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场影响雾霾污染的双重扭曲机制
——基于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的解释

2022-03-24 08:28刘晨跃徐盈之
当代经济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偏向要素效应

刘晨跃,徐 悦,徐盈之

1.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深深烙下雾霾污染的标签,雾霾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抹去的阴影,以高投资、高消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了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那么,造成中国雾霾污染较为严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中国雾霾污染治理为何总是掉进成效欠佳且易于反复的陷阱?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围绕雾霾形成的原因、机理、路径和雾霾污染所造成的影响以及雾霾防治的策略与手段等展开,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雾霾污染本身出发,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溢出效应;另一类主要是从影响雾霾污染的诸多关键因素入手,研究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其中,多数学者首先从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显现的问题与特征、实施的手段与措施切入,探究经济发展和雾霾污染能否实现共赢。一些学者从中国特殊的国情出发,把雾霾治理机制推向社会化、制度化层面,诸如职住平衡、城市化推进、财政压力和国内市场分割等,皆为解释中国雾霾污染之谜提供了思路。然而,以往研究更多的从生产侧入手来探讨产生雾霾污染的原因,在此过程中要素侧是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则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

众所周知,经济超常态的持续快速发展既是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也是一系列偏向性政策保驾护航的结果。正如林毅夫指出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实施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必将内生出一系列扭曲要素价格的制度安排,进而可能会影响到不同维度的企业生产率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姚惠泽等考虑了要素市场扭曲的调节作用,探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伴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开始注意到要素市场扭曲对社会发展层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如蒋含明运用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对要素扭曲的收入分配效应展开探究,发现其显著提高了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报酬水平,但对其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机会产生了抑制作用。

然而遗憾的是,上述文献均未进一步挖掘要素市场扭曲的制度特征和表现形式,进而没有在要素市场与雾霾污染间建立有效的桥梁与纽带。周杰琦等则把要素市场扭曲当作中介机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既能强化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负面的产业结构效应,还能弱化FDI 对环保技术正向的溢出效应。谢贤君认为,不同区域要素市场扭曲对不同企业特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宏微观差异,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是要素市场扭曲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原因。

尽管上述文献发现了要素市场扭曲对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初步论述了要素市场影响环境污染的第一重扭曲机制,然而皆没有深入到要素市场扭曲内部,探究要素市场扭曲的分布规律影响雾霾污染的作用机理,这使得政府难以明晰精准治霾的要害和瓶颈。尽管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然而其也只是集中在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GDP锦标赛和政府官员晋升机制的催化作用,使得要素市场扭曲成为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把利器,造成要素市场扭曲在某类企业和某种行业产生了偏向性,这种带有不同异质性的要素市场扭曲最终可能成为中国雾霾污染反复爆发的体制性原因,继而成为要素市场影响雾霾污染的第二重扭曲机制。总之,我国的要素市场扭曲既有历史性原因,也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原因。已有关于中国雾霾污染的研究文献普遍关注经济发展结果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却忽视了更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市场对雾霾污染治理可能产生的影响,而基于要素市场扭曲在不同性质企业和行业的偏向性所形成的双重扭曲机制更是影响中国雾霾污染治理成效的体制性原因。因此,本文要探究的问题是,中国的雾霾污染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要素市场扭曲偏向的影响,要素市场扭曲偏向通过何种渠道和方式对雾霾污染产生影响?

基于此,本文的边际贡献为:第一,从要素市场扭曲的企业偏向和行业偏向对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雾霾污染的效应寻求解释,初步形成了对要素市场扭曲污染效应的完整认识;第二,不仅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对雾霾污染的直接效应,还利用中介效应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法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作用于雾霾污染的间接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第三,分别从区域、程度、水平和阶段等维度详细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作用于雾霾污染的异质性效应。

二、理论机制与经验假说

要素市场易于产生扭曲的主要原因往往和政府推动经济超常态发展的意图不谋而合。换言之,利用完全的市场化手段难以实现政府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意图。使得要素市场扭曲迟迟得不到纠正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可能把要素市场扭曲作为推动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主要手段,使得现实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扭曲现象成为难以纠正的制度性缺失。因此,厘清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与雾霾污染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几个问题:长期的经济发展为什么会使要素市场存在扭曲?为何要素市场扭曲在某些企业和行业更为严重?这些企业和行业更为严重的要素市场扭曲为什么会影响雾霾污染?

(一)要素市场存在扭曲的原因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贡献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后发国家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必然有着其独特的发展轨迹。长期以来,为快速推进经济发展,政府在生产要素领域对要素资源配置和要素价格制定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电力、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价格制定由政府管制。张晓晶等指出,在后发优势、次优原则、协调失败和政治经济学视角等原因的影响下形成了所谓的“良性扭曲”,政府利用这种良性扭曲作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使得相关要素的价格长期以来处于低估状态,要素价格被严重地扭曲。银温泉等指出,为保护当地利益而割裂与其他地区经济联系的行为在客观上形成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分割,且要素层面的市场化改革本身滞后于产品市场,因此相对于消费品和最终品而言,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分割程度更为严重。

张晓晶等提出,后发国家往往面临着内生性扭曲和政策引致型扭曲,经济发展的目的、手段与模式是要素市场存在扭曲的重要原因。正是由于要素市场扭曲的形成在短时间内可能还会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各级政府相互模仿和学习,使得要素市场扭曲现象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迅速蔓延,对扭曲性的资源配置形成了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此外,为加快中国资本积累速度,政府部门通过抑制要素价格波动,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资本和劳动力,凭借这种低成本优势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制度变革逐渐进入了深水区,社会主要矛盾也开始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化,经济发展的宗旨和目的呈现出全面性和多样化的特征,因此这种持续的要素价格扭曲必将严重影响资源配置效率,造成资源错配和浪费。同时,要素投入不能得到合理回报,使得资本利用效率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反而成为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和实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二)要素市场扭曲存在偏向的原因

要素市场扭曲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手段,加之经济发展在企业和行业间各有侧重,形成了不同维度的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

首先,从企业层面入手,要素市场扭曲的偏向性主要表现在产权结构上,即从平均水平来看,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可能更为严重。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集中了全国主要的资源,借助偏向性的资源配置和制度上的特有优势在短期内迅速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国有企业的要素扭曲程度。改革开放之后,为推动经济快速、平稳发展,渐进式改革以其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有序展开为特征的先天性优势,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可借鉴的经验之一。这种循序渐进的演化路径导致经济发展各领域改革的步伐不一致。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不仅具有一般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单一目标,还是保持增长、促进就业、创造税收和维护稳定等多元化目标的重要载体。陈冬等认为,在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的背景下,应充分考虑国有企业“支持之手”对逆周期宏观调控效果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难免会缺乏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动力,使得国有企业的要素市场扭曲粘性较大,最终形成了微观层面要素市场扭曲的企业偏向——产权偏向。

其次,立足于行业层面,中国的要素市场扭曲同历史性原因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新原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尽快摆脱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且分布极为不均的局面,国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为了达成上述目标任务,加速资本原始积累,就会通过人为压低各种要素价格来支持重工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逐步调整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然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并不能一蹴而就,政府控制下的重化工业要素市场扭曲现象没有得到纠正,重化工业始终无法彻底摆脱政府部门的“偏袒”和“庇护”,使其在规模扩张和制度变革的进程中更多地依靠价格谈判和垄断势力,长期陷入价格扭曲和市场分割的怪圈之中,加剧了重化工业的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使得要素市场扭曲在行业层面偏向于重化工业。

(三)机制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为何会影响中国的雾霾污染?

首先,企业所有制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国有企业又多分布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电力、电信、石油、钢铁等上游基础产业之中,更易于形成要素市场扭曲,加之国有企业自身所存在的法律制度上的低完备性、与政府关系的高关联性和国有企业之于社会的低可退出性等制度性缺失,使其在形成要素市场扭曲之后还难以在短期内有效化解,维持了国有企业持久的要素市场扭曲。进一步的,国有企业更为持久而严重的要素市场扭曲会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和要素市场的“良性扭曲”有着莫大的联系,使得其在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其更容易忽略除政府补贴和要素扭曲以外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旦造成雾霾污染,就会在扭曲性资源配置的效应下被迅速放大;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市场化体制改革不彻底,改革手段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因此在国民经济的关键性领域,诸如国防、发电输电、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水运、机械、汽车、信息技术、建筑、钢铁、基本金属和化学产业等上游产业,国有企业皆或强或弱地发挥着作用,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上述基础产业的快速发展本身就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在要素市场扭曲的助力下,国有企业单独依靠增加要素投入也可获取利润,因而抑制了其研发投资积极性,迟滞了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使得落后产能无法正常退出,形成国有企业对粗放型增长模式的锁定效应,不利于缓解其所产生的雾霾污染。此外,要素价格的低估还会降低企业环保门槛,强化破除雾霾污染治理体制机制障碍的难度,加剧雾霾污染。总之,如果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主要依赖要素市场的扭曲性配置,则很难期望国有企业规模扩张能够通过相关路径对治理雾霾污染产生积极影响。

由上述分析可知,要素市场扭曲的企业偏向与雾霾污染存在某种关系,然而究竟是什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呢?国有企业的要素市场扭曲越严重,国有企业实现自身社会与就业保障职能的门槛越低,企业实现正常利润的阻力和生存的压力越小,通过要素市场扭曲扩张规模和产能的动力越强,进一步强化了国有企业的谈判力和影响力,增大了与政府博弈的砝码。在面临外部环境规制约束时,国有企业也会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选择性实施政府环境规制政策。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占比较重的区域,当强有力的环境规制损害其发展定位和意图时,就会使得本该有或者早该有的环境规制措施迟迟难以制定和贯彻,进而可能弱化政府环境规制的力度,产生规制弱化效应,不利于雾霾污染的缓解。国有企业更为严重的要素扭曲,使得市场优胜劣汰机制难以正常实施,迟滞了国企市场化进程,引发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化,减缓要素密集度转移的步伐,不利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实施,在产权比例失衡的区域形成了较强的产权锁定效应,最终其所引发的利益片面化、短视化将难以顾及社会的综合效益,更难以实现生态与社会价值的多赢化,影响雾霾污染治理的综合成效。

其次,在行业层面上,扭曲性的要素资源配置阻碍了结构升级,行业结构长期围绕在传统重化工产业的上下游,难以突破自身枷锁,而重化工业更为严重的要素市场扭曲会放大其污染效应。一地区经济发展对重化工业依赖度越强,雾霾污染治理效果越差。

偏向于重化工业的要素市场扭曲会产生两方面问题:一是造成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二是产业结构粘滞。具体而言,一方面,诸多低端与落后产能集中分布于重化工业,重化工业更为严重的要素扭曲会对本应淘汰的落后产能构成“庇护”,使得其依赖所具有的扭曲性要素配置形成“伪竞争力”且无法正常退出,加剧了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最终一地区重化工业占比越大,其产能低端化效应越严重,加之低端产能往往具有较强的污染性,大规模的产能低端化只会加剧地区雾霾污染强度,影响雾霾污染治理的成效。另一方面,偏向于重化工业的要素扭曲缓解了其生存压力,延展了发展空间,增大了其本就具有的沉淀成本,强化了区域结构升级的瓶颈,形成了产业结构粘滞效应,弱化了借产业结构升级来缓解雾霾污染的有效性,在短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尚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背景下,结构粘滞效应只会抵消雾霾污染治理的成效,使得雾霾污染治理走向复杂化、反复化。

进一步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要素市场扭曲偏向型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规律也会发生演绎和变化。长期的非平衡性经济发展战略造成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化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所形成的地区差异性特征是检验要素市场影响雾霾污染双重扭曲机制的实证基础。因此,本文从区域、程度、水平和阶段等视角展开对理论机制异质性效应的全面考察,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1: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是加剧中国雾霾污染的理论机制,一地区的要素市场扭曲偏向度越高,雾霾污染越严重。

假说2:偏向于国有企业的要素市场扭曲通过规制弱化效应和产权锁定效应影响雾霾污染,偏向于重化工业的要素市场扭曲通过产能低端化效应和结构粘滞效应影响雾霾污染。

假说3: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雾霾污染的机制与路径有严重的异质性。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的作用机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要素市场扭曲影响雾霾污染的作用机理

三、模型构建和变量说明

(一)模型构建

由于主要探究要素市场扭曲偏向对雾霾污染的直接和中介效应,因此基于面板数据拟构建下述模型作为本文的基准模型,此外考虑到异方差问题,本文参考刘晨跃等的处理方法,对各主要变量进行了对数处理,公式如下: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HPD,表示地区在第年的雾霾污染程度,核心解释变量为FMD,表示地区在第年的要素市场扭曲偏向度,X为一系列控制变量,u为地区因素,b为时间因素,ɛ为残差项。

基于中介效应的思路,把相关变量分别纳入模型中,设定为中介变量,用来检验中介效应存在与否。其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在不添加中介变量的前提下,核心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要显著;其次,核心解释变量要能直接显著影响中介变量;最后,在添加所有变量之后,中介变量要依然能够显著影响被解释变量,同时核心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度和显著性要下降或不显著。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M代表中介变量。同时本文还将考察中介效应的完全性,主要通过系数δ判断,如果加入相关变量之后,变得不显著,说明此中介效应是完全中介效应。相反,如果系数只是显著性水平的下降,则说明此中介效应是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大小由公式/(+)计算得出。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雾霾污染程度()。本文使用的PM浓度源数据来自Ma 等的研究。此外,由于近几年中国已开始陆续公布PM浓度数据,为保证数据的精度,2014—2016年的数据采用中国空气污染监测平台的PM浓度数据。加之本文主要利用省级数据来验证所提假说,因此进一步采用各地级市的加权平均数据作为各省份雾霾污染的代理指标。

2.核心解释变量

要素市场扭曲偏向度()。科学而合理地测算出各省份要素市场扭曲偏向的程度是探究其对雾霾污染影响效应的首要任务。由于本文主要考察要素市场扭曲的企业偏向和行业偏向,因此必须准确衡量企业和行业的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企业层面的要素市场扭曲由要素价格扭曲指数衡量。首先通过估计函数得出要素的应得报酬,然后用其与要素实际报酬的比值衡量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若大于1,则要素价格负向扭曲,要素的应得报酬大于要素的实际报酬,反之则存在正向扭曲,等于1则不存在要素价格扭曲。具体步骤如下:第一,假定生产函数为=AKL。第二,对函数两边求对数可得ln=+ln+ln+,进而求得要素贡献参数和。第三,基于生产函数,根据公式MP=AαKL=/,MP=AβKL=/,求出要素的边际产出。第四,计算各种要素的价格扭曲及总体扭曲,公式为=MP/,=MP/,=distKdistL。其中,表示工业增加值,表示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额,为从业人数,为应付工资总额除以从业人数。表示利率,用利息支出与负债合计的比值来衡量,如结果大于0.05,即为资本实际报酬,如结果小于0.05,则参考Hsieh 等的做法,用相同产权企业的贷款年均利率来代替,然后对企业水平的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进行估算,最终按照企业归属地进行省份层面的数据匹配。按照企业性质得出各省份国有企业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平均水平,并借鉴显性比较优势指标RCA 的思路来构建要素市场扭曲偏向度指标,拟采用各省份国有企业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平均值与各省份企业总体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平均值之比来表征各省份企业维度的要素市场扭曲偏向度()。参考陈永伟等的方法,首先依次测算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扭曲系数:

其中,和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扭曲系数,s表示行业的产值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产值份额,KKθ依次表征工业行业的资本总量、某行业的资本量和某年某行业资本要素收入份额;同样的,LLθ依次表征工业行业劳动总量、某行业劳动量和某年某行业劳动要素收入份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接着,参考施炳展等的方法,得到行业维度的要素市场扭曲程度:

要素市场扭曲的行业偏向主要表现在传统重化工产业上,因此必须对传统重化工业进行科学界定。本文根据重化工业的定义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划归为传统重化工业,以此十三大工业行业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平均值与工业总体要素市场扭曲度之比来表征各地区行业层面的要素市场扭曲偏向度()。

3.中介变量

基于概念的界定和前述理论机制的分析,本文的中介变量衡量方法如下:(1)规制弱化效应()。采用一地区环境规制水平的变化量来衡量规制弱化效应。(2)产权锁定效应()。在实证检验中,采取各地区国有化程度来表征产权结构,具体而言,用各地区规模以上国有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产权锁定效应。(3)产能低端化效应()。拟采用产能利用率较低的工业行业的产值占比来衡量产能低端化效应。(4)结构粘滞效应()。产业结构的固化主要表现在传统重化工产业上,因此拟采用各地区重化工行业产值占比的增长率来衡量结构粘滞效应。

4.控制变量

5.调节变量

市场化程度()。2003—2009年的市场化水平数据取自樊纲等编著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2010—2014年的市场化水平数据取自王小鲁等编著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

6.数据来源

基于本文的研究逻辑和思路,各省份企业层面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衡量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整理、计算、加总匹配所得,同时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统计年鉴中整理并计算得出行业层面和省级层面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企业层面数据的研究时期为2003—2009年,行业层面为2003—2016年。

7.描述性统计分析

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中介变量、控制变量和调节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全国层面)

续表1

四、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一)基本回归结果

首先,基于全国层面对式(1)~(3)进行回归,结果见表2~表4。

表2 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雾霾污染的基本回归估计结果

如表2所示,着眼于全国层面,无论是企业维度还是行业维度,要素市场扭曲的偏向性均能对雾霾污染产生显著性影响,系数估计值分别为0.231 和0.292,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从整体层面验证了假说1。即一地区国有企业和重化工业的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偏离企业总体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和工业行业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严重,该地区的雾霾污染就越为严重。

表3 是验证中介效应是否存在的第二个条件。企业维度的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对规制弱化效应和产权锁定效应均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同时要素市场扭曲偏向于重化工业对产能低端化效应和结构粘滞效应也有着显著性影响,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偏向性要素市场扭曲的确产生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的结构性效应,进而可能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

表3 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中介变量的基本回归估计结果

表4 是检验中介效应是否存在的第三个条件。所有变量加入以后,企业维度要素市场扭曲偏向于国有企业主要通过规制弱化效应和产权锁定效应来影响雾霾污染,行业维度要素市场扭曲偏向于重化工业主要通过产能低端化效应来影响雾霾污染,均满足中介效应存在的三个条件。然而加入所有变量后,行业维度结构粘滞效应对被解释变量雾霾污染的影响却不显著,因此要素市场扭曲偏向于重化工业并不能通过结构粘滞效应来影响雾霾污染,可能的原因在于重化工业占比较高的区域更难以摆脱自身产业结构枷锁带来的影响,造成其短期内尚未能对雾霾污染产生显著的影响。

表4 加入中介变量后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雾霾污染的基本回归估计结果

(二)区域异质性的影响效应分析

表5 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雾霾污染的回归估计结果(分区域)

表7 加入中介变量后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雾霾污染的回归估计结果(分区域)

如表5 所示,企业维度和行业维度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皆能够显著影响东中西部的雾霾污染,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整体上其影响度和显著性大小呈现出西部大于中部大于东部的分布特征,说明中国的雾霾污染和地区产业结构及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着较强的关联性。

从表6可以发现,偏向于国有企业的要素市场扭曲对规制弱化效应和产权锁定效应的影响显著地存在于东、中、西部地区。同时偏向于重化工业的要素市场扭曲对产能低端化效应的显著性影响存在于东、中、西部地区,然而其对结构粘滞效应的显著性影响仅存在于中部地区,这说明要素市场扭曲的企业偏向和要素市场扭曲行业偏向作用于产能低端化的中介效应的空间分布规律一致性较强,并不因区域条件的差异而变化。然而结构粘滞效应仅存在于中部地区,说明中部地区重化工业的发展更依赖要素扭曲,进而通过其影响机制能够显著地影响重化工业的发展。

表6 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中介变量的回归估计结果(分区域)

加入所有变量以后,东、中、西部地区偏向于国有企业的要素市场扭曲对雾霾污染影响的显著性下降直至消失,验证了东、中、西部地区企业维度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雾霾污染中介效应的存在性。其中,东、中、西部地区的规制弱化效应以及西部地区的产权锁定效应为完全中介效应,中、东部地区的产权锁定效应为部分中介效应。同样地,产能低端化的中介效应存在于东、中、西部地区,结构粘滞效应的中介效应仅存在于中部地区。其中,中、东部地区的产能低端化效应为完全中介效应,西部地区的产能低端化效应和中部地区的结构粘滞效应为部分中介效应。不同地带的空间差异性和相邻区域的空间趋同性共同形成了要素市场扭曲偏向作用于雾霾污染路径的区域异质性。

(三)程度异质性的影响效应分析

雾霾污染程度的不同对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的污染效应形成了较强的异质性,因而按照雾霾污染程度的轻重,拟将30 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划分为高污染(HPD)和低污染(HPD)两类区域,具体回归结果见表8~表10。

表8 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雾霾污染的回归估计结果(分污染程度)

表9 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中介变量的回归估计结果(分污染程度)

表10 加入中介变量后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雾霾污染的回归估计结果(分污染程度)

可以看出,偏向于国有企业的要素市场扭曲在高污染区域主要是通过影响规制弱化效应和产权锁定效应来加剧雾霾污染,而在低污染区域由于要素市场扭曲偏向并不能直接影响雾霾污染,因而并不存在其显著的中介效应,其中高污染区域的中介效应属于完全中介效应。同样的,偏向于重化工业的要素市场扭曲在高污染区域主要通过影响产能低端化效应和结构粘滞效应加剧雾霾污染,在低污染区域主要通过影响产能低端化效应来加剧雾霾污染,其中高污染区域的结构粘滞效应属于完全中介效应,高污染区域和低污染区域的产能低端化效应皆属于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计算发现,在高污染区域产能低端化效应的中介效应占比为87.65%,在低污染区域则为78.79%,从中可以看出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以完全中介效应为主,雾霾污染程度越高,中介效应占比越强,说明偏向性的要素市场扭曲影响雾霾污染的机制更多地表现为间接效应,有效治理雾霾污染必须明晰要素市场扭曲偏向与雾霾污染间的纽带和桥梁。

(四)水平异质性的影响效应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影响效应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本文首先计算出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值,大于该平均值的定义为发达区域(HPD),小于该平均值的为欠发达区域(HPD),具体回归结果见表11~表13。

表11 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雾霾污染的回归估计结果(分水平)

表12 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中介变量的回归估计结果(分水平)

表13 加入中介变量后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雾霾污染的回归结果(分水平)

偏向于国有企业的要素市场扭曲在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通过影响规制弱化效应而加剧雾霾污染,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影响规制弱化效应和产权锁定效应而显著加剧雾霾污染,只是规制弱化效应属于完全中介效应,欠发达地区的产权锁定效应属于部分中介效应。此外,偏向于重化工业的要素市场扭曲在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通过影响产能低端化效应来加剧雾霾污染,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影响产能低端化效应和结构粘滞效应来加剧雾霾污染,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产能低端化效应和欠发达地区的结构粘滞效应属于完全中介效应,欠发达地区的产能低端化效应属于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计算发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产权锁定的中介效应占比达69.92%,产能低端化的中介效应占比则为83.70%,说明经济发展程度越低,偏向性的要素市场扭曲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越为复杂,治理难度反而越大。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政府实施经济调节的手段开始科学化、合理化,加之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可能仅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现象,要素扭曲的结构性问题会逐步化解。

(五)阶段异质性的影响效应分析

为验证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的雾霾污染效应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演绎而变化,本文将研究阶段进行分割,划分为2003—2009年()和2010—2016年()两个时间段,同时限于数据的可得性,企业层面拟将研究期间划分为2000—2004年()和2005—2009年()两个时间段,回归结果见表14~表15。

表14 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雾霾污染的回归估计结果(分阶段)

表15 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影响中介变量的回归估计结果(分阶段)

偏向于国有企业的要素市场扭曲在第一阶段均能通过影响规制弱化效应和产权锁定效应而显著加剧雾霾污染,而在第二阶段仅能通过规制弱化效应来影响雾霾污染,且均为完全中介效应,其影响度和显著性呈现出逐渐下降的态势。不失一般性,偏向于重化工业的要素市场扭曲在第一阶段能够通过产能低端化效应和结构粘滞效应影响雾霾污染,而在第二阶段仅能通过结构粘滞效应影响雾霾污染,其中结构粘滞效应为完全中介效应,第一阶段的产能低端化效应为部分中介效应,进而通过计算得出第一阶段产能低端化的中介效应占比为85.76%。为有效治理雾霾污染,必须保持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时效性,持续推动生产要素的市场化。

(六)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

为进一步验证本文结论的稳健性,采用变量替换法(如采用PM浓度来衡量雾霾污染程度)、安慰剂法(基于反事实的研究,随机选取13 个工业行业来构建行业维度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指数,如果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不显著,则证明本文所设定的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指数才是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作用于雾霾污染的主要路径)和系统GMM 参数估计法等分别进行了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检验结果从变量的稳健性、样本的稳健性和方法的稳健性进一步佐证了本文的基本思想和上述结论,即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的确对中国的雾霾污染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五、进一步讨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显著,即市场化程度与中介变量(规制弱化效应、产权锁定效应和产能低端化效应)的交互项显著(显著性水平均高于5%),其系数分别为-0.108、-0.147和-0.090,只有结构粘滞效应的调节效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此外,由于市场化程度负向调节相关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因此本文在三种市场化程度下(调节变量加减1个标准差)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对雾霾污染的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伴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规制弱化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147、-0.112 以及-0.066,产权锁定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165、-0.138 和-0.106,产能低端化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115、-0.092 和-0.032。且三种市场化程度下,除产能低端化的中介效应最终演变为不再显著,其余的中介效应值均显著,只是表现为影响度和显著性的下降,即中介效应随市场化程度的提升而降低,直至消失,因此提升市场化程度也是化解要素市场扭曲作用于雾霾污染的重要手段。

六、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从生产要素市场入手,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偏向性是雾霾污染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其影响机理表现在偏向于国有企业的要素市场扭曲通过规制弱化效应和产权锁定效应加剧雾霾污染,偏向于重化工业的要素市场扭曲通过产能低端化效应来加剧雾霾污染,继而从投入结构层面指出偏向性的要素市场扭曲不仅扭曲了资源配置,影响了经济发展质量的顺利提升,而且会使得雾霾污染陷入难以治理且易于反复的怪圈,因此矫正要素市场扭曲偏向可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雾霾污染高效治理的双赢。此外,本文从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新时期推动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瓶颈不仅仅在于产品的市场化,更为重要的是推动要素的市场化,从供需两个层面实现内外两个循环的畅通。

综合本文主要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第一,雾霾污染治理的着眼点要从下游产品的生产过程逐渐转移到上游生产要素的投入过程,变碎片化的片面治理思路为系统化的双向治理思路,形成复合式、全产业链式的治霾策略与思路,通过逐步化解要素市场扭曲与优化产品供求结构来实现对雾霾污染的根治。第二,要破解妨碍雾霾污染治理的体制机制,变被动为主动。有效治理雾霾污染必须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化解国有企业更为严重的要素市场扭曲问题,在有效推动国企改革的进程中,使国有企业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发挥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和创新方面的引领性作用,成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先驱和示范。此外,还要更加重视重化工业的低端产能过剩问题,对重化工业占比较高的省份进行重点监控。第三,结合各区域、各行业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的治霾策略。东部地区应率先探索如何通过理顺发展思路来治理雾霾污染。中西部地区应在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等现行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同时,尽快摆脱依赖“扭曲租”和“政策租”来刺激经济发展。

[1] 杜传忠,管海锋.国内大循环视域下的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投入结构与制造业附加值提升[J].当代经济科学,2022(1):25-38.

[2] 朱兰,王勇.要素禀赋如何影响企业转型升级模式:基于制造业与服务业企业的差异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22(1):55-66.

[3] 李双燕,谈笑,斯宏浩.普惠金融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R&D投入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21(6):77-88.

[4] 唐晓华,景文治,张英慧.人工智能赋能下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技术共生与经济“脱虚向实”[J].当代经济科学,2021(5):44-58.

[5] 孟浩,张美莎.环境污染、技术创新强度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当代经济科学,2021(4):65-76.

[6] 占华,后梦婷.环境信息披露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基于双重差分的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21(4):53-64.

[7] 屈小娥.异质型环境规制影响雾霾污染的双重效应[J].当代经济科学,2018(6):26-37.

猜你喜欢
偏向要素效应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偏向”不是好导向
懒马效应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