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探究

2022-03-25 22:27汤雅铭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汤雅铭

摘 要:新时代是素质教育的时代,核心素质教育对音乐学科提出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更高的要求。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立足我国优秀音乐文化,在长期的实践创新过程中形成“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以下简称“新体系”)。本文围绕“新体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进行相应的研究,提出“听、动、唱、创”的小学音乐情感体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音乐情感体验;新体系;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9-0044-04

A Explore About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System”

TANG Yaming (Baijiahu Primary School,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new era is the era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core quality education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usic discipline than ever before. Based on China's excellent music culture, the school of music education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has formed a “new system of quality-oriented school music educ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new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long-term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listening, moving, singing and creating” The strategy of music emotional experienc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Keywords】Music emotional experience; New system; 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音乐是能够表达、传递并唤起人们丰富的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情感。音乐教学的关键就是掌握音乐的基本情感,在此基础上才能掌握音乐的其他特征,这就是音乐情感教育的基本规律及科学规定。音乐在人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人们已经习惯用音乐来交流、表达、抒发并体验自己的情感,加强沟通并增进社会交往,从而获得更为健康、健全的人格。对于普罗大众而言,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教授乐理知识、掌握音乐技能,而是用音乐去教育人,教会大众用音乐表达、体验情感。很多情况下音乐未能体现其情感艺术这一特质的原因在于,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将主要关注点放在音乐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感。“新体系”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引导、培养学生发展音乐的核心素养,掌握并提升体验音乐情感的品质与能力。

1.“新体系”教学背景音乐教学的情感体验概述

(1)“新体系”的概念

“新体系”是由中国音乐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在长达20年的研究、实践、探索中总结出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新体系”立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吸收了国际著名音乐教育体系的先进理念与经验后逐步构建并完善起来的。

这一教学体系的“新”并不是指另起炉灶构建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政策,而是在符合音乐教育发展需要的同时,继承并融合国内外音乐教育思想与体系后进行的音乐教育改革创新。

“新体系”的音乐教学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对感性认知的重视程度,将情感体验融入音乐审美之中,真正体现出学校音乐教学的育人性,特别是情感育人性的特点。“新体系“的情感体验要通过体验式教学方式体现出来,充分遵循歌唱、表达及情感体验的原则去安排音乐教学的环节与进程。对于非音乐专业的社会公众而言,音乐实践的最大价值就是体验、表达情感。音乐教学中重视情感体验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爱上音乐,学会用音乐去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

(2)基于“新体系”的音乐情感体验来源

基于“新体系”的音乐情感体验来源主要有直觉音乐情感体验、内容性音乐情感体验及经验性音乐审美体验三个层面。

第一,直觉音乐情感体验。

这种情感体验的来源是通过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激发出听众内心深处相似的情感体验。比如,学生在听到一首曲调轻松、欢快的歌曲时,往往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快乐,甚至会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这就表现出与音乐情感的同形同构。音乐与情绪运动之间表现出极多相似点,与人脑中的情感运动也有不少的耦合之处,大脑乐感电波会受到音乐的激发与感应。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复杂的情感经历,他们能够从音乐中获得的往往是最直观的生理上的体验,这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切入点,是音乐情感体验的关键点。

第二,内容性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作品的歌词甚至标题都能够体现出音乐作品的一些内容,而这同样会激发起受众的情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人们大多是通过音乐名称及歌词去了解、联想歌曲,并产生间接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是对受众的生活实际进行的情感再现。好的音乐作品,其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曲名、歌词蕴含的间接情感与旋律本身的直接体验是一致的,受众的正确联想与想像会强化他们聆听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并形成相应的累加效果,使其获得更完整的音乐情感体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阅历不足、情感体验较少,难以自主获得必要的间接情感体验,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一定的联想引导与帮助,将非音乐的情感体验转化为直观的音乐情感体验,并获得相应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他们能够较容易获得内容性音乐情感体验。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环节就是就是将内容性音乐情感与现实情感深入融合起来,引导学生获得实现交互的间接情感体验。实际上,这种将非音乐情感体验转移并形成音乐情感体验、产生情感经验的过程,就是构建学生审美价值观的过程。

第三,经验性音乐情感体验。

在多次直觉及内容性音乐情感体验的积累后,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音乐经验,从音乐作品的歌词等中体验到与音乐形式相关的情感体验,并在遇到类似其他音乐时同样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这就属于经验性情感体验。经验性音乐情感体验的多次获得能够刺激学生产生必要的音乐审美。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音乐的核心目的就是掌握一定的音乐经验并获得经验性音乐情感体验。美国音乐理论家伦纳德·迈尔提出的音乐期待论指出,音乐期待是在受众拥有较多音乐情感体验后所获得情感自觉。但是,对于学生而言,音乐情感体验并不是容易获得的。因为这种体验必须在反复的音乐情感体验中培养、建立并获得。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不能急于引导学生获得音乐期待引发的情感体验,而只能在较高年级开展相应的引导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完整的音乐情感体验。

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必须正确认识这三种音乐情感体验,才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帮助引导学生获得更全面、完整的音乐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要鼓励、引导学生更大胆地表现自己在音乐中获得的直观情感体验。好的音乐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极易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同形同构,并深深体会到音乐中蕴含的基础、质朴的美感;其二,要鼓励、带动学生开阔自己的思路,积极联想,将在音乐中获得的间接情感体验融入生活之中,使音乐与生活互融互通,获得更直观、明确、清晰的间接音乐情感体验;其三,当音乐教学成果有一定积累后,学生的情感體验、情感经验相对丰富后,音乐教师就要着手启发、培养他们的音乐经验,从而构建起学生更完整的音乐情感体验系统。

2.“新体系”教学背景下小学音乐教材的内容特点

音乐教学的重要辅助是教材,教材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重要载体与工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资源,“新体系”音乐教学也不例外,选择怎样的音乐教材会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情感体验带来巨大的影响。世界各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多不胜数,要配合“新体系”的教学要求,应当选择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音乐作用。

(1)强调情感丰富的体验感

哭、笑、语言、动作都可以作为表达情感的方式,绘画、诗歌等则能够表达更含蓄、更深刻的情感。用音乐表达情感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即使没有学过音乐的原始人都会利用变调、变声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新体系”教学背景下的音乐教育要求通过教育学生能够体验到基本的音乐情感,并学会用音乐表达、交流情感。“新体系”音乐教材的选曲包含了多种情感,也并没有回避有些音乐中蕴含的负面情感。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在心理成长的过程必然也会出现负面情绪,并对他们造成困扰。对于无法有效说明并宣泄自己负面情绪的学生,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正确疏导,引导他们合理宣泄负面情况,并学会合理宣泄、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2)立足于中华优秀音乐文化

中华民族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五十六个民族孕育出了无数优秀的音乐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世界音乐之林的宝贵财富。民族音乐包括但绝仅指少数民族的音乐,所有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表现人民日常生活的音乐都属于民族音乐的范畴。比如,王洛宾改编创作的《亚克西》等,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优秀民族音乐。“新体系”教材中大量选取了优秀民族音乐作品,覆盖了全国各省及众多少数民族,如满族、蒙古族、藏族、侗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实际上,“新体系”教材中的民族音乐作品占比远高于传统的小学音乐教材的同时,还从人教版《语文》课本中引入了很多不同体裁的乐曲歌词,使那些早已熟悉歌词的学生能够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音乐的旋律之上,并获得更多音乐情感的体验。

(3)注重歌唱体验

与其他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新体系”要求教学必须通过唱的方式来获得教与学的体验。因此,演唱类的乐曲在“新体系”教材中的占比远高于欣赏类的乐曲,并且是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上才出现欣赏类乐曲。多种感觉叠加的歌唱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多地融入乐曲之中,从而比听音乐产生更多的情感体验。人天生就会歌唱,即使不掌握演唱技巧的人,也会唱歌,也能唱歌,并用歌唱来表达、体验情感。“新体系”教学方法的歌唱是体验式歌唱,重在歌唱者的体验,重在歌唱者通过歌唱表达自己的情感,重在培养学生养成带着饱满的情感去歌唱的习惯。

21世纪的科技不断发展,音乐录音制作软件与设备也不断更新进步,后期的人为制作与修饰能够调整节奏的精准、音准的高低、演唱速度的快慢,却无法为歌曲填充饱满的情感。如果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没有丰沛的情感,再先进的设备也无法调整出扣人心弦的动人音乐。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带着饱满的情感去演唱,只有这样才能在歌唱中获得真正深刻的音乐情感体验。

(4)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

“新体系”的小学音乐教材中引进了大量的童谣素材。这里的童谣是指符合孩子的语言习惯的念白,没有复杂的音乐元素,而是用简洁生动的节奏节拍描绘儿童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轻松地学习音乐。“新体系”中选取的音乐教材十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大多是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具象,通过这些直观具体的事物凝聚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比如,对于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新体系”教材中大量地选择了与秋天有关的歌曲,像《落叶》这样的歌曲,学生一边歌唱一边看着窗外的落叶,获得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情感体验、产生深厚的情感共鸣,并不自禁地参与到演唱之中。实际上,小学音乐教材里常用拟人的手法,将事物当作人来看待,赋予它们人类的思想及情感,能够极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来。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无法长期集中注意力,他们的注意力大多是无意注意,因此,针对低年级的音乐教学,可以在一节课里安排多首歌曲的学习,通过不同情绪的变化带动学生迅速转移并集中注意力,降低因注意力分散而引发的学习惰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有意注意力不断成熟,音乐教师就可以在一节课里只安排一首歌曲的学习。

3.“新体系” 教学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探究

“新体系”是具有完整理论架构的教学体系,既要求严谨科学的教材,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有着相应的要求。“新体系”教学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应通过“听、动、唱、创”四个步骤来实现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1)“新体系”教学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听”

“新体系”教学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听”指的是聆听音乐,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进行初次聆听,建立对歌曲的整体印象,并获得最直观的音乐情感体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所提出的“首因效应”理论一样,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的第一印象会对个体的认知产生极大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极为重要 。基于“新体系”教学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听”,应当是来自音乐教师自己的示范唱,而不是通过电子设备的音乐播放。有些小学音乐教师认为具有华丽伴奏或伴有良好舞台设计的视频、音频会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从众多的实践经验可以明确,来自教师的示范唱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而播放的音频、视频给学生的影响力与冲击力远低于近距离聆听音乐教师的歌声。特别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师的示范唱能够给予学生直观的音乐情感体验。当然,教师的示范唱,并不是艺术演唱,而是给学生做一个导向性的演示,用自然的、学生熟悉的音乐去演唱,并带动学生模仿着学唱。另外,必须明确的一点在于,教师在示范唱时必须带着饱满的情感,要自然、要真实,用情感去打动学生,丰富他们的音乐情感体验。

(2)“新体系”教学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动”

“新体系”教学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的“动”指的是体态律动。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指出,身体的参与能够强化音乐体验的效果与质量。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将音乐与运动结合在一起,能够使大腦脑电波的情感运动获得更强大的响应度,并能够与脑内的感觉运动信号产生同频、同波形的运动,也就是说伴随音乐的运动是听觉、动觉的对应与耦合,并用体态的律动来表达情感,从而增加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度。完成聆听音乐的小学音乐教学第一步后,音乐教师要带动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律动,以实现听觉、感觉、动觉的多方联动,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小学音乐教师要结合歌曲的内容与风格进行设计体态律动,使设计出来的律动能够有效契合歌曲的特点与内容。

(3)“新体系”教学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唱”

“新体系”教学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唱”是要求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在演唱中体验情感,亲身演唱能够获得比聆听更强烈的情感体验。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原则可以明确,当学生通过聆听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后,音乐教师应当开展分层次的教唱,让学生能够对歌曲中的要素进行分段的理解并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后,将各种要素组合起来强化情感体验,并带领学生进行配有体态律动的跟唱,完成整首歌曲的直观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按节奏朗诵歌词,体会歌词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完成对歌曲的内容情感体验。随后,进一步教唱歌曲的难点与高潮部分,并逐步实施集体跟唱、独立演唱,使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情感体验。

(4)“新体系”教学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创”

“新体系”教学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是对音乐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做到即兴的音乐创作、音乐创编。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遵循必要的探索创作原则。新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学也应当将这种教学法融入其中,比如,在课堂结束前提出要求: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这首歌曲的创编。但在小学音乐教学实际中,这种情况很少发生,音乐创作更多的是一种高层次的、难以达到的要求。实际上,音乐创作、音乐创编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体验性教学内容。只有那些真正体验到音乐情感并对音乐作品有较深刻了解的学生,才能够尝试音乐作品的创编。音乐作品创编的过程既是学生对学过的音乐进行复习的过程,也是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理解与认识的过程,更是实现更丰富音乐情感体验的过程。音乐教师应当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基于学过的歌曲进行音乐创编,从而在获取丰富音乐经验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4.结语

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形成的“素质型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与传统音乐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新体系”更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的重要性,认为音乐最重要的艺术功能是唤醒人们的情感共鸣,强化人对艺术的感性体验。“新体系”教学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的情感体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基于中国优秀音乐文化、特点鲜明的音乐教材;二是体验式音乐教学,通过听、动、唱、创的音乐体验式教学激发起学生更多的音乐情感体验,通过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与特点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去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实际上,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原则就是引导、带动、教会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来体验音乐,并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积累音乐经验,在听、唱、动、创的过程中获得多种感官联动的情感体验,这比单纯的聆听获得的情感体验更为深刻。因此,“新体系”中的音乐教学应更好地遵循音乐教学这四个环节,并根据年级的高低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袁丹.引入新体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育新体系的作用与实践[J].新课程,2021(44).

[2]贾晖.小学音乐情感体验在教学中的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1(10).

[3]李璐璐.浅谈小学音乐课程中对新体系音乐教学的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

[4]许一波.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3).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的对策分析
以新型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多元化生生互评
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重视儿童心理特点,完善小学音乐教学
用流行音乐激活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