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高校精准就业指导服务的思考

2022-03-24 17:34:19罗晓婷张炎方
青年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精准

罗晓婷 张炎方

就业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只有把就业工作做好,社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才能更加稳定和谐。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将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1]对新时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在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高质量推进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无疑是做实做细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精准就业指导的含义及价值

201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了“精准就业服务”的要求,强调要建立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2]。

(一)高校精准就业指导服务的含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深刻的方法论思维,“精准”理念便是处理实际问题的关键思维之一。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这一核心理念的精髓要义在就业服务领域的领会和迁移[3]。学界对精准就业指导服务进行了深入研究,有研究认为,就业创业过程中的“精准”主要强调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差别化现状、分类化特征以及多样化所需,实现精确归类、全面覆盖、统筹兼顾,进而更好开展因人施策的指导[4]。有研究认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中的“精准”是劳动经济学范畴“人职适配理论”内涵的深化延展,既要在就业创业服务环节中做好悉心指引、细致归类、个性化推荐和精确引导,又要注重学生就业结果精准适配、精准信息反馈,是一种统筹兼顾就业创业过程与结果的精确就业创业指导理念。这一理念的目标是满足逐渐细分的行业用人需求、逐渐多元的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与逐渐繁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需求。[5]有研究认为,精准就业就是解决就业环节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求职难和招人难的结构性问题,高校需在精准培育、精准发力、精准引导、智能匹配上多下功夫,实现应聘者和应聘职位智能匹配。[6]本文的高校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是指高校遵循精准就业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发挥新技术的数据优势,对大学生群体展开摸底调查与精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学生个体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各种因素,因人施策开展精准化精细化的就业引导,帮助大学生最大程度谋求与自身最匹配的岗位,实现高质高效就业。

(二)高校精准就业指导服务的价值所在

第一,有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就业质量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标准,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群体进行精准就业指导,最大限度使就业指导工作合乎学生需求,助力实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7],既是贯彻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职责所在,也是激发学生潜力、驱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高校加强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与择业观念,更加冷静地着眼于客观现实,深入分析个人情况,全面认清与接纳自我。只有在准确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才能科学把握自身就业方向与职业目标,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与发展自我。

第二,有利于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一方面,时代的发展进步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高校就业指导服务需要在传承传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关注劳动力市场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就业指导服务创新升级。另一方面,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对高校原有就业指导形式与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要依托新媒体、大数据等新技术掌握大学生就业信息,搭建就业指导网络平台,健全就业指导工作运行机制,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向系统化、网络化、精准化纵深发展。与此同时,高校大力开展精准就业指导有利于高校在了解大学生求职意向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优化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完善就业指导内容,创新就业指导方式,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第三,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责任人,需要竭尽全力突破学生就业瓶颈问题,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无疑是击破就业难题的良策。一方面,由于学生专业不同、水平不一、发展目标有所区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群体性的就业指导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更为多元化与个性化的需求,故而高校要以针对性的视角与发展的眼光开展精准就业指导服务。高校通过内容与形式灵活多样的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与现状,有的放矢地进行精准就业指导,有利于满足学生在求职就业、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助力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另一方面,手段灵活与因人制宜的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个人定位、明确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和主观能动性,适应就业市场与环境的新变化,进而推动高校整体就业质量的提升,助推毕业生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进入专业化发展时期。就业指导内容已向多个方向延展,不单单涵盖普及就业政策与方针、开展就业心理指导、提供就业信息等工作,也增加了职业选择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内容。就业指导工作平台也逐渐系统化与精准化,形成了一个集技能培训、信息分析、职业规划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就业指导工作平台。此外,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如各高校初步建立起就业指导专业队伍,各项事关就业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校企共建合作获得新发展,等等。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导致他们在职业素养、择业方向和发展目标等方面迥然不同,这就对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与队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已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此类课程在部分高校中尚未引起学校和学生的充分重视,就业指导相关的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也不尽合理,往往在学生大一初入学或者即将毕业时突击进行为期几周的集中式就业指导教育,未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未能充分发挥出课程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推进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作用。此外,高校就业指导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授课教师不是专业出身,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所欠缺,对就业指导工作并不熟悉,仅能从事介绍就业形势、普及相关政策、提供相关岗位信息等基础性工作。同时,他们也缺乏对学生个体的深层次了解,导致就业指导服务缺乏精准性,对学生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不利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学生的高质高效就业。

(二)学生个性化需求有待进一步合理满足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既会遇到共性问题,也会因个体需求的不同存在个性化问题,这是高校开展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原因。然而,部分高校在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方面仍显不足。在指导方式上,有的高校仍采用传统大课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宣传、就业前景解析等就业指导,这种指导方式虽然从整体上对大学生进行了知识的普及,但是无法观照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无法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指导内容上,有的高校仍停留在传统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内容的传授,而对于后疫情时代得到普遍运用的线上求职方法、云面试技巧等却少有涉及,部分需要通过网络求职的大学生因未掌握线上求职的技巧而与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在指导群体上,缺乏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精准指导。就业困难大学生是指在心理、身体、学业、经济、综合素质等方面处于弱势的毕业生,对这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一人一策”。现实中不少高校由于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撑使得该项工作开展不力,难以满足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就业指导平台以及资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已初步建立了信息化就业指导平台,也借助微信群、公众号、短视频等各种新媒体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但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平台仍存在信息真实性有待核实、数据繁杂分散、学生初次就业后无法进行持续跟踪指导等弊端,无法更好地助力高校、学生与企业等主体之间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此外,就业作为关乎学校发展、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去拓展就业资源。当前不少高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极易忽略教师、校友等个体能动性的发挥,未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忽视了校友背后的巨大就业空间。与此同时,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多是“各扫门前雪”,招聘宣讲只面向本校学生,就业资源独立,缺乏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和工作互动。

三、高质量推进高校精准就业指导服务的实施路径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利益,也关乎学校声誉、体现学校教学质量、影响招生计划,高校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使命,高质量开展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一)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为精准指导提供支撑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专业师资团队是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首先,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中心建设。高校要加快建设云上就业平台,通过空中双选会、在线推介宣传会等云服务,加速学生求职步伐;努力搭建就业指导平台,主动出击对接企事业单位,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高质量就业信息指导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时就业信息以及就业咨询指导。其次,高校要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要将各行业就业前景、云上求职方法、“乌卡”时代职场适应等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向学生传递最新职场信息,助力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目标,规划发展路径。再次,高校要推动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拟定科学选聘考核制度,推动任教老师专职化;多渠道引入就业指导专业人才,推动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化;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系统化培训,促使其向高素质复合型教师目标迈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二)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精准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高校应当丰富充实就业指导课程,健全就业指导平台,完善大学生基本信息库,通过价值观测评、学习风格测评、职业技能测评、职业兴趣测评、职业性格测评等相关职业能力测试,形成学生职业能力评估画像,结合学生不同的现实境遇、求职需求、目标岗位等因素,制订精准的个性化指导。第一,可安排专职教师队伍或委托正规教育培训机构,针对毕业生进行包括线上线下等形式在内的求职面试技巧、个人职业规划、职业形象管理、职场情绪调适等专题辅导,研发推出针对就业、升学、创业等不同群体的精品在线课程,以满足不同意向的毕业生。第二,做好分层分类的精准指导。对于有自我提升意向的大学生,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可有针对性地给予项目开发、运营培训、商务对接、追踪帮扶等方面的指导;对于有就业实习需求的大学生,则可联系推介优质单位,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和机会。第三,根据大学生需求进行求职择业相关模拟演习,引导学生在实际参与体验的过程中,直观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当前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求职竞争力。

(三)了解毕业生就业需求,精准宣传就业政策

2022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已达到千万级别规模,为了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充分就业,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统筹决策部署,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为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高校毕业生只有充分了解当前与就业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挖掘隐藏在政策下的就业机会,才能抓住就业先机,赢得就业竞争主动权。因此,为了助力高校毕业生群体抢占就业先机,高校要根据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开展精准的就业政策宣传工作。例如,针对想要考公务员和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高校可向其提供中央及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计划年度招录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及要求,“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等在全国计划招聘的人数及具体要求等信息;针对想要创业的毕业生,可向其宣传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帮助这部分学生了解当前的创业支持政策;针对离校尚未就业的学生,可重点向其推送关于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的信息,助其在了解政策的基础上,借助就业帮扶机制实现就业。

(四)拓展校企就业资源,精准推送优质岗位信息

高校应加强校企社合作力度,掌握就业资源,为大学生精准推送优质岗位信息。首先,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招聘求职合作,主动联系企业参加校园招聘。高校通过举办系列专场招聘会、就业供需洽谈会、优质企业推荐交流会等专项活动,向广大用人单位详细介绍本校的专业设置及特色,邀请企业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就业岗位,为学生提供对口的就业机会。其次,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高校可配备专门的项目负责团队,探寻符合本校大学生求职方向的用人单位或者企业项目,主动出击与这些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促使企业吸纳更多优秀毕业生。再次,高校要以科技创新来吸引合作对象,助推高校与社会力量进行知识互动、资源共享,形成校内校外相互配合的就业创业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岗位信息。

(五)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实现充分就业

针对就业困难学生,高校可在推动用人单位选拔任用、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创建精准指导机制,不断加强就业困难大学生指导帮扶工作力度。一方面,要将有工作意愿的就业困难大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给予“一人一档”、因户施策的精准指导,优先安排这部分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见习岗位,提供岗位招聘信息,想方设法助其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对于就业特别困难的大学生,高校的各个二级学院还可通过领导干部包联制度进一步开展精准帮扶,根据就业困难大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及时给予指导,确保大学生能够充分就业。

(六)开展后续跟踪服务,精准反馈学生就业状况

首先,切实做好高校精准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应构建长效管理体系,明确校、院两级领导班子以及毕业班辅导员的职责分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记录,为开展精准就业指导服务的过程化考核奠定数据基础。其次,髙校应广泛凝聚各方力量,达到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无死角。一方面,可通过信息追踪、上门探访、户籍地平台查询等手段,掌握熟悉高校毕业生的联络方式、工作适应、求职意愿等情况。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与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通过详细了解用人单位近年招聘本校学生的相关情况,更好掌握市场趋势、各学科学生发展前景,从而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再次,学生就业追踪随访和信息反馈工作是保证大学生优质高效就业的关键,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加强后期精准指导。一方面,高校可采用班集体微信群聊等方式加强对话交流,便于所有学生在群中沟通创业计划与心得,指导教师可实时为学生答疑解难,为所有学生建立就业创业档案。另一方面,高校可通过电话回访方式了解学生近期的就业情况,科学合理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还可从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反馈中,分析本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点和深层次难题,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和招生计划,保证各个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确保学生就业工作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精准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6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精准的打铁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22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6:48:02
精准扶贫二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6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