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活动记录解码与社会性行为支持策略优化
——以区域活动为例

2022-03-24 20:37苏州市吴江区思贤机关幼儿园潘海燕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7期
关键词:区域幼儿材料

■文/苏州市吴江区思贤(机关)幼儿园 潘海燕

幼儿园区域活动如同一个微型的社会形态,不是固定或一成不变的,而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活动,对于幼儿获得健康的社会认知,形成典型的行为方式,持续促进自身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区域活动记录是幼儿学习探索的重要依据。鼓励、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记录表达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经历体验、观察发现及心情感受,借由“我手画我心”形成的幼儿活动记录,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多元价值。为此,我们通过收集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活动记录,分析解码幼儿的行为表现,帮助教师解读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同时了解区域活动及其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勘察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如材料投放随意、区域设置刻板、介入指导滞后等。除从实践操作层面去解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还从教育理念层面去剖析,如教师在区域活动实践中是否遵循“儿童立场”等深层次因素,引领教师解决区域活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透视问题背后的真相,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问题解决方案,优化并创新区域活动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指导支持的策略,理解幼儿并最大程度地放手,最小程度地介入,给予幼儿适切的支持,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一、把脉兴趣需求——区域设置从僵化刻板走向适切灵动

对于幼儿园活动区域的设置,教师常常会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固有经验进行创设。一般情况下,建构区选择在便于建构的开阔场地,语言区会选择靠近窗户光线好的地方,美工区要靠近水源……在区域设置中,这些经验教师都耳熟能详并能熟练运用。但是,我们在对幼儿活动记录的分析中发现,正是这些熟悉的经验让教师忽略了身边幼儿的真正需求,导致班级区域设置一成不变,学期开始有几个区域,学期末还是那几个,原来是什么样,结束时还是那样,即便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早已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悄然发生了变化。鉴于此,我们以幼儿的行为观察记录为依据,从幼儿的“一笔一画、一言一行”中发现了解他们当下的兴趣和需求,并及时调整班级的区域设置。

(一)发掘区域规划的真正意义

合理、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方便并允许幼儿跨区域游戏,是我们区域空间规划的原则。如何更好地支持幼儿自主规划?区域为什么要这样划分?有什么意义?教师应追随幼儿原本的兴趣和意愿去思考,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近阶段想继续玩或不想玩的区域,还可以用简单的图形符号记录下自己想要新增加的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实现区域功能调整最优化

教师通过统计分析记录表中的印章、颜色、数字标记等可以看出,每位幼儿进入不同区域的活动情况,哪个区人数较多,哪个区已经被幼儿冷落很久,然后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进行调整。对于“偏区”的幼儿,采用同伴邀请、材料吸引、语言鼓励等方式,引导幼儿在不同的区域中进行活动,接受挑战,获得不一样的成功体验。对于幼儿近阶段热捧的区域,采用阶段性扩容的方式,在空间、人数上给予调整,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这一区域中,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而对于被冷落的区域,教师及时进行反思,从材料投放、规则玩法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

(三)正确解读幼儿的心理密码

不同的心情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做心情记录,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释放情绪。例如,有位幼儿因为没能参与建构活动而伤心,他提出能不能把建构区变大一点,多放一些建构材料,让更多的人参加建造房子工程。教师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决定采纳他的意见。第二天活动时,扩容了的建构区迎来了一张张快乐兴奋的笑脸。区域设置因幼儿的需要而灵动起来,教师的教育行为才能更凸显专业的风采。

二、透视经验生长——材料投放从随意低效转向适宜高效

丰富多样的材料,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及幼儿活动记录情况有目的、有层次地投放材料,减少随意行为,更好地支持幼儿获得适宜性发展。

(一)从参与情况记录看经验积累程度,让新材料投放体现科学适时

新材料投放以后,多少幼儿使用了新材料?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笑脸、画圈、打钩等方式进行记录。例如在“相亲相爱”主题课程中,通过系列活动,幼儿认识了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学习了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所用到的礼貌用语,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采用词语排列以及看图说话等方式,鼓励幼儿根据图片中的情景,学说词汇,使用礼貌用语,同时进行角色扮演,加强生活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借量化结果记录看兴趣持续热度,让原材料发挥多重可变功能

有些操作活动是有量化结果的,教师鼓励幼儿用计数、贴纸等方式将结果记录下来,帮助幼儿观测结果,通过与同伴的比较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鼓励幼儿乐于接受挑战,以游戏的积极心态再次投入到与材料和同伴的互动中,让所投放的材料发挥多重、可变的功能,实现区域活动的多元教育价值。

(三)从游戏过程记录看经验生长向度,让废旧材料获得新生命力

随着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稳步深度推进,区域活动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日益凸显。教师观察幼儿的游戏记录时发现,幼儿能将废旧材料玩出新花样,变出多种可能,如在盒子上挖两个洞,套在脚上就变成了大力士,把报纸折叠后竖放变成跨栏进行自由跨跳,等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幼儿的记录,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设计新的目标,引领幼儿拓展经验,促进其全方位发展。

三、寻觅发展可能——活动指导变滞后被动为主动适时

在幼儿社会性交往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要鼓励幼儿将这些问题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示记录下来,以此引发幼儿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分享,了解幼儿兴趣倾向以及存在的发展可能,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一)解码幼儿记录,正确捕捉提供适切支持的良机

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图画和符号记录自己活动中的发现,并根据记录与同伴互相交流,讲述自己的想法。具体体现在:

1.种植区观察记录。教师鼓励幼儿用写画结合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2.心情日记记录。教师鼓励幼儿将记忆深刻且难忘的事情用图形符号记录下来,写“心情日记”。通过这样的记录,可以清晰地看到幼儿持续性的、探究性的、主题式的学习过程,了解幼儿的情绪、情感需求,并及时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3.活动规则记录。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同伴之间的约定,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幼儿的活动记录受自身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影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当教师读懂了他们的记录,就能进一步走近他们,从而为幼儿提供及时、适切的支持。

(二)丰富幼儿记录,有效拓宽幼儿可持续成长的空间

幼儿的记录,除了图画、文字、符号等表征方式,还有表情、象征物、替代物等,如小班的随意涂鸦、中班的简单线条、大班的丰富想象等,不仅具有独特的表征方式,而且体现了幼儿的个性差异。教师需要去倾听和发现,比如说同样的材料,被用到哪些不同的地方,怎么用,用了多少次,都要进行统计、了解。随着记录的不断丰富,幼儿能够自然习得同样的材料放在不同的空间里会有不同的作用,而这个经验是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当然,教师的指导也需要在新经验和新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幼儿,调整步伐,有效支持引导幼儿专注学习与游戏,以拓展幼儿持续成长的时空。

(三)完善幼儿记录,专业引领助力幼儿社会认知体系构建

在幼儿园这一小小的微型社会里,幼儿活动中的每一次记录都是记录行动、分享信息、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是真实的、科学的,能有效支持教师给予幼儿适宜的引导。以一日活动中的签到为例,从中班起,幼儿开始尝试来园后自己签到,常常会聚在一起数着一个个对勾,为自己每天都来幼儿园而感到自豪。到了大班,除了签到,还要记录每天来园的具体时间、心情等情况。签到活动虽小,但背后的意义非常大,如果教师足够重视并给予适宜的引领,以记录形式呈现出它应有的价值,能形成典型的行为方式,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的记录拓展了教师观察评价的范围,能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和经验,从记录的点点滴滴中寻找教育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支撑点,积极主动地开展区域活动的跟进指导。所以,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关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记录,在观察、倾听、分析、理解中走近幼儿、读懂幼儿,为幼儿创设自然的人际交往生态环境,让幼儿融入社会、亲近社会、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区域幼儿材料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分割区域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区域发展篇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