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杨宇婷,张景怡,金哲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沈阳 110167)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拥有了更广阔的就业前景。而“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从整体来看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也是学生就业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有助于提升就业率。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现阶段“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与调整。
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中,“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是其中的核心课程,想要确保课程改革的有效性与实用性,需要凸显教学目标。在课程中,路面、路基以及相关附属工程施工技术是课程学习的基础,也是毕业生日后工作需要掌握的重要技术,学生学习了课程知识后,应能够针对相关工程项目制定施工方案,其中包括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实施技术文件、施工方法等,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当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更趋近于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公路及桥梁勘测设计、施工与管理、试验检测、养护管理第一线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应基于课程内容加入实践操作练习。课程改革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专业建设发展提供保障[1-2]。
在目前的道桥专业院校中,部分教师还是延续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主要是学生听、教师讲,并辅以预习、复习、作业等常规流程。但对于施工技术类课程,只是讲解理论知识难以让学生对相关内容形成充分理解,难以提高教学成效。
传统教学主要的教学工具为课程教材,而现阶段道路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的教材较少,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高校教师所著的教材,适用于研究类的学生,其内容多是施工技术的相关推导原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二是高职教师所著的教材,适用于高职学生,内容多是施工流程以及质量控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且难度相对较小。这些教材没有随新技术的发展而更新,且主要讲述道路施工的传统技术工艺,现阶段出现的四新技术很少涉及,现有的施工标准与参数都有所更新,但在教材中依然使用传统规范[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愈发注重道路交通的建设,许多施工技术都进行了更新,这也促使对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不断更新,在这种背景下,现有教学内容与实践所需存在偏差。院校中的专业教师日常工作内容都与科研或教学有关,难以充分了解现今的实际施工情况、发展规模和相关技术,因而难以为学生讲授相关的施工经验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具体实践时,无法有效应用理论知识。另外,学生对施工的理解主要是依托教学素材以及教师讲授,无法实地观摩现场施工,导致他们对涉及的相关工艺和技术难以真正掌握。
在课程教学环节,应适当展开一定的教学互动,以此来了解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由于课程中的施工工序涉及的内容比较繁琐,教师会在具体讲解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导致课堂中的互动时间不足,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难以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讲解内容过于理论化,单调的讲解会降低教学和学习效果。由于缺乏互动环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可能被忽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4]。
课程学习结束后,将会进入到考核评价环节,以测评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及教师教学效果。常规考核主要采用笔试,期末成绩按照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的形式考核[5]。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为课堂的考勤以及课后作业分,而考试题目则围绕常规施工技术来展开,学生想要获取高分,往往需要背诵大量知识点。此种考核方式相对常规,仍然延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难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因此需要对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确保其实效性。
在开展“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教学前,需要制定对应的教学大纲,以此为依据,明晰教学改革思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时,先以工程实例引入,再辅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方法,即课程内容的构成核心为各种代表性工程实例,教学围绕这些问题具体展开,以此促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
为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合理设计课程讲授内容,注重教学重点。“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内容与实际施工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其今后考取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件或监理、施工员上岗证关系重大,所以,授课教师在具体授课时应结合这些问题分析教材内容,划分教学重点。特别应注意施工质量控制相关重难点的讲解,在具体讲解过程中应引入对应的工程案例,设置讨论题与课后作业题,以此促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学生自学与讨论方式来进行关施工质量控制知识的教学。
(1)教学模式的设计。“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需要配合一定的实践操作,在教学环节,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训练,实践内容注重提升基础技能、实训、专业实习三个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当进入到基础训练阶段,根据教学内容与道路工程实际施工特点,将课堂教学和施工实际相融合,凸显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实训环节,根据工程施工程序,在教学中引入真实项目,促使学生认识到工程施工需要考虑的相关内容,并对施工流程有基本的了解,有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训练单项技能,使学生有效掌握综合施工技能。最后,进入专业实习阶段,需要以企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为依据,开启校企合作模式,在企业中开展道路工程施工作业。(2)教学方法的设计。授课环节应侧重实际操作,确保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后,具备道路施工岗位应拥有的技能水平,同时在课程改革阶段,将课程内容和实际项目施工相融合,为学生提供项目施工图纸,培养学生的识图与制图能力,通过实体工程项目来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环节中,师生注重讨论环节的应用,根据课程实际,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以及需要合作完成的工程项目作业,同时融入现场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等多元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他们通过学习能够得到能力的提升。(3)教学手段的设计。灵活运用学校提供的电子设备,在课间采用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时以培养学习兴趣出发点,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学好并顺利应用到现实中,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最后将道路施工涉及的各阶段流程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在每个授课章节中,根据具体内容配备相应的附加资料,并制成PPT,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6]。
在“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授课环节,教师素质对教学效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根据本课程性质,教师既要为学生讲好课本知识,还应该具备道路施工项目的操作经验。任课教师可以在学生实习时或者业余时间中进入施工现场观摩,了解目前的施工流程与施工工艺。同时应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授课教师应寻找可以长期合作的施工企业,同时应关注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来为其提供解决方案,收获实践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授课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应注重考核侧重点的转化,传统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程度,根据课程实际,学生对工程实操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是目前考评应注重的。为了达成目标,可以在课程考核环节采用复合模式,即考试试卷应考核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综合分析两个方面,分值分别为40%、60%。综合分析侧重于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而在评定平时成绩时,可以采用学生分组的方式,模拟不同施工单位对某道路项目的施工,编制组织方案,并采取互评与师评的方式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打分,这部分占平时成绩的50%。具体细化:(1)单项任务成绩评价内容。首先将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基础,同时以小组、学生和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评价。在工作任务中,根据道路项目的施工程序来制定任务考评表。即方案、施工工艺是否合理、是否遵循文明施工理念、安全生产、作业完成时间、合作性以及其他安全生产项目。根据学生表现,在各环节任务完成后,对每个阶段进行评价。(2)综合任务成绩。主要针对是否符合岗位工作程序来评判。首先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并选取组长,每组给出施工图纸,学生制定施工方案,在此环节中组员相互讨论,并进行分工,合作完成任务。最后在交作业环节,每组将制作的PPT进行展示和介绍,每组有3min介绍时间[7]。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在具体讲授环节需要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改革和创新,解决目前实际教学遇到的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增强自身教学能力以及道路项目施工经验,并不断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