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玉启 罗 琳
近年来,以网络直播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电商直播行业迅速兴起,“网络直播+”全面赋能各行各业,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催生出以“互联网营销师”为代表的新兴就业岗位。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03亿,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4.64亿[1]。广泛的受众群体造就了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网络主播”,其中东方甄选直播间主播董宇辉更是破壁出圈,成为一大“顶流”。“在网络视频(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约车用户中,青年都是主体”[2],这一现象印证了“互联网深刻塑造了青年,青年也深刻影响了互联网”[3],也折射出新时代青年的典型形象。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剖析“董宇辉青年”现象的生成机制,重新审视和描绘新时代青年的具体形象,有助于引导新时代青年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的青年是互联网的主要信息生产者与服务消费者,在与网络的互动中不断成长发展。网络空间许多新现象的产生与普通人物的迅速走红,均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动态与价值取向。
2022年6月8日晚,在东方甄选直播间进行带货的主播董宇辉,以其独特的讲解风格引起部分网友的关注。次日,相关片段开始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持续传播,“新东方老师边带货边教英语”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收获500余万阅读量。随后“董宇辉”相关话题热度进入爆发期,截至8月4日,百度指数显示近90天内,与“董宇辉”相关资讯峰值逼近14万,抖音平台粉丝达752.7万,相关话题播放量达63.9亿,现象级的关注与传播使董宇辉迅速成为又一名“顶流网红”。伴随着董宇辉的走红,其所在的东方甄选直播间“粉丝”数量突破千万,“双语带货”也引发了社会对“知识带货”、“文化主播”等更为深入的思考与讨论。
在目前拥有1.3亿主播账号的庞大直播市场中,准入门槛低、主播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时有出现,甚至产生低俗表演、恶意炒作等罔顾公序良俗的行为,对以青年为主体的直播受众产生不良影响。在这种环境下,董宇辉凭借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知识内涵塑造了差异化的直播情境,在网络上下引发了较大影响。
人的社会交往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中具体展示了特定情境下人们之间的互动模式如何通过关注、强化与转换情感而发挥作用。广义上的仪式是指各类情境中人们的交往与互动,在柯林斯看来,互动仪式的几种组成要素之间会形成反馈作用,其中包括:“1.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因此不管他们是否会特别有意识地关注对方,都能通过其身体在场而相互影响。2. 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因此参与者知道谁在参加,而谁被排除在外。3. 人们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并通过相互传达该关注焦点,而彼此知道了关注的焦点。4. 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4]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互动能够构成互动链条,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不断拓展边际、增强影响力,形成社会层面的宏观互动。
互动仪式链包含仪式情境、共同焦点、情感共享和群体符号理解四个要素,即人们在具体情境中参与共同的行动或事件,具备共同的关注焦点,通过情感共享生成情感能量,而后将这种已经形成的情感能量与具象的群体或个体符号相结合,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循环往复的互动过程。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董宇辉青年”现象的生成提供了较强的解释力。运用互动仪式链理论对“董宇辉青年”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理顺其中的虚拟—现实互动逻辑,把握其生成机制,进而更好地描绘新时代青年的群体画像。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董宇辉青年”现象的生成机制在于:网络直播间为特定消费群体的聚集提供空间,并将内容聚焦于图书与农业两大板块,凝聚受众关注焦点。在此基础上,主播通过自身的成长叙事营造独特的情境氛围,使受众沉浸其中产生情感连带共享,在情感的不断强化过程中感知主播鲜活形象,塑造出真实、坦诚、有生命力的“完美逆袭者”价值符号,推动情感能量与这一具象的价值符号相结合,在循环往复中不断扩大影响,形成热议话题和潮流。
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情境既是互动仪式链的构建原点,也是互动仪式的重要载体。两个及以上的个体之间形成互动,需要进行共同的行动或实践,这种共同的行动或实践要求互动者聚集在同一场所。现实生活中的身体共在使得人们更易察觉彼此的存在与表现,“仪式本质上是一个身体经历的过程。人们的身体聚集到同一个地点,开始了仪式过程”[5]。在群体聚集的情况下,更易形成相似的情感刺激,产生更为强烈的吸引力和参与感,增强投入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以现实社会中的身体在场构建互动仪式情境面临许多挑战,但网络媒体的远程虚拟在场可以有效弥补身体在场的局限性,不仅能够满足身体在场所带来的情感传递,还能实现人群覆盖面的扩大与社会影响力的增强。
作为电商销售的微观场域,东方甄选直播间有着相对明确的受众,即拥有购物需求的人群,自然形成了排斥局外人的屏障。在完成受众筛选的同时,直播间的形式排除了大部分其他网络信息的干扰,使受众能够沉浸其中,将关注焦点放置于主播及其传递的信息之上。同时,在直播间内,受众能以虚拟身份与他人交流,获得跨越身份、地位、性别等现实社交因素的强烈共情。这种互动情境具有较强的私域性、隐蔽性,给人以极大安全感,使人们能够更加真实地展示自我、表露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董宇辉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创设各类情境,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交融,营造出身体在场的现实感。“看他的直播,我能感觉到:啊!原来我生活的世界是真的世界,而不是那个直播里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他的直播把我们带回到了真实的世界。”(网友A)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网络社会而言,直播间是信息高度集中的场所;相对于现实社会进行互动仪式的情境而言,直播间则是更加开放流动的空间。董宇辉营造的现实体验感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这场互动仪式中,直播间不仅为特定群体实现聚集提供了虚拟场所,也为后期关注焦点的凝聚提供了半开放式的情境空间。
根据互动仪式链理论,互动仪式需要人们将注意力聚焦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并通过相互传递信息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知晓这一关注焦点。相较于主打价格优势的综合类直播间,董宇辉所在的东方甄选直播间主要销售农产品与图书两大品类,内容导向突出,垂直化和内容化带来“专业度”和“知识性”的凸显,这不仅帮助主播带动受众聚焦具体领域,也能建立起受众的信任感,使其主动接受主播传递的价值观点、审美情趣等。不仅如此,农产品与书籍都具有重要但易被忽视的特征,董宇辉通过挖掘商品隐含的知识、记忆等深层内涵,将重点聚焦于物品与情感的关系、物与人的关系。例如,在售卖玉米时,董宇辉的讲解不是反复强调价格的低廉或口号式宣传品质的优异,而是通过场景化的描述,与受众产生共鸣。此时,受众也不再单纯关注商品的价格,而是开始重新审视物的价值,思考物与自身、物与自然的关系。于受众而言,这种更深层次的抽象思考与购物体验,具有强烈的反差感与获得感,极易触发情感共鸣。
相互分享情绪、引发情感共鸣,既是构成互动仪式的要素,也是衡量互动仪式能否实现现实与情感联结的重要评判标准。人们在瞬间共有的情绪上进行循序渐进的互动,通过共同的行动或事件不断集聚并升华这一共同情绪,使其由强烈却短暂走向平淡而稳定。互动仪式追求的不是短期的情绪反应,而是持久的情感能量。“董宇辉青年”现象生成的关键,在于董宇辉运用独特的叙事风格,在“买卖商品”的共同行动中共享情感、强化情感,最终转换为长期的情感能量。
现实叙事是实现情感共享的切入点。直播间本应成为展现现实世界的有效渠道,当下却常常成为虚拟幻象的策源地。直播间成为充斥着口号喧嚣的网络“大卖场”,不断渲染灌输着产品价格的优惠,“买、买、买”、“3、2、1,上链接!”的话语定式,使得主播成为固定话术的播报机器。与之相反,董宇辉通过现实叙事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在直播间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如售卖苹果时讲述了家中曾种苹果,一场冰雹过后,面对滚落满地裹满泥浆的苹果,奶奶跪在地上一个个擦干净放进袋中的故事,“奶奶的那种简单的智慧,其实后来影响了我很长时间。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每次我遇到困难,都会想起那一场冰雹过后,奶奶在满是泥浆的地里捡着落果的样子”。此外,董宇辉与直播间许多观看者一样处于青年时期,学习英语时的困难、事业沉浮时的踌躇,都是青年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历,凡此种种现实的成长经历真实且具有极强的代入感。“看他直播你感受到的不是他故事给你的感动,感动你的是由自己的经历投影带入他预设场景里面的自己。”(网友T)相较于为催促受众下单而制造各类焦虑,这种感同身受更易引起受众广泛而深刻的情感共鸣。
画面叙事是实现情感强化的着力点。“喜欢的是他描绘出来的自己,也是大多数人小时候的画面,那个你以为已经忘记,但是发现原来已经深埋心底,不经意拨动也会心神荡漾的画面。”(网友K)在直播过程中,董宇辉常常营造画面、引导受众关注画面,并通过丰富生动的画面传达生活的美好,实现情感强化的目的。例如,帮助董宇辉出圈的“大米语录”,“我没有带你去看过长白山皑皑的白雪;我没有带你去感受过十月田间吹过的微风;我没有带你去看过沉甸甸地弯下腰,犹如智者一般的谷穗;我没有带你去见证过这一切,但是亲爱的,我可以让你品尝这样的大米”。这种对自然景物具体细节的描写,借助类比、排比的描述手法,使受众感受到视觉的瞬间静止和快速流动,并在运用自身想象进行搭配组合的过程中,创造出共时的视觉空间,由此感受到美所带来的愉悦。画面叙事在不自觉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场域氛围,经由现实生活叙事产生的情感共鸣被进一步强化,情感的体验性与维持性也得到提升。
个体叙事是实现情感转化的关键点。从宏观视角转向微观视角,聚焦个体叙事,是董宇辉对于已模式化的电商直播方式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从短暂情绪刺激转化为长期情感认知的重要一招。一方面,个体叙事体现在董宇辉对个人成长的聚焦,直播过程中董宇辉对一件商品的讲解往往从亲身经历开始,并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这些感悟并非千篇一律的心灵鸡汤,而是其个体经历的真切体会。“所谓的心灵鸡汤,或者说是励志的话,如果都像他这样表达出来的话,是真的鼓舞人心。”(网友T)另一方面,董宇辉的个体叙事体现了对受众个体的重视,他并未将受众标签化为消费者,而是通过朋友式的语言风格进行沟通交流。例如,“太阳的光照在地上需要八分钟,你的美好,你的不甘平凡,你的宏伟蓝图,也需要时间给人看见。你不是不优秀,只是还没有等到你的时间而已,给自己一点耐心,别急,会好的,会很好的”。以第二人称“你”的指称营造对话感,使董宇辉的个体叙事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更易内化于受众自身的个体叙事,这种叙事持久且富有能量。
拥有类似于涂尔干所谓的“神圣物”——代表群体的符号,是互动仪式产生的积极后果之一。情感状态能持续的时间“取决于短期情感向长期情感的转换,也就是说,取决于情感在能再次唤起它们的符号中的储备状况”[6]。从“大环境”来看,在“快”文化盛行的当下,人们往往功利化地追求各自所愿之物,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里面临日渐严重的“意义危机”;从“小环境”来看,青年关注的网红偶像往往昙花一现,甚至由于行业的野蛮生长出现许多突破道德底线甚至违法犯罪的情况。拉康曾提出成长“镜像阶段”,“镜像阶段是一种认同过程,它不仅是主体成长中的一个重要时刻,而且还是自我的原型”[7]。以榜样为代表的价值符号就是青年不断寻找的“镜子”,通过“镜中我”与“镜外我”的对比确认自身身份,进一步完成真实身份认同。
董宇辉的外表与内涵、经历与志向,能使人们或多或少地找到自我形象与理想形象之映射。董宇辉卖平底锅时,自嘲“国字脸”、相貌平平,这种普通人形象在人们内心易唤起共鸣。他典型的励志成长经历也打动着人们:从小时候英语考试倒数第一,变身为给五十万人授课的新东方英语名师;因爱好阅读,多年后凭借出口成章的文学功底走红网络;在做教师时,他想办法资助学生却不告知,事后不求回报只愿其快乐成长……董宇辉经久蛰伏、厚积薄发的经历,坚韧顽强、善良正直的品格,满腹诗书、充满理想的气质,与人们心中向往的美好品质相印合,引起了人们广泛的价值认同。董宇辉的出现,一方面形成了符合时代需求和青年需要的价值符号,代替了以往被异化的价值崇拜符号;另一方面,立足于青年群体的现实社会实践,有效弥补了现有的网络榜样符号带来的疏离感。即使在热度逐渐退散后,仍有很多人在董宇辉的鼓励下进行读书打卡与分享。这也体现出“董宇辉青年”现象伴随董宇辉个人价值符号的实现而最终生成,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董宇辉青年”现象通过网络直播提供情境空间、内容垂直凝聚关注焦点、成长叙事实现情感共享以及鲜活形象打造价值符号得以生成并传播。这一现象所形成的价值符号,较为典型地反映了新时代青年的集体追求与向往。“新时代中国青年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8]作为新时代青年中的代表性一员,董宇辉集中展现出富于思辨的理性认知、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柔韧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自我调适的行动逻辑。董宇辉的“顶流之路”,既折射出新时代青年对其形象特征的价值认同,也体现着新时代青年对自我身份的探求与确证。
新时代青年拥有更为富足的精神成长空间,也对优质文化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求。这一代青年的物质生活条件已获得相当程度的满足,知识普及程度与文化素养已经随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显著增长,由此衍生出的精神文化需要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迫切。然而,网络上充斥着被消费主义、功利主义裹挟的言论,“读书无用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等论调对青年的成长带来巨大冲击。董宇辉的走红充分证明:新时代青年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拥有着更为思辨的理性认知。
一方面,是对知识向往的复归。“知识还是有力量的,知识还是可以变现的,过往所学从不白费!”(网友D)董宇辉具有“寒门出贵子”的典型形象,一步步走出农村考入大学,再步入工作岗位,通过经年累月的阅读将知识内化吸收并转化为智慧、积淀为素质,最终凭借出口成章、满腹经纶的才华获得大众的认可,生动诠释了知识如何改变命运。董宇辉的经历是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典型路径,但其所拥有的知识却不局限于自身专业。在售卖产品时,他既可以运用所学进行双语卖货,又能旁征博引许多“杂识”加以佐证。董宇辉在直播时说过,“这个时代应该是属于读书人的时代,因为这是一个知识变得前所未有地容易获取的时代。”对董宇辉的高度认可也意味着新时代青年更加审慎思辨地对待知识、重视知识,对以就业为导向的知识评价体系进行反思与矫正,追求更加纯粹的知识增长与阅历提升。另一方面,是对文学文化的尊重。作为文化嵌入型主播的董宇辉受到追捧,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新时代青年对文化意义的追寻。这样的追寻是辩证理性的,照本宣科式、全盘接收式的机械阅读并不为新时代青年所青睐,“拾人牙慧不是读书的意义,领略自己才是读书的意义”,董宇辉正是践行这一阅读方式,在直播间中分享阅读感悟而非单纯介绍,才能吸引青年、对话青年,成为新时代青年成长的榜样。
新时代是求新求变的时代,也是坚守初心的时代。青年时期作为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青年的心理、生理都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易陷入精神虚无、意义丧失的困境中。“董宇辉青年”的出现,激励着青年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
一是求现实之真。如何处理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是新时代青年必须面对的课题。人们在网络社会中喜欢营造出虚幻人设,渴望通过虚拟形象的展演得到根本性的肯定,以此来规避现实问题。但在直播间这样的天然表演场域内,董宇辉勇敢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真实与真诚,能够坦然接受自身的普通外貌、平凡出身,真诚地与受众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这种真实客观的自我认知与人性的纯真朴实正是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展现。同时,董宇辉始终立足于现实生活实践场域,认为“更应该去感受、去体验实实在在的东西”,在真实生活中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体现出新时代青年对现实生活的回归和对现实之真的追求。
二是向义利之善。尽管是以消费为导向的直播,但董宇辉并未诱导受众购买商品,并反复提醒大家理性消费,更多时候是抛下一句“自己去拍”后继续分享知识与人生感悟。在爆红之后,董宇辉仍怀抱一颗谦卑之心,继续坚守岗位,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勤恳、朴实、可爱的劳动人民:“他们的故事更加动人,他们的毅力更加坚强,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力量。”这种道义感凸显出新时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彰显出新时代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
三是致意义之美。对美的追求既包括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也强调自然美与人性美、审美体验与审美人格的统一。董宇辉对儿时烟火气息与自然美景的描绘,关联的是现代城市生活中缺失的美,是对乡土情结的回应。而董宇辉与更多新时代青年产生共鸣的,则是人生意义之美,在劝勉努力时,他说:“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时,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当你晚自习时,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但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世界你要亲自去看。未来可期,拼尽全力!当你为未来付出踏踏实实努力的时候,那些你觉得看不到的人和遇不到的风景都终将在你的生命里出现。”与之类似的话语受到新时代青年的普遍认可,也意味着新时代青年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不再停留于认知和理论层面,而是在真善基础之上迈向致美。
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但机遇与挑战并存。社会进步增速,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焦虑感不断增加,甚至陷入精神内耗之中。意志品质作为内在驱动力,能帮助个体在行动中有效应对外部压力,按自己的信念和行为方式朝着明确目标不断进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共青团要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9]这四条标准既是新时代青年意志品质追求的体现,更是诸多“董宇辉们”打动人心的内在优秀品格。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新时代青年的立身之本,自觉担当历史使命是新时代青年的成才之要。在受到广泛关注后,董宇辉仍将自己定位为“农民的孩子,一个如你我一样在大城市努力奋斗的年轻人”,“作为一名曾经的老师,和现在的网络销售员,传递知识,让人喜欢阅读,最终热爱生活,这是我的福气、荣幸和使命”。面对行业调整没有产生“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逃避思想,而是始终秉承教书育人的初心,积极投身农业发展,将个人小目标与国家社会大图景相融合。“带货是次要的,他们主要是价值观中肯、人生观通透,是普通人想成为的状态”(网友N),这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是以理想信念与担当自觉为精神支柱的。
在磨砺中奋起是新时代青年的成长之途,艰苦奋斗是新时代青年的成长之基。尽管个体的人生经历有所差异,但社会记忆是相连相通的。年少时求学经历的种种磨难,职业道路的大起大落,转型初期的自我怀疑,重新崛起后的励志奋进,董宇辉是新时代青年砥砺奋斗的缩影。新时代青年应树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通过艰苦奋斗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在奋斗中,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中国青年面对困难不消沉、面对压力愈坚韧”[10],这种科学的奋斗观、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也是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底色。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为青年职业发展变轨、创新创业提供了充足的知识信息支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青年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有自我调适的行动自觉与行动策略。这种自我调适的行动逻辑既体现在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上,也反映在社会竞争中的自主创新上。
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就是将自身知识在实践运用中主动对接时代需要。新时代青年大多是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受益者,拥有基本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在主流价值文化熏陶下,在行动上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普遍较高,对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也不断提高。以董宇辉为例,从教辅机构的英语老师到网络主播,他并没有抛弃自身专业知识,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发挥专业优势开拓业务“新蓝海”,并坚信“社会上的每一个行业都在解决现实问题,每一个行业只要你做好,也都在创造社会价值”。新时代青年正是在与社会的共存、共生、共建的互动中,顺应时代潮流,实现自主多元发展。
在社会竞争中自主创新,就是突破固有思维,推动社会和个体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新时代青年适应时代要求、把握发展机遇的重要主观条件。董宇辉的走红离不开创新思维带来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离不开准确把握新媒体平台技术逻辑所体现出来的信息素养。董宇辉突破直播平台同质化竞争态势而开发出“知识+带货”的新模式,正是“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现实体现;在直播中频出的创新语言和感悟,也是其“联想思维”能力较为突出的印证。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践行,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主动调适、求新求变的时代特质。
“董宇辉青年”现象的出现,是时代呼唤与青年榜样追寻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流量退散后,如何使董宇辉作为青年代表与榜样的正面效应不断持续,如何培育更多董宇辉式的新时代青年,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继续审思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将越来越多的新时代青年培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青年与时代新人既有所差异,又相互统一。从定位上看,新时代青年以自身为坐标,是自身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融合;时代新人服务于国家总体布局,是国家发展与青年发展的结合。从内容上看,新时代青年的定义与特征具有不稳定性,受社会影响、时代牵引、环境塑造,在自我赋权中不断发生变化;时代新人的要求相对稳定也更具有抽象性。从作用上看,新时代青年更加凸显榜样模范作用,突出自我教育与朋辈教育,能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意志层面和实践层面激发关注与效仿;时代新人更加凸显目标锚定功能,社会、学校等作为教育主体,强调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更高要求。与此同时,两者又相互关联,新时代青年具有成长为时代新人的潜质,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青年的成长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创造未来。”[11]发挥朋辈效应,助推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不断涌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董宇辉青年”现象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推动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