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时代基础教育的三个问题

2022-03-24 16:25张国霖
基础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业双减阶段

张国霖

自去年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发布以来,“双减”迅速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热词并深入影响到基础教育学校内外的一系列安排之中。“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直接影响表现在: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的经营活动很快受到严格管制,大批中小学生课余时间接受影子教育的现象得到遏制;另一方面,校内课后服务在秋季开学后迅速展开,有效缓解了长期困扰广大学生家长的“三点半难题”,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双减”政策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且也将是持久的、深入的,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各个层级各种形式的教育机构还是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及其家长,都需要正确认识并逐步适应这一政策及其推进过程中带来的变化。而对于“双减”政策来说,其实施、推进过程是否能够真正给基础教育带来深刻、持久的积极变化,也需要面对与之有关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挑战。

关于减负,一个颇为无奈的问题是:过去几十年间,在一道道减负令下,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越来越繁重。这个问题,这些年来不停地有人在追问,不断地有人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但是实际结果却一直事与愿违,不仅是中小学生校内课业压力越来越大,背上的书包越来越沉重,而且校外培训负担也越来越显著,大量的校外培训机构在本世纪初的20年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招生广告一度铺天盖地,乃至有权威媒体为之背书。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校外培训的“盛况”戛然而止,而校内课业负担能否有效减轻,还尚待检验。客观地说,“双减”政策奏效的关键,不在校外而在校内,在于校内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如何妥当安排,当然更需要有关方面认真汲取以往减负政策频频落空的教训,把此次“双减”的各项规定坚决执行到位。

如果说这第一个问题是对减负政策效用的一种期盼或者说是反思的话,实际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目前中小学减负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反衬出了各相关方面对中小学生学业的重视程度。因此,落实“双减”,绝不能忽视隐藏在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背后的对基础教育的认识偏差。长期以来,由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升学预备性质,人们不仅已经习惯于把基础教育阶段看作升入高等学校的基础条件,而且这一认识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大幅提升而不断得到强化,进而把基础教育内部各阶段能够帮助更多学生顺利升入下一阶段优质学校的学校视作“好学校”,趋之若鹜。近些年甚至出现了不少要求取消高中阶段“普职分流”的提法。落实“双减”,不正视这一事实,不彻底扭转这一现象,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最近几年,有关省市也在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的同时逐步推进升学考试方面的改革,力图从体制机制入手淡化人们对“好学校”的偏狭认识和过度追求。客观而言,“双减”政策正是服务于此的。

“双减”本身不是目的。“双减”之后的基础教育改革如何推进,建构一个什么样的基础教育生态体系,才是人们最应该关注的。需要认识到,基础教育只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尽管这一部分占比很大,但其自身的发展定位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个“基础”类似于“附属”。正如我们能够看到不少大学都拥有自己的附属中小学,却基本看不到有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成为高职院校的附属单位,这是目前教育系统发展状况的一个缩影,也是现代教育与职业活动脱节的一个例证。因此,基础教育如何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共同建立起彼此良性支持与发展的生态体系,将来需要研究与突破,而这尤其需要在社会整体改革深度推进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唯如此,“双减”的症结方可不攻自破。

猜你喜欢
学业双减阶段
艰苦的学业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