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
《黄帝内经·素问》
俗話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用来描述当今互联网上的言论,可谓是恰如其分。有些人为了追求点击量,每每发出“偏离常理”的言论,以吸引受众的“眼球”。例如,少肉多素已经被世界各国的饮食金字塔认可,有人偏偏说多吃肉才能长寿,并振振有词地举例说明;“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深入人心,有人偏偏说多运动会短命,并以健身教练马华的早逝为证。
其实,养生是个系统工程,某一方面的突出并不一定能使人长寿,毕竟在系统中存在着“短板效应”;单个案例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统计学的数据才能揭露真相。我国古人早就认识到这一点,《素问》中岐伯回答黄帝的这段话,就为“度百岁而去”列出五个条件,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首先是要遵循世间万物阴阳和谐的客观规律。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纷杂的世间万物其实都分为阴阳,世界的基本物质就是阴阳两种物质构成的。这一点已经被现代理论物理学所证实。人体的阴阳不平衡,或人体与自然界的阴阳相冲突,人就会生病短夭。其次是要掌握一些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和谐运用。三是营养素搭配合理且规律的饮食,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食,不盲目节食。四是起居作息要与季节、时辰的天道相应,并形成适合自身的规律。五是适当的身体活动,包括性活动,但千万不要过劳;重要的是还要少思寡欲免心劳。
当然,注重养生并不一定就能健健康康活百岁。曾国藩曾言:“既戒恼怒,又知节啬,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此外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从今天的科学观点来讲,长寿还有一个个人不能控制的因素,即遗传因素。古人虽然未有今天的科学理念,但能说出“听其在天”,已是难能可贵。
适逢盛世,养生热方兴未艾。然而,却有不少老人忽略了系统养生。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偏于术数。如有的老人热衷于补药,虫草、石斛、黄精,以及参类不断;或偏重于技巧,太极、健身操、艾灸,以及各种养生功法操作不已;等等。岂不知补而不当,必定伤身;以偏概全,必定劳而无功,且过劳亦会伤身。从这个观点来看前述那些“偏离常理”的言论,并非一点道理也没有。只是他们说的只是个例,既有个人遗传素质方面的问题,也有偏重于某一养生要素而忽略了其他养生要素的问题。因此,不可以个例否定科学的养生理念。请养生诸君明白事理,扎扎实实地从养生系统的各个方面下功夫。