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企业岗位需求的制造类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施

2022-03-24 17:04王燕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5期
关键词:岗位考核技能

王燕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1731)

“十四五规划”提出实现制造强国、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成都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加快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智能化成为制造业快速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转型发展,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亟需具备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等多种技术技能的人才。本文通过对智能制造企业岗位进行分析,得出智慧工厂对制造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制造类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使传统的制造类课程与智能控制类课程融合。同时,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新技术的需求,坚持“学科融合、项目导向、工程体验、过程考核、赛项激励”的方针,在创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地满足了高职学院“四融三阶”人才培养要求,实现了“四强”人才培养目标。

1 制造类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困难

1.1 资源整合存在困难

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以生产过程为导向,需要多学科、多课程的融合。在目前教学的体系中,制造类专业课程分为传统的机械类课程、电气控制类课程和电子信息技术课程,这些课程分别属于不同学科、不同教研室,实训教室也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导致课程融合时,师资及教学资源难以整合,项目化教学改革推进难度大。

1.2 项目化教学认识不到位

对于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部分教师对改革认识不到位,单纯认为仅仅是改变了授课方式,即简单的授课方式的改革。本文对项目化建设的内涵进行研究,认为项目化教学改革应包括专业建设、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训建设等多个方面[1]。对项目化教学改革认识不全,将导致教育改革难以全面展开。

1.3 师资力量储备不足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但实训技能较弱,缺乏实操经验。实训教师主要由原来的技工院校培养,技能水平高超,实操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乏教学技能,影响项目化教学的推进。

1.4 校企合作成效不明显

由于学校和企业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导致管理模式、体制和机制建设也各不相同,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缺少制度保障,尽管学校与众多企业实施了多方面的合作,但成效不突出,无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支撑,影响项目化教学的高质量推进。

2 制造类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意义

2.1 解决学生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智能制造业技术发展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本文在传统的机械知识基础上,融合智能制造与智能控制相关知识,开发针对智能制造的项目化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化考核。同时,充分发挥企业指导作用,企业指导教师对接岗位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教学。校企合作加强应用型实训基地建设,在整个实训技能培训过程中,企业工程人员及技能人才全程参与[2]。通过改革,教学内容逐步适应课智能制造的岗位设置,做到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2.2 解决教师处理工程实际案例能力不足的问题

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提升师资水平,一是打破学科体系,组织教师学习跨专业知识,提升技能。新建了捷普、华中数控、西门子等教师实践培训基地,提升教师实践技能。二是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企业训练项目及中西部青年教师访问学者计划,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三是多渠道引进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引入高技能型人才4人,聘请校外专家2人,提高技能型教师比例。通过改革提高教师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共申报完成省级科研课题4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横向课题2项。

2.3 解决师生协作与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智能制造业发展,要求培育具有创新理念与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师生协作,共同提升创新能力,一是针对智能制造建设,依托大师工作室,建立了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团队、数控技术协同创新团队,并成功申报省级创新创业团队。二是成立众创空间、创新工作室,建立内部选拔机制,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提,引入创新创业导师培养机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通过改革,成果申报创新慕课1项,学生获得创新技能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

3 项目化课程改革方法

3.1 针对智能制造岗位需求,提出了以OBE为导向的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

运用OBE理念,针对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和岗位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完成与企业真实项目密切结合的教学体系。实现机械课程与电子课程融合,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所有教学内容都以项目任务为导向,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3]。同时,以企业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成果产出,逆向反馈于教学改革,改进课程教学体系。

3.2 针对教师知识革新,建立健全了教师培训、监督机制及奖惩制度

针对产业转型期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进行大范围的师资培训。一是建立了教务处与二级学院联合监管的教师培训制度及奖励机制,从培训项目的立项、实施、答辩、总结、考核五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管。二是联合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捷普集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制定了教师培训制度及培训方式,制定了企业培训监督与考核机制,并设定了绩效考核方式。同时,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与认证。三是健全企业专家培训制度,利用每年寒暑假,聘请知名企业专家与专业技术人员对在校教师进行项目化业务培训[4]。

3.3 针对学生技能提升,制定了过程化考核方案,建立了学分置换制度

目前,高职课程体系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各部委和行业协会也开展多种技能竞赛,其中智能制造与智能控制领域赛项紧扣行业发展现状,紧密对接企业智能化建设。针对这种情况,项目改革小组关注技能大赛相关赛项,并从赛项中提取相关知识与技能训练项目,将其作为典型案例融入课程项目化建设体系中。建立以赛促教的机制,从制度上规定了选拔方式与奖励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此外为解决后顾之忧,建立了竞赛项目与课程学分的相互置换制度,使学生可以安心地投入项目化训练,学习相应的能力,也激励学生苦练技能,争取更多的奖励。

4 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措施

4.1 建立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实施过程化考核

一是针对智能制造产业岗位需求,制定了5门专业课项目化改革标准,实施了《液气压技术+PLC技术》等5门课程融合改革方案,编写了6本教材,建立了项目化教学体系。二是使课程趋于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传统理论与实践课程课时量比例由1:1变成1:1+,更加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实训能力。三是采用过程化考核,其中总任务的完成情况占整个课程的50%,平时表现及分任务情况占整个课程的50%。平时成绩以学生平时表现、分任务表现情况为参考标准,在整个过程中锻炼学生技能、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抗压力能力[5]。同时,为使过程化考核能够顺利实施,搭建了“互联网+”模式下的课程平台,共建立5门共享资源课程,4门课程实现在线过程化考核。

4.2 建设项目化教学资源库,实施混合式教学

根据“三阶”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化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包括基础课程资源中心、核心课程资源中心和拓展课程资源中心3个板块。基础课程资源中心重点建设课程思政资源、企业案例资源、专业基础课程资源以及创新通识资源。核心课程资源中心构建对接专业群10个岗位方向的岗位课程资源模块与“专创融合”资源。拓展课程资源中心,对接智造链四环节复合型岗位工作内容,遴选典型产教融合项目,设置对接不同复合型岗位的课程资源模块以及对接岗位的“双创”实践资源。建设跨核心课程资源中心与融合课程资源中心证书资源模块,建设对接国家资格证书“中-高-技师”和“1+X”证书“中-高”的认证资源。打造一个国家在线资源中心、建设20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4.3 完善培训机制,提升教师水平

建立了由教务处、二级学院、企业三方实施的培训监管及奖励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提升能力的主观能动性。一是结合实训教师实操经验丰富、技能水平高超的优点和理论教师知识扎实、教学理念完整的特点,融合二者优点,打造一批理论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双师型”人才。二是通过项目带动、理论学习,提升技能教师理论水平,将技能教师打造为职教名师,通过理论教师与技能教师一对一拜师指导、教师赴企业实践等方式,提升理论教师实操能力,将理论教师培养为技能大师。

4.4 健全参赛机制,推动技能竞赛,鼓励师生创新

一是建立了各类竞赛的参赛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参赛项目、参赛方式以及选拔方式等。通过该机制,鼓励教师以各类竞赛为导向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革,确定项目任务,完善考核体制。二是对接专业岗位需求,结合竞赛项目标准,充分利用现有省级比赛基地项目,优化、建成1个省级智能化技能竞赛集训基地,整理和挖掘竞赛项目,充实项目化教学资源库,提升项目化教学水平。三是密切关注智能制造及智能控制相关的技能竞赛,并根据相关要求改进项目任务,实施多学科融合。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提,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5 改革效果

针对企业的岗位需求,建立项目化课程体系,某高职学院于2017年成立了试点班。制定了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基础通用、模块组合、各具特色”的制造业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针对智能制造企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6]。该班专业课程实施课程融合、项目化教学,过程化考核。教学过程完全采用企业项目化考核的模式,实施工单式的过程化考核。项目实施以来,提取200个针对智能制造的典型案例,并将其融入6门项目化教学课程中,根据典型案例的考核方式实施过程化考核,每个分模块是单元考核,最终产品的完成是期末考核,整个考核过程以企业产品质量的标准进行打分,注重过程实施,打破“一考定结果”模式。

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班级于2020年毕业。从该班课程成绩上来看,该班的改革课程如《单片机+传感器》《PLC+变频器》《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成绩通过率均在85%以上,比同期普通班高10%~20%,该班毕业生也深受行业内知名企业青睐。

猜你喜欢
岗位考核技能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画唇技能轻松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