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民办职业院校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现实诉求与路径突破

2022-03-25 22:34万瑶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

[摘要]相较于公办职业院校,民办职业院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意愿更为强烈,调整自身生态位的诉求更为迫切,但举办初期暴露的外部顶层设计不完善、基本制度不健全以及内在优势教育资源不充分等问题,使得相关工作难以顺利推进。民办职业院校要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必须针对有碍发展的关键性限制因子,充分利用学校独具的有利因子,从外优环境和精炼内功两个維度制定生态化发展对策。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本科职业教育;民办职业院校

[作者简介]万瑶(1989- ),女,安徽芜湖人,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上海  200431)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5-0013-08

当前,民办职业院校生存状态不佳,办学同质化倾向严重,因此需要对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再审视,对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生态位进行再界定。适值国家开始重视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又恰逢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职教本科不理想、不彻底,可以说民办职业院校正处在积极创造条件申请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大好时机。基于此,文章试图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分析民办职业院校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诉求,审视其试点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其独具的有利生态因子创新生态化发展策略,从而为实现民办院校生态化转向,促进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当前我国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机遇

随着新技术在更多领域内的应用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对更优质量、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外部生态环境因子的改变使得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结构及层次发生了变化。面对这一变化,我国职业教育亟须调整自身的结构,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生态链条”,以进一步增强适应性,本科职业教育由此应运而生。

以徐国庆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本科职业教育既培养技术型人才,也涵盖部分高技术产业对理论知识要求高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一观点之后得到社会的认同。教育部颁布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标准》)中,明确了“培养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不少学者从职业教育类型和本科层次的角度,对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然取向进行了讨论,并已形成基本共识,即不同于普通本科的注重发现和认识科学原理或规律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类型,也不同于应用型本科的注重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工程设计或规划决策的工程型人才培养类型,职业本科重在面向职业培养具备技术应用、迭代及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不同于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性体现在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更加复合的专业能力、更加坚实的技术技能积累,尤其强调具备关键技术的应用突破及转化能力。

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以来,在职教本科院校没有作为独立院校出现之前,各地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联办”(专科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合作开展)、“转办”(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试办”(普通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试点举办)等多种实现形式。就“联办”形式而言,全国至少有368所高专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合作举办了本科职业教育,但由于专科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分属不同的教育类型,二者的人才培养逻辑有较大差异,人才培养方案很难有效融合和衔接,培养的人才容易偏离技术技能型导向。虽然国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倡导由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的职能,但由于其对举办职业教育存在观念和制度层面的排斥,以及或多或少的“学术漂移”,“转办”效果并不理想,迄今还没有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开宣称或定位为职教本科。而一些“试办”的本科职教学院在办学中因难以突破所在大学的规制,常常力不从心,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相悖的现象时有发生。

鉴于“联办”“转办”“试办”等形式育人效果欠佳,2019年国家启动由职业院校独立开展本科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首批15所民办院校成为试水职教本科的先行者。2020年,教育部又批准了含1所公办专科院校和6所民办专科院校在内的7所院校升格为本科职业(技术)大学,从而开启了公办专科院校独立升格本科的序幕,同时也扩大了民办试点院校队伍。2021年,教育部按照独立学院“能转尽转、能转快转”的转设工作要求,以独立学院转设或合并转设的形式,批准设置了5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中,1所独立转设的院校继续沿用民办院校的办学体制,4所合并转设的院校则转而采用公办院校的办学体制。这既体现了国家整合优化职业教育生态资源的力度,也显示出国家对继续选用民办院校试点职教本科的信心,民办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二、民办职业院校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现实诉求——基于生态位的剖析

高校生态位是指其与环境及其他高校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状态,包括其在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中承担的特定的功能、占有的现实资源、所处的环境、优势竞争力等。在与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高校协同和共生过程中,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必须找到理想的生态位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职业院校协调内外资源独立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是对所处的外部生态环境变化的积极回应,作为职业院校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职业院校,其调整生态位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意愿更加强烈,主要是因为其占有的现实资源严重不足,在以公办院校为主要构成的职业院校群体中的优势竞争力不突出。

(一)占有的资源不足以充分保障办学

1.生源危机愈发明显。长期受“重学轻术”“普主职辅”观念的影响,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对民办职业教育更是持有偏见,对其高成本的投资(学费)能否取得高质量的人才和就业回报心存疑虑,学生入学报到率相对较低便是一个明证。随着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总量的不断下降、境外留学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不断激增,职业院校生源总量减少,且在传统全日制生源萎缩时,36.96%的民办职业院校并没有招收到其他类别的社会生源,这些民办职业院校求生存意愿非常强烈。因而,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就成为民办院校提高社会认可度、增强办学吸引力、应对生源不足的强烈愿望和发展诉求。

2.政策实施出现偏差。虽然相关政策文件中规定,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依法享受相关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但政策落地时,在生源选拔、经费配套、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前者获取的资源仍十分有限。而发展本科职业教育,能够增加民办职业院校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议价权。

3.办学经费捉襟见肘。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快速增长,但高等职业教育获取的经费占高等教育总投入的比例不足20%,且有限的经费多用于扶持公办职业院校。此外,民办院校获取的社会捐赠较少,加上其社会服务与销售处于起步阶段,办学仍倚靠学费来以学养学。值得一提的是,自2016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以来,民办职业院校尤其是营利性民办院校举办者继续投入资金办学的动力受到影响。而民办职业院校独立开展本科职业教育,能够增加其自身的学费收入、社会捐赠的关注度以及社会服务的能力。

4.争取校企合作资源有相当难度。职业院校只有充分挖掘和输出学校中能够让企业产生依赖性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才能激励更多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我国民办高职与公办高职专业大类设置趋同,多集中于较为热门的专业大类,如财经大类、制造大类、土建大类等,相对而言缺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所以,地方上的一些企业更愿意参与容易获得政府财政补偿和支持的公办院校合作项目。虽然一些民办职业院校也与企业进行产品和技术的合作研发,但合作企业多属小微企业,难以形成足够的规模和有影响的成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往往也不高,導致地方有限的校企合作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而定位于发展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不仅可以为地方产业企业提供急需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且可以为民办职业院校提高应用型科研能力、争取更多的校企合作资源提供可能。

(二)内涵建设发展阶段优势竞争力不突出

民办职业院校因办学历史较短,师资力量、专业建设水平、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校园文化积淀等均明显不如优质公办高职院校,优势竞争力并不突出。在职业教育“断头路”没有打通之前,部分民办职业院校试图通过引进师资、改善教学条件、调整课程设置等途径向普通本科院校靠拢,努力“升本”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中一些学校升本后,办学方向即从职业技能型转向学术型,但受利益、声望、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在与众多高质量公办学术型本科高校的竞争中并没有优势。本科职业教育的提出为民办职业院校明确了发展方向,既可以盘活多年的职教办学积淀,坚定不移地走职业教育之路,也可以倒逼民办院校对照《试行标准》,在不超过自身生态承载力的情况下,进行资源的重组与升级,集中力量发展“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学科(专业),将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向高端层次位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三、试点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有利因子与限制因子

民办职业院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既有合理的现实发展诉求,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试点过程中既无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又缺乏足够的范式引导,难免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

(一)试点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有利因子

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已有一批高质量的民办职业院校脱颖而出,其中不乏一些院校独具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有利生态因子,能为改革试点奠定坚实基础。

1.强烈的危机意识。特殊的产权属性促使民办职业院校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发展意识。一是其对生源的较强依赖性强化了办学者高度的责任心,即坚持以生为本,主动关注学生和家长需要,尊重学生权利,这与本科职业教育意在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生态高度吻合。二是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属性内生了举办者高度的自觉性,举办者把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培育视为首要担当,注重改革和创新,这与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不谋而合。三是其生源竞争日趋白热化激发了办学者高度的主动性,即积极寻求教育供给的多样性,为社会提供更丰富有效的教育服务和产品,这与本科职业教育培养多元化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功能相匹配。

2.灵活的办学体制和机制。以灵活性和市场性为基本特征的民办职业院校体制机制具有两个基本而又明显的优势:一是内部运行的高效性。民办院校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导向明确,投入产出概念非常清晰;在机构设置上,组织结构扁平化、岗位精简化;在人员配备上,打破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全员聘任,队伍精干务实;在体制上,多数采用董事会(理事会)主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教代会民主参与和监督,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专家治校和学校自治。二是外部适应的快捷性。民办院校重视市场和服务性,更能找准与地方经济建设或行业需求的结合点,利用“船小好转舵”的先天条件积极响应市场趋势变化,专业设置适时灵活调整,努力将资本的寻利性与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统一起来。

民办院校高效的内部生态运转、敏感的外部生态环境适应能力能给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有助于增强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的有效性。这与国家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动因具有先天契合性,有利于民办职业院校突破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层次,加快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步伐。

3.较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民办高校享有法律规定和保障的较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主要体现在招生自主权(招生计划、范围、方式)、教育教学权、法人财产权、收费自主权等方面。拥有更多招生自主权的民办职业院校可立足于社会需要和自身办学条件,在核定的办学规模内自主确定招生计划、招生范围、入学标准及录取办法,有助于推进独立的职教高考制度的尽快建立。拥有更充分教育教学自主权的民办职业院校可根据产业布局和学校办学特色定位,动态调适和优化专业生态系统,甚至可申办专业目录外专业,这与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需遵循“需求驱动、引领产业、效益最佳、契合办学特色”的逻辑机理高度一致。拥有较自主的法人财产权的民办职业院校在分配资源和调整资金用途、购买物资、投资建设等方面有更大的弹性空间,其可在维护内在专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情况下集中优质资源重点发展特色专业,为升级本科层次专业积蓄能量。拥有较足够的收费自主权的民办职业院校可在政府指导价限度内,根据各专业的学习培养成本自主确定学费收取标准或进行一定比例的浮动。鉴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成本较高,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需要更多投入的现实,在财政经常性拨款有限的情况下,民办职业院校按市场化调节学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办学投入。

(二)试点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关键限制因子

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限制因子是客观存在的。当某一生态因子超过其质的规定时就会起限制性的副作用,只是程度的大小有所不同。只有弥补或排除关键限制因子的限制作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才能得到较快的健康发展。在试点本科职业教育过程中,民办职业院校既面临外部生态因子不健全的制约,也面临内部生态因子后劲不足的考验。因此,要聚焦外部生态因子中能够彰显职业教育层次特征和内部生态因子中能够凸显民办院校类型特征的关键限制因子,即诊断主要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便于制订有针对性的生态调控方案。

1.顶层设计不完善,基本制度不健全。不同于普通高考的本科职业教育分类招生考试制度尚未建立。普通高中毕业生是本科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在当前各省市试点院校体量较小、专业开设种类较少的现实背景下,如果同一个时间招考,普通高中毕业生更愿意选择能提供更多择校机会的普通高考。中高职毕业生也是我国本科职业教育的重要生源,试点高校为职校生搭建了一些升学路径,诸如学校内部自然升学、中本贯通、专升本、自主招生等,这些升学途径似乎给职校生提供了许多升入本科学校的机会,而事实上这些途径是极其狭窄的。选择内部自然升学和中本贯通通道的职校生只能进入实施定点、对口招生的单一的本科高校及其专业。而现有的专升本通道适用于普职融通,职教体系内的专升本如何有效衔接尚不明朗,使得试点院校专升本招考路径“遇冷”。再加上试点院校各行其是,现行的自主招生缺乏相对统一的招考条件、录取标准,职校生常碍于专业目录、课程内容、专业教学标准的不匹配,疲于应对。因此,前述招考方式虽然有较高的录取率,但没有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以致试点院校本科专业“录不满额”的现象屡见不鲜。

同时,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尚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专业教学标准是规范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凸显本科职业教育生态位的关键,所以德国等国家均从国家层面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但在我国,目前颁布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更多的是从规范课程设置的角度进行考虑,没有真正深入到内容层面进行系统课程建设,使得我国职业院校自主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长期以来缺乏“内容依据”与“原材料”,课程开发质量不高。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职业的实质内涵和外显形态不断调整,需要重新开发各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知识,各试点院校通常难以准确把握这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国家层面的本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亟待建立。

此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尚未形成完备的学位建制。参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教育类型,应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设立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及其相应的学位。被称为本科职业教育典范的日本技术科学大学和德国的“双元制”大学均建立了完善的学位制度。相比之下,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止步于专科,只有学历没有学位,需要尽快建立体现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独特性和学位差异性的专属学位制度,若沿用普通本科高校的学术型学位制度,显然不能形塑和规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类型。

2.试点在前标准在后,优势教育资源不充足。虽然《试行标准》明确了专科院校升格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硬性指标,但多数民办院校试点实践在前、《试行标准》出台在后,外界尤其是公办职业院校对率先被列为试点院校的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能否达标将信将疑,对这些未曾被贴上“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标签的民办高校能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观望态度。虽然民办院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意愿强烈,但整体来看优势资源不充分,发展后劲不足。

一直以来民办院校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有限,师资队伍流动性较大。调查显示,部分民办试点院校存在结构失衡(高级职称教师数量不足,企业兼职教师缺乏)、专业素质薄弱(双师素质型教师紧缺)、创新团队功能失之偏颇(教学创新多科研创新少,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等问题,现有师资队伍的结构和质量不能满足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技术研究的需要。同时,虽然中央财政有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和举措,但长期以来该项经费是以匹配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规格来拨付的,且因民办院校未被纳入“双高计划”序列而未能享受更多的专项资金支持。由于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呈现学科类别专业和产业类别专业相互交叉的特性,以及本科职业教育的层次要求,实践教学更加注重综合性和探究性,需要更多的后期投入。而民办院校办学资金紧张,且企业与民办院校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愿望不高,实训基地面临新设备购置和改造升级的巨大资金压力,由此加大实践课时占比成为一些试点院校强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措施。此外,民办院校试点以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鉴定及社会培训等社会服务迅速崛起,经济效益显著,但横向技术服务内容远远不止技能鉴定和继续教育两方面,本科职业教育更加强调服务行业企业关键技术的突破与产品的能级提升。由于民办院校科研起步晚,科研意识薄弱,虽不乏部分试点院校已拥有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以上实验实训基地,但省级以上的技术研发推广平台诸如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在试点院校中分布较少,无法引领高水平的技术研发项目,技术技能积累处于企业的从属地位。

三、民办职业院校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突破路径

民办院校试点本科职业教育仍存在不少困难是客观现实,而要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参与各方正视内外关键影响因子的作用。国家和职教界要创设高效的生态化制度环境,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有为争有位,把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的强烈意愿转化为提高办学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实际行动,以有质量的试点赢得生态位的有力提升。

(一)外优环境:构建配套的“招生—培养—毕业”制度体系

1.改革职教招生制度。首先,本科职业教育不应局限于职前教育的定位,应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满足存量就业人员强化自身技术技能的需要,建议扩大本科职业教育的招生面向群体,在高职百万扩招政策背景下,允许更多的社会生源加入。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生源结构中就有很多非传统生源,拥有工作经验还是录取的加分项,这一做法值得我國借鉴。其次,可将本科职业(技术)大学纳入春季招生或提前招生序列。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文化素质+职业技能适应性测试”考核,择优录取,学校可充分利用距离秋季开学还有的几个月时间帮助提前录取的学生感知专业技能,增强专业适应性。第三,为使不同兴趣特长、素质潜力、学有余力的职校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更畅通的学业提升通道,促进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应进行一体化专业目录体系设计,专业对接在坚持同源性的基础上,要体现层次性、包容性与延展性。有专业衔接目录作参考,中职和专科院校便可增设一些选修课程以回应学生越来越多的升学需求。第四,重新设计职教体系内的学生专升本融通方案,涉及学分互认、课程衔接、技能证书(等级)要求、学习年限以及文化素质免试或职业技能测试免试的条件等。

2.加强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考虑到多数职业院校和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发高质量专业教学标准的能力有限,可考虑从国家层面整合课程开发力量,深度开发统一规范的各专业教学标准。例如,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对专业教学标准采取分析式、详细性描述的模式,以词典式文本的方式清晰地呈现能力条目,以代码和表格的形式分门别类地呈现中高职不同学习阶段要求达到的职业学习水平。同时,在内容要素上不仅创新职业能力与普通文化知识结合方式,将普通文化知识精确细致地嵌入每条职业能力中,还分开设置了面向行业核心知识的公共模块和面向特定职业领域的专项模块,兼顾学习者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只有针对本科职业教育开发科学、规范的专业教学标准,才有利于促进中职、专科、本科职业教育课程的有效衔接。

3.建立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学位制度。我国当前学位体系包含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框架,相比于学术型学位,本科职业教育更适合纳入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建议突破当前仅有的建筑学专业学士学位种类,增设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的专业,更新专业学士学位种类目录。相应地,需要修改现行的学位条例,明确本科职业教育学位授予标准。不同于学术型学位授予标准,除应包含学生课程学时是否达标、毕业论文(设计)是否合格等通用标准外,还要增加如“X”技能证书等级、企业参与考核的实训任务书的完成情况鉴定、发明专利的获取、职业培训经历等衡量技能应用及实践能力的评定维度。

(二)精炼内功:协调生态位内外资源,增强优质建设资源集聚度

1.结合自身实际做好战略规划,对“标”编制高质量的试点方案。找准技术生态位是试点院校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学校要立足当前占据的技术生态位,依托现有的专业基础,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资源和办学规律,并结合产业需求和发展趋势,研究学校未来可能占有的技术生态位,包括在技术技能高度上形成位势,在技术技能差别上衍生特色,在技术技能方向上捷足先登等,在此基础上做好中长期战略规划,以解决无目标发展、模糊发展等问题。以中长期规划为有效遵循,对照《试行标准》编制高质量的试点方案,尽快补足不达标的短板。例如,2019年获批升格的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全局谋划的经验:为实现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职业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等目标任务,其出台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实施方案》,为细化实施方案,配套制定了“四年行动计划”、大旺校区“领航计划”等,并围绕课程、实践教学体系、1+X证书制度、产业学院等重点建设要素打造了33个具体项目。

2.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队伍一直是民办高校发展的软肋,该问题不会因为升格而消失,亟待外引内培,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首先,根据专业和学科发展需要,引进科研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博士、教授及企业领军人才,强化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才准入门槛,给予这些骨干人才高于普通公办本科高校教师待遇的薪资水平,加大应用型成果转化的绩效奖励力度。同时,可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按年限配置期权金收益。其次,通过建立含基础酬金、津贴、贡献奖励金在内的综合薪酬体系,获取第二职称,开辟全职教师通道等方式,吸引企业能工巧匠、技术技能大师及产业教授加入到兼职教师队伍中来。最后,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实行全员轮训制度,学校不仅要组织教师定期去企业“跟岗访学”“顶岗实践”,还要为教师牵线,根据教师专长匹配参与紧密型合作企业领衔的研发项目,增强教师自我技术反思能力、提升企业技术服务能力。

3.拓宽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筹集渠道,助力综合性实践教学改革。试点以后,民办院校按市场化收取本科专业的学费,收费标准基本高于同校专科专业,总的学费收入有所增加,但因本科专业数量有限,职业本科教学条件改善、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资金投入不足,迫切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源。试点院校要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试点建设情况,积极争取政府专项经费资助。例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自2020年开始,每年获取的财政专项建设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相比之下,各级地方政府对民办试点院校的经费支持却比较有限。事实上,政府以经济杠杆的形式支持办学成本较高的本科职业教育是教育成本分担的应然表现,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各级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因此,即便是民办试点院校,争取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也既合理又合规。建议参照芬兰多科技术学院的做法,以与政府签订绩效合同方式获得经费拨款。另外,民办职业院校可与区域内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企业联合创办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不仅可以获取来自企业的建设资金支持,还可以助力教学改革。产业学院的实践教学通常采用应用知识的再生产范式,即将行业企业碎片化的实践经验、技术标准和生产规范进行理论加工和整合,本科职业教育可以此为基础,延伸开发探究性、系列化项目,努力在更高层次上形成实践提炼、知识创新、实践应用的循环体系。

4.研训并举,增强学校的科技“造血机能”。民办试点院校要明确服务产业升级的应用型科研定位,增强科研意识,瞄准地区支柱产业,依托优势专业,与规模化企业深度合作,努力挖掘校企利益交汇点,通过共建技术服务站、校企研发机构、专业性子公司等形式拓展技术合作方式,联合攻克产业共性技术难題,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教学内容。此外,民办试点院校开展社会培训服务活动也有发展空间。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扩大培训服务面向,不仅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培训与鉴定,还可面向终身学习开展继续教育,面向同类高校开展大赛选手集训,面向特殊群体开展定向进修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军,黄玲青.我国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然方向、目标特征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8):20-26.

[2]郭俊朝,尹雨晴,吴晓霞.高等职业学校举办本科专业教育的法律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34):12-18.

[3]侯长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谁来办”和“怎么办”[N].中国青年报,2020-06-29(6).

[4]郭丽君,陈中,刘剑群,等.高等教育生态学引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5]阙明坤,武婧.新《民促法》背景下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现状、瓶颈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8):50-56.

[6]张明广,茹宁,丁凤娟.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逻辑[J].职业技术教育,2020(30):16-19.

[7]唐国华,曾艳英,罗捷凌.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74-179.

[8]王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目标定位与路径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20(34)34:6-11.

[9]井文,匡瑛.我国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逻辑机理与管理机制——基于类型教育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5):13-20.

[10]伍红军.职业本科是什么?——概念辨正与内涵阐释[J].职教论坛,2021(2):17-24.

[11]徐国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关鍵是完善国家基本制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1-14.

[12]廖龙.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现状、路径与方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5):24-29.

[13]翟希东.职业教育本科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路径——基于对15所职业技术大学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0):18-24.

[14]关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国际经验与我国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21(3):52-59.

[15]徐国庆.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需求调研报告[J].职教论坛,2014(34):22-31.

[16]马亿前,徐国庆.美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呈现模式[J].职教论坛,2014(34):43-47.

[17]丁帮俊.高水平职业教育的技术生态位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12):38-43.

[18]唐锦洪,张金柱.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努力探索本科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创新发展[N].南方日报,2021-04-06(6).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学
试论如何构建高中地理的生态课堂
小学科学课物理环境的建设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教育服务成就学生的路径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选修课师资失衡现象与对策
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高职英语听说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民间美术游戏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幼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