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贞
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初期,是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幼儿教育的一个优先事项。教师应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个性特点和习得技能发展的需要,以此作为全面优化创新模式的出发点,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基础,培养他们的技能,确保他们能在未来生活中自身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本文结合当前学前教育的现状,探讨如何有效地向儿童灌输良好的习惯。
幼儿是指“3至6岁的儿童”,他们是未成年人,心智正处于发展阶段,如果没有适当的教育条件促使幼儿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可能导致将来就无法纠正自己的坏习惯。同时,优质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发展非常关键,能促使幼儿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塑造人的个性时不能被忽视。游戏精神需要教育者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征,将游戏教学的真正作用展现出来,这更加符合幼儿心理和年龄特点。
幼儿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很可能是因为年龄小、意识低、自控能力低,导致幼儿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在幼儿教育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促使幼儿身心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创建自由化班级氛围
幼儿时期的儿童是开放和活跃的,但是很多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而给幼儿造成太多的限制,让他们慢慢地与学习发生冲突,这自然也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创建自由化班级氛围,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态度,为幼儿设立一个自由化的课堂,让每个人都从沉闷中解脱出来,在不因陈旧的教学模式而丧失课堂活动的同时,良好的课堂气氛也促进了师幼的衔接。通过沟通,明确幼儿的真正需要,同时帮助幼儿解决各种问题,优化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为行为、学习等方面的最佳做法提供依据。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确保其高效。营造自由化的氛围需要时间、沉淀,这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坚持和大量时间,从细节做起,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想水平。教师不应局限于现有的教学框架,应不断寻求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为他们提供多种教育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巧借问题情境,培养幼儿形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巧借问题情境,培养幼儿形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幼儿教师可以制定这种行为的规则,让幼儿互相提醒,共同遵守。例如,在一次卫生检查中,我发现班级里的卫生情况不好,于是我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鼓励幼儿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为制订有关规则做出贡献,以促进幼儿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如下:首先,展示图片。用多媒体展示了干净的教室和我在教室打扫卫生照片,并让孩子们讨论这两张照片!其次,監视检查。不断留意幼儿讨论的动态,并在适当时候指导他们,维持课堂秩序。再次,询问结果,制定班规。幼儿讨论过后,我问小朋友:“谁能说出自己的意见?”小武说:“我们要把要收拾卫生的工具放在一起,而不是乱七八糟的!”我笑着说:“你说得很好!”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孩子的意见,并通过投票制定班规。最后,介绍结果。我们班在最近的卫生检查中得了第一名,因为大家都很和睦,大家都很开心。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方式,制订班规,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爱护卫生习惯。
三、在游戏中制定规则,培养幼儿形成遵守规则行为
在游戏中制定规则,培养幼儿形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不太懂游戏规则的幼儿不能很快地遵守游戏规则,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幼儿。作为这个游戏的一部分,老师们尽可能使用游戏规则和易于理解的语言来指导游戏,为使幼儿能够积极学习规则,并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幼儿的行为,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游戏中,年幼的孩子不仅得到了游戏带来的快乐,而且自己也体验到对遵守社会规范和规则有一定的启迪,以及道德规范,并在意识中形成一个共同的概念框架,使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幼儿在情境游戏中总能轻松愉快,并且可以通过游戏学习,达到形成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四、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帮样
只有良好习惯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如果想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好的习惯,那么教师就应以身作则,这是重要前提。例如,要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营造有利于阅读的气氛,用自己的行为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也会激起他们对阅读的好奇心,为儿童提供丰富、有趣的阅读资料,促进幼儿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为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同时,亦可为幼儿提供角落阅读设施,让幼儿进行课外阅读,这样的方式也能显著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此外,当发现地上有垃圾时,要及时收集,让孩子看在眼里,促进他们模仿教师的良好行为。或者在与其他教师的交谈中,教师们应保持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帮样,在小孩子面前谈论文明的形象和模范的形象,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从而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加强家校合作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父母是幼儿时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对幼儿有着积极的影响。假设由于父母的不良习惯,幼儿在幼儿园受到的良好行为培养会在家庭环境中被影响,导致教育高投入、低效率,所以要加强家校合作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根据幼儿家长提供的资料,应尽可能促使家长运用科学方法教育幼儿,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与幼儿园在教育方面互相配合;其次,必须提高父母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必须养成适当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明确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最后,利用家长会、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效率和频率,提高科学教育的基础知识和良好行为的形成,确保家长成为幼儿园良好行为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尽量减少负面影响,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真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从以下方式进行:
1. 首先要让幼儿养成准时睡觉、准时起床、按时吃饭的习惯;其次,应该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班级中每次孩子吃得很少,人很瘦,身体不好,通过与父母沟通,了解到这个孩子通常在家里有父母喂食,父母不喂就不吃。有鉴于此,教师应与幼儿父母沟通,鼓励孩子自己在家吃饭。在幼儿园午餐时,每次盛饭少一点,孩子们吃完东西,表扬孩子们,孩子今天很好,如果多吃会更好,孩子听得很愉快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高兴,就会主动多吃一些食物。老师的引导加上家长的支持,让孩子纠正不爱吃饭的习惯。
2. 很多孩子玩玩具时,喜欢从其他孩子那抢玩具,认为别人的玩具永远比自己的好。有时一个人手里拿着几件玩具都被抢,不时跑来告状。因此,有必要耐心地与年幼的孩子交谈,让所有的孩子都玩玩具,避免对玩具乱抛乱丢的现象。让年幼的孩子学会把东西放回原处,把玩具整理好。
七、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行为、等习惯
1. 除了教师和家长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告知幼儿正确的行为外,他们还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表达方式,在幼儿心中形成良好的榜样,防止不良言行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幼儿在这个阶段模仿心非常强,应避免他们学习不好的行为习惯。家庭对幼儿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家长行为、说话方式,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
2. 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幼儿自私和任性是每个老师、家长需要重视的问题,“任性”是因为孩子心里明白:这样做可以得到他想要的,可以满足他的愿望。反之,老师和家长也不要妥协、让步,坚持原则,对孩子无理的要求要果断拒绝,而当孩子明白任性是无效的,他会逐渐放弃这些要求,改变任性的缺点。教师、家长应鼓励幼儿多与他人沟通,让幼儿与同龄人好好相处,体验交流的乐趣;教导幼儿照顾他人、保护他人、帮助他人、服务他人。犯错误需要勇敢地承认,也不能随意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3. 下楼梯时,孩子们要右侧通行,不能挤,可孩子总是挤在一起,吵得团团转,批评起不到任何作用。作为回应,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里玩“猫捉老鼠”游戏。老师扮演猫,让孩子看猫走路,猫走路是安静、没有声音的,如果声音很大,老鼠就跑了。孩子们下楼梯时应安静,不能嬉戏打闹和大声喧哗。下楼梯时,孩子们应安静有序地下楼。
八、创造集体活动
我们都知道,年幼的孩子经常扔玩具、破坏玩具。为此,可以组织一次集体活动“孩子们把玩具送回家”。在教室创造集体活动环境,在玩具柜内摆放玩具,并有意识地将玩具放在玩具柜内,并保证幼儿数量与玩具数量相等。准备玩具球,一面画哭脸,另一面画笑脸。创造条件,让幼儿能给玩具找到家并送回家,让孩子知道玩具不能乱仍,要在游戏结束后放到相应的位置上。然后在玩游戏时,幼儿遇到问题时进行讨论和解决。例如,争抢玩具时为了让幼儿通过文明交流的形式知道“我让你先玩”或者“我们一起玩”的解决方案,让幼儿尝试交流,与孩子们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幼儿教学,组织活动,如“我和我心爱的玩具”“图书到幼儿园做客”等活动,引导幼儿们进行交往,充分体现快乐。
九、鼓励、表扬促信心
在幼儿园里,没有什么比和幼儿们交流更频繁的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利用同龄人的影响,将行为不良的幼儿融入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团体中,通过树立榜样,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为每個幼儿设计一个“我养成的良好习惯”表,每周进行一次总结,通过表扬和鼓励,促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养成。在生活各个环节中,老师都要抓住机会,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老师深情的目光、爱的微笑、轻轻的摸头、话语赞美等,都能帮助幼儿树立坚定的信心、树立榜样,并在激励下,强化幼儿品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养成。教师的教导应贯穿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同时家长也应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幼儿。培养幼儿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项目:幼儿园后勤工作6S管理的实践研究专项课题——6S管理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实践思考(课题编号:Y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