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永莉,刘青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现今的时代,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凭借高效、方便、快捷的特点而成为大家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互联网+教育”也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1]。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也成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混合式教学模式既具有线下课堂的互动性优势,又具有线上教学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是传统课堂的有效延伸,不管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开展线下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混合式教学是线上与线下的相辅相成,集中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不是线上和线下的简单混合,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技术,将传统课堂与线上学习有效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线上资源中的学习数据、练习结果以及评价可以为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依据,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因此混合式教学是基于前期线上学习效果而开展的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线上教学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辅助,而是教学的必备部分[2]。
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但也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律性和团体合作能力,当个别学生自律性不足时,通过团体的带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对高职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可以和团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将混合式教学应用于日常学习中,有以下优势:一是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三是混合式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使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有助于以有限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最后,混合式教学把线上和线下组织成一张紧密连接的网,学生和教师都是其中的结点,他们既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互动者,共同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而积极多向互动,达到单纯线上或线下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生产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学生的培养应更注重职业性和应用性[3]。由于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更适合日常教学。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规模较大,学生来源复杂,包括普招、五年制和社会扩招,在校学生数较多,因此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式方法。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团队在对本专业课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以点带面、步步推进的方式构建适合本专业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主要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合理组织线上与线下教学活动[4]。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重点和难点内容作为教学任务点。教学活动选取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知识结构的完整。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将学习资料进行筛选,选择重难点内容编制成学习任务发布到线上课堂[5]。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课前学习。在线下阶段,教师结合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情况和教学目标,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辅以课堂和课后训练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课程资源库建设。
课程资源库围绕学生的学习内容来设计,主要包括课程大纲、任务视频、PPT、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任务书等,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采用一些图文结合的方式,如任务视频在录制时辅以动画效果,可更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6]。在学习网站上,学生的学习档案、试题解答和评价信息都可以保存下来,这些资料有助于教师在线下教学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框架。
(3)混合式教学的考核方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考核机制应充分考虑到线上和线下教学,将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混合式教学方式由于有了学生线上学习的大量信息,包括签到、作业、讨论、测试、抢答等一系列活动记录,可以将学生从课前到课后的整个学习过程纳入评价环节。混合式教学需建立全过程评价体系,加大过程考核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完善学生在过程考核中的监督和反馈机制,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4)教学质量跟踪与保障。
通过线上与线下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看法,发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不足之处。同时通过学生考核结果和质量评价,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以保证教学质量。
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时,需要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课程选择、课程内容、网站建设等。
(1)课程选择。
选择最先一批采用混合式教学的课程。经过讨论和研究,团队选择的是部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Python 语言基础,还有两门专业核心课作为第一批混合式教学试点,根据教学效果选择第二批和后期推广到其他的专业核心课,直至所有专业课程。
(2)课程内容建设。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使线上建设配合线下课堂,共同完善课程内容。按照课程大纲要求和在线课程建设标准,把课程内容拆分为一个个任务专题,提前录制好课程视频,让学生课前预习[7]。
(3)课程网站建设。
课程网站是学生进行在线学习交流的必要平台,现在本校学生使用的是超星泛雅平台。在课程网站上建设专业课程资源库,把教学标准、教案、PPT、课程相关微课、MOOC 视频、作业、练习、题库等资源上传到课程网站,学生在线上和线下可共同使用这些资源库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学生的学习记录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和爱好,在线下课程时加以强调或调整。
Python 语言基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第二学期开设。这门课程是Python 高级应用、数据挖掘应用、大数据分析项目应用等课程的前导课,因此,该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面临的形势也很严峻:一方面,该门课程共64 学时(包括32 理论学时和32 实践学时),包含了Python 基础语法、Python 数据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Python 模块等,内容较多,特别是系统模块较多,很难在课上学时完全讲解到。另一方面,该课程前后内容关联非常紧密,如果前期内容学得不够扎实,将会影响后期内容的学习。针对这些情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Python 语言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落实时遵循以下四步。
(1)教师引导,确定目标。
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设置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和目标进行线上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将课程任务按知识点进行拆分重组,把事先制作的视频、PPT、习题、在线测试等教学资料上传到学习通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置思考题、讨论题等让学生自测或教师检测。
(2)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
学生在课前通过学习通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线上练习题。在预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随时通过互动平台反馈给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上知识点的讲授时间。如Python语言基础课程分为六大章节、18 个任务点,这些任务点是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把任务点拍摄成微课视频让学生预习,同时穿插问题互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师生有效互动。
学生通过课前探究和学习,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线下课堂。在线下课堂主要是进行互动教学和师生交流,包括讨论、汇报、问答等活动;同时教师要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启发式讲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应用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可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讨论与学习,并确定组长与成员的角色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引入任务点,让每位学生带着任务和目标学习,明确自身职责,积极带动他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反思环节。
课后反思环节是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本次教学的满意度和效果。教师需要建立起目标、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穿插使用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对学生程序中出现的代表性错误,要在下次课时予以重点讲解。同时反思课程中还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以后上课时予以避免。学生在课后还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复习,进一步查漏补缺,加深知识理解并巩固。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严谨、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同时锻炼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Python 语言基础课程教学中经过2年的实践,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明显好转,学习效果良好,专业能力增强,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工匠精神等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除了该课程外,还有其他两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正在使用混合式教学,未来将推广到其他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并实践,摸索出符合计算机类专业发展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从而为当前职教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专业资源的可用性和应用价值,营造更好的智慧型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为职业院校课程组织、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