控制,对于患者给予鼓励,同时为高血压肾病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2]。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诊的高血压肾病患者64例展开分析,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高血压肾病患者分组,其中32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肾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剩余32例研究组给予高血压肾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高血压肾病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案后的血液及尿液生化检验指标,对于高血压肾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血压所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探讨。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诊的高血压肾病患者64例开展分析,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高血压肾病患者加以分组,其中32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肾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剩余32例研究组给予高血压肾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1.1±12.5)岁;研究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1.3±12.0)岁;两组高血压肾病患者通过临床检验获得明确诊断,高血压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本次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高血压肾病患者全部接受药物治疗,与此同时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控制,确保饮食中糖类、脂肪以及蛋白摄入的平衡性;给予对照组32例高血压肾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高血压肾病患者进入医院之后,为其提供相应指导,开展维生素饮食调整,确保患者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生活正常[3]。
给予研究组32例高血压肾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针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受教育程度以及病情实际需求,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集体授课形式,为患者接受高血压肾病基本知识,使患者对于自身所患疾病存在正确认知;护理人员帮助高血压肾病患者保持良好社会心态,使患者在接受疾病防治工作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心理干预能够促使高血压肾病患者积极主动参加疾病治疗工作,显著提高高血压肾病患者生活质量,大部分高血压肾病患者对于疾病了解程度不足,同时由于对医院环境较为陌生,存在紧张、焦虑及恐惧情绪,影响疾病临床治疗效果;高血压肾病患者饮食与病情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不当饮食可引发一些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及时调整高血压肾病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告知患者保持科学的饮食结构;高血压肾病患者接受适当运动,能够使其血压情况获得良好改善,提高高血压肾病患者免疫能力及抵抗能力,加快身体恢复,护理人员需要根据高血压肾病患者具体需求及身体情况为其制订运动方案,对于自身生活安排加以调整,每日运动内容与运动量适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高血压肾病患者平时能够接受适当躯体锻炼,通常在30~90 min为宜,具体锻炼项目包含气功、太极拳及慢跑等,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为高血压肾病患者提供适当肢体按摩[4]。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高血压肾病患者接受各自护理措施后的血液以及尿液生化指标,包含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24 h尿蛋白及三酰甘油水平[5]。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结果通过SPSS 26.0软件加以处理,各项计量资料全部利用(±s)表示。统计处理通过χ2与t检验。以P<0.05为差异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两组高血压肾病患者接受各自护理措施后,24 h尿蛋白及血液生化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尿素氮)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肾病患者尿液及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高血压肾损害的出现率和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表现为正相关,其他可能影响的因素包含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性别、糖尿病及种族等,上述因素互相影响,导致肾脏损害进一步加重[6]。男性人群和女性人群相比更易出现肾损害,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年龄,普遍处于25~45岁,高血压导致肾脏损害的出现临床症状年龄通常在40~60岁。关于疾病最早期的临床表现症状为夜尿增多,反映了患者肾小管已经出现缺血性病变,尿的浓缩功能出现减退后,进一步产生蛋白尿表现,代表患者的肾小球已经出现病变,蛋白尿程度通常为轻度到中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不会高于2 g,但部分患者存在大量蛋白尿[7]。患者接受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显示红细胞及管型很少,部分患者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短暂性肉眼血尿,根据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存在1/10 000机会能够发展成为肾功能衰竭,未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下降和不存在高血压者更为明显。能够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所导致的其他器官主要是心血管并发症,上述并发症可能和肾脏损害出现时间更早,病情更为严重,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心脏合并症中较多见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非常容易合并心力衰竭及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并发症主要包含脑梗死及脑出血,我国脑血管意外处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死亡因素中的第1位。原发性高血压还能够导致人体视网膜动脉硬化,进一步诱发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程度和人体血压水平表现为正相关,其中和舒张压水平更加密切,视网膜硬化通常和肾小动脉硬化程度保持平行,能够大致反映患者的肾小动脉情况,所以患者接受眼底检查显得尤为关键[8-1]。
高血压肾病是指由于高血压引发患者肾脏结构及肾脏功能产生改变,关于高血压肾病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小动脉性肾硬化等,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由于高血压引发患者慢性肾脏疾病数量不断升高,因此临床中需要提高对高血压肾病患者的重视程度[11-12]。根据本文对比研究可见,32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肾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剩余32例研究组给予高血压肾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两组高血压肾病患者接受各自护理措施后,尿液及血液生化指标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对高血压肾病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护理人员和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可拉近护患之间距离,为高血压肾病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注意采取恰当的语言与语气,同时配合相应的肢体语言,缓解患者负面情绪,通过正确态度面对疾病,为高血压肾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期间,需要重视个性化指导教育,对于文化程度以及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尽量利用床旁指导以及单独谈话形式,使患者正确看待疾病,提高疾病治疗信心[13-15]。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家属传授疾病基本知识,从而使患者可以获得正确的护理,护理人员告知高血压肾病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与木耳,降低血压水平,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每日接受躯体锻炼,加快身体恢复速度[16-19]。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肾病患者提供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肾病患者血压,缓解病情,促进身体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