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03-24 03:09曹秋锐郭金彦
医药前沿 2022年4期
关键词:线法创口肛瘘

曹秋锐,郭金彦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肛肠科 广东 江门 529000)

在肛肠科中,肛瘘是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是因为某些病理性因素让直肠、肛管或肛周处皮肤发生异常,出现异常通道而引起的,在临床上通常有破溃性流脓等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瘙痒、疼痛以及乏力等[1]。复杂性肛瘘则特指内、外口总数量≥2 个,瘘管、支管总数量≥2 条,且外括约肌受到损伤的肛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治疗工作比较棘手,而且疾病的复发率也偏高,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传统切开挂线法不仅操作简便并且治愈率高,但是手术创口面积较大,对患者预后易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后遗症的多发[2]。部分临床研究表明采取保留括约肌挂线法给予复杂性肛瘘患者治疗效果理想,但是目前关于二者对比性研究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2017 年6 月—2020 年6 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接收的96 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探讨不同治疗手段对复发性肛瘘的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2020 年6 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接收的96 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 例。研究组男27 例,女21 例,年龄25 ~61 岁,平均年龄(39.69±3.51)岁;病程1 ~7 个月,平均病程为(4.15±1.02)个月;高位、低位肛瘘患者分别为28 例、20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20 例,年龄27 ~62 岁,平均年龄(40.11±3.62)岁;病程1 ~8 个月,平均病程为(4.23±1.19)个月;高位、低位肛瘘患者分别为27 例、2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实施。纳入标准[3]:①确诊为复杂性肛瘘;②年龄18 ~65 岁;③肛瘘管个数>2 个;④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加入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肛门手术史;②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③手术不耐受者。

1.2 方法

1.2.1 研究组。研究组接受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取患者侧卧位,术前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选择骶管麻醉方式进行麻醉。麻醉药物发挥作用后,进行美蓝试验和肛门镜检查,明确括约肌和肛瘘的关联性,确认内口位置,在与其相对应的肛缘外侧做一放射状的人工外口,并与肛瘘走行方向保持一致。使用探针由外口向内侧进行检查,齿线上0.5 cm 至括约肌间沟下0.5 cm 作切口,长度控制在1.0 cm 左右,将黏膜及下层肌肉组织逐一切开将黏膜切开,然后将感染病灶完全清除。若患者为高位肛瘘,在探查时需要以内口为入口,由内向上探查,直至探查到瘘管顶部。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包括患者外括约肌,同时在支管上作多个小切口,将坏死组织刮除。切口间将橡皮筋松弛挂入,对口引流[4]。术后引流工作持续进行,使用浓度为0.5%的甲硝唑溶液全面冲洗患者创口及管道,待内口创面即将愈合时把引流物拆除,然后持续给予换药护理,直到患者痊愈。

1.2.2 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切开挂线法治疗,术前消毒、麻醉、检查以及造口方式与研究组相同。由人造外口开始向内探查,若患者为低位肛瘘,则做放射状切口,若患者为高位肛瘘,则以放射状将低位管道部、肛门括约肌切开,探针辅助将橡皮筋挂入进行结扎。切开支管,将坏死组织刮除,术后紧线,线脱落时长为14 d 左右,然后持续给予换药护理,直到患者痊愈[5]。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与肛瘘疾病相关的条目为标准,判定复杂性肛瘘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患者原有创面以及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为治愈;患者原有症状,包括肛周肿胀、脓肿等全面缓解,或伴有肛周轻微瘙痒为显效;患者原有创面和症状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恢复为有效;治疗效果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无效。(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样本例数×100% =治疗优良率。(2)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创口面积、创口愈合时长共4 个方面对两组手术状况进行。(3)肛门指标:完成治疗后,在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3 方面评估患者肛门相关指标的术后状况[6]。(4)后遗症。在漏液、漏气、漏液伴漏气3 方面观察两组术后后遗症的发生状况。复发诊断:在患者完成治疗后,进行为期6 个月的随访,若随访期间患者原病灶位置有肛门失禁或肛瘘复现的症状,则为复发[7]。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后遗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患者手术指标、肛门指标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后优良率为97.92%,对照组切开挂线法治疗后优良率为95.83%,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342,P= 0.558),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复杂性肛瘘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创口愈合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创口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9.154、11.661、16.342、9.798,P= 0.000),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 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长/min 住院时长/d 创口面积/cm2 创口愈合时长/d研究组 48 39.27±3.40 17.43±3.37 2.24±0.46 23.34±5.12对照组 48 52.35±3.29 25.62±3.51 4.08±0.63 32.04±3.41 t 19.154 11.661 16.342 9.79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肛门指标比较

术后,研究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713、4.083、6.455,P= 0.000),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指标比较( ± s, kPa)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指标比较( ± s, kPa)

4.713 4.083 6.455组别 例数 直肠静息压 肛管静息压 肛管最大收缩压研究组 48 4.98±2.31 17.62±7.27 19.28±5.19对照组 48 3.17±1.32 12.19±5.66 13.32±3.74 t P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后遗症以及复发率比较

术后,研究组后遗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的29.17%,复发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4.042、4.360,P= 0.044、0.037),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后遗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n(%)]

3.讨论

在众多肛肠类疾病中,复杂性肛瘘是一类比较复杂的疾病,患者会出现肛周瘙痒、疼痛等典型的临床表现,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伴有寒颤、高热等全身症状[7]。复杂性肛瘘复发风险高,且易伴有后遗症,患者术后的治愈效果没有办法得到保障。传统切开挂线法是借助线的紧力阻断气血,使肌肉坏死来达到治疗目的。但该方法对肛门外括约肌等会造成较大程度的损伤,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不佳。尽管复杂性肛瘘在临床上对发病机制的认识还不一致,但是该疾病为何反复发作在临床上已经有了较为一致的共识。主要是内口、肛门腺体被感染后无法彻底清除,致使肛瘘反复发作[8]。切开挂线法有一定治疗成效,但是肛门功能保留效率低,效果远不能让人满意,临床上也在积极寻找更有效更合理的治疗手段。

在医疗技术和器械设备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保留括约肌挂线法的治疗方式,该术式能够通过清除原发病灶达到清源效果,同时降低内口压力促进瘘管闭合,在清创的同时可以充分保证引流,从而可以尽量降低疾病复发率[9]。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保留括约肌挂线法主要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内口移位,能够保留患者括约肌的解剖结构,尽量减少对肌张力带来的影响[10];第二,对口引流,克服了传统开放手术带来的大创口损伤的缺点,能够在保护患者肛周组织的基础上提高引流效果,同时还能增大引流压力,促进切口的愈合并减少腔内感染的情况出现[11];第三,保留患者括约肌功能,术后患者肛门的生理功能可基本得到保留,大大减少了术后后遗症的出现[12]。基于此,本院在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治疗中引入了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本文结果显示,在手术指标方面,研究组手术、创口愈合以及住院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肛门指标方面,研究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研究组所采取的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效果比切开挂线法更优。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在对肛管的解剖结构进行充分了解后,对症治疗,采取相对而言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外口、瘘管进行处理,仅最大程度对肛门功能进行保留,患者术后肛门相关指标状况更佳[13]。保留括约肌挂线法还切断了部分内括约肌,降低了内口处压力,使内口压力不至于过高,减小细菌、粪便异常进入瘘管的风险,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研究组术后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患者术后复发的可能性,与研究组复发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的结果一致。此外,患者一旦出现感染,瘘管周期的上皮碎屑则会作为原发病灶,致使患者出现感染迁移,最终导致肛瘘术后复发。所以针对上述危险因素的存在性,保留括约肌挂线法不仅是对原发感染病灶进行清除,而且还对窦腔、瘘管内的上皮碎屑以及坏死组织进行清除,防止感染迁移导致的周围组织感染。对于换药难度较高的深部窦腔进行引流管的留置,充分引流,对治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保留括约肌挂线法进行治疗,可以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术后肛门功能预后情况,且患者后遗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也明显降低,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有效方式。

猜你喜欢
线法创口肛瘘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基于特征线法的含气输水管道水锤特性分析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一阶偏微分方程的特征线法及其应用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广西玉柴喂线蠕化处理试验生产情况简介
肛瘘相关性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