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慧
(盐城市大丰区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 江苏 盐城 224100)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数量明显增多,包括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作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躁狂症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且与多种因素有关,表现为情感高涨/易激惹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将会产生攻击行为,损害自身及他人健康[1-2]。所以,在明确躁狂症攻击行为的因素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等特点的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控制病情进展,缓解躁狂程度,促进预后恢复。本研究通过开展随机对照研究试验,就狂躁症患者攻击行为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选取盐城市大丰区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2018 年6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82 例躁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6 例,年龄22 ~67 岁,平均年龄(50.39±8.21)岁;观察组男28 例,女13 例,年龄23 ~67 岁,平均年龄(51.21±9.13)岁。两组一般资料(性别结构、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躁狂症病例;②患者家属知晓研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理解、沟通等障碍;②研究过程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评估患者病情,监测记录生命体征变化;按医嘱进行常规治疗,此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如若发现异常积极处理;随着病情恢复状况,向患者辅以饮食、规范用药等方面措施,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后按时就诊复查。观察组在明确躁狂症攻击行为因素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护理人员参与相关业务培训,增强自身敬业精神,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意识,自觉规范自身护理行为。(2)全面评估患者精神状态,结合评估结果及患者个人情况(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发病诱因、既往攻击行为史等)、实际需求等,制定护理计划。(3)干预内容,①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进行自我介绍,同时对患者使用敬称“您好”“您是XXX 女士/XXX 先生?”等,使其感到被尊重,以消除患者内心抵触感,拉近彼此距离,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与患者交谈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面部表情,同时收集患者的关键情绪词,及时发现患者激动、气氛表现,尝试帮助患者,引导、鼓励其宣泄内心苦闷,避免出现攻击行为;②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化宣传教育,安全宣教:以一对一方式指导、教育患者学会如何控制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如烦恼时数数,或是捡黄豆,同时教会患者学会、掌握正确的发泄愤怒的方法,例如跑步、撕纸条等,以减少攻击行为;通过播放视频方式向患者介绍攻击行为方面知识,如原因、表现、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危害,重点强调封闭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加深患者对疾病所致攻击行为的了解程度,引导、鼓励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勇气;组织问题活动,要求患者积极参与打牌、下棋、集体读书/读报纸/看电视等丰富住院生活的同时保证患者持有活跃情绪,分散病态症状注意力,减少暴力行为;人生观方面的教育,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正向的人生观,纠正某些错误的看法,同时教育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及疾病,以及存在性格缺点,鼓励患者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③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性及病情严重程度,实行分级制度,同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收缴各危险物品,避免发生攻击行为;④加强病房巡视次数,结合患者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其在行为、抑制、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异常问题,联系医生并配合处理,如患者出现不满、烦躁、坐卧不安时,需要尽可能满足其提出的各种要求,避免激怒患者;和患者就某一言论产生分歧时可进行冷处理,以免加重患者负性情绪;患者躁狂时,可引导其借助语言方式宣泄内心不满来发泄情绪,视情况再对其进行人生观教育,重新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⑤与患者主动交谈时进行自我介绍,拉进彼此距离,注意保持行为举止优雅、文明用语、态度和蔼,以及充分尊重、重视患者,在保护其隐私基础上进行检查时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以稳定患者情绪,必要情况下灵活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暗示、诱导、启发等,使患者进一步了解疾病,明确自身病情状况,积极配合后续各项诊疗操作;⑥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光线柔和,注意病房内的色彩尽量选择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同时室内布局宜简单、清雅,减少人员走动量,限制亲朋好友的探视次数及时间,为患者播放的音乐时尽可能选择节奏舒缓的轻音乐,禁止播放节奏过快的激烈乐曲,避免引起患者兴奋;⑦家庭支持系统作用,告知家属与患者病情有关的知识,重点强调家庭支持系统作用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意义,同时指导患者如何做好患者的家庭护理,如严禁打骂、捆绑等方法制约患者,避免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敌对情绪;协助患者洗漱、洗澡,督促患者及时更换衣服、鼓励患者多饮水;与患者共同打扫卫生,或是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食物,以消耗患者体能,促进睡眠;⑧运动指导,结合患者肌体耐受力、情绪爱好,选择锻炼项目,如做操、跳绳、慢跑等,要求患者在锻炼期间严格遵守循序渐进原则,控制运动心率160 次/min 为最佳,同时嘱咐患者在锻炼前进行热身准备5 min,注意将锻炼时间安排在每日上午9 时~10 时。
(1)躁狂程度,以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3]为工具,评估患者干预前后躁狂严重程度,该量表共13 个维度,按照严重程度分别计1 ~5 分,分值越高,躁狂程度越高,呈正比。(2)用药依从性,选取盐城市大丰区第二人民医院自行设计的《躁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表》[4]为工具,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总分100 分,分为3 个等级,分别为完全依从(100 ~80 分)、部分依从(79 ~60 分)、未依从(<60 分)。总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3)生活质量,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工具为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 GQOLI-74)[5]共有74 个条目,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 个维度来评定受评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计分范围为80 ~400 分,即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呈正比。
采用SPSS 25.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干预前BRNS 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RMS 总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躁狂症患者躁狂程度评分比较( ± s,分)
表1 两组躁狂症患者躁狂程度评分比较( ± 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 <0.05。
组别 例数BRMS 总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1 27.67±6.33 19.15±2.09a对照组 41 28.50±7.21 23.11±3.05a t 0.554 6.858 P 0.581 0.001
干预后,观察组用药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躁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n(%)]
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GQOLI-74 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躁狂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s,分)
表3 两组躁狂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 例数 GQOLI-74 总评分观察组 41 327.10±20.03对照组 41 239.57±12.31 t 23.839 P 0.001
躁狂症发生后,可导致患者表现出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等一系列症状体征,甚至造成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损害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6-8]。总体来讲,躁狂症具有病情反复发作特点,如若长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将会引起疾病慢性化,甚至损害患者人格及社会功能,使其出现药物依赖、酒依赖等情况。另外,躁狂症发作时患者易在易激惹、冲动、控制力弱等情况影响下做出攻击行为,损害自身及周围人员健康[9]。所以,在积极治疗躁狂症的同时应当重点分析其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指导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出现攻击行为,促进健康发展。
结合近些年临床实践观察,发现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与家庭状况、病情是否稳定、受教育程度、既往攻击行为史、环境改变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如患者对周围环境感到陌生;患者既往有攻击行为史,伴有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等精神症状,极易产生攻击行为;临床疗效未能达到患者期望值,使其对医疗水平产生质疑,进而加重心理负担,增加攻击行为风险[10-12]。所以,在此种情况基础上,针对躁狂症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BRMS 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原因在于结合狂躁症患者动机行为特点及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护理措施,如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多元化健康教育、家庭支持系统作用、运动指导等,一方面能够增加患者与护理人员彼此之间的了解、信任,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敌对心理,另一方面能够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使其认识到攻击行为带来的危险性,同时教会家属掌握照顾患者的家庭生活技巧,以及鼓励患者参与文体活动,分散注意力,减少攻击行为[13-14]。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用药依从性、GQOLI-74 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优化生活质量,原因为针对性护理能够通过多元化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多方面需求,使其认识到坚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自觉采取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症状,另外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生活信心,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的维护能力,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15]。结合上述分析,现分析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体会:加强护理人员相关培训的同时在了解患者各方面基本信息基础上,结合其实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多元化健康教育、优化环境管理、重视心理护理、加强病房巡视次数、落实安全制度、家庭支持系统作用、运动指导等方面进行干预措施,可及时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从而减少一切刺激性因素,尤其是患者周围的易激惹因素,避免其出现攻击行为,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用药依从性,优化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明确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因素(家庭状况、病情是否稳定、受教育程度、既往攻击行为史、环境改变)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缓解病情程度,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介于相关报道较少,今后仍需继续探究狂躁症患者攻击行为因素情况,以指导完善护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