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智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区域活动作为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游戏的重要场所,体现了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区域活动之中的师幼互动过程、互动质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梓中心幼儿园从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出发,通过分析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動存在着互动主体倾斜、互动内容偏差、互动态度情绪化等问题。
互动主体倾斜。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和幼儿作为互动的双主体,二者都具有主动权,应在平等对话中构建“我和你”的和谐关系。而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以领导者的角色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使幼儿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依赖或顺从于教师。例如,当幼儿选择一份材料,但并未按照“既定”玩法操作时,教师常常会介入,告诉幼儿应如何正确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并未关注到幼儿本身的需要。忽视幼儿需要,由教师单方面发起的互动,不仅会打扰幼儿专注的活动状态,还会限制幼儿的思维模式。
互动内容偏差。区域活动中,教师更关注纪律管理,由教师发起的互动中,对班级秩序的维护占多数,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较少,甚至本末倒置。我们在实践中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幕:两名幼儿在生活区分别选择了夹珠子和给娃娃穿衣服的活动,并且都能较为熟练的操作。可是玩了一会儿后,幼儿觉得游戏没有吸引力,在玩的过程中逐渐生发出更感兴趣的“看病”游戏:一名幼儿夹起珠子给另一名幼儿的娃娃喂“药”,两名幼儿玩得不亦乐乎。教师来到生活区,看到两名幼儿没有按照既定规划进行游戏,于是将两名幼儿分开,告诉他们在区域游戏时应该遵守规则,其间并未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回应。可以看到,案例中的教师更关注班级秩序管理,只看到两名幼儿没有遵守既定规则,却未关注幼儿为何出现此类行为,对于幼儿操作的指导与回应不够重视。
互动态度情绪化。师幼互动离不开教师和幼儿的情感参与,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必然伴随着教师的积极情绪管理。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情绪会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作用于师幼互动的过程。教师在对区域活动中的幼儿进行指导时,当其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其语言表达质量更高,对幼儿的反应和回馈会更有针对性;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创设环境及投放材料,也可以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当教师处于负面情绪状态时,对幼儿的指导会更流于形式,语言较为笼统、简短。此外,教师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也会传达情绪,从而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主体、内容及态度都会影响互动的质量。实施有效的、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应该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的情绪管理,从而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以教育者的权威姿态,单纯地把幼儿当作受教育者去看待,应该尊重幼儿、看见幼儿、关注幼儿的需要,发现幼儿的兴趣,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与互动,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是高质量师幼互动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观,不断充实自己,利用专业知识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为幼儿提供全面的教育支持。
加强教师的情绪管理。持续地输出负面情绪,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也损害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身心健康,不利于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形成。教师要加强自身情绪管理,学习科学的情绪调节方法,多传递积极、正向的情绪状态,避免让负面情绪成为师幼互动的障碍。此外,园所应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重视教师的情绪体验,形成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循环。
责任编辑: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