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2022-03-25 22:34周天一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

[摘要]当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正在试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应提上日程,这主要基于我国类型教育界定的职教逻辑、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逻辑、经济社会变动的实践逻辑和跨界复合发展的人才逻辑使然。由于国家层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政策匮乏,院校层面认知能力有待提高,企业层面产业岗位要求倒逼机制尚未形成,学生层面自我认知能力存在缺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工程的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要突出学生高要求品德品格养成、突出学生高水平专业技术技能、突出学生高标准素质素养本位、突出学生高质量体制机制保障。

[关键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类型教育

[作者简介]周天一(1981- ),男,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江苏  南通  226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时代新人视域下高职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SJB614)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5-0080-06

2019年,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进入试点阶段。2021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学实施加强了指导,标志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我国正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作为新生事物,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在于培养出能够符合产业发展、岗位标准和社会预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理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高层次性。职业教育领域的“核心素养”在国际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欧盟的《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框架》、美国的《21世纪技能框架》等都对学生所应获得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工作习惯和性格特征等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培养的法案和政策。我国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应在发展的顶层设计初期,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做法,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孕育和培养上推出系列政策,有力推进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标准产出。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定位

(一)基于类型教育界定的职教逻辑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锚定的是高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具有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从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层次上来看,我国贯通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晋升通道,在人才培养的内涵上也必定会有相应的区分度和层次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具有更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贴近产业高端的技术能力、更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跨岗位发展能力,总体上在岗位的高度、基础的厚度、学科的跨度、应用的新度、职业的宽度上都有更高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界定将充分体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有的内涵,在從中职到专业博士的培育序列中具有独特的属性和培养价值取向,彰显其在类型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逻辑

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新阶段,制造业正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也将不断提高,技术技能的生成与发展不断向纵深发展,技术知识所具有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对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供给侧也将迎来新的变革。我国整体制造业向高端转化必然会将产业端岗位群向高端上移,加上新兴产业发展本身就具有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顺应这一趋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以人才需求端、问题端为导向,充分界定清楚面向产业、岗位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找准培养要素,搭建培养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的岗位适用性、技术复合性、思维创新性,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技术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主动服务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人才。

(三)基于经济社会变动的实践逻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步进入转型深入期,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层面,包括家长和学生对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中职学生、高职学生、教师和家长选择希望继续升入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院校学习分别占67.80%、67.33%、61.58%和59.85%,表明了对于学历提升、资历提升、技能提升的渴望。经济层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新时期,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国际国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体系和推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在大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国家对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性保障需求旺盛,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2017年初,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共同编制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将面临大量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缺口,总量达到1930.2万人,尤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正视我国经济社会新的发展形态,根据发展环境、发展能级、发展问题做好核心素养培养的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构建和标准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向新的发展层级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

(四)基于跨界复合发展的人才逻辑

我国传统职业教育一直存在着“重技能轻素养”的发展困境和认知偏颇,而从国家近年来所出台的一系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有关法规与政策的内容来看,扭转过去工具性人才培养趋向,将技术技能人才打造成工具价值、理性价值和情感价值相融合的新型跨界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新趋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必然也是跨界复合的,培养趋向是“宽口径、重素质”,在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上要注重加强除专业技能之外的综合素质培养,要强化学生的立德,将其培养塑造成符合社会价值和基本道德规范要求的现代职业人;要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断激发他们精益求精、追求质量和专注精神,使其具有“匠心”,遵循“匠道”,提升他们的爱岗敬业能力和水平;要锻造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和求新求变精神,活学活用技术技能,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增强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国家层面:本科层次职教学生核心素养政策匮乏

世界各国都高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相继出台了有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法规与政策。核心素养培养最早是从澳大利亚和英国开始研究与实施的,后来扩展到美国和欧盟成员国。进入新世纪之后,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也开始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战略中。比如,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在2001年出台的《普通教育内容现代化战略》中提出,将素养导向作为核心,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而后,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全球各教育组织也着重对核心素养进行了重点分析与构建,如200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能力框架”体系,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核心素养归纳为“工具性素养”和“人文素养”。近年来,我国政府、教育界和社科界开始持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培育,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是学生可持续发展最关键、最必要的品格和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彰显,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教育部在2014年第一次提出要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2016年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重点面向的是基础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我国目前还未出台相应的核心素养框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层次,国家在出台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或标准时,要从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层面认知,对各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界定。

(二)院校层面:本科层次职教院校认知能力有待提高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试点院校一方面是缺乏可借鉴的成熟模式,在试办初期往往带有办学惯性和发展定位摇摆的问题,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掌握不准、定位不清、培养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是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并轨存在,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界定及具体实施上可能会存在模糊认识与并轨对待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赋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素质素养。同时,由于转设后的高职师资和独立学院师资混合在一起,独立学院教师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还不够熟悉,存在着一定的学习与适应时间,要从根本上提升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双师”比例和“双师”质量还存在不少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企业层面:基于产业岗位要求倒逼机制尚未形成

2017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主题发言中传递了这样的信息:雇主市场对员工技能的要求日益提高,除需要传统的数学、表达、计算和专业等技能外,更看重创意、批判性思维和高情商,特别青睐能够用务实作风解决复杂问题的员工。当前我国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进程中,介入更多的是关于技术技能、产业动态、岗位标准等内容,其对于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素养培育了解不多、介入不深。相关调查也显示,在对10个核心素养维度的调查中,企业对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满意度整体处于一般或较差的状态。这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悖论,一个层面表现为企业对于包括本科层次在内的职业院校學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不满意,造成了其后续人才培训的压力、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和经济效益的受损;另一个层面则表现为企业主动关注、渗透职业院校核心素养体系建构与实施的不足,企业未能完全将其对于产业岗位的全部要求和技术技能人才后续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传递至院校,从而造成了校企间联动机制的缺失,以及产教融合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共商机制的缺失。

(四)学生层面:基于核心素养自我认知能力存在缺陷

根据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定位,未来其生源虽然是多元化的,但重点将面向高职,打通职业教育学历晋升、资历晋升的通道。由于我国职业启蒙教育发展比较滞后,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对于自身应该塑造的核心素养认知不清。《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通过比对中职和高职学生的数据,中职和高职学生选择有清晰规划的仅占30.37%和25.29%。这从侧面反映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自我认知能力还处于懵懂状态,其对于自身未来的职业选择、职业定位、职业发展没有清晰的界定,围绕职业而自我萌生素质素养的训练与锻炼的意识也就无从谈起。这也间接造成了学生在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进程中基本上完全围绕着院校所设定的人才培养范畴开展学习,学生缺乏职业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

(一)突出学生高要求品德品格养成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遵循教育的一般属性和我国对于职业教育首要目标的界定,即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上,也必须把学生的理念信念、品德品格塑造与培树作为首要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价值内生和自我价值成长,成为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范和要求的职业人。

1.崇高理想信念的培树。崇高理想信念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正确认知党和国家发展进程、充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增强自身教育定位、职业定位,提升自身服务产业、服务行业、服务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根本。当前我国所实施的国家战略、重点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崛起急需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急需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投身到建设中,通过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聪明才智,进一步推进经济深度转型和产业更新换代。强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理想信念的培树,不仅能够坚定他们根据国家所需投身于经济社会发展大潮的信念,而且能够增强他们立足岗位、职业出彩的自信,培养出时代进步、民族振兴、文化传承、国家治理所要求的人。

2.基本社会规范的培树。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营造三百六十行皆可成才的良好环境,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现代化事业兴旺发达的需要。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学本科45625793人,占到18岁及以上人口中的4.72%。这充分表明,本科层次人才在我国人力资源中所占的比重仍然比较低,仍然是我国高端产业的中流砥柱。而作为在产业中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相应的也要成为社会规范、道德秩序的模范遵守者和践行者。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强化他们职业改造社会、社会引领职业的价值观教育和道德规范先行者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优质“职业人”塑造和合格“社会人”塑造的融合。

3.自我价值升华的培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这决定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强力塑造学生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要通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及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德育摆在教育的首位,增强学生个人修养、品德品质的内化,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升华与跃进,在职业岗位中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突出学生高水平专业技术技能

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熟练程度是凸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尤其是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崛起的大背景下,有力地推动增量学生和存量职工进行技术技能生成与能力转换显得格外重要,这是从根本上培养出适应我国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的关键。

1.具有核心技术技能。核心技术技能的培養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的重中之重,是学生通过系统、全面的专业学习具备基本岗位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基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必须与企业深度合作,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在学生核心技术技能的界定、培养与实施上打磨好“适合体系”,通过“教练融合”“学做合一”“育训一体”“理实一体”,提升学生掌握核心技术技能的能力,全面增强他们在高端产业岗位、新型技术岗位上的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2.具有创新创造能力。技术是通过职业进行生产创造的,而职业和技术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根据产业调整的需要而进行演化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进行职业化专用技术的方法研究、经验积累和承传的同时,又要适应新技术革命所衍生的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创新创造能力,不断通过自我知识更新和技术钻研与培训,在滚动的技术革新中持续性进行学习再造,通过职业能力的提升适应技术的更新。

3.具有复合发展能力。现代产业的特征已经逐步从传统产业的机械化、简单化的一线操作转变为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嵌入制造业过程,生产性产业向专业化、复杂化的价值链高端延展,中低端岗位向高端岗位进阶。这导致技能操作进一步高端化,工作方式进一步多元化,岗位变量进一步复杂化,对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复合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训练学生复合能力的过程中,要增强围绕专业及专业群进行综合技术技能的培育与养成,强化学生同领域的跨界能力、拓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知识与技能的变量适应岗位的变量。

(三)突出学生高标准素质素养本位

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中企业人员的数据反馈来看,他们最看重的前三位素质分别是工作态度(占84.69%)、团队合作(占75.00%)和沟通、实践经验(占65.16%)。这充分表明,学生要成为未来企业的岗位能手和业务骨干,不仅要具备精良的专业技能和实操能力,还要能够在岗位中展现出其优秀的职业品质和基于岗位的专业精神。

1.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讲仍然是职业教育,学生培养中工匠精神的塑造也理应是其坚持的核心价值。相比较于中职、高职层次工匠精神的培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匠心”的引领性,从专业技术更高层次的学习、实践、钻研、创造等方面培育他们的专注精神、精益求精的能力和为追求更高水平技术能力的干劲与闯劲,增强他们对专业技能追逐的精神状态和职业态度。同时,要注重“匠道”的指导性,要在思政课程、实践活动、顶岗实习、产教融合等维度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教育和理性教育,使其充分理解高水平技术技能的获得及出色岗位能力的展现需要进行谦逊学习和刻苦钻研,在不断熟悉技术体系和实践训练中逐步成长为大工匠。

2.具备良好的职业规划。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未来资历、资格的准入、晋升以及各教育类型之间转换、沟通、互认的通道将会打通,在职人员将会获得更便捷、更全面的晋升机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在教育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教育,让学生全面了解所在专业、职业、岗位相应的证书体系、资格体系和晋升通道,为其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和发展服务,让学生自觉进行职业规划,为进入职场后的有序发展、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行业与岗位更多的是在具有创造经济效益的企业,从企业管理和追求利润的发展趋向来看,其更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本领。同时,从个人发展的视角看,要成为专业领域里的领军人才和工匠级人才,也同样要具备高品质的职业素养。所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在学生培养中塑造他们爱岗敬业、团队合作、服从管理、遵守纪律、吃苦耐劳、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各个层面的素质素养,使其能够较快地进入职业角色和融入企业文化。

(四)突出学生高质量体制机制保障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既非一日之功,也非单一教育主体能够实现的任务,必须要发挥各参与主体的能动性,有效建构相应的标准体系、框架体系、评价体系,在职教理论、课程体系、“三教”改革等各个维度渗入核心素养相关内容,推动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具体实践,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培养的质量。

1.建构科学合理框架体系。根据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和需要,逐步建构职业本科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标准体系、实践体系和支持体系,通过法规或政策层面的刚性要求来引导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全面开展此项工作,通过试点的方式逐步形成一批有示范效应和可复制的模式,以提升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2.建立政行校企联动体制。政府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投资方和管理者,行业企业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使用方,院校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办方,政行企校构成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最重要的四个主体。四个主体要加强联动与沟通,通过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协调机制,不断优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各个层面,政府要更多地发挥顶层设计、立法、规章、政策等宏观职能,行业企业要更多地发挥对人才核心素养相应规格、要求及学生到岗后工作表现进行反馈的职能,院校则要更多地承担消化吸收政策、获取企业需求并转化为教学体系和培养体系的职能。四个主体不仅要各司其职,更要在核心素养培养进程中不断进行联合反馈、优化与调速,不断增强培养的合力。

3.建立有序有效评价机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效必须通过评价来实现,而实现的方式从外部来说,更多的是由政府职能部门来实施。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将核心素养纳入评估考核体系中,更要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与评价。院校要强化内部诊断与改进,通过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自我诊断、自我评价,及时发现与修正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调速。同时,要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作用,常态化地将其引入院校内部,由其每年定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形成相应的质量报告,供教育主管部门、院校、行业企业参考。

[参考文献]

[1]廖龙,王贝.如何做好开篇布局:“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6):8-12.

[2]王湘蓉,孙智明,王楠,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J].教育家,2021(17):7-23.

[3]刘晓楠,赵小红,张玲.《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再完善的若干思考——基于对2010—2020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4):13-18.

[4]孙晓玲,蒋涛.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需求的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17(16):71-75.

[5]桑雷,马蕾.企业需求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构建与要素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4):26-31.

猜你喜欢
学生核心素养
试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
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有效结合的途径探究
浅析基础性: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
浅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立足学生核心素养,构建课程体系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思考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