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管理,携手同行

2022-03-25 22:27王成兰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有效策略小学

王成兰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塑造的黄金时期。而班主任是管理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力量,在小学阶段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将助力学生的未来成长。因此,借助学生的成长特点,充分挖掘和探索班级管理方法是小学班主任有效实施班级管理的主要途径。本文论述小学有效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从氛围、沟通、品德、自管自育、家校协作五个方面阐明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9-0033-04

Harmonious Management, Go Hand in Hand

——On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rimary School Head Teachers

WANG Chenglan (Chengdong Primary School, Kangle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elementary school stage is the key stage of students' growth. This period is the golden period of shaping students' thoughts and behaviors. The head teacher is the main force in managing students' campus life, and effective class management at the elementary level will help students grow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fully digging and exploring the methods of class management is the main way for primary school head teachers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class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class management in primary schools, and clarifie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head teachers in five aspects: atmosphere, communication, morality, self-management and self-education, and home-school collaboration.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Head teacher management; Effective strategy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他们不仅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同时也承担着班级日常管理的事务,是集学生学习与生活管理为一体的关键主体。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已然成为教育的共同目标,现时社会是期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社会。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步入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和行为都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在这个阶段班主任起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优化班主任管理工作,探索班级管理有效策略,是新时期班主任的主要任务。

1.小学有效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對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步入新的生活,他们往往显得很迷茫,甚至手足无措,身在班集体中,不仅面临各学科的学习,还面临同学之间的交往,同时还包括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等等,此时,就需要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主任来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始学习生涯,并稳步地前行。由此,小学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对于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让学生具有清晰的努力方向,能够顺利适应学校生活,有条不紊地开展学习。班主任是学生的引导者,他们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能够认真踏实的学习,并且在融洽和谐的范围中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以平和、从容的姿态面对各科学习。

其次,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使学生构建起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性。班级管理是将班级视为一个整体,而非割裂开来的部分,这就会使班主任在管理时能够塑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认知到集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思想和协作能力,而在合作中学生能够认清如何与他人交往,能够认识到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继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性,使之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然后,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让学生明晰道德品质,践行优秀的道德行为,使之实现健康成长。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说,班主任是学生思想品质塑造的主要角色,他带领班集体去认识优秀的思想,品味良好的道德,从行为和教学之中探索道德思想的精髓,这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使他们将优秀的道德思想融入行为之中,构建起强大的内心力量,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2.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黏合剂,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能够使学生紧密团结在一起,而如何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这就需要班主任关注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个性需求出发,去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本身活泼好动,班主任应当充分尊重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用和谐的管理方式推动学生的有效成长,实现学生的有效进步。

(1)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的融入度

环境是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和谐的环境使人振奋和团结,而压抑的环境使人害怕甚至想逃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活泼好动的个性最为明显,好奇心强,不适应束缚,因此,他们更加渴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而不愿接受或者从心底排斥过分压抑、杂乱的氛围。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十分重要。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使之如沐春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发挥集体“1+1>2”的潜力;而压抑的班级管理氛围会剥离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排斥管理,降低班级融入度,甚至造成相反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当注重班级氛围的构建,通过平等、尊重、体谅、理解的方式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班集体中更加轻松自在地生活,促进学生的班级融入度。

和谐的班级氛围并不是让班主任完全放任学生,给他们完全的自由,也不是让班主任随时都和颜悦色,而是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张弛有度,实现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这样才能够构建起真正的和谐氛围。班级活动时,班主任可以确定活动主题,并提出一些综合性的建议,如活动要围绕主题、形式要新颖、时间要控制适度、免不良信息出现等,而后将自主权交给学生,由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开展班级活动设计、排练和演绎。在整个过程中,班主任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动向,及时为他们解答问题并提供支持,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此外,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有的学生成绩下降明显,或者课堂纪律不好,班主任就要适度地进行批评,但避免强烈的语言攻击,而应当选择单独与学生沟通,并且表明严肃的态度,而不是过激的语言或行为。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能够体会到班主任为自己考虑的心情,也得到了班主任的尊重,从而使他们更加愿意倾听班主任的建议,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关怀和和谐的气氛,从而使他们在相互协作中提升班级的融入度。

(2)实施有效的沟通艺术,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沟通是实现有效的班级管理的利器。诚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依赖于沟通,而沟通既包括语言的沟通,也包括眼神的沟通和肢体的沟通。也就是说,沟通体现了人的精神和思想,也展示着人的行为和能力。在班级管理中,避免不了会有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学生与学生的沟通,甚至还有班主任与家庭的沟通,这些都是班级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要想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就必须探索不同主体的思想和情感,加深对他们的了解,继而实现主体的团结和凝聚。因此,有效的沟通艺术就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重要工具。那么如何沟通?俗话说:“谈话的艺术是听和被听的艺术。”由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不仅要注重说的艺术,也要注重倾听的艺术,两者结合,才能够让学生更加信任班级,更加愿意去倾诉和表达自己,从而实现班级有效的凝聚力。

比如,在日常校园生活中,班主任可以随时随地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可以谈及学生的心情,也可以谈及他们的见闻,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朋友之间的相互沟通,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怀,久而久之就能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学生遇到事情也愿意去找班主任沟通,并且寻求班主任的及时帮助。另外,在班主任发现某个学生成绩或情绪变化明显时,也需要尝试单独与学生沟通,关心他们的近况,如果学生不愿倾诉,班主任也应当尊重学生的选择,在日常学习中多加关心和关注,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近期的经历,以探索学生变化的原因,并且要与家长达成一致,避免家长过分去苛责学生,而是多鼓励学生,与学生共情,让学生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样就能够很快地帮助学生走出阴霾,更加积极的面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班主任在日常管理时也需要积极给学生教授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思想,并且以身作则,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有效的帮助,让班级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班主任为集体所付出的真情和努力。在这样互帮互助且相互理解的环境中,班主任与学生实现了有效的沟通,运用良好的沟通方式与沟通渠道,为学生建立起诉说思想和困惑的桥梁,从而让学生逐渐变得热情洋溢,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更加愿意在班集体中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班级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3)注重品德的熏陶培养,提高学生的行为力

班级管理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习与情感外,另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是从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意识,是衡量一个人优秀的关键标准。刘备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对道德品质最直接的诠释。由此看来,日常生活行为能够体现品德修养,因而良好的品德修養也可以从日常小事去熏陶。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和思想萌生与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并不成熟,并且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行为空间是非常关键的。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肩负着多重责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要重视他们的成长,这其中就包括学生行为和思想的塑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衡量人才的核心,而非成绩或分数的高低。由此,作为学生行为和思想的引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应当契合人才建设的目标,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及道德行为的培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融入思想的熏陶和行为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促进德行能力的提升。

俗语有云:“看其面不如听其言,听其言不如察其行。”这给予了班主任日常管理非常明确的指引。在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管理中,班主任不能仅仅从学生的语言去判断,最关键的是从其行为去判断,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十分完善,仅凭言语描述并不能表达清楚事实,而从行为上却能够清晰地看出人的思想和行为特色。继而结合学生的行为去引导,也就能够收获良好的效果。比如,有个学生座位附近经常出现纸屑等垃圾,而通过询问,学生的同桌指出是该学生自己扔的,班主任可以先行让该学生清理干净,而后通过行为观察,班主任发现该名学生每次都将垃圾扔进纸篓,并不会随意抛洒,但反观其同桌,会经常用言语描述不切实际的行为,此时班主任就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利用主题班会的时间,给学生安排行为礼仪的课程,并给他们播放正确的语言和行为的案例视频,让学生能够受到启发。同时,班主任作为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光从言语去引导往往收效甚微,而是应当结合言语的描述加上身体力行的过程,使学生不光从言语上知晓,也从行为上看到,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行为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引导学生要相互帮助时,班主任在看到学生有困难时,可以及时提供帮助,在学生摔倒或者受伤时,用自己的行为去诠释帮助的意义。如此,学生就能够在语言、思想和行为的熏陶下构建出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能力。

(4)实现恰当的放权管理,培养学生自管自育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学生实行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行为。“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够顺利实现自己的意志。”的确,自信是力量的来源,是克服任何困难的根基。而自信,来源于自主能力,来源于学生对自我的管理和自我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是自己的主人,他们在班集体中承担主要的角色,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性角色。班主任作为引导者,不是要全程带领学生去学习和成长,而是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和管理,去激发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触发他们自我教育的动力,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自主能力,让自主成为推进他们健康成长的核心动力。

学生自管自育能力的培养,不能依赖于班主任的全方位牵引,而是要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的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和成长。那么什么方式才能够推动自我认知和自主能力呢?这就依赖于适当的放权管理。比如,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能过于集权,而应当适当放权,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和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能够适度地施展自己的能力,并从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以班级六一儿童节活动为例,这本就是属于儿童的节日,而如果由班主任全权策划、设计,学生只是听从班主任的安排去准备节目,这无疑是使学生被动成长,无益于他们的自主能力。因此,班主任应当给予一定的指引,如庆贺主题,让学生自主设计相应的海报,自主规划节目时间,自主设计节目种类方案,并且在班级干部的组织下自主与教师商讨时间开展排演和练习,这种方式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魅力,这就使学生在班集体中除了学习,还有更加具有乐趣的活动,这是一种劳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这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他们自主能力的建设。同时,班主任也需要与学科教师沟通,落实自主型的课堂,让学生充分提升自主能力。通过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通力合作,学生的自管自育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5)重视家庭的互助协作,推动学生健康心理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场所,而家长则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与学校教育一样,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家庭沟通的次数极少,几乎只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会与家长进行沟通,并且也只是针对问题,而非学生的综合方面。这就导致了家庭和学校教育出现脱节,家长不了解学校情况,学校也不了解家庭状况。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状况,是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协作才能够实现全面提升和培养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还需要重视与家庭之间的互助协作,在家校合作共育的目标下,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推动学生综合成长。

俗話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从困难的角度充分肯定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确,心理健康是生活的根基,是人的一切力量的源泉。因此,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班主任要积极建立与家庭之间的协作渠道,无论是通过多样的沟通方式还是通过两者之间的积极配合,都应当从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去完善和努力。比如,有的学生日常表现行为较积极,而一段时间出现频繁的负面情绪,此时班主任不仅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并进行疏导,还需要与家长沟通,通过电话、微信等手段或者与家长面谈等方式,积极了解学生近期的状况,从家庭和学校两个范围去寻找学生心理状况变化的根源,在找到根源后,班主任和家长要积极合作,共同制定合理的家庭和学校引导计划,同时保持实时的沟通,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进度。而后,在学生逐渐恢复良好的心态后,班主任也需要与家长交流,进行后续教育方法的探讨。同时,对于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方法,班主任还可以将其总结成资料,并传达给班级的所有家长,为他们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提供有力的参考。通过良好的家校协作,学生的心理状况得到关注,并且能够获得及时的疏导和情感的慰藉,从而推动者学生心理健康能力的提升。

3.结语

班级管理是一项庞大的基础工程,它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学生的成长是复杂的过程,并不能用模式化的方式来管理。由此,班级管理也应当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真正实现动态化的管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当积极探索和创新更多的管理策略,通过和谐的管理方式,从综合性的角度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让班主任和学生携手同行,度过精彩的学习生涯。

参考文献

[1]王夕.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9(23).

[2]任军红.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36).

[3]刘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体现[J].文学教育,2020(06).

[4]刘聪.浅谈小学班主任的智慧治班之路[J].科技资讯,2020(21).

[5]丁秀元.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2020(09).

[6]武利云.浅析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进行[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02).

猜你喜欢
班主任管理有效策略小学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性结合
探究班主任管理中对轻与重的把握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